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或物理,首選科目如何定?
市政協委員熱議新高考:引導學生盡早樹立職業規劃意識
2021年,重慶市作為全國第三批高考綜合改革省份,普通高考將實行“3+1+2”模式。
“3”即指全國統一考試語文、數學、外語3科;“1”指首選科目1科(曆史或物理);“2”指從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4科中,再選擇其中2科報考。
1月22日,市政協小組討論時,在教育(基礎教育)組,各位政協委員、基礎教育工作者除了討論對學生的挫折教育、奮鬥教育外,還重點討論了考生如何準備新高考、首選科目的選擇會有怎樣的影響,以及如何基於時代需要對學生進行職業規劃教育等。
首選科目的選擇直接影響今後報考專業
在重慶市2021年普通高考中,曆史、物理為首選科目。考生必須選擇其中1科報考。這首選的1科,決定了未來能夠報考的大學專業範圍,甚至今後的職業方向。
考生的選擇大概是什麼樣?“某中學組織過3次模擬選科。第一次選擇曆史科和物理科的比例是3:7,第二次選擇比例變成4:6,第三次成了4.5:5.5。”在市政協基礎教育組別的小組討論會上,市政協委員米新生介紹了有關情況。
“實際上,考生填報誌願須符合所填高校招生計劃類別和專業(類)的選考科目要求。按物理編製的招生專業及計劃,僅限首選科目為物理的考生填報;按曆史編製的招生專業及計劃,僅限首選科目為曆史的考生填報。”米新生分析認為,出現前述現象原因有二,一是部分學生認為物理比較難,不好學;二是學生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不太清楚首選科目的選擇對今後報考專業和職業的影響。
人工智能等眾多新興專業與物理科目相關
“選擇物理科的考生比選曆史科的多,才是合適的。”市政協委員、市教委副主任鄧睿接過話題。為什麼鼓勵學生選擇物理科科目呢?“因為當今很多人工智能、大數據以及相關行業產業的發展,對人才的能力需求都涉及物理科目及相關領域知識。”
鄧睿分析道,當前很多產業、新興專業需要用到算法、數學、物理等學科知識,因此考生選擇物理為首選科目,可以選擇很多專業,考大學選擇的麵比較廣。而曆史為首選科目能選擇的專業較少,如果報考的學生多,競爭會很大。
新高考的話題引起了各位委員熱烈的討論。“現在大學也在調整專業,盡量符合新高考調整的方向,國家可以出台相關指導規劃。”“職業生涯規劃很重要,初中就要開始。”……在座的重慶市第十一中、潼南中學等學校相關負責人,紛紛發言。
應引導學生盡早樹立職業生涯規劃意識
“新高考省份在安排招生計劃時,將按物理科目組合與曆史科目組合兩個類別分開編製。高考投檔方式也將按物理科目組合與曆史科目組合,分別劃定最低錄取控製分數線。”討論中,市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吳睫提出,考生在填誌願時主要采用“專業(類)+院校”的誌願方式,實行平行誌願投檔錄取。
在這一框架下,學生可以填報幾十個誌願,填什麼?怎麼填?這要求學生對今後的職業和人生早有規劃和打算。
不少老師認為,中學生往往缺乏對自身興趣、職業發展目標的認識,老師和家長都要引導學生,讓學生從高中甚至初中起就有職業生涯規劃,認識到科目選擇要基於職業選擇、時代發展的需要。
1月23日至25日,江蘇、河北、遼寧、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8省市聯合舉行新高考適應性考試。其中,語文、數學、英語三科將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物理、曆史、化學、地理、生物、政治將由各省自命題。快來看看各學科老師對試卷的解讀!
學會捕捉關鍵詞,不能一味煽情或隻挖掘深度而無情緒的激蕩
語文作文
西南大學董小玉教授
其作文題目是給材料作文,如下:
1950年,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朝鮮戰爭的戰火燒到鴨綠江邊,國家安全麵臨嚴重威脅。危急關頭,在極不對稱、極為艱難的條件下,中國人民奮起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先後有290餘萬誌願軍將士赴朝參戰,19萬7千多名英雄兒女獻出寶貴生命,湧現出楊根思、黃繼光、邱少雲等30多萬名英雄功臣。中華大地,萬眾一心,支援前線。曆時一年的捐獻武器運動,募得的捐款可購買3700多架戰鬥機。兩年零9個月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拚來了山河無恙,家國安寧,穩定了朝鮮半島局勢,維護了亞洲與世界和平。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勵著中國人民。校團委舉行“銘記曆史,迎接挑戰”的主題征文活動。請結合上述材料寫一篇文章,說說你的感受與思考。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西南大學董小玉教授對聯考作文題進行了點評,認為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70年的時空、曆久彌新,並對考生如何作文提出建議:
本次新高考八省聯考采用的是“新材料題型”。凝練豐富的材料呈現,突破了命題作文對考生思維的拘囿;主題的明確“銘記曆史,迎接挑戰”等,回避了材料作文的泛主題。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70年的時空、曆久彌新,此次作文材料關聯個人與國家,民族與世界。讓考試銘記曆史,迎接挑戰,方能厚植國家情懷,堅定理想信念。
這則材料讓我們想起了一首老歌“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中國好兒女齊心團結緊,抗美援朝打敗美帝野心狼!”它就是抗美援朝時,中華兒女的精神寫照。考生在作文中可以思考下述問題:什麼是抗美援朝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的當代價值?現在和未來,國際和國內麵臨什麼挑戰?如何以抗美援朝精神去應對挑戰?抗美援朝精神在當代社會應如何培育?
一、捕捉關鍵詞,凸顯民族的錚錚風骨與血性
今年的材料作文,考生要注意捕捉關鍵詞。諸如國家安全、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萬眾一心、山河無恙、家國安寧、世界和平等,通過這些關鍵詞,領悟材料中蘊含的抗美援朝精神以及對世界和平的捍衛。抓住這些關鍵詞,考生寫作就有了主旨。
材料中一組組顯赫的數據——“290餘萬誌願軍將士”“19萬7千多名英雄兒女獻出寶貴生命”“30多萬名英雄功臣”等,揭示了戰爭的血腥,曆史的疤痕。一位美國大兵回顧:中國人民誌願軍戰士就像原木一樣在行動,一批批衝上來,一批批倒下;又一批批衝上來,又一批批倒下……這種血性讓敵人膽寒,讓天地動容!這些數據是要告訴我們,在極為艱難的條件之下,舉國上下,凝聚成一股繩,才能拚來山河無恙。
“為有犧牲多壯誌,敢教日月換新天。”這種民族性的舍身忘我的壯舉,這種群體性的保家衛國的精神,這種凝聚力、向心力、團結力,是考生寫作落筆於迎接現實挑戰中要提及的。中華民族這隻沉睡的雄獅呼嘯著、呐喊著,用自己的激情與生命,捍衛自己的主權,呼喚世界的和平。
二、投身火熱現實,鐫刻時代精神與家國情懷
考生在審題時,可以聯係2020年以來舉國嚴陣以待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找到這個切入點,寫作大致不會偏題。要落腳在抗美援朝精神上,落筆在迎接現實挑戰上。“天涯靜處無征戰,兵氣銷為日月光”一樣的世界上回響著一樣的呼喚,一樣的是一雙雙渴望和平的眼睛。在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我們舉國籌謀物資,全國一心,自覺居家隔離阻斷病毒傳播,無數醫療隊奔赴疫情重災區前線,這中間也有很多數據,足以說明新中國成立以來,從抗美援朝精神一脈相承而來的眾誌成城、萬眾一心,麵對民族困境時的民族凝聚力、行動力。
今天,我們的現實仍然是河入峽穀、風過隘口,尤須以精神對決、用意誌較量。“神居胸臆,而誌氣統其關鍵”。在現實火熱,時代緊要之時,唯有團結一致的精神,才能衝破險阻、闖關奪隘,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提供勢不可擋的磅礴力量。
材料中要求考生“說說你的感受與思考”,那麼寫作中就要有思考與感受,不能一味煽情而浮在思考的表麵,也不能一味挖掘深度而無情緒的激蕩。隻有感性與理性交融的文章,才能令人眼前一亮。
回望篳路藍縷、風雨兼程的壯闊曆史,正是中華兒女在曆史長河中不斷浴血奮戰,“拚來山河無恙”,激情燃燒的歲月孕育和凝結了抗美援朝精神與時代精神。這種精神不是隔岸的觀望者,而是投身風雷激蕩的拚搏者;這種精神不是冰冷的評判者,而是躊躇壯誌的踐行者;這種精神不是歲月靜好的閑適者,而是舍身忘我的奉獻者。
強調“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
數學
重慶一中數學教師鄒發明
“此次數學試題尤其強調‘核心素養’的落實,‘關鍵能力’的培養。”重慶一中數學教師鄒發明稱,本次數學卷依舊傳承“在知識交彙處命題”“以能力立意為主”的重要命題思想。學生在複習備考時要注意:一是辯證認識本次適應性測試,認真研究自己後期複習的關鍵得分增長點,認真研究常考考點與題型。二是重視常見類型問題的不時“回頭看”,力爭會的問題“會而對,對而全”,注重按問題或方法“類型化”整理自己的筆記與考試題,做到無“死角”清算與鞏固。
基礎較好的學生,一方麵要重視各個章節的選填題訓練。另一方麵,在鞏固好三角與向量、數列、概率與統計、立體幾何等中檔解答題的基礎上,重視解析幾何、導數與不等式等難點章節。此外,對於立體幾何試題後移、概率統計試題後移、數學建模問題、開放性問題等的植入都要有一定的備考準備。
對於基礎一般的學生,要歸納出常考小題的基礎題、中檔題的章節與題型,以及選擇填空題的解題方法與技巧。重點針對三角與向量、數列、概率與統計、立體幾何等中檔解答題的訓練與複習歸納。
另外,要提高計算正確率。不能因一時的失利就給自己妄下結論,也不要因一時考得好得意忘形。
夯實基礎提高思維能力,以不變應萬變
英語
重慶外國語學校英語教師馬婧
從此次試卷命題角度來看,更注重考查語篇和邏輯,要求學生具有很強的思辨能力;從語言素材看,文本難度適中,語言地道,話題涉獵麵廣,貼近生活,具有很強的時代感;從知識考查的範圍來看,本次考試既注重基礎知又考察運用能力,同時還涉及人文背景知識的考查,體現了新課標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
在學生備考複習階段,馬婧建議:
1. 學生注重書寫。作文分值由25分變為40分,考生應注重自己的卷麵書寫,否則會在這一塊拉大分差。
2. 定時訓練。閱讀仍然是四篇,去掉改錯而增加了讀後續寫。因此在夯實基礎提升能力進而提高速度的同時,定期進行定時訓練(含作文),增強時間把控能力。
3. 專題訓練。考後對自己的英語學科進行分析,梳理出薄弱板塊,然後在設定的一段時間內對此板塊進行專門的訓練,並總結歸納技巧和知識點。
4. 突擊作文。讀後續寫作為新題型,考生應從“讀-練-析-背”幾個方麵進行準備。一是學會解讀文本挖掘線索厘清邏輯,二是多寫多練,三是找老師分析點評找同學相互學習,四是多背
多積累,如積累心理、動作、神態、環境的描寫語句,學習並
優化自己的句式結構,多背誦優秀範文。
5.最後,萬變不離其宗,考生注重夯實基礎,不斷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注重技巧和平時訓練,調整好心態。
重視模型在解題過程中的功能
物理
重慶外國語學校物理教師李熙凱
“本次物理試題基礎知識下沉,關注科學素養,注意甄別綜合能力。” 李熙凱稱,一是側重於對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進行綜合考察。控製了難度,關注了對概念的理解和應用,例如本卷考察了描述電、磁場的物理量、牛頓定律、萬有引力定律,動能定理及機械能守恒定律,動量守恒定律等內容,學生既較易於上手,又是高中物理學中的主線知識,對引導後續複習方向,穩定應試心態具有積極作用。
李熙凱提到,解決物理問題時核心環節通常包括一下幾點:1.將題目文字條件、圖表信息翻譯成物理條件和物理模型;2.用方程或圖像表述物理模型;3.解方程(組)得答案;4.論證答案合理性等環節。本卷均有所涉及,考察了學生的學科素養。
建模能力,是物理學科的核心能力。本卷將壓軸題設計為一道帶電粒子在疊加場中的運動問題。重點考察了學生綜合應用物理知識,建立物理模型和數學模型的能力。
針對學生接下來的複習和備考,李熙凱建議,緊扣最新的課程標準,重視教材中的基本概念、規律,關鍵實驗和習題中的經典模型,以“中檔題”為主進行複習。
關注近期與物理有關的熱點問題:如我國對月球和火星的探測;核能的利用等,抽象出其中的物理模型和臨界條件,早做準備。
進一步建立知識點之間的關聯之外,還要有意識的訓練將常見模型和實際情景建立關聯的能力。做到熟悉的模型,要熟練掌握;陌生的模型,能轉化成熟悉的模型。模型與實際情景間能緊密關聯。
規範的書寫,是正確答題的基礎。特別在書寫解答題時,一定要畫準受力分析圖或過程分析圖。寫清對象、過程、規律、答案四個要素。挑戰高分的同學,要適度加強建模能力的訓練。從細處著手,保持穩健的心態。
增強在新情境中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曆史
重慶一中曆史教師謝宏強
“認真研讀《中國高考評價體係》,全麵貫徹落實高考評價體係精神,明確曆史學科的功能定位、考查目標和考查要求。” 謝宏強認為,在複習過程中一定要明確曆史學科考試已經實現由“知識能力立意”的評價向“價值引領、素養導向、能力為重、知識為基”的評價轉變。曆史試題的考查直接指向曆史學科核心素養,乃至學生的人文、科學素養的綜合輸出。
其次,謝宏強認為,複習備考中應該重視普通高中曆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的“核心素養水平劃分”“典型試題及說明”和“教學與評價案例”,注重試題設計的新要求、新視角與新的呈現方式,加強對新情境的挖掘和運用,增強學生在新情境中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教育部考試中心徐奉先在《基於高考評價體係的曆史科考試內容改革實施路徑》中指出,曆史科試題的情境按照素材可以分為4類:
1.學習情境,指在曆史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包括史料、圖表、曆史敘述、史論等問題。
2.生活情境,指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與曆史有關的問題,包括長輩的回憶、影視劇、名勝古跡中的問題等。
3.社會情境,指對社會問題的曆史考察,包括社會風俗的來源、國際爭端中的曆史背景問題等。
4.學術情境,指曆史學術研究中的問題,包括曆史學家對某一曆史問題有多種看法等。
曆史學科的試題情境是學科前沿與社會生活的融合,曆史科試題的情境對曆史教學具有引導意義,是曆史科評價的必要依據和重要標準。複習過程中要引入不同類型的情景材料,提高學生對新材料新情景的解讀能力。
其三,要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注重打開曆史視野,加強知識的網格化、體係化與曆史思維的邏輯化,加強從大時段、全空間視角考察與認識曆史的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曆史認知水平。同時要加強學生的綜合輸出能力訓練,強化學生在新材料新情景背景下綜合化、自主化運用曆史術語答案的能力。
此外,強化對新題型的訓練,如組合選擇題、不同類型開放性試題。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