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向世界音樂的發展態勢,麵向中國音樂的傳承傳播,麵向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建設任務,麵向廣大人民群眾的審美需求,上海音樂學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與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和考察上海時的重要講話精神,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黨對高校辦學的全麵領導,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和文藝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強化“四個意識”,堅持“四個自信”,落實“四個服務”,紮根中國大地,加快推進新時代“雙一流”建設。2018年各項建設情況彙報如下。
一、總體情況
上海音樂學院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辦一流音樂教育,創國際先進水平”目標,在全麵推進“十三五”規劃和“雙一流”建設開局年完成階段目標,各項重大辦學成果噴薄,國際影響力持續提升,為建成世界一流學科奠定良好基礎。2018年3月,上海音樂學院在入選國家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音樂與舞蹈學”獲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A+後,入選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設單位,獲重點支持,加快推進“雙一流”建設。
學校充分發揮專業優勢,以遵循“美育”傳統,弘揚中華美育精神;以“出人才、出作品、出標準、出思想”辦學思想,繁榮發展新時代社會主義文藝事業;以推動音樂文化“走出去”,傳播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以“音樂與舞蹈學”為引領,輻射帶動“藝術學理論”與“戲劇與影視學”實現三個一級學科互為補益、協同聯動,全麵提升辦學綜合實力與整體水平;以改革發展重大建設舉措與學科機製創新,以點帶麵、重點突破,優化學科布局、加強基礎研究,形成新的學科製高點。按照學校“十三五”發展規劃“三步走”戰略:到2027年上音建校100周年時,學校整體辦學水平進入世界前列。持續推進教育綜合改革,2018年超額完成各項既定目標,辦學能級倍增式提升,全校師生精神麵貌昂揚向上。
2018年標誌性成果是:(1)獲全國首次專業學位水平評估藝術(音樂)類A+,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與精品課程10餘項;(2)學生547人獲633項國內外獎項,其中獲第一名獎項187項,問鼎多項世界頂尖音樂比賽,為國爭光。畢業生就業率為99.46%,雇主評優率超過90%;(3)5位教師入選“長江學者”“萬人計劃”,新增“國字號”人才在全國同類音樂院校中領先;(4)獲國家級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國家文化創新工程、國家藝術基金等立項16項,省部級社科類項目和評獎6項,立項數和資助總數額均列全國同類院校第一;(5)成功獲得國際當代音樂協會(ISCM)2021年世界新音樂節舉辦權,與中國唱片公司合作“上音(SHCM)”唱片品牌於法國戛納全球首發;與世界頂尖機構聯合成立“上海音樂學院國際室內樂中心”,在20多個國家的世界一流平台舉辦各類音樂會,唱響“中國聲音”;(6)打造以原創歌劇《賀綠汀》《湯顯祖》、原創交響曲《絲路追夢》《炎黃頌》、跨界融合劇《笛韻天籟》、歌曲《眺望》等為代表的一批新時代文藝創作挖掘“紅色音樂基因”開展全國巡演,被新華社稱為“新時代的精神長征”;率先開設百度音樂“上音專區”,社會服務與影響力逐漸形成“上音效應”。
二、各項工作開展情況
(一)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堅持精品教育戰略,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培養拔尖音樂人才,分類實施拔尖型、創新型、複合型藝術人才培養計劃,完善“大中小”一貫製人才培養體係,豐富教學內涵,創新教育模式,融合科研育人,提升教育質量。構築開放的國際化辦學模式,建設一流本科教育,培養拔尖音樂人才;打造卓越而有靈魂的研究生教育,培養創新型領軍人才。
踐行“美育”思想,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馬克思誕辰200周年、改革開放40周年等重大節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創新音樂教育新模式。2018年,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國紅色音樂文化研究與發展中心、中國紅色音樂文化育人聯盟掛牌成立,舉辦首屆中國紅色音樂文化論壇暨第二屆全國音樂學院思政課教學改革與協作論壇。俞麗拿教授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盛利教授榮獲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於麗紅教授榮獲2018年市“四有”好教師稱號,為培養德藝雙馨音樂人才,培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可靠接班人建立“美育導師團”。原創歌曲《眺望》入選全國首批8首新時代優秀原創校園歌曲,學校師生受邀參加北京、上海“放飛夢想”全國校園青春歌會。大力探索結合專業特色的“音樂思政”創新模式,將黨支部建在劇組,在巡演中開展“行走的思政課堂”;麵向社會推出音樂黨課,先後走進中共一大會址、複旦大學等區校,開設《奮鬥吧,我和我的國》空中課堂,經新華社等媒體報道後引發強烈反響。
重大教學成果獲優。2018年獲全國首次專業學位水平評估藝術(音樂)類A+,《一流音樂表演人才培養模式的理念創新與實踐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育音樂專業國際化人才》2個項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學校教師參與援建項目同獲二等獎。另獲省部級教學成果獎特等獎2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精品課程3門、本科重點教改項目2項、優質在線建設課程1項、“中國係列思政選修課建設項目”立項1項等。
拔尖人才獲獎再創新高。2018年共547人獲633項國內外獎項,其中獲第一名獎項187項;在世界頂尖音樂賽事如格萊美音樂獎、德國唱片評論獎、梅紐因國際小提琴比賽、第55屆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比賽、第67屆德國慕尼黑ARD國際中提琴比賽、潘德列茨基、魯特斯拉夫斯基國際大提琴比賽、國際室內樂大賽(FS&MM)、日本國際打擊樂比賽中摘金奪銀,為國爭光。
堅持“以學生為本”啟動人才分類培養模式。進一步加強課堂教學管理,啟動“拔尖音樂人才培養”機製和“音才助飛”計劃,實施“珠峰”“登峰”人才分類培養計劃;深入開展上音-英皇聯合學院、上音-伯克利現代音樂院等創新辦學機製,完成2項本科招生國際合作試點,探索建立中外聯合培養高級演奏家文憑機製,全校師生參與各項教學實踐覆蓋率達100%。出版11部本科係列教材,撰寫《全國音樂藝術類研究生核心課程編寫指南》《研究生核心課程教學大綱》,開設《作曲的觀念理論技術與實踐》《14-18世紀音高理論》《西方音樂史專題探討—研究途徑與當代百家之言》等一批世界前沿研究領域的全英文課程。2018年本科生、研究生招生報考人數持續增長。
堅持就業創業導向,畢業生就業率連年提升。2018屆畢業生就業率為99.46%,簽約率為54.46%。就業行業主要集中在教育、文化藝術業領域,就業單位主要集中高等學校等事業單位和其他企業。用人單位對我校畢業生優評率達90%,畢業生薪資平均7133.33元,98.56%畢業生對學校就業服務工作滿意。建立就業長效機製,與國內外樂團建立藝術實踐基地。
(二)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
加強師風師德建設,引育並舉,創新機製,著力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和世界影響力的師資隊伍。積極探索教師分類評價和聘期考核製度建設,推進人事體製改革,實施人才發展戰略。
高水平人才培育站立高位。廖昌永、葉國輝、楊燕迪、許舒亞、王之炅等5位教師入選“長江學者”和“萬人計劃”,新增“國字號”人才在全國同類音樂院校中領先。其中青年拔尖人才王之炅獲國際古典音樂大獎(ICMA)2019年唯一華人音樂家提名,創造曆史。另外,獲批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1人、上海市“領軍人才”1人、上海高校“東方學者”青年學者2人。蕭梅當選中國傳統音樂學會會長、樸美香任亞洲長笛聯盟主席、林宏鳴獲十大“中國演出傑出貢獻獎”等,占據學科高位。持續實施“雙馨雙成”高水平師資培養計劃、“音才輩出”青年教師培養計劃,扶持42項教師培育項目。創建9個省部級高水平創新團隊,輻射全校30%教師。7名青年教師獲“高校青培”項目立項。
海內外高層次引聘提升師資隊伍水平。啟動柔性專家引進和駐院藝術家、專職藝術科創人員國內外(德國、捷克、俄羅斯等)招聘工作,全職引進18人,柔性引進78人,建立世界一流鋼琴大師陳宏寬教授大師工作室,聘請世界級指揮巨匠約瑪·帕努拉、大提琴家王健、聲樂藝術家芮妮·弗萊明等為客座教授並開設大師課、舉辦教學音樂會等。
建章立製,強化師德師風建設與人才集聚儲備力度。製定《上海音樂學院師德師風建設方案》,師德建設與人才引進、職務(職稱)評聘、導師遴選、評優獎勵等掛鉤;製定《上海音樂學院藝術科創專職崗位管理辦法》,設立專職科研崗位、專職創作崗位、駐院藝術家崗位,建立符合一流學科建設需要的專職藝術科創人員隊伍與人才蓄水池;製定《上海音樂學院學術休假暫行辦法》,進一步推動產出高水平科研成果,推動教師隊伍建設。
構建科學評價體係,教師獲得感顯著提升。為構建適應藝術發展內在規律的教師職業生涯發展通道,探索構建教師綜合評價體係,製定《上海音樂學院教師崗位分類和聘期考核辦法》,開展教師分類評價,以人為本、才盡其用、服務學科,同時建立能上能下通道,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造性。2018年教師績效收入總體增長明顯,教師收入待遇不斷提升。
(三)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
圍繞國家文化發展戰略,加強基礎研究,推動中國音樂學科體係構建和理論創新。重視和激勵國家藝術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申報實施,參與國家文化戰略實施,推進智庫建設,建設賀綠汀中國音樂高等研究院持續產出高水平藝術科創成果。
科學研究成績空前。獲國家級社科類、文化創新工程、國家藝術基金等立項數和資助總數額均列全國同類院校第一;6項成果獲省部級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構建藝術學科質量保障與評價的自洽機製——<上海音樂學院“音樂與舞蹈學”國際同行評估指標>釋介》獲第十二屆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評估學術會議優秀論文。其中《中國音樂史學基本問題研究》獲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現當代作曲理論體係形成與發展研究》獲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西方現當代音樂分析體係與方法研究》獲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一般項目,《沉浸式虛擬現實跨媒體展演工程係統開發項目》獲國家文化創新工程項目,《推進國有文藝院團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研究》獲文化和旅遊部綜合改革專項重大課題,《中國當代高校智庫內涵建設計劃》獲上海高校智庫內涵建設計劃,《中國歌劇學科體係建構與研究》獲上海市科研創新計劃人文社科重大項目,《作曲與分析》《城市音樂研究的語境、內容與視角及“中國經驗”的方法論思考》分獲上海市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論文類一等獎,《序列音樂技術的中國化研究:十二音創作技術與理論的發展(1980-1990)》《南宋【雙勝子急】音樂的傳承》獲論文類二等獎。
藝術科創推動文化生產力建設。2018年是學校持續推進實施國家藝術基金項目大年,完成一批音樂創作與首演,成果卓然。原創歌劇《賀綠汀》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北京、上海、江蘇、湖南、湖北、廣東等地開展20餘場演出,吸引現場觀眾達3萬餘人,在線收看超過50萬人次,主題歌MV網絡點擊量超過700萬,被新華社稱為“新時代的精神長征”;原創歌劇《湯顯祖》出訪捷克、匈牙利,並在歐洲青年歌劇節上作開幕演出,刮起“中國旋風”;12月赴台灣聯合演出,助力兩岸雙城青年文化交流,共譜中國傳統文化新樂章,再度引發熱烈反響;交響幻想曲《炎黃頌》獻演“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閉幕式,並入選2019年國家藝術基金複評項目;中國第一部民族器樂劇目《笛韻天籟》在北京、上海、江蘇、山東、浙江等地獻演,入選首屆全國優秀民族樂團展演,並在央視跨年晚會上演出;國家級人才培養項目《音樂理論人才培養》《古譜詩詞傳承人才培養》吸納全國百名正式學員和近千名網絡學員,網絡研習和點擊量數十萬。
文教雙驅提升社會服務助力文創發展。成功舉辦首屆中國藝術歌曲國際聲樂比賽,吸引來自5個國家627人報名參賽,入選“2018中國音樂十大新聞”。2018年學校共承辦“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12場演出,推出48位新人、28部新作;依托“蔡元培講堂”“音樂開放周”“新年音樂會”“未來音樂家係列”“上音眾樂星期音樂會”等特色品牌項目,舉辦學術講座261場、音樂會399場,社會輻射麵達數十萬人。建設上海音樂藝術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上音專項藝術發展基金等平台,提升社會服務的品質與功能,率先建立百度音樂“上音專區”。積極探索音樂對口支援服務,送音樂藝術到貴州、甘肅、寧夏和雲南等中西部地區,到邊疆戍守部隊;運用互聯網技術,向貧困地區beplay體育手機提供音樂教育服務,在上海與全國基本形成新時代音樂文化“上音模式”。
(四)傳承創新優秀文化
學校秉承“和毅莊誠”校訓精神,傳承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作出積極貢獻。
唱響中國聲音,傳承優秀文化。積極響應《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以賀綠汀中國音樂高等研究院為平台,結合學校辦學特色,通過中國傳統審美與音樂體係創造性轉化、中國傳統器樂與音樂非遺活態化傳承、中國傳統聲樂與文化自信當代性共享等三個方向的項目實施,打造中華優秀傳統音樂文化傳承基地,獲得省部級立項,在中國藝術歌曲、中國傳統聲樂藝術以及敦煌古譜譯譜活化傳承傳播等方麵取得成果,舉辦首屆“中國藝術歌曲國際聲樂比賽”,《中國藝術歌曲百年》音樂會赴日內瓦聯合國總部演出,“敦煌古譜譯譜成果”獻演2019維也納中國新年音樂會,《靜聽琴音——古琴說中國故事》係列演出講座赴法國交流演出等,《長相知——中國傳統詩詞音樂會》獲批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項目等,講好中國故事,傳承傳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紮根時代生活,開創文藝創演新風範。學校堅持黨的教育方針與文藝方針,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原創大型交響樂《絲路追夢》獻演中國改革開放“橋頭堡”,奏響“時代之音”;獲國際大獎的原創音樂劇《海上音》在海內外持續推廣,唱響“上海之音”;為弘揚愛國主義情懷與中國文化精神,原創音樂劇《夢臨湯顯祖》、多媒體交響劇場《良渚》、器樂劇《笛韻天籟》、跨界融合作品《東去西來》等一批大型舞台作品在全國及海內外巡演推廣,刮起“上音之風”。原創歌劇《賀綠汀》巡演得到央視新聞聯播、《人民日報》等百餘家主流媒體廣泛關注,引發社會對“紅色音樂基因”深度挖掘,形成藝術創作、人才培養、思政建設與社會服務等綜合成果,開創文藝新風範。
(五)國際合作交流
積極響應國家戰略,“一帶一路”倡議走實走深。進一步加強與世界著名音樂院校、文化機構與一流音樂院團深入合作、人才雙向交流,提升辦學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
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學校成功獲得國際當代音樂協會(ISCM)2021年世界新音樂節舉辦權;與中國唱片公司合作“上音(SHCM)”於法國戛納全球首發,成為中國唱片“黑膠複興計劃”第一、二號唱片;與維也納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歐洲室內樂聯盟學院聯合成立“上海音樂學院國際室內樂中心”;成功舉辦以“歌劇與中國”為主題的第二屆藝管國際·上海論壇,巴黎歌劇院、斯卡拉歌劇院等世界頂尖歌劇院、研究機構和國內外行業頂尖專家學者齊聚上海,影響輻射廣度與深度進一步提升,占領學科高地與國際前沿。與意大利斯卡拉歌劇院交響樂團、俄羅斯馬林斯基大劇院交響樂團等世界一流樂團合作演出,參與古巴、秘魯、朝鮮等國事訪問文藝演出,參加日本京都國際電影藝術節、挪威宋雅皇後來華訪問等文藝演出,唱響“中國聲音”。
國際辦學與合作取得新亮點。480餘名師生赴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匈牙利李斯特音樂學院、德國漢堡音樂與戲劇大學等20餘所院校開展交流互訪,推廣中國音樂文化,贏得國際影響;12位學生赴德國漢堡音樂與戲劇大學、瑞士日內瓦音樂學院、丹麥皇家音樂學院等交流學習;完成17批次出訪與高水平交流活動,參加“環太平洋音樂學院聯盟”國際會議;舉辦“一帶一路”絲路院校長論壇(西安);學校民族室內樂團參加國際現代音樂協會世界新音樂節專場演出;成功舉辦2018“上海·中國音樂文化非遺日”,吸引中外20餘項世界非遺藝術和專家聚首上海。與美國歐柏林音樂學院、意大利佛羅倫薩音樂學院、挪威國立音樂學院、德國卡爾斯魯厄音樂大學簽署合作意向協議,開拓行業新專業方向;完成外國留學生“一帶一路藝術人才培優”項目等。上音-英皇聯合學院、上音-伯克利現代音樂院、中-歐三校聯盟等國際合作辦學機製在分段學製、學分互認、學位授予、聯合培養、海外遊學與實習、研究生培養、師資交流等方麵取得突破進展。
三、製度建設
(一)組織領導
全麵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落實黨委“三大主體責任”,加快推進“雙一流”建設。以上海音樂學院第二次黨代會勝利召開,奮鬥新時代,聚力新動能。完善現代大學製度,製定實施《上海音樂學院章程》《上海音樂學院加快建設高水平大學總體方案》及係列推進方案,修訂《上海音樂學院規章製度彙編》,編製《上海音樂學院高水平大學建設預算方案》,規範工作流程,加強內部控製,明確各項資源合理投放、協同管理,以製度建設推動學校管理服務水平提升,構建社會參與機製。
(二)考核評價機製
以全國首個《“音樂與舞蹈學”國際同行評估體係》,構建藝術學科質量保障與評價的自洽機製。以人才培養為核心,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堅持中國特色、國際語境和同行視角,結合國際藝術學科前沿態勢,聚焦學科核心要素,遵循藝術學科規律,尊重學科多樣性與差異性,構建機製評價與績效評價、基礎資源評價與發展力評價、軟實力與硬指標評價並重的學科建設與評價機製,為深化我國學科建設改革,加強國際同行院校的深度合作,構建學科交流對話機製和平台,開展國際同行評估,提升學科發展水平提供可資借鑒的“上音方案”。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深化教學改革,通過舉辦夏季音樂節、成立民族樂隊學院等,完成一係列教學改革措施;推進人事體製機製改革,實施預聘-長聘用人機製、引進一批駐院藝術家與駐院研究員,實施教師分類評價考核,推進學術休假與科研成果轉化等,形成一批管理辦法;構建和完善現代大學治理體係,一流大學校園保障不斷優化改善,取得實效。
上海音樂學院始終堅持黨的全麵領導,全麵推進體製機製改革,創新德育工作機製,構建現代大學治理體係,繼承發揚好上音辦學傳統,擔負起新時代新使命,出人才、出作品、出思想、出標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將事業發展推向新時代新高峰,建設一流!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