“2009年‘媽祖信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媽祖文化也成為了全世界,尤其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共同的精神財富……”日前,一場新媒體線上直播在媽祖文化的發祥地——福建莆田湄洲島開展,來自福建林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宣傳部2024年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雲賦新遺”實踐小分隊利用新媒體專業優勢,化身“主播”帶領觀眾沉浸式體驗媽祖文化,以“數字+新媒體”的形式賦能非遺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圖為實踐隊通過新媒體直播非遺文化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美育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今年暑假,福建林業職業技術學院宣傳部“雲賦新遺”實踐小分隊走進莆田這座紅色文化與非遺文化相互浸潤的福建省首批曆史文化名城,依托學院宣傳部新媒體中心的專業優勢,圍繞莆仙戲、莆田玉雕、莆田泥塑、莆田木雕、媽祖信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自媒體平台開設公益直播、進行微采訪、拍攝微紀錄片等多元載體形式記錄非遺故事,開展“數字+新媒體賦能非遺文化傳承”探索活動,創作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精品,利用新媒體賦能,帶領大眾以新視角重新認識非遺、了解非遺,解鎖非遺“破圈密碼”。
圖為福建林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宣傳部“雲賦新遺”實踐小分隊
新載體 化作理論學習“活素材”
暑期實踐活動開展過程中,“雲賦新遺”實踐小分隊(下文簡稱為實踐隊)來到閩中革命烈士陵園祭奠革命烈士,緬懷革命先烈,賡續紅色血脈。活動現場,實踐隊全體師生在紀念碑下向革命烈士致以崇高敬意。悼念儀式結束後,大家移步至福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首批省級黨史教育基地閩中革命史紀念館,參觀並了解烈士們的英勇事跡。大家共同感悟革命道路的艱苦曲折,深刻體會革命先烈堅定執著的理想信念和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
實踐隊將紅色故事錄製成係列微視頻,“每一段短視頻,每一幅畫麵,都在講述革命先烈的故事。”邵曄是福建林業職業技術學院智能製造係的大二學生,今年是他第二次參加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這兩年,他以暑期社會實踐為契機,用手中的鏡頭記錄下許多紅色故事。今年夏天他跟隨著實踐隊來到了莆田,通過新媒體手段讓紅色故事“活起來”“走出去”,這些視頻資料也成為更多青年開展理論學習、堅定理想信念的“活素材”。
新“橋梁” 為非遺傳承注入新活力
為了了解更多非遺文化知識,實踐隊一行走進非遺項目集中的興化府曆史文化街區,尋訪莆田非遺傳承人,並遇到莆田玉雕非遺傳承人、福建省工藝美術師、國家一級(高級)雕刻技師徐建輝,還現場了解、體驗了莆田玉雕的製作過程。“莆田玉雕和莆田木雕相輔相成,形成獨特的以結構立傳、層次分明、疏密相襯的藝術風格。”徐建輝在接受實踐隊采訪時向同學們介紹道,為了傳承玉雕技藝,他在多所學校開設玉石雕刻專業課程,創立教、研、創立體化的產業實訓基地,平時也通過直播進行電商運營,利用新手段傳承與發展非遺文化。
圖為實踐隊師生了解莆田玉雕技藝
與莆田玉雕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還有莆田泥塑和莆田木雕,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省非遺木雕泥塑代表性傳承人吳文忠的勞模工作室,同學們觀賞到了吳文忠大師的手工藝品,並了解到吳文忠為了打破傳統藝術行業壁壘,著手建立傳統工藝保護體係,與職業院校合作,聯辦彩繪、泥塑培訓基地,並應邀到全國各地參展、授課,借機將這一傳統技藝推向全國的事跡,同學們紛紛讚歎不已。福建林業職業技術學院新聞2301班的鄭欣妮同學表示:“非遺傳承人的初心就是讓傳統的非遺技藝得到傳承,並進一步發揚光大。此次社會實踐,我們用手中的鏡頭,記錄非遺故事,和非遺傳承人們一起成為莆田非遺的參與者與傳播者,讓更多的人看到了各地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為助力非遺傳承貢獻了我們的青春力量。”
圖為實踐隊師生探訪吳文忠雕刻藝術館
新“引擎” 推動傳統文化“活”起來
在莆田博物館,實踐隊在莆田市悠久曆史文化長廊中探秘中國古代戲曲藝術形態的“活化石”、福建省傳統地方戲曲劇種、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莆仙戲,體會莆仙戲的表演和音樂風格。
實踐隊帶隊教師陳老師現場為學生上專題思政課,帶領學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美育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指示精神。“非遺等傳統文化的傳承需要與時俱進。”陳老師介紹,未來,學校也會開展更多的“數字+新媒體賦能非遺文化傳承”活動,為中華傳統文化“打call”。
在湄洲島,實踐隊走進我國首個信俗類世界遺產——媽祖信俗。實踐隊成員化身“主播”,邀請媽祖信俗工作人員一起通過網絡平台開啟了一場媽祖信俗公益直播。直播間裏互動不斷,一位粉絲說:“這個實踐團太有意思了,媽祖信俗喚醒了我的鄉愁記憶”。觀眾通過直播深入了解媽祖文化的起源及媽祖信俗傳承創新之道,領略媽祖文化等多彩非遺的獨特韻味。
學校軟件技術2302班的吳聆凡同學是莆田人,她在下播後說:“雖然我是莆田人,但這是我第一次深入了解莆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其背後的文化底蘊。這讓我明白了非遺文化的傳承有多麼的重要。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應學習好專業知識,用‘數字+新媒體’賦能非遺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推動傳統文化‘活起來’,進而助力八閩大地鄉村振興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少年寄語:“每一種文明都延續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與時俱進、勇於創新。”福建林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宣傳部“雲賦新遺”實踐小分隊用手中的鏡頭,記錄非遺故事;用新媒體直播和短視頻等新表達方式,講述非遺故事;用實踐感悟,帶領大眾以新視角重新認識非遺,成為非遺文化的參與者與傳播者。度過了這個充實的暑假,實踐隊成員們紛紛表示,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他們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肩負起青年擔當與使命,發揮新媒體專業特長,打造學校新媒體矩陣,用鏡頭聚焦非遺等傳統文化,用自己的所學所長為非遺文化傳承貢獻青春力量。
作者:陳蕾羽
圖片由福建林業職業技術學院宣傳部新媒體中心提供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