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网页登录
beplay2网页登录

國家重點學科
高考分數線
內容推薦
在線答疑
內容推薦
深入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 加快推進“雙一流”建設
2018-10-23
教育部
關注掌上高考


  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 杜占元

  正值第34個教師節之際,黨中央召開了新時代第一次全國教育大會,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對教育工作進行了全麵係統的闡述和部署,這在我國教育發展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必將推動我國教育事業跨上一個新的台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提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明確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為工作目標,提出扭轉教育評價導向、深化教育改革等重要舉措,特別是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體係概括為“九個堅持”,標誌著對我國教育事業的規律性認識達到一個新的高度。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雙一流”建設,強調要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鼓勵高校辦出特色,在不同學科不同方麵爭創一流,為加快“雙一流”建設指明了方向。

  “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公布以來,教育部會同有關方麵建機製、出政策、搞培訓、抓宣講、推評估,各項工作有序推進、開局良好。高校對立德樹人和學科建設的聚焦度越來越高,服務需求和參與國際競爭的意識顯著增強,內部治理體係改革明顯加速,省級政府支持力度空前加大。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在中國這個最大的社會主義發展中國家建設“雙一流”,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沒有現成的模式可循,必須在實踐中探索前行。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教育大會精神,以“九個堅持”為指引,加快“雙一流”建設,要按照《關於高等學校加快“雙一流”建設的指導意見》紮實推進各項工作,並著重把握以下幾點。

  “雙一流”建設是引領性工程。實施“雙一流”建設,是黨中央麵向實現“兩個一百年”宏偉目標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它著眼於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水平,聚焦於內涵發展、提高質量。國家層麵確定了137所建設高校,並不意味著隻有這137所高校要建一流,而是要以此示範帶動全國高校不同學科不同方麵爭創一流,這是“引領性”的意義所在。簡而言之,辦不了一流大學的辦一流學科,也可以辦一流學院、辦一流專業、建一流團隊、做一流課題。要引導高校分類發展、錯位發展、特色發展,在自身特色優勢方麵辦出一流水平,從而帶動我國高等教育質量整體提升。

  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我們辦的是社會主義教育,是在中國大地建設“雙一流”,在方向的問題上不能有偏差。必須加強黨的全麵領導,堅持“四個服務”,全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雙一流”建設高校要在“四個服務”上發揮帶頭作用,建成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高地,建成適應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學文化和製度建設的典範,建成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表率。要主動融入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程,紮根中國大地,立足中國實踐,解決中國問題,服務中國人民,為中國發展作貢獻。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說一千道一萬,培養不出一流的人才就稱不上一流的大學。習近平總書記深刻回答了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靠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提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豐富發展了黨的教育方針。要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麵培養的教育體係和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係,著力在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鬥精神、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雙一流”建設高校要率先建成一流本科教育,加快打造結構優化、滿足需求、各方資源充分參與的卓越而有靈魂的研究生教育。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將其作為基礎工作來抓,教師要有德、有愛,視育人為天職。

  增強科技創新源頭供給。高水平科研是一流大學的顯著特征和重要支撐。發達國家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長期占據領先地位,其大學發揮了關鍵作用。我國高校是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原始創新的主戰場、技術突破的策源地,在增強科技創新的源頭供給上有很大潛力可挖。“雙一流”建設高校要強化基礎研究,深入實施基礎研究珠峰計劃,建設一批前沿科學中心,積極參與國家科技創新基地、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基礎研究全麵發展、重點突破。要打牢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要陣地,打造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係、學術體係、話語體係和教材體係,推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要改革科技評價機製,開展科技評價專項行動,徹底扭轉科研唯論文的傾向。

  提升服務社會貢獻度。世界一流大學,無一不與國家發展同向同行。特別是“雙一流”建設高校,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更是責無旁貸。要麵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圍繞關鍵領域自主創新,實施高校關鍵領域自主創新能力提升五年行動計劃,力爭在“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要根據國家、區域和行業發展需要,調整優化學科結構、專業設置,將人才供給與社會需要銜接好,特別是加大對擔當科技強國建設重任時代新人的培養力度,提升關鍵核心技術領域人才支撐能力。高校要將自身發展融入地方發展之中,發揮自身優勢,對接地方需求,提供優質服務,以貢獻求支持。

  增強大學文化軟實力。大學是有文化的地方,一所大學的文化在一定意義上就是這所大學的名片。“雙一流”建設高校要立足辦學傳統和現實定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中華優秀教育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培育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精神的大學文化。要積極塑造追求卓越、鼓勵創新的文化品格,弘揚勇於開拓、求真務實的學術精神,形成中外互鑒、開放包容的文化氣質,傳播科學理性與人文情懷,承擔引領時代風氣和社會未來、促進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使命。校訓是大學的內在文化基因,要重視校訓的凝練、傳承與踐行,發揮校訓跨越時代的文化感召力。

  提高國際化辦學水平。高校是開放創新的戰略平台,在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具有方式靈活、層次多樣、持續穩定等優勢。我們建設的是“世界一流”,就要到世界舞台上去比拚展示,就離不開開放合作與交流。“雙一流”建設高校要加強與國外高水平大學、頂尖科研機構的實質性交流合作,通過聯合培養或師生交流互換、科研合作攻關、共建實驗室等,提升交流合作的水平。要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和中外人文交流項目,選派優秀師生到國際組織、學術機構、國際期刊任職兼職或實習,主動服務國家對外工作大局。要加大複合型國際化專業人才培養力度,加快培育國際領軍人才和團隊,在國際合作與競爭中檢驗與彰顯質量。

  突出學科特色與優勢。學科建設要圍繞前沿方向和重大科學問題,搭建學科發展平台,開展基礎性原創性研究,產出引領性、標誌性成果,培養一批優秀人才,促進人才、科研、學術的“三位一體”發展。學科建設要抓特色抓優勢,特色不等於一流,要在特色的基礎上建優勢,在特色和優勢的基礎上建一流。國內領先、國際前沿高水平的學科,要加快培育國際領軍人才和團隊,率先衝擊世界一流;國內前列、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學科,要圍繞主幹領域方向,打造新的學科高峰,加快進入世界一流行列;在中國特色的領域、方向,要立足解決重大理論、實踐問題,積極打造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一流學科和一流教材。學科帶頭人對學科建設至關重要。學科帶頭人要有寬廣的學術視野,能夠超越本學科,敏銳地把握學科發展趨勢。

  深化機製改革與創新。由外延式發展轉向內涵式發展,發展理念要創新,動力機製要轉換,發展方式要轉變,要從向外求轉到向內求,從靠物轉向靠人,從老辦法轉向新機製,通過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優化辦學要素配置、調動人的積極性、創新工作機製等,激發高校的內生動力。要善於彙聚校內、校外各種資源共同建設。要正確理解“資源”,形成“大資源”的概念,一切有利於實現“雙一流”建設目標的要素都是資源。除了資金之外,政策、人才、需求、地方重視、校友關注、企業合作等,都是寶貴資源,需要深入挖掘。鼓勵通過各種方式建立學科之間、高校之間的合作機製,在凝練學科方向、聯合科研攻關、推動交叉融合等方麵協同推進。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熱門推薦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