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學院介紹
曆史文化學院源起於1934年甘肅學院文史係,前身為1946年成立的蘭州大學曆史學係,著名國學大師顧頡剛教授任首屆係主任,著名史學家張舜徽、史念海、楊向奎、王樹民等教授在係內執教,此後趙儷生、張孟倫、李天祜、湯季芳等著名教授又相繼執教於曆史學係。前輩學者的不斷努力奠定了蘭州大學曆史學係在全國綜合性重點高校中的地位,同時也開創了“辛勤耕耘,嚴謹求實”的係風。2004年7月,曆史學係改建為曆史文化學院。2015年12月,與民族學研究院合並,組建新的曆史文化學院。
曆史文化學院以科研和教學為基礎,將學科建設視為學院工作的支撐點和著力點。學院現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2個(敦煌學研究所、西北少數民族研究中心),國家重點學科1個(民族學),國家重點學科(培育)1個(曆史文獻學),省級重點學科2個(民族學、中國史),甘肅省優勢學科2個(民族學、中國史),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中國史(敦煌學)、民族學],一級學科博士點2個(民族學、中國史),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4個(中國史、世界史、考古學、民族學),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基地1個(曆史學),教育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曆史學),教育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曆史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曆史學、民族學),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文物與博物館學)。
學院人才培養體係完備,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在中國史、民族學學科領域,已形成從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後流動站的培育體係,培養體係完整。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形成了以本科生教育為基礎、研究生教育為重點的辦學格局,形成了重視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教育和重視科學研究的良好傳統。
02專業介紹(強基計劃)
通過中國史、世界史、曆史地理學、文獻學、古代漢語、經典導讀、目錄學等核心課程的學習,較為全麵地掌握曆史學的學科知識;
通過考古學、民族學、美學、哲學、文學等拓展課程的學習,了解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實現知識交叉融合,追求創新;
通過課程學習、科普讀物和其他形式,了解與自然、生命、科技、衛生健康等相關的知識。具備數據庫應用、文獻檢索等工具性知識。
培養特色:
(1)強基計劃注重政策保障,實行本碩博貫通的培養模式,在本科三、四年級融入相關專業碩士基礎課,實現與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的銜接。學生通過學籍轉段或參加全國統考進入蘭州大學研究生階段就讀時,其修讀的相關專業碩士基礎課成績和學分予以認定。同時,製定本碩、直博生培養方案,進入強基計劃班的學生采取本碩貫通式培養,本科階段結束時,選拔優秀學生進行直博培養。強基計劃學生進入研究生階段學習後,加強過程考核,完善博士生學科綜合考試和研究生中期考核,完善分流機製;優先推薦參加留學基金委中外聯合培養,優先給予參加國際會議資助。
(2)科教融合
①向強基計劃學生開放重點研究基地及科研平台。充分發揮研究平台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智庫建設等方麵的引領示範作用,吸納強基計劃學生進入平台參與項目研究、學術會議和其他學術活動,引導學生早進課題、早進實驗室、早進團隊。
②建立學生參與重大科研任務製度,提升學生科研創新能力。
③落實科學研究反哺教學,強基計劃專業教師在課堂教學、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等環節中須與自己承擔的科研任務結合,將科研項目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時轉化為教學素材,使學生以最快速度學習和掌握學術前沿知識、學術發展動態。
03.特色教學活動
一、班級讀書會
強基計劃讀書會以專業化、多層次、多元化的學習為宗旨,分別設置四個閱讀板塊。首先,結合本學年課程閱讀相關專門史書籍,夯實學習成果;另定期研讀學界經典之作,學習前輩之長並在此基礎上培養獨立思考與提問能力;緊隨社會發展潮流與學術導向,積極組織小組討論,促進交流與進步;為更好開展暑期研學,全班提前了解相關文物遺址的知識背景與專業理論,貫徹“知行合一”的精神。
(學生分享自己的日常讀書)
(導師在讀書會中與同學們交流討論)
二、暑期研學
通過暑期研學,同學們親臨曆史遺址遺跡、當地博物館、考古工地等,在實踐中學習曆史研究方法,並將書本知識運用於實地研究,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做到“知行合一”,從而能夠更加深刻地研究曆史、銘記曆史、感悟曆史。
(參觀禮縣博物館合影)
(參觀考古工地並體驗洛陽鏟)
三、學術交流講座
為傳承曆史文化學院前輩的治學精神與治學方法,多次邀請學院德高望重、治史深厚的老先生前往強基班授課,交流分享他們的求學經曆、治學態度等。
(2020級與2021級強基班學術交流講座合影)
四、強基學術月活動
以史為鏡,以史明誌縱覽古今,執掌未來歡迎報考蘭州大學曆史學強基計劃!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