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在新高考高峰論壇上發表名為《新高考改革政策走向分析》的主題報告。他表示,高考改革不隻是教育部的事,高考招生關係到每一個人,每個人都要負起自己的責任。
以下是報告全文:
儲朝暉(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各位朋友下午好,高考的問題講了很多年了,高考改革也講了很多年了,我今天就講一下高考改革的現狀和它的政策走向。
國務院的意見(《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製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出來的時候,把其中一個最關鍵的點——“招考分離”抽掉了。國務院的《實施意見》也加了一部分內容,主要就是要盡可能地統一命題,減少加分,規範加分。
我們講高考招生製度改革,它瞄準幾個關鍵點,第一個誰來改革,高考的改革到底是少數人去改,還是大家都參與改,這是一個很關鍵的議題。我主張大家都參與改,包括今天在座的,還包括我們的考生、家長。
第二個明確我們要解決什麼問題,這個問題從1982年提出要高考改革的時候,到現在有不同的觀點,不同的看法。應該說中共中央的決定和國務院的意見隻采取了其中一種觀點,一種看法。還有目標是什麼,路徑是什麼,我們高考改革也是隻選擇了其中一個。
新舊高考製度,差在哪兒?
高考招生製度現狀如果是用一個很簡單的詞來表示,就是邁步,邁出了改革的步子。我們1982年開始就提出要改革高考,但是長期以來,我們都是零打碎敲地改,包括春季招生。這一次相對來說是比較整體性的,比較係統性的一次改革。基本的時間節點就是2020年,新的高考這種體係將全麵建立。
新舊高考的差異在哪裏?高校招生、學生成長、社會公平這三個因素的價值定位發生變化了。
考試分數在升學上麵的效價降低了。原來是完全憑分數說了算,但是現在不光是分數,還要看綜合素質評價。那麼這就強調了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強調了綜合素質、綜合評價,包括學生的選擇,高校的選擇。這些事實上都決定了原來那個僅僅看分數的高考是舊高考,現在我們新高考的一個關鍵性的新的點,在於不僅僅看分數。
我記得我高考的時候,考場上有一幅標語,“站出來讓祖國挑選”,可以說舊的高考主要是從高校挑選學生的角度考慮,把這個放在最高的位置。新的高考有一點變動,就是把學生的成長的位置放在最高。
所以這些年除了我們高考改革的一些措施,我們可以看到北京市的考試區分度降低了,這幾年題出得越來越容易,北京的考生都能考高分,高校挑他的學生時候,門檻降低了。對於高校選擇學生的這個價值放低了,而對於學生成長發展這個價值放高了。
同時還有一個因素,社會公平。這些年更為強調公平,這三個因素同時在考慮,而在過去我們可能主要是考慮其中高校選拔學生一個因素,這是一個很大的變化。
浙江第一輪高考改革試點完成後,又做了一些調整。這次調整之前來征求我的意見,我給他的基本評價是中規中矩地先行先試。他們不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改革,而是在一定程度上要符合國務院的意見,按照國務院的意見來實施,不像當初小崗村的改革。在依照國務院《意見》這一點上是中規中矩的。所謂講先行先試,在這種改革當中,他先走一步了,先試探一下。
浙江高考改革比較有亮點的是三位一體,它強調了多個主體在這個高考招生當中都發揮一定的作用,不僅僅是考試分數,不僅僅是招生辦,高校和中學都能夠有一定的發揮作用的空間。
改革要讓考試精簡,而不是越來越複雜。
同時,浙江高考改革也有一些問題,最大的缺陷就是把考試招生部門設計成了一個全能的機構,我想怎麼弄就怎麼弄。我有一次到浙江一所學校,問校長學生選課怎麼選,校長說就依據學生前一次考試的成績讓學生選,哪一門考得高就選哪一門。這樣科學不科學?這樣肯定不科學。招生部門說要規範中學選課,但是這樣一來,校長就可以規範中學的選課,老師還不能提意見。
怎麼能兼顧到所有教師對學生選課產生影響呢?很難做到,這就導致改革目標太分散,這個也想弄,那個也想弄。實際上這種改革最關鍵的是要找到一個機製,在這個機製上找到一個關鍵點,這個關鍵點上改了以後,相應的其他方麵就自然地改了。建立機製,這是最關鍵的。
如果說浙江考試改革還有一些問題,那麼浙江本身的方案就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但是更主要的還是整體的體製和機製障礙。所以我們講高考改革的調整完善是需要一段時間的。在座的各位不要期待高考改革一年兩年就能改好,這個調整應該是在不斷地進行,有多長時間呢?樂觀的看法是,最近十年一直都要不斷地調整。
2014年方案出來的時候,我接受搜狐采訪的時候說了“四個不”,“不完整、操作性不強,穩定性不強,不專業”,當時很多人很吃驚。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