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高中選用新課程 考分不再獨尊三年必修116個學分
8月27日,新學期開學,蘭州市所有高一學生將全麵進入高中課程改革後的新課程。這對新生來說意味著什麼呢?高一新生高中三年的學習與往屆新生相比有哪些變化呢?新課程所指的“新”應該如何理解呢?針對這些問題,記者進行了一係列采訪。
學分製全麵實施
對大多數中學生以及家長來說,修學分似乎與一名高中生沒有多大的關係,這些更應該是大學生應該做的事。從今年秋季入學開始,高一新生就要徹底轉變一些觀念,認同並接受高中生修學分的現實。
從2010年陸續出台《蘭州市普通高中學分管理辦法》以及《蘭州市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等配套實施辦法後,其中實行學分管理、增加社會實踐活動等內容成為高中新課程中最大的亮點。
2010年6月份,甘肅省教育廳公布了《甘肅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指導意見(試行中)》,《意見》中明確說明,普通高中課程以學分描述學生的課程修習狀況,學校通過學分反映學生的模塊修習過程和成績。具體到每名同學的三年學習時間,學生必須修滿三年並且每學年在每個學習領域都獲得一定的學分,總學分達到144分以上方可達到畢業的學分要求,社區服務、社會實踐活動等都在修習範圍之內。其中必修課程獲得116學分、選修I至少獲得22學分、選修II至少獲得6學分。與必修課相比,選修分隻占到很小一部分,即28分。這便說明,整個高三過程中,必修課仍然占據著主導地位。
根據要求,學生三個學年116個必修學分中包括研究型學習活動15個學分,社區服務2個學分,社會實踐6個學分;選修學分在28分以上;體育與健康、藝術、音樂、美術每個模塊原則上為18課時,相當於1個學分;研究型學習每個學分必須達到18課時,確保修滿270課時,研究型學習課題不少於2個,計15個學分;社會實踐共三周,每周為35課時,每周計2個學分,合計6個學分;社區服務按照工作日計算,10個工作日計2個學分。學分認定最終結果的呈現方式是“合格(認定)”或“不合格(不予認定)”。
高一新生需注意的是,必修課學分的認定也有一定的條件,修習課時的要求、修習過程綜合表現、參加學校組織的考試等。學生修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參與課堂學習活動情況、完成作業的情況等均被作為修習過程中的綜合表現計入學分。因此,如果新生以為隻需考試過關就能拿到高學分的想法那就大錯特錯了。
蘭州市外國語高級中學高級教師劉老師告訴記者,根據方案,高中課程設置了語言與文學、數學、人文與社會、科學、技術、藝術、體育與健康和綜合實踐活動八個領域。新課程要求學生每學年在所有學習領域都獲得一定學分,以防止學生過早偏科,避免並學科目過多。因此,學分製的實行實質上是讓高中生過渡到大學生活的一個重要措施,旨在全麵提升學生素質。
素質教育量變到質變
新課改改什麼?新課程新在哪裏?這兩個問題合並起來其實有一個共同的答案——全麵提升學生素質。
近幾年來,無論是教育部門還是學校,都在提倡一個教育理念,全麵提升素質教育,培養綜合素質的學生。
經過幾年的探索和實踐後,新課程把素質教育從一個模糊的概念體現在了具體的教學中,並且有了一個量化的指標。蘭大附中有著25年教學經驗的高級教師鄭老師有著這樣的體會。“以前的學生唯分數獨尊,現在這個時代一去不複返了,綜合素質也將成為一道‘門檻’,使高中三年變成一個綜合素質提升的大學校,從而實現學生從量化到質變。”
在采訪過程中,記者了解到,新課程拓寬了考核學生的渠道,不再以分數定論,綜合素質也將成為評價學生的重要標準。根據《蘭州市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征求意見稿)。道德品質與公民素養、學習態度與能力、交流與合作、創新與實踐、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六方麵均為綜合素質評價要素。
在這幾個要素中,新課程的體現力求對高中階段每個學生的成長過程和整體表現進行綜合、全麵的評價,在這個評價過程中,學生的個性特長和發展潛能都有一個施展的平台,在這個平台上,學生可以任意發揮,淋漓盡致地把潛能最大化。
在評價的量化標準中,有一個階段性評價很多家長不知何意?甚至提出,會不會存在作弊現象?對此,蘭煉三中副校長蔡斌解釋,階段性評價以實證性材料和數據為基礎,要在充分參考學生成長記錄和關鍵性材料的基礎上,通過學生自評、同學互評和教師評價,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做到客觀公正,避免以偏概全。學生在完成高中階段學業時,學校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情況作出終結性評價。由這個不難看出,階段性最終評價的“出爐”過程不會憑一人之言蓋棺定論,而是會層層把關,最終由學校進行客觀評價。
經過一係列綜合評估後,經過三年的學習,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結果才能形成。蘭州市教育局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綜合素質評價包括兩部分:綜合性評語和評定等級。綜合性評語重點突出學生的特點和潛質。評價等級指每個基礎性發展目標的評定結果。評價等級呈現方式為A、B、C、D四個等級,分別代表優秀、良好、合格和待提高。綜合素質評價結果是學校評優評先、表彰獎勵學生的重要依據;是確定學生能否畢業的必要條件,高中三年評定總成績達到C等及其以上方具畢業資格;是高等學校招生錄取的重要參考依據之一,並為學生參軍、就業等提供參考。
開學首日,萊山區2300多名孩子可以乘坐免費校車上下學,這對他們來說是最好的新學期禮物。不用再擠小麵包上學,安全有了保障,老師和家長終於不必再擔驚受怕了。
三番五次上演的“校車之殤”深深刺痛了我們的神經,尚未綻放的花朵頃刻之間喪於車輪之下。雖然每次事故後都有嚴厲的處罰,但依舊無法抹平受害者家長受傷的心靈。歸根結底,校車事故頻發在於教育投入不足。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這句誰都會喊的口號難以落實。
教育優先是衡量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標準。所謂的教育優先實實在在體現在,有朗朗讀書聲的校舍能夠經得住八級地震、飯菜可口的午餐能夠免費提供、安全寬敞的免費校車能夠載著孩子上下學等方麵。
實際上,在推廣校車方麵,煙台走在了全國前列。2010年下半年,煙台在牟平區率先啟動學生專用班車試點工程,采取以政府投入為主,客運公司讓利一點,學生家長承擔一點的運營模式,解決學校布局調整帶來的上學半徑大、“黑校車”安全事故多的問題。之後,煙台市政府將提供校車服務和免費校服、午餐三項工程寫進《煙台市推進教育現代化行動計劃》中,今年將實現校車全覆蓋,明年校服全免費,“十二五”期間實現午餐免費。
煙台全麵推進免費校車工程體現了教育的優先性和公平性。此舉不僅為群眾減輕了經濟負擔,讓黑校車失去了市場,保障了交通安全和學生健康體質,更重要的是讓孩子以平等的心態接受教育。當然,並不是說有了免費的新校車就能夠高枕無憂,校車的安全運行、後期檢測等方麵不可掉以輕心,
政府部門還應該規範和加強校車管理,按照社會管理創新的要求,建立校車保障的長效機製,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校車難題,孩子的出行安全就會得到更好的保障。
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教育領域的很多問題依然存在,比如擇校費、高考生源、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等。實施免費校車、午餐、校服在邁向教育公平的道路上邁出了可喜一步,然而教育改革依舊任重而道遠。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