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南京大學2024年強基計劃招生簡章
2024-04-15
南京大學
作者:
關注掌上高考


溫馨提示:模擬誌願填報用掌上高考,信息豐富準確,一鍵生成“衝-穩-保”誌願。點擊此處,開始精準填報吧!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製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加強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培養,根據教育部有關文件規定,南京大學2024年繼續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以下簡稱“南大強基”),探索多維度考核評價模式,選拔一批“有誌向、有興趣、有天賦”的青年學生進行專門培養,使他們成為肩負時代使命、具備全球視野、推動科技創新、引領社會發展的未來各行各業拔尖領軍人才和國家重大戰略領域後備人才。

  一、招生對象及報名條件

  各省(區、市)符合2024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報名條件,具有強烈的專業興趣,綜合素質優秀,基礎學科拔尖,並有誌於將來從事相關領域科學技術工作的學生。申請報名考生分為以下兩類:

  第一類:綜合素質和學業成績優秀的考生;

  第二類: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且高中階段須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學任一學科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得全國決賽二等獎及以上獎項。

  二、招生專業及報考要求

  我校2024年強基計劃各省(區、市)第一類招生計劃數以報名平台公布為準,第二類考生單列計劃。

  考生身體條件須符合《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要求及有關補充規定。

  招生專業的科類(選科要求)和第二類考生報考競賽科目要求如下:

科類 招生專業 新高考省份選科要求 第二類考生報考
競賽科目要求
理科類 數學與應用數學 物理和化學 在數學、物理、信息學競賽中獲得規定獎項可報考
信息與計算科學
物理學
化學 在化學、生物學競賽中獲得規定獎項可報考
生物科學
文科類 漢語言文學(古文字學) 不限 ——
曆史學
哲學

  三、報名方式與選拔程序

  (一)網上報名。

  4月15日起至4月30日,第一類考生可登錄南大強基報名平台(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284),按照要求完成網上報名。報名過程中,考生須下載並填寫《南京大學2024年強基計劃報考基本信息表》(見附件1),按要求將體現個人學科潛質的信息和支撐材料上傳至報名平台“附加信息”處。所填信息須完整、準確、真實。考生不能兼報其他高校強基計劃,且隻可選擇1個專業誌願。

  4月15日起至4月26日,第二類考生可登錄南大強基報名平台(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284)報名。考生隻能在競賽科目所對應專業中選擇1個專業誌願,並上傳競賽成績證明。我校將對考生的學科特長進行審核,預計4月28日通過報名平台公布審核結果。

  (二)考生參加統一高考。

  (三)南大考核。

  1.初試。

  我校擬於6月16日左右組織初試,具體安排將通過我校本科招生網和報名平台另行通知。審核通過的第一類考生參加初試,須於6月10日22:00前,登錄報名平台確認是否參加初試並交費。逾期未完成確認或未完成交費的,均視為放棄後續選拔。對確認參加初試又無故放棄的,我校將如實記錄並通報生源省份省級招生考試機構。我校依據考生初試成績,按照分省各專業計劃的3倍,分別劃定各省(區、市)各專業複試資格線。末位如出現同分情況,同分考生均獲得複試資格。

  審核通過的第二類考生不參加初試,須於6月10日22:00前,登錄報名平台確認是否參加複試。

  2.複試。

  我校擬於6月18日左右組織複試,具體安排將通過我校本科招生網和報名平台另行通知。其中,對第二類考生,我校將結合考生學科特長組織麵試考核。

  入圍複試的第一類考生和第二類考生均須參加體育測試,項目為50米跑和立定跳遠,結果作為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的依據。確因身體原因無法參加測試的,須提交三級甲等醫院證明,體測成績排序位於所有參加體測學生最後。

  (四)錄取辦法。

  1.考生高考成績(不含任何政策加分,下同)須達到所在省(區、市)本科一批錄取控製分數線(合並本科錄取批次省份單獨劃定的相應分數線)。

  2.我校按照“高考成績÷高考滿分×850+南大考核成績(滿分150分)”計算綜合成績,並根據綜合成績進行錄取。

  其中,對第一類考生,南大考核成績由初試(滿分50分)和複試(滿分100分)成績組成,錄取時依據各省各專業招生計劃數按綜合成績由高到低確定擬錄取名單。考生綜合成績相同時,依次按照高考成績、高考數學成績、高考語文成績、高考外語成績排序。對第二類考生,南大考核成績即複試成績(滿分150分),對於綜合成績達到生源地第一類考生同科類最低錄取分數線的,使用二類生單列計劃錄取。

  3.我校將在高考成績公布後,公示各省各專業綜合成績錄取標準,在本科提前批次錄取前完成錄取。被正式錄取的考生不再參加所在省(區、市)後續高考誌願錄取;未被錄取的考生可正常參加後續各批次高考誌願錄取。

  四、培養方案

  我校將充分發揮綜合性、研究型高校特色,彙聚一流學科、一流師資、一流育人資源優勢,依托新時代南京大學“三元四維”人才培養新體係,打造強基計劃學生培養特區,引導學生在大師引領下聚焦國家重大需求、人類未來重大挑戰、重大科學問題等關鍵領域,通過探究和創造性活動,強化使命擔當,提升綜合素質,增強創新能力。

  (一)階段考核的動態進出機製。根據學生興趣發展和學習能力,建立“科學化、多階段、動態性進出”考查機製,為學生建立動態進出通道,注重激發學生探索未知的熱情,促進學生不斷深化自我認知,幫助學生確定符合個人特長與潛能的研究方向與目標。

  (二)通專融合的優質課程體係。依托南京大學通識教育2.0體係,幫助學生融會不同的知識領域,培養學生廣博的視野,提升綜合素養。以文理工醫協調與特色發展的學科支撐體係,打造兼具思想性、學術性、交叉性的專業課程體係和跨學科研修平台,構建本研銜接培養機製,促進學生在相關學科領域內開展有深度和廣度的探究。

  (三)追求卓越的科研訓練體係。以培養基礎學科學術殿堂的“準學者”為目標,堅持前沿引領,開展“每生一項目”,開放校內外各層次高水平研究平台,讓學生接觸專業前沿;堅持大師引路,實施“每生一導師”,通過師生深度交流協作,促進科學精神和科學思維養成;加強國內外交流,推進“每生一遊學”,打造多層次、寬領域的遊學項目,開拓學生學術視野,培養跨文化交流能力。

  (四)精準優質的支持服務體係。開展強基鑄魂專項計劃,增強學生愛國報國情懷。圍繞學生信仰堅定、學業提升、體質增強、心理健康、生涯發展、國際視野拓展、領導力提升等提供個性化指導,為學生自主學習與思考、研究與探索創造有利條件。注重批判性思維、問題解決能力等深度學習能力的培養與發展。強化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開展學習與發展綜合評價,完善獎勵製度體係。

  五、其他說明

  (一)已建立省級統一信息平台的省份,由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統一將考生電子化的綜合素質檔案上傳至強基計劃報名平台。尚未建立的,由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彙總本地各中學報考學生的綜合素質檔案後,統一上傳至強基計劃報名平台。

  (二)對綜合素質檔案造假或在高校考核中舞弊的考生,我校將取消其強基計劃報名、考試和錄取資格,並將有關情況通報有關省級招生考試機構或教育行政部門。

  (三)被錄取學生不參加入學後麵向新生的二次選拔,本科階段轉專業範圍原則上限於南大強基招生專業之內,具體按照各專業動態進出方案實施。

  (四)學校未委托任何個人或中介組織開展強基計劃等考試招生有關工作,不舉辦任何形式的營利性培訓活動。

  (五)我校對符合培養要求的強基計劃學生實行本研銜接培養。進入研究生階段後,學生主要在強基計劃所在基礎學科專業進行培養,部分學生也可根據培養方案在高端芯片與軟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製造和國家安全等關鍵領域以及國家人才緊缺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進行學科交叉培養。本研銜接專業範圍見各強基計劃招生專業培養方案,研究生階段轉段具體招生專業和名額以轉段當年我校公布的工作方案為準。

  (六)南大強基招生錄取、入學培養及本研銜接轉段工作按照教育部相關政策執行。若政策調整,則按照新規定執行。

  六、監督保障機製

  (一)南大強基招生工作在南京大學本科招生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由學校本科招生辦公室具體組織實施。實施過程中做到招生方案公開、選拔方法公平、錄取標準公示。

  (二)我校將對錄取的學生進行入學資格複查,對不具備入學資格的學生按照教育部相關規定處理。

  (三)南京大學本科招生工作接受紀檢監察部門、考生和社會各界的監督,違紀違規線索舉報電話025-89680819。

  七、聯係方式

  谘詢電話:400-1859680

  招生主頁:http://bkzs.nju.edu.cn

  電子郵箱:bkzs@nju.edu.cn

  微信公眾號:ndzsxlj

  八、本簡章由南京大學本科招生辦公室負責解釋。

2024年4月12日

【點擊下載】附件:

南京大學2024年強基計劃報考基本信息表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推薦高校

    推薦學校

      中職院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