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國家重點學科
高考分數線
內容推薦
在線答疑
內容推薦
2018高考大綱及考試內容說明(全科彙總)
2017-12-15
beplay2網頁登錄
作者:
關注掌上高考


beplay2網頁登錄訊從教育部考試中心獲悉,2018年全國高考統一考試大綱已經公布。高考考試大綱是高考命題的規範性文件和標準,修訂和頒布年度考試大綱是一項例行工作。beplay2網頁登錄整理了2018高考大綱及考試說明(全科彙總)詳細如下:

2018高考大綱及考試內容說明(全科彙總);高考;高考大綱;2018高考大綱;2018高考;

理科數學

Ⅰ. 考核目標與要求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對新生文化素質的要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3年頒布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的必修課程、選修課程係列2和係列4的內容,確定理工類高考數學科考試內容.

  一、知識要求

  知識是指《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課程標準》)中所規定的必修課程、選修課程係列2和係列4中的數學概念、性質、法則、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內容反映的數學思想方法,還包括按照一定程序與步驟進行運算、處理數據、繪製圖表等基本技能.

  各部分知識的整體要求及其定位參照《課程標準》相應模塊的有關說明.

  對知識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個層次.

  1. 了解:要求對所列知識的含義有初步的、感性的認識,知道這一知識內容是什麼,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驟照樣模仿,並能(或會)在有關的問題中識別和認識它.

  這一層次所涉及的主要行為動詞有:了解,知道、識別,模仿,會求、會解等.

  2. 理解:要求對所列知識內容有較深刻的理性認識,知道知識間的邏輯關係,能夠對所列知識做正確的描述說明並用數學語言表達,能夠利用所學的知識內容對有關問題進行比較、判別、討論,具備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這一層次所涉及的主要行為動詞有:描述,說明,表達,推測、想象,比較、判別,初步應用等.

  3. 掌握:要求能夠對所列的知識內容進行推導證明,能夠利用所學知識對問題進行分析、研究、討論,並且加以解決.

  這一層次所涉及的主要行為動詞有:掌握、導出、分析,推導、證明,研究、討論、運用、解決問題等.

  二、能力要求

  能力是指空間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論證能力、運算求解能力、數據處理能力以及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

  1. 空間想象能力:能根據條件做出正確的圖形,根據圖形想象出直觀形象;能正確地分析出圖形中的基本元素及其相互關係;能對圖形進行分解、組合;會運用圖形與圖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問題的本質.

  空間想象能力是對空間形式的觀察、分析、抽象的能力,主要表現為識圖、畫圖和對圖形的想象能力.識圖是指觀察研究所給圖形中幾何元素之間的相互關係;畫圖是指將文字語言和符號語言轉化為圖形語言以及對圖形添加輔助圖形或對圖形進行各種變換;對圖形的想象主要包括有圖想圖和無圖想圖兩種,是空間想象能力高層次的標誌.

  2. 抽象概括能力:抽象是指舍棄事物非本質的屬性,揭示其本質的屬性;概括是指把僅僅屬於某一類對象的共同屬性區分出來的思維過程.抽象和概括是相互聯係的,沒有抽象就不可能有概括,而概括必須在抽象的基礎上得出某種觀點或某個結論.

  抽象概括能力是對具體的、生動的實例,經過分析提煉,發現研究對象的本質;從給定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結論,並能將其應用於解決問題或做出新的判斷.

  3. 推理論證能力:推理是思維的基本形式之一,它由前提和結論兩部分組成;論證是由已有的正確的前提到被論證的結論的一連串的推理過程.推理既包括演繹推理,也包括合情推理;論證方法既包括按形式劃分的演繹法和歸納法,也包括按思考方法劃分的直接證法和間接證法.一般運用合情推理進行猜想,再運用演繹推理進行證明.

  中學數學的推理論證能力是根據已知的事實和已獲得的正確數學命題,論證某一數學命題真實性的初步的推理能力.

  4. 運算求解能力:會根據法則、公式進行正確運算、變形和數據處理,能根據問題的條件尋找與設計合理、簡捷的運算途徑,能根據要求對數據進行估計和近似計算.

  運算求解能力是思維能力和運算技能的結合.運算包括對數字的計算、估值和近似計算,對式子的組合變形與分解變形,對幾何圖形各幾何量的計算求解等.運算能力包括分析運算條件、探究運算方向、選擇運算公式、確定運算程序等一係列過程中的思維能力,也包括在實施運算過程中遇到障礙而調整運算的能力.

  5. 數據處理能力:會收集、整理、分析數據,能從大量數據中抽取對研究問題有用的信息,並做出判斷.

  數據處理能力主要是指針對研究對象的特殊性,選擇合理的收集數據的方法,根據問題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統計方法整理數據,並構建模型對數據進行分析、推斷,獲得結論.

  6. 應用意識:能綜合應用所學數學知識、思想和方法解決問題,包括解決相關學科、生產、生活中簡單的數學問題;能理解對問題陳述的材料,並對所提供的信息資料進行歸納、整理和分類,將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能應用相關的數學方法解決問題進而加以驗證,並能用數學語言正確地表達和說明.應用的主要過程是依據現實的生活背景,提煉相關的數量關係,將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構造數學模型,並加以解決.

  7. 創新意識: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綜合與靈活地應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思想方法,選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進行獨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創新意識是理性思維的高層次表現.對數學問題的“觀察、猜測、抽象、概括、證明”,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對數學知識的遷移、組合、融會的程度越高,顯示出的創新意識也就越強.

  三、個性品質要求

  個性品質是指考生個體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和人文價值,崇尚數學的理性精神,形成審慎的思維習慣,體會數學的美學意義.

  要求考生克服緊張情緒,以平和的心態參加考試,合理支配考試時間,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解答試題,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體現鍥而不舍的精神.

  四、考查要求

  數學學科的係統性和嚴密性決定了數學知識之間深刻的內在聯係,包括各部分知識的縱向聯係和橫向聯係,要善於從本質上抓住這些聯係,進而通過分類、梳理、綜合,構建數學試卷的框架結構.

  1. 對數學基礎知識的考查,既要全麵又要突出重點.對於支撐學科知識體係的重點內容,要占有較大的比例,構成數學試卷的主體.注重學科的內在聯係和知識的綜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識的覆蓋麵.從學科的整體高度和思維價值的高度考慮問題,在知識網絡的交彙點處設計試題,使對數學基礎知識的考查達到必要的深度.

  2. 對數學思想方法的考查是對數學知識在更高層次上的抽象和概括的考查,考查時必須要與數學知識相結合,通過對數學知識的考查,反映考生對數學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對數學能力的考查,強調“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數學知識為載體,從問題入手,把握學科的整體意義,用統一的數學觀點組織材料,側重體現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尤其是綜合和靈活的應用,以此來檢測考生將知識遷移到不同情境中去的能力,從而檢測出考生個體理性思維的廣度和深度以及進一步學習的潛能.

  對能力的考查要全麵,強調綜合性、應用性,並要切合考生實際.對推理論證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考查貫穿於全卷,是考查的重點,強調其科學性、嚴謹性、抽象性;對空間想象能力的考查主要體現在對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及圖形語言的互相轉化上;對運算求解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對算法和推理的考查,考查以代數運算為主;對數據處理能力的考查主要是考查運用概率統計的基本方法和思想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 對應用意識的考查主要采用解決應用問題的形式.命題時要堅持“貼近生活,背景公平,控製難度”的原則,試題設計要切合中學數學教學的實際和考生的年齡特點,並結合實踐經驗,使數學應用問題的難度符合考生的水平.

  5. 對創新意識的考查是對高層次理性思維的考查.在考試中創設新穎的問題情境,構造有一定深度和廣度的數學問題時,要注重問題的多樣化,體現思維的發散性;精心設計考查數學主體內容、體現數學素質的試題;也要有反映數、形運動變化的試題以及研究型、探索型、開放型等類型的試題.

  數學科的命題,在考查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注重對數學思想方法的考查,注重對數學能力的考查,展現數學的科學價值和人文價值,同時兼顧試題的基礎性、綜合性和應用性,重視試題間的層次性,合理調控綜合程度,堅持多角度、多層次的考查,努力實現全麵考查綜合數學素養的要求.

  Ⅱ.考試範圍與要求

  本部分包括必考內容和選考內容兩部分.必考內容為《課程標準》的必修內容和選修係列2的內容;選考內容為《課程標準》的選修係列4的 “坐標係與參數方程”“不等式選講”2個專題.

 必考內容

  (一)集合

  1. 集合的含義與表示

  (1)了解集合的含義、元素與集合的屬於關係.

  (2)能用自然語言、圖形語言、集合語言(列舉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體問題.

  2. 集合間的基本關係

  (1)理解集合之間包含與相等的含義,能識別給定集合的子集.

  (2)在具體情境中,了解全集與空集的含義.

  3. 集合的基本運算

  (1)理解兩個集合的並集與交集的含義,會求兩個簡單集合的並集與交集.

  (2)理解在給定集合中一個子集的補集的含義,會求給定子集的補集.

  (3)能使用韋恩(Venn)圖表達集合的關係及運算.

 (二)函數概念與基本初等函數Ⅰ(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冪函數)

  1. 函數

  (1)了解構成函數的要素,會求一些簡單函數的定義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

  (2)在實際情境中,會根據不同的需要選擇恰當的方法(如圖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數.

  (3)了解簡單的分段函數,並能簡單應用.

  (4)理解函數的單調性、最大值、最小值及其幾何意義;結合具體函數,了解函數奇偶性的含義.

  (5)會運用函數圖像理解和研究函數的性質.

  2. 指數函數

  (1)了解指數函數模型的實際背景.

  (2)理解有理指數冪的含義,了解實數指數冪的意義,掌握冪的運算.

  (3)理解指數函數的概念,理解指數函數的單調性,掌握指數函數圖像通過的特殊點.

  (4)知道指數函數是一類重要的函數模型.

  3. 對數函數

  (1)理解對數的概念及其運算性質,知道用換底公式能將一般對數轉化成自然對數或常用對數;了解對數在簡化運算中的作用.

  (2)理解對數函數的概念,理解對數函數的單調性,掌握對數函數圖像通過的特殊點.

  (3)知道對數函數是一類重要的函數模型.

  4. 冪函數

  (1)了解冪函數的概念.

  5. 函數與方程

  (1)結合二次函數的圖像,了解函數的零點與方程根的聯係,判斷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個數.

  (2)根據具體函數的圖像,能夠用二分法求相應方程的近似解.

  6. 函數模型及其應用

  (1)了解指數函數、對數函數以及冪函數的增長特征,知道直線上升、指數增長、對數增長等不同函數類型增長的含義.

  (2)了解函數模型(如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冪函數、分段函數等在社會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數模型)的廣泛應用.

(三) 立體幾何初步

  1. 空間幾何體

  (1)認識柱、錐、台、球及其簡單組合體的結構特征,並能運用這些特征描述現實生活中簡單物體的結構.

  (2)能畫出簡單空間圖形(長方體、球、圓柱、圓錐、棱柱等的簡易組合)的三視圖,能識別上述三視圖所表示的立體模型,會用斜二側法畫出它們的直觀圖.

  (3)會用平行投影與中心投影兩種方法畫出簡單空間圖形的三視圖與直觀圖,了解空間圖形的不同表示形式.

  (4)會畫某些建築物的視圖與直觀圖(在不影響圖形特征的基礎上,尺寸、線條等不作嚴格要求).

  (5)了解球、棱柱、棱錐、台的表麵積和體積的計算公式.

  2. 點、直線、平麵之間的位置關係

  (1)理解空間直線、平麵位置關係的定義,並了解如下可以作為推理依據的公理和定理.

  • 公理1:如果一條直線上的兩點在一個平麵內,那麼這條直線上所有的點都在此平麵內.

  • 公理2:過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三點,有且隻有一個平麵.

  • 公理3:如果兩個不重合的平麵有一個公共點,那麼它們有且隻有一條過該點的公共直線.

  • 公理4:平行於同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 定理:空間中如果一個角的兩邊與另一個角的兩邊分別平行,那麼這兩個角相等或互補.

  (2)以立體幾何的上述定義、公理和定理為出發點,認識和理解空間中線麵平行、垂直的有關性質與判定定理.

  理解以下判定定理.

  • 如果平麵外一條直線與此平麵內的一條直線平行,那麼該直線與此平麵平行.

  • 如果一個平麵內的兩條相交直線與另一個平麵都平行,那麼這兩個平麵平行.

  • 如果一條直線與一個平麵內的兩條相交直線都垂直,那麼該直線與此平麵垂直.

  • 如果一個平麵經過另一個平麵的垂線,那麼這兩個平麵互相垂直.

  理解以下性質定理,並能夠證明.

  • 如果一條直線與一個平麵平行,那麼經過該直線的任一個平麵與此平麵的交線和該直線平行.

  • 如果兩個平行平麵同時和第三個平麵相交,那麼它們的交線相互平行.

  • 垂直於同一個平麵的兩條直線平行.

  • 如果兩個平麵垂直,那麼一個平麵內垂直於它們交線的直線與另一個平麵垂直.

  3. 能運用公理、定理和已獲得的結論證明一些空間圖形的位置關係的簡單命題.

(四)平麵解析幾何初步

  1. 直線與方程

  (1)在平麵直角坐標係中,結合具體圖形,確定直線位置的幾何要素.

  (2)理解直線的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過兩點的直線斜率的計算公式.

  (3)能根據兩條直線的斜率判定這兩條直線平行或垂直.

  (4)掌握確定直線位置的幾何要素,掌握直線方程的幾種形式(點斜式、兩點式及一般式),了解斜截式與一次函數的關係.

  (5)能用解方程組的方法求兩條相交直線的交點坐標.

  (6)掌握兩點間的距離公式、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會求兩條平行直線間的距離.

  2. 圓與方程

  (1)掌握確定圓的幾何要素,掌握圓的標準方程與一般方程.

  (2)能根據給定直線、圓的方程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能根據給定兩個圓的方程判斷兩圓的位置關係.

  (3)能用直線和圓的方程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4)初步了解用代數方法處理幾何問題的思想.

  3. 空間直角坐標係

  (1)了解空間直角坐標係,會用空間直角坐標表示點的位置.

  (2)會推導空間兩點間的距離公式.

 (五) 算法初步

  1. 算法的含義、程序框圖

  (1)了解算法的含義,了解算法的思想.

  (2)理解程序框圖的三種基本邏輯結構:順序、條件分支、循環.

  2. 基本算法語句

  理解幾種基本算法語句——輸入語句、輸出語句、賦值語句、條件語句、循環語句的含義.

(六) 統計

  1. 隨機抽樣

  (1)理解隨機抽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會用簡單隨機抽樣方法從總體中抽取樣本;了解分層抽樣和係統抽樣方法.

  2. 用樣本估計總體

  (1)了解分布的意義和作用,會列頻率分布表,會畫頻率分布直方圖、頻率折線圖、莖葉圖,理解它們各自的特點.

  (2)理解樣本數據標準差的意義和作用,會計算數據標準差.

  (3)能從樣本數據中提取基本的數字特征(如平均數、標準差),並給出合理的解釋.

  (4)會用樣本的頻率分布估計總體分布,會用樣本的基本數字特征估計總體的基本數字特征,理解用樣本估計總體的思想.

  (5)會用隨機抽樣的基本方法和樣本估計總體的思想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 變量的相關性

  (1)會作兩個有關聯變量的數據的散點圖,會利用散點圖認識變量間的相關關係.

  (2)了解最小二乘法的思想,能根據給出的線性回歸方程係數公式建立線性回歸方程.

 (七) 概率

  1. 事件與概率

  (1)了解隨機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和頻率的穩定性,了解概率的意義,了解頻率與概率的區別.

  (2)了解兩個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

  2. 古典概型

  (1)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計算公式.

  (2)會計算一些隨機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數及事件發生的概率.

  3. 隨機數與幾何概型

  (1)了解隨機數的意義,能運用模擬方法估計概率.

  (2)了解幾何概型的意義.

  (八) 基本初等函數Ⅱ(三角函數)

  1. 任意角的概念、弧度製

  (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

  (2)了解弧度製的概念,能進行弧度與角度的互化.

  2. 三角函數

  (1)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數(正弦、餘弦、正切)的定義.

  (4)理解同角三角函數的基本關係式:

  (6)了解三角函數是描述周期變化現象的重要函數模型,會用三角函數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九) 平麵向量

  1. 平麵向量的實際背景及基本概念

  (1)了解向量的實際背景.

  (2)理解平麵向量的概念,理解兩個向量相等的含義.

  (3)理解向量的幾何表示.

  2. 向量的線性運算

  (1)掌握向量加法、減法的運算,並理解其幾何意義.

  (2)掌握向量數乘的運算及其幾何意義,理解兩個向量共線的含義.

  (3)了解向量線性運算的性質及其幾何意義.

  3. 平麵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標表示

  (1)了解平麵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義.

  (2)掌握平麵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標表示.

  (3)會用坐標表示平麵向量的加法、減法與數乘運算.

  (4)理解用坐標表示的平麵向量共線的條件.

  4. 平麵向量的數量積

  (1)理解平麵向量數量積的含義及其物理意義.

  (2)了解平麵向量的數量積與向量投影的關係.

  (3)掌握數量積的坐標表達式,會進行平麵向量數量積的運算.

  (4)能運用數量積表示兩個向量的夾角,會用數量積判斷兩個平麵向量的垂直關係.

  5. 向量的應用

  (1)會用向量方法解決某些簡單的平麵幾何問題.

  (2)會用向量方法解決簡單的力學問題與其他一些實際問題.

  (十) 三角恒等變換

  1. 和與差的三角函數公式

  (1)會用向量的數量積推導出兩角差的餘弦公式.

  (2)能利用兩角差的餘弦公式導出兩角差的正弦、正切公式.

  (3)能利用兩角差的餘弦公式導出兩角和的正弦、餘弦、正切公式,導出二倍角的正弦、餘弦、正切公式,了解它們的內在聯係.

  2. 簡單的三角恒等變換

  能運用上述公式進行簡單的恒等變換(包括導出積化和差、和差化積、半角公式,但對這三組公式不要求記憶).

  (十一) 解三角形

  1. 正弦定理和餘弦定理

  掌握正弦定理、餘弦定理,並能解決一些簡單的三角形度量問題.

  2. 應用

  能夠運用正弦定理、餘弦定理等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與測量和幾何計算有關的實際問題.

(十二) 數列

  1. 數列的概念和簡單表示法

  (1)了解數列的概念和幾種簡單的表示方法(列表、圖像、通項公式).

  (2)了解數列是自變量為正整數的一類函數.

  2. 等差數列、等比數列

  (1)理解等差數列、等比數列的概念.

  (2)掌握等差數列、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與前項和公式.

  (3)能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識別數列的等差關係或等比關係,並能用有關知識解決相應的問題.

  (4)了解等差數列與一次函數、等比數列與指數函數的關係.

 (十三) 不等式

  1. 不等關係

  了解現實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關係,了解不等式(組)的實際背景.

  2. 一元二次不等式

  (1)會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

  (2)通過函數圖像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與相應的二次函數、一元二次方程的聯係.

  (3)會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對給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會設計求解的程序框圖.

  3. 二元一次不等式組與簡單線性規劃問題

  (1)會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組.

  (2)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幾何意義,能用平麵區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組.

  (3)會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簡單的二元線性規劃問題,並能加以解決.

  (1)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證明過程.

  (2)會用基本不等式解決簡單的最大(小)值問題.

(十四) 常用邏輯用語

  1. 命題及其關係

  (1)理解命題的概念.

  (2)了解“若p,則q”形式的命題及其逆命題、否命題與逆否命題,會分析四種命題的相互關係.

  (3)理解必要條件、充分條件與充要條件的意義.

  2. 簡單的邏輯聯結詞

  了解邏輯聯結詞“或”“且”“非”的含義.

  3. 全稱量詞與存在量詞

  (1)理解全稱量詞與存在量詞的意義.

  (2)能正確地對含有一個量詞的命題進行否定.

(十五) 圓錐曲線與方程

  1. 圓錐曲線

  (1)了解圓錐曲線的實際背景,了解圓錐曲線在刻畫現實世界和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

  (2)掌握橢圓、拋物線的定義、幾何圖形、標準方程及簡單性質.

  (3)了解雙曲線的定義、幾何圖形和標準方程,知道它的簡單幾何性質.

  (4)了解圓錐曲線的簡單應用.

  (5)理解數形結合的思想.

  2. 曲線與方程

  了解方程的曲線與曲線的方程的對應關係.

(十六) 空間向量與立體幾何

  1. 空間向量及其運算

  (1)了解空間向量的概念,了解空間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義,掌握空間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標表示.

  (2)掌握空間向量的線性運算及其坐標表示.

  (3)掌握空間向量的數量積及其坐標表示,能運用向量的數量積判斷向量的共線與垂直.

  2. 空間向量的應用

  (1)理解直線的方向向量與平麵的法向量.

  (2)能用向量語言表述直線與直線、直線與平麵、平麵與平麵的垂直、平行關係.

  (3)能用向量方法證明有關直線和平麵位置關係的一些定理(包括三垂線定理).

  (4)能用向量方法解決直線與直線、直線與平麵、平麵與平麵的夾角的計算問題,了解向量方法在研究立體幾何問題中的應用.

(十七) 導數及其應用

  1. 導數概念及其幾何意義

  (1)了解導數概念的實際背景.

  (2)理解導數的幾何意義.

  2. 導數的運算

  (1)能根據導數定義求函數 y=C (C為常數),

  (2)能利用下麵給出的基本初等函數的導數公式和導數的四則運算法則求簡單函數的導數,能求簡單的複合函數(僅限於形如f(ax+b)的複合函數)的導數.

  • 常見基本初等函數的導數公式:

  • 常用的導數運算法則:

  3. 導數在研究函數中的應用

  (1)了解函數單調性和導數的關係;能利用導數研究函數的單調性,會求函數的單調區間(其中多項式函數一般不超過三次).

  (2)了解函數在某點取得極值的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會用導數求函數的極大值、極小值(其中多項式函數一般不超過三次);會求閉區間上函數的最大值、最小值(其中多項式函數一般不超過三次).

  4. 生活中的優化問題

  會利用導數解決某些實際問題.

  5. 定積分與微積分基本定理

  (1)了解定積分的實際背景,了解定積分的基本思想,了解定積分的概念.

  (2)了解微積分基本定理的含義.

 (十八) 推理與證明

  1. 合情推理與演繹推理

  (1)了解合情推理的含義,能利用歸納和類比等進行簡單的推理,了解合情推理在數學發現中的作用.

  (2)了解演繹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繹推理的基本模式,並能運用它們進行一些簡單推理.

  (3)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之間的聯係和差異.

  2. 直接證明與間接證明

  (1)了解直接證明的兩種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綜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綜合法的思考過程、特點.

  (2)了解間接證明的一種基本方法——反證法;了解反證法的思考過程、特點.

  3. 數學歸納法

  了解數學歸納法的原理,能用數學歸納法證明一些簡單的數學命題.

(十九) 數係的擴充與複數的引入

  1. 複數的概念

  (1)理解複數的基本概念.

  (2)理解複數相等的充要條件.

  (3)了解複數的代數表示法及其幾何意義.

  2. 複數的四則運算

  (1)會進行複數代數形式的四則運算.

  (2)了解複數代數形式的加、減運算的幾何意義.

(二十) 計數原理

  1. 分類加法計數原理、分步乘法計數原理

  (1)理解分類加法計數原理和分步乘法計數原理.

  (2)會用分類加法計數原理或分步乘法計數原理分析和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 排列與組合

  (1)理解排列、組合的概念.

  (2)能利用計數原理推導排列數公式、組合數公式.

  (3)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 二項式定理

  (1)能用計數原理證明二項式定理.

  (2)會用二項式定理解決與二項展開式有關的簡單問題.

 (二十一) 概率與統計

  1. 概率

  (1)理解取有限個值的離散型隨機變量及其分布列的概念,了解分布列對於刻畫隨機現象的重要性.

  (2)理解超幾何分布及其導出過程,並能進行簡單的應用.

  (3)了解條件概率和兩個事件相互獨立的概念,理解次獨立重複試驗的模型及二項分布,並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理解取有限個值的離散型隨機變量均值、方差的概念,能計算簡單離散型隨機變量的均值、方差,並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5)利用實際問題的直方圖,了解正態分布曲線的特點及曲線所表示的意義.

  2. 統計案例

  了解下列一些常見的統計方法,並能應用這些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1)獨立性檢驗

  了解獨立性檢驗(隻要求2×2列聯表)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簡單應用.

  (2)回歸分析

  了解回歸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簡單應用.

選考內容

  (一) 坐標係與參數方程

  1. 坐標係

  (1)理解坐標係的作用.

  (2)了解在平麵直角坐標係伸縮變換作用下平麵圖形的變化情況.

  (3)能在極坐標係中用極坐標表示點的位置,理解在極坐標係和平麵直角坐標係中表示點的位置的區別,能進行極坐標和直角坐標的互化.

  (4)能在極坐標係中給出簡單圖形的方程.通過比較這些圖形在極坐標係和平麵直角坐標係中的方程,理解用方程表示平麵圖形時選擇適當坐標係的意義.

  (5)了解柱坐標係、球坐標係中表示空間中點的位置的方法,並與空間直角坐標係中表示點的位置的方法相比較,了解它們的區別.

  2. 參數方程

  (1)了解參數方程,了解參數的意義.

  (2)能選擇適當的參數寫出直線、圓和圓錐曲線的參數方程.

  (3)了解平擺線、漸開線的生成過程,並能推導出它們的參數方程.

  (4)了解其他擺線的生成過程,了解擺線在實際中的應用,了解擺線在表示行星運動軌道中的作用.

  (二) 不等式選講

  1. 理解絕對值的幾何意義,並能利用含絕對值不等式的幾何意義證明以下不等式:

  (3) 會利用絕對值的幾何意義求解以下類型的不等式:

  2. 了解下列柯西不等式的幾種不同形式,理解它們的幾何意義,並會證明.

  (1) 柯西不等式的向量形式:

  (此不等式通常稱為平麵三角不等式.)

  3. 會用參數配方法討論柯西不等式的一般情形:

  4. 會用向量遞歸方法討論排序不等式.

  5. 了解數學歸納法的原理及其使用範圍,會用數學歸納法證明一些簡單問題.

  6. 會用數學歸納法證明伯努利不等式:

  了解當n為大於1的實數時伯努利不等式也成立.

  7. 會用上述不等式證明一些簡單問題.能夠利用平均值不等式、柯西不等式求一些特定函數的極值.

  8. 了解證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比較法、綜合法、分析法、反證法、放縮法.

語 文

  Ⅰ. 考核目標與要求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對新生文化素質的要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03 年頒布的

  《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確定高考語文科考核目標與要求。

  高考語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識記、理解、分析綜合、鑒賞評價、表達應用和探究六種能力, 表現為六個層級,具體要求如下。

  A. 識記:指識別和記憶,是最基本的能力層級。要求能識別和記憶語文基礎知識、文化常識和名句名篇等。

  B. 理解:指領會並能作簡單的解釋,是在識記基礎上高一級的能力層級。要求能夠領會並解釋詞語、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 分析綜合:指分解剖析和歸納整合,是在識記和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層級。要求能夠篩選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關現象和問題,並予以歸納整合。

  D. 鑒賞評價:指對閱讀材料的鑒別、賞析和評說,是以識記、理解和分析綜合為基礎, 在閱讀方麵發展了的能力層級。

  E. 表達應用:指對語文知識和能力的運用,是以識記、理解和分析綜合為基礎,在表達方麵發展了的能力層級。

  F. 探究:指對某些問題進行探討,有發現、有創見,是以識記、理解和分析綜合為基礎,在創新性思維方麵發展了的能力層級。

  對 A、B、C、D、E、F 六個能力層級均可有不同難易程度的考查。

  Ⅱ. 考試範圍與要求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對新生文化素質的要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03 年頒布的

  《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確定高考語文科考試範圍與要求。根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規定的必修課程中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兩個目標的

  “語文 1”至“語文 5”五個模塊,選修課程中詩歌與散文、小說與戲劇、新聞與傳記、語 言文字應用、文化論著研讀五個係列,組成考試內容。考試內容分為閱讀和表達兩個部分。

  閱讀部分包括現代文閱讀和古詩文閱讀,表達部分包括語言文字應用和寫作。考試的各部分內容均可有難易不同的考查。

  一、現代文閱讀

  現代文閱讀內容及相應的能力層級如下: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

  閱讀中外論述類文本。了解政論文、學術論文、時評、書評等論述類文體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達方式。閱讀論述類文本,應注重文本的說理性和邏輯性,分析文本的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

  1.理解 B

  ⑴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

  ⑵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綜合 C

  ⑴ 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

  ⑵ 分析文章結構,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⑶ 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

  ⑷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

  閱讀和鑒賞中外文學作品。了解小說、散文、詩歌、戲劇等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手法。閱讀鑒賞文學作品,應注重價值判斷和審美體驗,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內涵,分析藝術表現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蘊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 B

  ⑴ 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

  ⑵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綜合 C

  ⑴ 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

  ⑵ 分析作品的體裁特征和表現手法

  3.鑒賞評價 D

  ⑴ 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

  ⑵ 鑒賞作品的文學形象,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

  ⑶ 評價作品表現出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

  4.探究 F

  ⑴ 從不同角度和層麵發掘作品的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⑵ 探討作者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

  ⑶ 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

  (三)實用類文本閱讀

  閱讀和評價中外實用類文本。了解新聞、傳記、報告、科普文章的文體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手法。閱讀實用類文本,應注重真實性和實用性,準確解讀文本,篩選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內容、構成要素和語言特色,評價文本的社會功用,探討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

  1.理解 B

  ⑴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

  ⑵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綜合 C

  ⑴ 篩選並整合文中信息

  ⑵ 分析語言特色,把握文章結構,概括中心意思

  ⑶ 分析文本的文體特征和主要表現手法

  3.鑒賞評價 D

  ⑴ 評價文本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

  ⑵ 評價文本產生的社會價值和影響

  ⑶ 對文本的某種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斷

  4.探究 F

  ⑴ 從不同角度和層麵發掘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

  ⑵ 探討作者的寫作背景和寫作意圖

  ⑶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

  二、古詩文閱讀

  閱讀淺易的古代詩文。

  1.識記 A

  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

  2.理解 B

  ⑴ 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⑵ 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

  常見文言虛詞: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於、與、則、者、之。

  ⑶ 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

  ⑷ 了解並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

  ⑸ 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

  3.分析綜合 C

  ⑴ 篩選並整合文中信息

  ⑵ 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⑶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4.鑒賞評價 D

  ⑴ 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⑵ 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三、語言文字應用

  正確、熟練、有效地使用語言文字。

  1.識記 A

  ⑴ 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常用字的字音

  ⑵ 識記並正確書寫現代常用規範漢字

  2.表達應用 E

  ⑴ 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

  ⑵ 辨析並修改病句

  病句類型: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餘、結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

  ⑶ 選用、仿用、變換句式,擴展語句,壓縮語段

  ⑷ 正確使用常見的修辭手法

  常見修辭手法: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反複、設問、反問。

  ⑸ 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準確、鮮明、生動

  ⑹ 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四、寫作

  能寫論述類、實用類和文學類文章。表達應用 E

  作文考試的評價要求分為基礎等級和發展等級。

  1.基礎等級

  ⑴ 符合題意

  ⑵ 符合文體要求

  ⑶ 感情真摯,思想健康

  ⑷ 內容充實,中心明確

  ⑸ 語言通順,結構完整

  ⑹ 標點正確,不寫錯別字

  2.發展等級

  ⑴ 深刻

  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事物的內在關係,觀點具有啟發作用。

  ⑵ 豐富

  材料豐富,論據充實,形象豐滿,意境深遠。

  ⑶ 有文采

  用語貼切,句式靈活,善於運用修辭手法,文句有表現力。

  ⑷ 有創新

  見解新穎,材料新鮮,構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獨到之處,有個性色彩。

  考核目標與要求

  一、語言知識

  要求考生掌握並能運用英語語音、詞彙、語法基礎知識以及所學功能意念和話題(見附錄1至附錄5),要求詞彙量為3500左右。

  二、語言運用

  1.聽力

  要求考生能聽懂所熟悉話題的簡短獨白和對話。考生應能:

  (1)理解主旨要義;

  (2)獲取具體的、事實性信息;

  (3)對所聽內容做出推斷;

  (4)理解說話者的意圖、觀點和態度。

  2.閱讀

  要求考生能讀懂書、報、雜誌中關於一般性話題的簡短文段以及公告、說明、廣告等,並能從中獲取相關信息。考生應能:

  (1)理解主旨要義;

  (2)理解文中具體信息;

  (3)根據上下文推斷單詞和短語的含義;

  (4)做出判斷和推理;

  (5)理解文章的基本結構;

  (6)理解作者的意圖、觀點和態度。

  3.寫作

  要求考生根據提示進行書麵表達。考生應能:

  (1)清楚、連貫地傳遞信息,表達意思;

  (2)有效運用所學語言知識。

  4.口語

  要求考生根據提示進行口頭表達。考生應能:

  (1)詢問或傳遞事實性信息,表達意思和想法;

  (2)做到語音、語調自然;

  (3)做到語言運用得體;

  (4)使用有效的交際策略。

  附錄1 語音項目表

  1. 基本讀音

  (1) 26個字母的讀音

  (2) 元音字母在重讀音節中的讀音

  (3) 元音字母在輕讀音節中的讀音

  (4) 元音字母組合在重讀音節中的讀音

  (5) 常見的元音字母組合在輕讀音節中的讀音

  (6) 輔音字母組合的讀音

  (7) 輔音連綴的讀音

  (8) 成節音的讀音

  2. 重音

  (1) 單詞重音

  (2) 句子重音

  3. 讀音的變化

  (1) 連讀

  (2) 失去爆破

  (3) 弱讀

  (4) 同化

  4. 語調與節奏

  (1) 意群與停頓

  (2) 語調

  (3) 節奏

  5. 語音、語調、重音、節奏等在口語交流中的運用

  6. 朗誦和演講中的語音技巧

  7. 主要英語國家的英語語音差異

  附錄2 語法項目表

  1. 名詞

  (1) 可數名詞及其單複數

  (2) 不可數名詞

  (3) 專有名詞

  (4) 名詞所有格

  2. 代詞

  (1) 人稱代詞

  (2) 物主代詞

  (3) 反身代詞

  (4) 指示代詞

  (5) 不定代詞

  (6) 疑問代詞

  3. 數詞

  (1) 基數詞

  (2) 序數詞

  4. 介詞和介詞短語

  5. 連詞

  6. 形容詞(比較級和最高級)

  7. 副詞(比較級和最高級)

  8. 冠詞

  9. 動詞

  (1) 動詞的基本形式

  (2) 係動詞

  (3) 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

  (4) 助動詞

  (5) 情態動詞

  10. 時態

  (1) 一般現在時

  (2) 一般過去時

  (3) 一般將來時

  (4) 現在進行時

  (5) 過去進行時

  (6) 過去將來時

  (7) 將來進行時

  (8) 現在完成時

  (9) 過去完成時

  (10) 現在完成進行時

  11. 被動語態

  12. 非謂語動詞

  (1) 動詞不定式

  (2) 動詞的-ing形式

  (3) 動詞的-ed形式

  13. 構詞法

  (1) 合成法

  (2) 派生法

  (3) 轉化法

  (4) 縮寫和簡寫

  14. 句子種類

  (1) 陳述句

  (2) 疑問句

  (3) 祈使句

  (4) 感歎句

  15. 句子成分

  (1) 主語

  (2) 謂語

  (3) 表語

  (4) 賓語

  (5) 定語

  (6) 狀語

  (7) 補語

  16. 簡單句的基本句型

  17. 主謂一致

  18. 並列複合句

  19. 主從複合句

  (1) 賓語從句

  (2) 狀語從句

  (3) 定語從句

  (4) 主語從句

  (5) 表語從句

  20. 間接引語

  21. 省略

  22. 倒裝

  23. 強調

  24. 虛擬語氣

  附錄3 功能意念項目表

  1. 社會交往 (Social Communications)

  (1) 問候 (Greetings)

  (2) 介紹 (Introduction)

  (3) 告別 (Farewells )

  (4) 感謝 (Thanks )

  (5) 道歉 (Apologies)

  (6) 邀請 (Invitation)

  (7) 請求允許 (Asking for permission)

  (8) 祝願和祝賀 (Expressing wishes and congratulations)

  (9) 提供幫助 (Offering help)

  (10) 接受和拒絕 (Acceptance and refusal)

  (11) 約會 (Making appointments)

  (12) 打電話 (Making telephone calls)

  (13) 就餐 (Having meals)

  (14) 就醫 (Seeing the doctor)

  (15) 購物 (Shopping)

  (16) 問路 (Asking the way)

  (17) 談論天氣 (Talking about weather)

  (18) 語言交際困難 (Language difficulties in communication)

  (19) 提醒注意 (Reminding)

  (20) 警告和禁止 (Warning and prohibition)

  (21) 勸告 (Advice)

  (22) 建議 (Suggestions)

  2. 態度 (Attitudes)

  (23) 同意和不同意 (Agreement and disagreement)

  (24) 喜歡和不喜歡 (Likes and dislikes)

  (25) 肯定和不肯定 (Certainty and uncertainty)

  (26) 可能和不可能 (Possibility and impossibility)

  (27) 能夠和不能夠 (Ability and inability)

  (28) 偏愛和優先選擇 (Preference)

  (29) 意願和打算 (Intentions and plans)

  (30) 希望和願望 (Hopes and wishes)

  (31) 表揚和鼓勵 (Praise and encouragement)

  (32) 責備和抱怨 (Blame and complaint)

  (33) 冷淡 (Indifference)

  (34) 判斷與評價 (Judgement and evaluation)

  3. 情感 (Emotions)

  (35) 高興 (Happiness)

  (36) 驚奇 (Surprise)

  (37) 憂慮 (Worries)

  (38) 安慰 (Reassurance)

  (39) 滿意 (Satisfaction)

  (40) 遺憾 (Regret)

  (41) 同情 (Sympathy)

  (42) 恐懼 (Fear)

  (43) 憤怒 (Anger)

  4. 時間 (Time)

  (44) 時刻 (Point of time)

  (45) 時段 (Duration)

  (46) 頻度 (Frequency)

  (47) 時序 (Sequence)

  5. 空間 (Space)

  (48) 位置 (Position)

  (49) 方向 (Direction)

  (50) 距離 (Distance)

  6. 存在 (Existence)

  (51) 存在與不存在 (Existence and Non-existence)

  7. 特征 (Features)

  (52) 形狀 (Shape)

  (53) 顏色 (Colour)

  (54) 材料 (Material)

  (55) 價格 (Price)

  (56) 規格 (Size)

  (57) 年齡 (Age)

  8. 計量 (Measurement)

  (58) 長度 (Length)

  (59) 寬度 (Width)

  (60) 高度 (Height)

  (61) 數量 (Number)

  9. 比較 (Comparison)

  (62) 同級比較 (Equal comparison)

  (63) 差別比較 (Comparative and superlative)

  (64) 相似和差別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10. 邏輯關係 (Logical relations)

  (65) 原因和結果 (Cause and effect)

  (66) 目的 (Purpose)

  11. 職業 (Occupations)

  (67) 工作 (Jobs)

  (68) 單位 (Employer)

  附錄4 話題項目表

  1. 個人情況 (Personal information)

  2. 家庭、朋友與周圍的人 (Family, friends and people around)

  3. 周圍的環境 (Personal environments)

  4. 日常活動 (Daily routines)

  5. 學校生活 (School life)

  6. 興趣與愛好 (Interests and hobbies)

  7. 個人感情 (Emotions)

  8. 人際關係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9. 計劃與願望 (Plans and intentions)

  10. 節假日活動 (Festivals, holidays and celebrations)

  11. 購物 (Shopping)

  12. 飲食 (Food and drink)

  13. 健康 (Health)

  14. 天氣 (Weather)

  15. 文娛與體育 (Entertainment and sports)

  16. 旅遊和交通 (Travel and transport)

  17. 語言學習 (Language learning)

  18. 自然 (Nature)

  19. 世界與環境 (The world and the environment)

  20. 科普知識與現代技術 (Popular science and modern technology)

  21. 熱點話題 (Topical issues)

  22. 曆史與地理 (History and geography)

  23. 社會 (Society)

  24. 文學與藝術 (Literature and art)

  附錄5 詞彙表(略)

化 學

Ⅰ. 考核目標與要求

  化學科考試,為了有利於選拔具有學習潛能和創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測試為主導,將在測試考生進一步學習所必需的知識、技能和方法的基礎上,全麵檢測考生的化學科學素養。

  化學科命題注重測量自主學習的能力,重視理論聯係實際,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科學技術、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以促進學生在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麵的全麵發展。

一、對化學學習能力的要求

  1. 接受、吸收、整合化學信息的能力

  (1)對中學化學基礎知識能正確複述、再現、辨認,並能融會貫通。

  (2)通過對自然界、生產和生活中的化學現象的觀察,以及實驗現象、實物、模型的觀察,對圖形、圖表的閱讀,獲取有關的感性知識和印象,並進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儲。

  (3)從提供的新信息中,準確地提取實質性內容,並與已有知識整合,重組為新知識塊。

  2. 分析和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

  (1)將實際問題分解,通過運用相關知識,采用分析、綜合的方法,解決簡單化學問題。

  (2)將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及成果,能正確地運用化學術語及文字、圖表、模型、圖形等進行表達,並做出合理解釋。

  3. 化學實驗與探究的能力

  (1)掌握化學實驗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並初步實踐化學實驗的一般過程。

  (2)在解決化學問題的過程中,運用化學原理和科學方法,能設計合理方案,初步實踐科學探究。

二、對知識內容的要求層次

  高考化學命題對知識內容的要求分為了解、理解(掌握)、綜合應用三個層次,高層次的要求包含低層次的要求。其含義分別為:

  了解:對所學化學知識有初步認識,能夠正確複述、再現、辨認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領會所學化學知識的含義及其適用條件,能夠正確判斷、解釋和說明有關化學現象和問題。能“知其然”,還能“知其所以然”。

  綜合應用:在理解所學各部分化學知識之間的本質區別與內在聯係的基礎上,運用所掌握的知識進行必要的分析、類推或計算,解釋、論證一些具體的化學問題。

 Ⅱ. 考試範圍與要求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對新生科學素養的要求,按照既保證與全國普通高校招生統一考試的要求基本一致,又有利於實驗省(自治區、直轄市)實施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的原則,參照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將高考化學科考試範圍分為必考內容和選考內容。

必考內容

  必考內容涵蓋必修模塊“化學 1”“化學 2”和選修模塊“化學反應原理”的內容。根據化學的學科體係和學科特點,必考部分的內容包括:化學學科特點和基本研究方法、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常見無機物及其應用、常見有機物及其應用和化學實驗基礎五個方麵。

  1.化學學科特點和基本研究方法

  (1)了解化學的主要特點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認識物質。了解化學可以識別、改變和創造分子。

  (2)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學習運用以實驗和推理為基礎的科學探究方法。認識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科學。

  (3)了解物質的組成、結構和性質的關係。了解化學反應的本質、基本原理以及能量變化等規律。

  (4)了解定量研究方法是化學發展為一門科學的重要標誌。

  (5)了解化學與生活、材料、能源、環境、生命、信息技術等的關係。了解“綠色化學”的重要性。

  2.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

  (1)物質的組成、性質和分類

  ① 了解分子、原子、離子和原子團等概念的含義。

  ② 理解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區別與聯係。

  ③ 理解混合物和純淨物、單質和化合物、金屬和非金屬的概念。

  ④ 理解酸、堿、鹽、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聯係。

  (2)化學用語及常用物理量

  ① 熟記並正確書寫常見元素的名稱、符號、離子符號。

  ② 熟悉常見元素的化合價。能根據化合價正確書寫化學式(分子式),或根據化學式判斷元素的化合價。

  ③ 掌握原子結構示意圖、電子式、分子式、結構式和結構簡式等表示方法。

  ④ 了解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分子質量的定義,並能進行有關計算。

  ⑤ 理解質量守恒定律。

  ⑥ 能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和離子方程式,並能進行有關計算。

  ⑦ 了解物質的量(n)及其單位摩爾(mol)、摩爾質量(M)、氣體摩爾體積(Vm)、物質的量濃度(c)、阿伏加德羅常數(NA)的含義。

  ⑧ 能根據微粒(原子、分子、離子等)物質的量、數目、氣體體積(標準狀況下)之間的相互關係進行有關計算。

  (3)溶液

  ① 了解溶液的含義。

  ② 了解溶解度、飽和溶液的概念。

  ③ 了解溶液濃度的表示方法。理解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和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並能進行有關計算。

  ④ 掌握配製一定溶質質量分數溶液和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方法。

  ⑤ 了解膠體是一種常見的分散係,了解溶液和膠體的區別。

  (4)物質結構和元素周期律

  ① 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義。

  ② 了解原子的構成。了解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中子數、核外電子數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

  ③ 了解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律。

  ④ 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實質。了解元素周期表(長式)的結構(周期、族)及其應用。

  ⑤ 以第 3 周期為例,掌握同一周期內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與原子結構的關係。

  ⑥ 以ⅠA 和ⅦA 族為例,掌握同一主族內元素性質遞變規律與原子結構的關係。

  ⑦ 了解金屬、非金屬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質遞變規律。

  ⑧ 了解化學鍵的定義。了解離子鍵、共價鍵的形成。

  (5)化學反應與能量

  ① 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了解常見的氧化還原反應。掌握常見氧化還原反應的配平和相關計算。

  ② 了解化學反應中能量轉化的原因及常見的能量轉化形式。

  ③ 了解化學能與熱能的相互轉化。了解吸熱反應、放熱反應、反應熱等概念。

  ④ 了解熱化學方程式的含義,能正確書寫熱化學方程式。

  ⑤ 了解能源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了解化學在解決能源危機中的重要作用。

  ⑥ 了解焓變(ΔH)與反應熱的含義。

  ⑦ 理解蓋斯定律,並能運用蓋斯定律進行有關反應焓變的計算。

  ⑧ 理解原電池和電解池的構成、工作原理及應用,能書寫電極反應和總反應方程式。了解常見化學電源的種類及其工作原理。

  ⑨ 了解金屬發生電化學腐蝕的原因、金屬腐蝕的危害以及防止金屬腐蝕的措施。

  (6)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

  ① 了解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和定量表示方法。能正確計算化學反應的轉化率(α)。

  ② 了解反應活化能的概念,了解催化劑的重要作用。

  ③ 了解化學反應的可逆性及化學平衡的建立。

  ④ 掌握化學平衡的特征。了解化學平衡常數(K)的含義,能利用化學平衡常數進行相關計算。

  ⑤ 理解外界條件(濃度、溫度、壓強、催化劑等)對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影響,能用相關理論解釋其一般規律。

  ⑥ 了解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調控在生活、生產和科學研究領域中的重要作用。

  (7)電解質溶液

  ① 了解電解質的概念。了解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的概念。

  ② 理解電解質在水中的電離以及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性。

  ③ 了解水的電離、離子積常數。

  ④ 了解溶液 pH 的含義及其測定方法,能進行 pH 的簡單計算。

  ⑤ 理解弱電解質在水中的電離平衡,能利用電離平衡常數進行相關計算。

  ⑥ 了解鹽類水解的原理、影響鹽類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鹽類水解的應用。

  ⑦ 了解離子反應的概念、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掌握常見離子的檢驗方法。

  ⑧ 了解難溶電解質的沉澱溶解平衡。理解溶度積(Ksp)的含義,能進行相關的計算。

  (8)以上各部分知識的綜合應用。

  3.常見無機物及其應用

  (1)常見金屬元素(如 Na、Mg、Al、Fe、Cu 等)

  ① 了解常見金屬的活動順序。

  ② 了解常見金屬及其重要化合物的製備方法,掌握其主要性質及其應用。

  ③ 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應用。

  (2)常見非金屬元素(如 H、C、N、O、Si、S、Cl 等)

  ① 了解常見非金屬元素單質及其重要化合物的製備方法,掌握其主要性質及其應用。

  ② 了解常見非金屬元素單質及其重要化合物對環境的影響。

  (3)以上各部分知識的綜合應用。

  4.常見有機物及其應用

  (1)了解有機化合物中碳的成鍵特征。

  (2)了解有機化合物的同分異構現象,能正確書寫簡單有機化合物的同分異構體。

  (3)掌握常見有機反應類型。

  (4)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機化合物的主要性質及應用。

  (5)了解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產中的重要作用。

  (6)了解乙醇、乙酸的結構和主要性質及重要應用。

  (7)了解糖類、油脂、蛋白質的組成和主要性質及重要應用。

  (8)了解常見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重要應用。

  (9)以上各部分知識的綜合應用。

  5.化學實驗

  (1)了解化學實驗是科學探究過程中的一種重要方法。

  (2)了解化學實驗室常用儀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3)掌握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能識別化學品標誌。了解實驗室一般事故的預防和處理方法。

  (4)掌握常見氣體的實驗室製法(包括所用試劑、反應原理、儀器和收集方法)。

  (5)掌握常見物質檢驗、分離和提純的方法。掌握溶液的配製方法。

  (6)根據化學實驗的目的和要求,能做到:

  ① 設計實驗方案;

  ② 正確選用實驗裝置;

  ③ 掌握控製實驗條件的方法;

  ④ 預測或描述實驗現象、分析或處理實驗數據,得出合理結論;

  ⑤ 評價或改進實驗方案。

  (7)以上各部分知識與技能的綜合應用。

選考內容

  選考內容為選修模塊“物質結構與性質”和“有機化學基礎”,考生從中任意選一個模塊考試。

(一)物質結構與性質

  1.原子結構與元素的性質

  (1)了解原子核外電子的運動狀態、能級分布和排布原理。能正確書寫 1~36 號元素原子核外電子、價電子的電子排布式和軌道表達式。

  (2)了解電離能的含義,並能用以說明元素的某些性質。

  (3)了解電子在原子軌道之間的躍遷及其簡單應用。

  (4)了解電負性的概念,並能用以說明元素的某些性質。

  2.化學鍵與分子結構

  (1)理解離子鍵的形成,能根據離子化合物的結構特征解釋其物理性質。

  (2)了解共價鍵的形成、極性、類型(σ 鍵和 π 鍵)。了解配位鍵的含義。

  (3)能用鍵能、鍵長、鍵角等說明簡單分子的某些性質。

  (4)了解雜化軌道理論及簡單的雜化軌道類型(sp、sp2、sp3)。

  (5)能用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或者雜化軌道理論推測簡單分子或離子的空間結構。

  3.分子間作用力與物質的性質

  (1)了解範德華力的含義及對物質性質的影響。

  (2)了解氫鍵的含義,能列舉存在氫鍵的物質,並能解釋氫鍵對物質性質的影響。

  4.晶體結構與性質

  (1)了解晶體的類型,了解不同類型晶體中結構微粒、微粒間作用力的區別。

  (2)了解晶格能的概念,了解晶格能對離子晶體性質的影響。

  (3)了解分子晶體結構與性質的關係。

  (4)了解原子晶體的特征,能描述金剛石、二氧化矽等原子晶體的結構與性質的關係。

  (5)理解金屬鍵的含義,能用金屬鍵理論解釋金屬的一些物理性質。了解金屬晶體常見的堆積方式。

  (6)了解晶胞的概念,能根據晶胞確定晶體的組成並進行相關的計算。

(二)有機化學基礎

  1.有機化合物的組成與結構

  (1)能根據有機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對分子質量確定有機化合物的分子式。

  (2)了解常見有機化合物的結構。了解有機化合物分子中的官能團,能正確地表示它們的結構。

  (3)了解確定有機化合物結構的化學方法和物理方法(如質譜、紅外光譜、核磁共振氫譜等)。

  (4)能正確書寫有機化合物的同分異構體(不包括手性異構體)。

  (5)能夠正確命名簡單的有機化合物。

  (6)了解有機分子中官能團之間的相互影響。

  2.烴及其衍生物的性質與應用

  (1)掌握烷、烯、炔和芳香烴的結構與性質。

  (2)掌握鹵代烴、醇、酚、醛、羧酸、酯的結構與性質,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轉化。

  (3)了解烴類及衍生物的重要應用以及烴的衍生物合成方法。

  (4)根據信息能設計有機化合物的合成路線。

  3.糖類、氨基酸和蛋白質

  (1)了解糖類、氨基酸和蛋白質的組成、結構特點、主要化學性質及應用。

  (2)了解糖類、氨基酸和蛋白質在生命過程中的作用。

  4.合成高分子

  (1)了解合成高分子的組成與結構特點,能依據簡單合成高分子的結構分析其鏈節和單體。

  (2)了解加聚反應和縮聚反應的含義。

  (3)了解合成高分子在高新技術領域的應用以及在發展經濟、提高生活質量方麵中的貢獻。

生物

Ⅰ.考核目標與要求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對新生文化素質的要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03 年頒布的

  《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將課程標準的必修及部分選修內容,確定為高考理工類生物學科的考試內容。

  1. 理解能力

  (1) 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係,形成知識的網絡結構。

  (2) 能用文字、圖表以及數學方式等多種表達形式準確地描述生物學方麵的內容。

  (3) 能運用所學知識與觀點,通過比較、分析與綜合等方法對某些生物學問題進行解釋、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斷或得出正確的結論。

  2. 實驗與探究能力

  (1) 能獨立完成“生物知識內容表”所列的生物實驗,包括理解實驗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驟,掌握相關的操作技能,並能將這些實驗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等進行運用。

  (2) 具備驗證簡單生物學事實的能力,能對實驗現象和結果進行分析、解釋,並能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處理。

  (3) 具有對一些生物學問題進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運用觀察、實驗與調查、假說演繹、建立模型與係統分析等科學研究方法。

  (4) 能對一些簡單的實驗方案做出恰當的評價和修訂。

  3. 獲取信息的能力

  (1)能從提供的材料中獲取相關的生物學信息,並能運用這些信息,結合所學知識解決相關的生物學問題。

  (2)關注對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有重大影響的、與生命科學相關的突出成就及熱點問題。

  4. 綜合運用能力

  理論聯係實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學問題。

Ⅱ.考試範圍與要求

  生物學科的考試範圍包括必考部分和選考部分,必考部分在課程標準必修模塊的範圍內, 選考部分在課程標準選修模塊 1(生物技術實踐)和選修模塊 3(現代生物科技專題)的範圍內。必考部分的試題是考生必做的,選考部分的試題需要考生在規定的選考內容中選擇。

  生物學科的考試內容以知識內容表的形式呈現。知識內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識內容表中用Ⅰ和Ⅱ標出;實驗內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則用文字說明。Ⅰ和Ⅱ的含義如下。

  Ⅰ: 對所列知識點要知道其含義,能夠在試題所給予的相對簡單的情境中識別和使用它們。

  Ⅱ: 理解所列知識和其他相關知識之間的聯係和區別,並能在較複雜的情境中綜合運用其進行分析、判斷、推理和評價。

 生物知識內容表一

  必 考 部 分

知識內容 要求
1-1 細胞的分子組成
(1) 蛋白質、核酸的結構和功能 (2) 糖類、脂質的種類和作用 (3) 水和無機鹽的作用 Ⅱ Ⅱ Ⅰ
1-2 細胞的結構
(1) 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 (2)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異同 (3) 細胞膜係統的結構和功能 (4) 主要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 (5) 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 Ⅰ Ⅱ Ⅱ Ⅱ Ⅱ
1-3 細胞的代謝
(1) 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 (2) 酶在代謝中的作用 (3) ATP 在能量代謝中的作用 (4) 光合作用的基本過程 (5) 影響光合作用速率的環境因素 (6) 細胞呼吸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1-4 細胞的增殖
(1) 細胞的生長和增殖的周期性 (2) 細胞的無絲分裂 (3) 細胞的有絲分裂 Ⅱ Ⅰ Ⅱ
1-5 細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1) 細胞的分化 (2) 細胞的全能性 (3) 細胞的衰老和凋亡以及與人體健康的關係 (4) 癌細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 Ⅱ Ⅱ Ⅱ Ⅱ
2-1 遺傳的細胞基礎
(1) 細胞的減數分裂 (2) 動物配子的形成過程 (3) 動物的受精過程 Ⅱ Ⅱ Ⅱ
2-2 遺傳的分子基礎
(1) 人類對遺傳物質的探索過程 (2) DNA 分子結構的主要特點 (3) 基因的概念 (4) DNA 分子的複製 (5) 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 Ⅱ Ⅱ Ⅱ Ⅱ Ⅱ
2-3 遺傳的基本規律
(1) 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 (2) 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 (3) 基因與性狀的關係 (4) 伴性遺傳 Ⅱ Ⅱ Ⅱ Ⅱ
2-4 生物的變異
(1) 基因重組及其意義 (2) 基因突變的特征和原因 (3) 染色體結構變異和數目變異 (4) 生物變異在育種上的應用 (5) 轉基因食品的安全 Ⅱ Ⅱ Ⅱ Ⅱ Ⅰ
2-5 人類遺傳病
(1) 人類遺傳病的類型 (2) 人類遺傳病的監測和預防 (3) 人類基因組計劃及意義 Ⅰ Ⅰ Ⅰ
2-6 生物的進化
(1)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 (2) 生物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 Ⅱ Ⅱ
3-1 植物的激素調節
(1) 植物生長素的發現和作用 (2) 其他植物激素 (3) 植物激素的應用 Ⅱ Ⅱ Ⅱ
3-2 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
(1) 人體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和調節過程 (2) 神經衝動的產生、傳導和傳遞 (3) 人腦的高級功能 (4) 脊椎動物激素的調節 (5) 脊椎動物激素在生產中的應用 Ⅱ Ⅱ Ⅰ Ⅱ Ⅰ
3-3 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
(1) 穩態的生理意義 (2) 神經、體液調節在維持穩態中的作用 (3) 體溫調節、水鹽調節和血糖調節 (4) 人體免疫係統在維持穩態中的作用 (5) 艾滋病的流行和預防 Ⅱ Ⅱ Ⅱ Ⅱ Ⅱ
3-4 種群和群落
(1) 種群的特征 (2) 種群的數量變化 (3) 群落的結構特征 Ⅰ Ⅱ Ⅰ
(4) 群落的演替
3-5 生態係統
(1) 生態係統的結構 (2) 生態係統中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基本規律及應用 (3) 生態係統中的信息傳遞 (4) 生態係統的穩定性 Ⅰ Ⅱ Ⅱ Ⅱ
3-6 生態環境的保護
(1) 人口增長對環境的影響 (2) 全球性的環境問題 (3) 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義和措施 Ⅱ Ⅰ Ⅱ
實驗 要求
4-1 分子與細胞
(1) 觀察 DNA、RNA 在細胞中的分布 (2) 檢測生物組織中還原糖、脂肪和蛋白質 (3) 用顯微鏡觀察多種多樣的細胞 (4) 觀察線粒體和葉綠體 (5) 通過模擬實驗探究膜的透性 (6) 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複原 (7) 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 (8) 葉綠體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9)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0) 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 (11) 模擬探究細胞表麵積與體積的關係 掌握程度參考本考試大綱中的: Ⅰ.考核目標與要求 2.實驗與探究能力
4-2 遺傳與進化
(1) 觀察細胞的減數分裂 (2) 低溫誘導染色體加倍 (3) 調查常見的人類遺傳病 掌握程度參考本考試大綱中的: Ⅰ.考核目標與要求 2.實驗與探究能力
4-3 穩態與環境
(1) 探究植物生長調節劑對扡插枝條生根的作用 (2) 模擬尿糖的檢測 (3) 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數量的動態變化 (4) 土壤中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 (5) 探究水族箱(或魚缸) 中群落的演替 掌握程度參考本考試大綱中的: Ⅰ.考核目標與要求 2.實驗與探究能力
生物知識內容表二 選 考 部 分
生物技術實踐
實驗 要求
5-1 微生物的利用
(1) 微生物的分離和培養 (2) 某種微生物數量的測定 (3) 培養基對微生物的選擇作用 (4) 利用微生物發酵來生產特定的產物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麵的應用 掌握程度參考本考試大綱中的: Ⅰ.考核目標與要求 2.實驗與探究能力
5-2 酶的應用
(1) 酶活力測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2) 酶在食品製造和洗滌等方麵的應用 (3) 製備和應用固相化酶 掌握程度參考本考試大綱中的: Ⅰ.考核目標與要求 2.實驗與探究能力
5-3 生物技術在食品加工及其他方麵的應用
(1) 從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的成分 (2) 運用發酵加工食品的基本方法 (3) 測定食品加工中可能產生的有害物質 (4) 蛋白質的提取和分離 掌握程度參考本考試大綱中的: Ⅰ.考核目標與要求 2.實驗與探究能力
現代生物科技專題
知識內容 要求
6-1 基因工程
(1) 基因工程的誕生 (2)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術(含 PCR 技術) (3) 基因工程的應用 (4) 蛋白質工程 Ⅰ Ⅱ Ⅱ Ⅰ
6-2 克隆技術
(1) 植物的組織培養 (2) 動物細胞培養與體細胞克隆 (3) 細胞融合與單克隆抗體 Ⅱ Ⅱ Ⅱ
6-3 胚胎工程
(1) 動物胚胎發育的基本過程與胚胎工程的理論基礎 (2) 胚胎幹細胞的移植 (3) 胚胎工程的應用 Ⅰ Ⅰ Ⅱ
6-4 生物技術的安全性和倫理問題
(1) 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2) 生物武器對人類的威脅 (3) 生物技術中的倫理問題 Ⅰ Ⅰ Ⅰ
6-5 生態工程
(1) 簡述生態工程的原理 (2) 生態工程的實例 Ⅱ Ⅰ
實驗 要求
7-1 基因工程
DNA 的粗提取與鑒定 掌握程度參考本考試大綱中的: Ⅰ.考核目標與要求 2.實驗與探究能力

物 理

Ⅰ. 考核目標與要求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對新生文化素質的要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03 年頒布的

  《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確定高考理工類物理科考試內容。

  高考物理試題著重考查考生的知識、能力和科學素養,注重理論聯係實際,注意物理與科學技術、社會和經濟發展的聯係,注意物理知識在生產、生活等方麵的廣泛應用,以有利於高校選拔新生,有利於激發考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培養實事求是的態度,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促進“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課程培養目標的實現。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識的同時注重考查能力,並把對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過考查知識及其運用來鑒別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識與某種能力簡單地對應起來。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1. 理解能力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的確切含義,理解物理規律的適用條件以及它們在簡單情況下的應用;能夠清楚地認識概念和規律的表達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數學表達);能夠鑒別關於概念和規律的似是而非的說法;理解相關知識的區別和聯係。

  2. 推理能力

  能夠根據已知的知識和物理事實、條件,對物理問題進行邏輯推理和論證,得出正確的結論或做出正確的判斷,並能把推理過程正確地表達出來。

  3. 分析綜合能力

  能夠獨立地對所遇到的問題進行具體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狀態、物理過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關條件;能夠把一個複雜問題分解為若幹較簡單的問題, 找出它們之間的聯係;能夠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運用物理知識綜合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4. 應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

  能夠根據具體問題列出物理量之間的關係式,進行推導和求解,並根據結果得出物理結論;能運用幾何圖形、函數圖像進行表達和分析。

  5. 實驗能力

  能獨立地完成表 2、表 3 中所列的實驗,能明確實驗目的,能理解實驗原理和方法,能控製實驗條件,會使用儀器,會觀察、分析實驗現象,會記錄、處理實驗數據,並得出結論,

  能對結論進行分析和評價;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製訂解決方案;能運用已學過的物理理論、實驗方法和實驗儀器去處理問題,包括簡單的設計性實驗。

  這五個方麵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在著重對某一種能力進行考查的同時,也不同程度地考查了與之相關的能力。並且,在應用某種能力處理或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往往伴隨著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過程,因而高考對考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加以論證解決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滲透在以上各種能力的考查中。

Ⅱ. 考試範圍與要求

  要考查的物理知識包括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原子物理學、原子核物理學等部分。考慮到課程標準中物理知識的安排和高校錄取新生的基本要求,考試大綱把考試內容分為必考內容和選考內容兩類,必考內容有 5 個模塊,選考內容有 2 個模塊,具體模塊及內容見表

  1。除必考內容外,考生還必須從 2 個選考模塊中選擇 1 個模塊作為自己的考試內容。必考和選考的內容範圍及要求分別見表 2 和表 3。考慮到大學理工類招生的基本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得削減每個模塊內的具體考試內容。

  對各部分知識內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表 2 和表 3 中用數字Ⅰ、Ⅱ標出。Ⅰ、Ⅱ的含義如下:

  Ⅰ. 對所列知識要知道其內容及含義,並能在有關問題中識別和直接使用。與課程標準中的“了解”和“認識”相當。

  Ⅱ. 對所列知識要理解其確切含義及與其他知識的聯係,能夠進行敘述和解釋,並能在實際問題的分析、綜合、推理和判斷等過程中運用。與課程標準中的“理解”和“應用”相當。

表 1 必考內容和選考內容

模塊 必考內容 選考內容
物理 1 質點的直線運動 相互作用與牛頓運動定律
物理 2 機械能 拋體運動與圓周運動萬有引力定律
3-1 電場電路 磁場
3-2 電磁感應 交變電流
3-5 碰撞與動量守恒原子結構 原子核 波粒二象性
3-3 分子動理論與統計觀點固體、液體與氣體 熱力學定律與能量守恒
3-4 機械振動與機械波電磁振蕩與電磁波光 相對論
2 必考內容範
主題 內容 要求 說明
質點的直線運動 參考係、質點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勻變速直線運動及其公式、圖像 Ⅰ Ⅱ Ⅱ
相互作用與牛頓運動定律 滑動摩擦力、動摩擦因數、靜摩擦力形變、彈性、胡克定律 矢量和標量 力的合成和分解共點力的平衡 牛頓運動定律及其應用超重和失重 Ⅰ Ⅰ Ⅰ Ⅱ Ⅱ Ⅱ Ⅰ
拋體運動與圓周運動 運動的合成與分解拋體運動 勻速圓周運動、角速度、線速度、向心加速度 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力離心現象 Ⅱ Ⅱ Ⅰ Ⅱ Ⅰ 斜拋運動隻作定性要求
機械能 功和功率 動能和動能定理 重力做功與重力勢能 功能關係、機械能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Ⅱ Ⅱ Ⅱ Ⅱ
碰撞與動量守恒 動量、動量定理、動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彈性碰撞和非彈性碰撞 Ⅱ Ⅰ 隻限於一維
萬有引力定律 萬有引力定律及其應用環繞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經典時空觀和相對論時空觀 Ⅱ Ⅱ Ⅰ Ⅰ
主題 內容 要求 說明
電場 物質的電結構、電荷守恒靜電現象的解釋 點 電 荷 庫侖定律靜電場 電場強度、點電荷的場強電場線 電勢能、電勢電勢差 勻強電場中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係帶電粒子在勻強電場中的運動 示波管 Ⅰ Ⅰ Ⅰ Ⅱ Ⅰ Ⅱ Ⅰ Ⅰ Ⅱ Ⅱ Ⅱ Ⅰ
常見電容器 電容器的電壓、電荷量和電容的關係 Ⅰ Ⅰ
電路 歐姆定律電阻定律 電阻的串聯、並聯 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 電功率、焦耳定律 Ⅱ Ⅰ Ⅰ Ⅱ Ⅱ Ⅰ
磁場 磁場、磁感應強度、磁感線 通電直導線和通電線圈周圍磁場的方向安培力、安培力的方向 勻強磁場中的安培力 洛倫茲力、洛倫茲力的方向洛倫茲力公式 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的運動 質譜儀和回旋加速器 Ⅰ Ⅰ Ⅰ Ⅱ Ⅰ Ⅱ Ⅱ Ⅰ 1. 安培力的計算隻限於電流與磁感應強度垂直的情形 2. 洛倫茲力的計算隻限於速度與磁場方向垂直的情形
電磁感應 電磁感應現象磁通量 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楞次定律 自感、渦流 Ⅰ Ⅰ Ⅱ Ⅱ Ⅰ
交變電流 交變電流、交變電流的圖像 正弦交變電流的函數表達式、峰值和有效值理想變壓器 遠距離輸電 Ⅰ Ⅰ Ⅱ Ⅰ
原子與原子核
主題 內容 要求 說明
原子結構 氫原子光譜 氫原子的能級結構、能級公式 Ⅰ Ⅰ
原子核 原子核的組成、放射性、原子核的衰變、半衰期 放射性同位素 核力、核反應方程結合能、質量虧損 裂變反應和聚變反應、裂變反應堆射線的危害和防護 Ⅰ Ⅰ Ⅰ Ⅰ Ⅰ Ⅰ
波粒二象性 光電效應 愛因斯坦光電效應方程 Ⅰ Ⅰ
單位製和實驗
主題 內容 要求 說明
單位製 中學物理中涉及的國際單位製的基本單位和 其他單位,例如小時、分、升、電子伏特 知道國際單位製 中規定的單位符號
實驗 實驗一: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 實驗二: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的關係實驗三: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實驗四:驗證牛頓運動定律 實驗五:探究動能定理 實驗六: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實驗七:驗證動量守恒定律 實驗八:測定金屬的電阻率(同時練習使用螺旋測微器) 實驗九:描繪小電珠的伏安特性曲線 1. 要求會正確使用的儀器主要有:刻度尺、遊標卡尺、螺旋測微器、天平、秒表、打點計時器、彈簧秤、電流表、電壓表、多用電表、滑動變阻器、電阻箱等 2. 要求認識誤差問題在實驗中的重要
3 選考內容範
實驗十:測定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實驗十一:練習使用多用電表 實驗十二:傳感器的簡單使用 性,了解誤差的概念, 知道係統誤差和偶然誤差;知道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減小偶然誤差;能在某些實驗中分析誤差的主要來源;不要求計算誤差 3. 要求知道有效數字的概念,會用有效數字表達直接測量的結果。間接測量的有效 數字運算不作要求
模塊3-3
主題 內容 要求 說明
分子動理論與統計觀點 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觀點和實驗依據阿伏加德羅常數 氣體分子運動速率的統計分布溫度、內能 Ⅰ Ⅰ Ⅰ Ⅰ
固體、液體與氣體 固體的微觀結構、晶體和非晶體 液晶的微觀結構 液體的表麵張力現象氣體實驗定律 理想氣體 飽和蒸氣、未飽和蒸氣、飽和蒸氣壓相對濕度 Ⅰ Ⅰ Ⅰ Ⅱ Ⅰ Ⅰ Ⅰ
熱力學定律與能量守恒 熱力學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熱力學第二定律 Ⅰ Ⅰ Ⅰ
單位製 中學物理中涉及的國際單位製的基本單位和其 他單位,例如攝氏度、標準大氣壓 知道國際單位製中規 定的單位符號
實驗 用油膜法估測分子的大小 要求會正確使用溫度 計
模塊3-4
主題 內容 要求 說明
機械振動與機械波 簡諧運動 簡諧運動的公式和圖像單擺、周期公式 受迫振動和共振 機械波、橫波和縱波橫波的圖像 波速、波長和頻率(周期)的關係波的幹涉和衍射現象 多普勒效應 Ⅰ Ⅱ Ⅰ Ⅰ Ⅰ Ⅱ Ⅰ Ⅰ Ⅰ
電磁振蕩與電磁波 電磁波的產生 電磁波的發射、傳播和接收電磁波譜 Ⅰ Ⅰ Ⅰ
光的折射定律 折射率 全反射、光導纖維 光的幹涉、衍射和偏振現象 Ⅱ Ⅰ Ⅰ Ⅰ
相對論 狹義相對論的基本假設 質能關係 Ⅰ Ⅰ

曆 史

Ⅰ. 考核目標與要求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人才選拔的要求,在中學曆史課程的基礎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03 年頒布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普通高中曆史課程標準(實驗)》的必修課程、選修課程係列的內容,確定曆史學科考試內容。

  曆史學科考查對基本曆史知識的掌握程度;考查學科素養和學習潛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觀指導下運用學科思維和學科方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 獲取和解讀信息

  • 理解試題提供的圖文材料和考試要求

  •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

  • 對有效信息進行完整、準確、合理的解讀

  2. 調動和運用知識

  • 辨別曆史事實與曆史敘述

  • 理解曆史敘述與曆史結論

  • 說明曆史現象和曆史觀點

  3. 描述和闡釋事物

  • 客觀敘述曆史事實

  • 正確解釋曆史事物

  • 認識曆史事物的本質

  4. 論證和探討問題

  • 發現曆史問題

  • 論證曆史問題

  • 獨立提出觀點

Ⅱ. 考試範圍與要求

  考試範圍包括《普通高中曆史課程標準(實驗)》的必修內容和部分選修內容。

必 考 內 容

  第一部分 古代

  古代中國

  1. 古代中國的政治製度

  (1) 商周時期的政治製度

  (2) 秦中央集權製度的形成

  (3) 漢到元政治製度的演變

  (4) 明清君主專製製度的加強

  2. 古代中國的經濟

  (1) 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製度

  (2) 手工業的發展

  (3) 商業的發展

  (4) 資本主義萌芽與“重農抑商”和“海禁”政策

  3.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1) 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2) 漢代儒學成為正統思想

  (3) 宋明理學

  (4) 明清之際的儒學思想

  4.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

  (1) 科技成就

  (2) 漢字的起源演變和書畫的發展

  (3) 文學成就

  (4) 京劇等劇種的產生和發展

  古代希臘、羅馬

  1. 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製度

  (1) 雅典民主政治

  (2) 羅馬法

  2.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第二部分 近代

  近代世界

  1. 西方人文精神的發展

  (1) 文藝複興和宗教改革

  (2) 啟蒙運動

  2. 新航路的開辟、殖民擴張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1) 新航路的開辟

  (2) 荷蘭、英國等國的殖民擴張

  (3) 工業革命

  3. 歐美代議製的確立與發展

  (1) 英國君主立憲製的確立

  (2) 美國共和製的確立

  (3) 法國共和製、德意誌帝國君主立憲製的確立

  4. 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誕生和國際工人運動

  (1) 《共產黨宣言》

  (2) 巴黎公社

  5. 近代科學技術

  (1) 經典力學

  (2) 進化論

  (3) 蒸汽機的發明和電氣技術的應用

近代中國

  1. 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

  (1) 1840 至 1900 年間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鬥爭

  (2) 辛亥革命

  (3) 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4) 新民主主義革命

  (5) 侵華日軍的罪行與中國軍民的抗日鬥爭

  2. 經濟結構的變化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1) 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和民族工業的興起

  (2) 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

  3. 思想解放的潮流

  (1) 維新思想

  (2) 新文化運動

  (3)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第三部分 現代

  現代世界

  1. 俄國十月革命與蘇聯社會主義建設

  (1) 俄國十月革命

  (2)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和新經濟政策

  (3) “斯大林模式”

  (4) 從赫魯曉夫改革到戈爾巴喬夫改革

  2. 羅斯福新政和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1) 1929 至 1933 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2) 羅斯福新政

  (3)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等國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3.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

  (1) 美蘇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

  (2) 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

  (3) 兩極格局的瓦解和多極化趨勢的加強

  4.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

  (1) 布雷頓森林體係的建立

  (2) 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

  (3) 世界貿易組織和中國的加入

  5. 現代科學技術

  (1) 相對論和量子論

  (2) 現代信息技術

  6. 19 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

  (1) 文學的主要成就

  (2) 有代表性的美術作品

  (3) 有代表性的音樂作品

  (4) 影視藝術的產生與發展

4

  現代中國

  1. 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

  (1)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2) 民主政治製度的建設

  (3) “文化大革命”

  (4) 改革開放以來民主與法製的建設

  (5) “一國兩製”的理論與實踐

  2.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1) 20 世紀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實踐

  (2) 十一屆三中全會關於改革開放的決策

  (3)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和國有企業改革

  (4) 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5)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建立

  3. 現代中國的對外關係

  (1) 新中國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動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2) 中國恢複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3) 中美關係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4)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聯合國和地區性國際組織中的重要外交活動

  4. 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1) 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化

  (2) 交通、通訊工具的進步

  (3) 大眾傳媒的發展

  5. 20 世紀以來的重大思想理論成果

  (1) 孫中ft的三民主義

  (2) 毛澤東思想

  (3) 鄧小平理論

  (4)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6. 現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教育事業

  (1) 科學技術發展的主要成就

  (2)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

  (3) 教育事業的發展

5

  選 考 內 容

選 考 內 容
選考一 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1. 商鞅變法
2. 北魏孝文帝改革
3. 王安石變法
4. 俄國農奴製改革
5. 明治維新
6. 戊戌變法
選考二 20 世紀的戰爭與和平
1. 第一次世界大戰

  (1)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曆史背景

  (2)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過程

  (3)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後果

  2. 凡爾賽—華盛頓體係下的和平

  (1) 凡爾賽體係的構建

  (2) 華盛頓體係的構建

  (3) “非戰公約” 國際聯盟

  3. 第二次世界大戰

  (1)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曆史背景

  (2)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進程

  (3) 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曆史意義

  4. 雅爾塔體製下的冷戰與和平

  (1) 美蘇冷戰局麵的形成

  (2) 20 世紀七八十年代美蘇由緊張對抗到謀求緩和對話

  (3) 聯合國的產生及其在維護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動

  5. 烽火連綿的局部戰爭

  (1) 朝鮮戰爭與越南戰爭

  (2) 中東戰爭

  (3) 兩伊戰爭

  (4) 海灣戰爭

  6.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時代主題

選考三 中外曆史人物評說

  1. 古代中國的政治家

  (1) 秦始皇

  (2) 唐太宗

  (3) 康熙帝

  2. 東西方的先哲

  (1) 孔子

  (2) 柏拉圖

  3. 歐美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傑出人物

  (1) 克倫威爾

  (2) 華盛頓

  (3) 拿破侖

  4. “亞洲覺醒”的先驅

  (1) 孫中ft

  (2) 甘地

  (3) 凱末爾

  5. 無產階級革命家

  (1) 馬克思、恩格斯

  (2) 列寧

  (3) 毛澤東、鄧小平

  6. 傑出的科學家

  (1) 李時珍、詹天佑、李四光

  (2) 牛頓、愛因斯坦

地 理

  Ⅰ. 考核目標與要求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對新生文化素質的要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03年頒布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確定高考地理科考核目標與要求。

  地理學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和學科素養,即考生對所學相關課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1. 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

  • 能夠從題目的文字表述中獲取地理信息,包括讀取題目的要求和各種有關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 能夠快速、全麵、準確地獲取圖形語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讀和分析各種地理圖表所承載的信息。

  • 能夠準確和完整地理解所獲取的地理信息。

  2. 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基本技能

  • 能夠調動和運用基本的地理數據、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與規律等知識,對題目要求作答。

  • 能夠調動和運用自主學習過程中獲得的相關地理信息。

  • 能夠選擇和運用中學其他相關學科的基本技能解決地理問題。

  • 能夠運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標的判斷和識別,不同類型地理數據之間的轉換, 不同類型地理圖表的填繪,地理數據和地理圖表之間的轉換,基本的地理觀測、地理實驗等。

  3. 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與規律

  • 能夠用簡潔的文字語言、圖形語言或其他表達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 地理事物的分布和發展變化,地理基本原理與規律的要點。

  • 能夠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和相關學科的知識,通過比較、判斷、分析,闡釋地理基本原理與規律。

  4. 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

  • 能夠發現或提出科學的、具有創新意識的地理問題。

  • 能夠提出必要的論據,論證和解決地理問題。

  • 能夠用科學的語言、正確的邏輯關係,表達出論證和解決地理問題的過程與結果。

  • 能夠運用正確的地理觀念,探討、評價現實中的地理問題。

Ⅱ. 考試範圍與要求

  考試範圍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必修地理 1、地理 2、地理 3、以及《全日製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的有關內容。對所列考試範圍的考查程度不超過課程標準規定的要求。

必考內容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1. 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地球是太陽係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

  地球的圈層結構及各圈層的主要特點。

  2. 自然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地殼物質循環。

  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外力因素。大氣受熱過程。

  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分布、移動規律及其對氣候的影響。鋒麵、低壓、高壓等天氣係統的特點。

  水循環的過程和主要環節,水循環的地理意義。世界洋流分布規律,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3. 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環境形成和演變中的作用。地理環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

  4. 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地表形態對聚落及交通線路分布的影響。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自然資源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意義。

  自然災害發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1. 人口與城市

  不同人口增長模式的主要特點及地區分布。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

  環境承載力與人口合理容量的區別。城市的空間結構及其形成原因。

  不同規模城市服務功能的差異。

  城市化的過程和特點,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地域文化對人口或城市的影響。

  2. 生產活動與地域聯係

  農業區位因素,主要農業地域類型的特點及其形成條件。工業區位因素,工業地域的形成條件與發展特點。

  農業或工業生產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生產活動中地域聯係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聚落空間形態和商業網點布局的影響。

  3. 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人地關係思想的曆史演變。 人類所麵臨的主要環境問題。

  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涵,協調人地關係的主要途徑。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第三部分 區域可持續發展

  1. 區域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區域的含義。

  不同區域自然環境、人類活動的差異。

  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對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影響。

  2. 區域可持續發展

  產業轉移和資源跨區域調配對區域地理環境的影響。

  區域存在的環境與發展問題及其產生的危害,以及有關的治理保護措施。流域開發的地理條件,開發建設的基本內容,綜合治理的對策措施。

  區域農業生產的條件、布局特點、問題,農業持續發展的方法與途徑。區域能源、礦產資源的開發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關係。

  區域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推進過程,產生的主要問題及解決措施。

  3. 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

  遙感(RS)在資源普查、環境和災害監測中的應用。全球定位係統(GPS)在定位導航中的應用。

  地理信息係統(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數字地球的含義。

選考內容

  選考一 旅遊地理

  1. 旅遊資源的類型與分布

  (1) 旅遊資源的內涵;旅遊資源的多樣性。

  (2) 自然旅遊資源與人文旅遊資源的區別;進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的重要意義。

  2. 旅遊資源的綜合評價

  (1) 中外著名旅遊景區的景觀特點及其形成原因。

  (2) 旅遊資源開發條件評價的基本內容;評價旅遊資源的開發條件。

  3. 旅遊規劃與旅遊活動的設計

  (1) 旅遊景區的基本要素及其影響;對旅遊景區的景點、交通和服務設施進行規劃。

  (2) 收集旅遊信息,確定旅遊點,選擇合理的旅遊路線。

  4. 旅遊與區域發展

  (1) 旅遊業的發展對社會、經濟、文化的作用。

  (2) 旅遊與景區建設對地理環境的影響以及旅遊開發過程中的環境保護措施。

選考二 環境保護

  1. 環境與環境問題

  (1) 環境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 當前人類所麵臨的主要環境問題。

  2. 資源問題與資源的利用和保護

  (1) 資源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

  (2) 人類對可再生資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問題,以及保護、合理利用的成功經驗。

  3. 生態環境問題與生態環境保護

  (1) 生態環境問題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過程。

  (2) 生態環境保護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4. 環境汙染與防治

  (1) 環境汙染形成的原因、過程及危害。

  (2) 環境汙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5. 環境管理

  (1) 環境管理的基本內容和主要手段。

  (2) 當前全球環境問題的管理;個人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為。

思想政治

Ⅰ. 考核目標與要求

  思想政治學科考試內容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對新生文化素質的要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03 年頒布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的教學內容確定。

  思想政治學科考試反映對考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要求,注重考查考生對所學相關課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論證闡釋、分析評價、探究並解決問題的能力。

  1. 獲取和解讀信息

  • 從試題的文字表述中獲取回答問題的有關信息

  • 從試題的圖表等形式中獲取回答問題的有關信息

  • 準確、完整地理解並整合所獲取的有關信息

  2. 調動和運用知識

  • 有針對性地調動有關學科知識,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推理

  • 調動和運用自主學習過程中獲得的重大時事和相關信息

  • 綜合檢索和選用自己的“知識庫”中的有關知識和技能

  3. 描述和闡釋事物

  • 準確描述試題所涉及的學科基本概念、觀點和原理

  • 運用曆史的、辯證的觀點和方法,分析有關社會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

  • 全麵闡釋或評價有關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

  4. 論證和探究問題

  • 針對具體問題提出體現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創見性作答

  • 整合學科知識和方法,論證或探究問題,得出合理的結論

  • 用順暢的語言、清晰的層次、正確的邏輯關係,表達出論證、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Ⅱ. 考試範圍與要求

  本大綱僅規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中必修課程的考試範圍。關於《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中選修課程的內容由各實驗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各自教學實際情況具體規定。

第一部分 經濟生活

  1. 貨幣

  (1) 貨幣的本質 商品的基本屬性 貨幣的產生與本質貨幣的基本職能 金屬貨幣與紙幣

  (2) 貨幣的種類與形式貨幣與財富

  結算與信用工具外彙和彙率

  2. 價格

  (1) 價格的決定與變動價值與價格

  價值決定價格

  價值規律及其表現形式供給與需求

  影響(均衡)價格的因素

  (2) 價格變動對經濟生活的影響價格變動對消費者的影響

  價格變動對生產的影響 價格變動對需求量的影響

  3. 消費

  (1) 消費及其類型影響消費的因素消費類型

  消費結構

  (2) 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消費心理

  消費行為

  4. Th產與經濟製度

  (1) 生產與消費生產決定消費

  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發展生產的意義

  (2) 我國的基本經濟製度公有製為主體

  國有經濟及其主導作用 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

  5. 企業與勞動者

  (1) 生產的微觀主體——企業現代企業的組織形式

  公司的類型

  公司的組織形式

  公司經營與公司發展企業兼並與企業破產

  (2) 勞動者勞動與就業勞動光榮

  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維護勞動者權益

  6. 投資與融資

  (1) 商業銀行

  利息、利率與本金儲蓄存款

  中國商業銀行體係商業銀行的業務

  (2) 投資

  投資收益與投資風險股票

  債券

  商業保險

  (3) 融資

  7. 個人收入的分配

  (1) 分配製度生產決定分配

  按勞分配及其作用

  我國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2) 效率與公平

  收入分配方式對效率、公平的影響提高效率,促進公平

  8. 國家收入的分配

  (1) 財政收入與支出財政收入的構成

  稅收與財政的關係 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財政支出

  財政支出的構成財政收支平衡

  (2) 財政的作用

  財政與基礎設施工程財政與宏觀調控

  財政與人民生活保障

  9. 征稅與納稅

  (1) 稅收及其種類稅收

  稅收的基本特征稅收的種類

  稅收的作用

  (2) 依法納稅納稅人

  負 稅 人 依法納稅

  10.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1) 市場經濟基本原理市場與計劃

  市場調節及其弊端市場配置資源

  市場秩序

  (2)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宏觀調控

  11. 科學發展觀和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

  (1) 實現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從總體小康到全麵小康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

  (2) 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12. 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

  (1) 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及其表現跨國公司

  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2) 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對外開放

  國際經濟組織國際經濟合作

  “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戰略

 第二部分 政治生活

  1. 公民的政治Th活

  (1) 我國的國家性質

  憲法對我國國家性質的規定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與特點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必要性人民民主的廣泛性和真實性

  (2) 我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我國公民享有的政治權利

  我國公民必須履行的政治義務

  我國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則和主要內容

  (3) 我國公民政治參與的途徑和方式我國的選舉製度及選舉方式

  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多種方式公民直接參與民主決策的意義

  我國的村民自治與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義

  我國公民的民主監督權和實行民主監督的合法渠道公民要負責地行使民主監督權利

  2. 我國的政府

  (1) 我國政府的職能和責任我國政府的主要職能

  我國政府的作用

  我國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則

  (2) 政府權力的行使與監督政府依法行政的意義和要求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對政府權力進行製約和監督的意義我國行政監督體係

  (3) 政府的權威

  政府的權威及其體現

  我國政府權威的來源和樹立

  3.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1) 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製度

  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設機關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

  人大代表的產生人大代表的職責

  人民代表大會製度的基本內容

  人民代表大會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係

  (2) 我國的政黨製度

  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執政地位的確立 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和指導思想

  不斷完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中國特色的政黨製度

  (3) 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製度及宗教政策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我國處理民族關係的基本原則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製度

  我國民族區域自治製度的優越性我國的宗教政策

  (4)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由道路、理論體係、製度三位一體構成的

  4. 當代國際社會

  (1) 國際社會的成員主權國家

  國際組織聯合國

  (2) 處理國際關係的決定性因素國際關係及其決定因素

  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

  (3) 世界政治經濟發展的基本趨勢時代的主題

  世界多極化在曲折中發展

  中國政府關於建立國際新秩序的主張

  (4) 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宗旨和立場我國對外關係的基本準則

  我國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

  我國的和平發展道路

第三部分 文化生活

  1. 文化與Th活

  (1) 文化與社會 文化的內涵與特點文化的形式

  文化的社會作用

  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係文化與綜合國力

  (2) 文化對人的影響文化對人影響的表現文化對人影響的特點

  豐富精神世界,促進全麵發展

  2. 文化傳承與創新

  (1) 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世界文化多樣性的表現

  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的關係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義

  文化傳播的主要途徑

  現代文化傳播手段的特點推動文化交流的意義

  (2) 文化的繼承與發展

  傳統文化的表現、特點和影響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

  影響文化發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係

  第三部分 文化Th活

  (3) 文化創新

  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文化創新的意義

創新與繼承的關係

  創新與借鑒、融合的關係堅持文化創新的正確方向

  3. 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

  (1) 燦爛的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中國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貢獻

  (2)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的時代特征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徑和意義

  4.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1) 走進文化生活

  文化市場對文化的影響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

  如何看待落後文化和腐朽文化

  (2)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和主要內容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3) 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 思想道德建設在文化建設中的地位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

  社會主義榮辱觀與公民道德基本規範思想道德修養與科學文化修養

第四部分 生活與哲學

  1. Th活智慧與時代精神

  (1) 哲學是什麼

  哲學與世界觀和方法論哲學與其他學科的關係哲學與時代精神

  哲學的作用

  (2) 哲學基本問題 哲學基本問題的內容

  思維和存在的關係成為哲學基本問題的根據

  (3) 唯物主義及其形態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特點

  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特點

  辯證唯物主義與曆史唯物主義的特點

  (4) 唯心主義及其形態主觀唯心主義

  客觀唯心主義

  (5) 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曆史條件

  (6)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

  (7)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

  2. 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

  (1) 哲學的物質概念自然界的物質性

  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2) 哲學的運動概念運動和物質的關係 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

  (3) 物質運動的規律規律的概念

  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

  (4) 物質決定意識

  意識的起源

  意識的生理基礎 意識的內容與形式

  (5) 意識的能動作用意識能動性的特點意識能動性的表現

  (6) 客觀規律與意識的能動作用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7) 實 踐 實踐的概念實踐的特點

  (8)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實踐是認識的動力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9) 真理

  真理的客觀性真理的具體性真理的條件性真理和謬誤

  (10) 認識過程認識的反複性認識的無限性

  3. 思想方法與創新意識

  (1) 唯物辯證法

  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2) 唯物辯證法的聯係觀聯係的普遍性

  聯係的客觀性聯係的多樣性

  (3) 用聯係的觀點看問題整體和部分的關係

係統優化方法

  (4) 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發展的概念

  發展的前進性與曲折性發展的量變與質變狀態

  (5) 唯物辯證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6) 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係

  矛盾的主要方麵和次要方麵的關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

  (7) 辯證的否定觀辯證否定

  形而上學的否定觀

  (8) 唯物辯證法與創新意識

  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與創新意識創新的社會作用

  4. 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

  (1)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

  (2)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

  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運動

  (3) 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運動

  (4) 社會曆史發展的總趨勢社會發展的實現方式

  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的特點

  (5) 人民群眾是曆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的概念

  人民群眾創造曆史的作用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6) 人生價值價值和價值觀

  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7)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客觀依據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社會曆史性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階級性

  價值衝突及評價標準

  (8) 價值的創造與實現價值的實現方式

  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

第五部分 時事政治

  1. 年度間國內外重大時事(上年度 4 月至考試當年 3 月)

  2. 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在現階段的基本路線和重大方針政策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熱門推薦
相關新聞
SRC-516158278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