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2021年新高考Ⅰ卷語文真題
2021-06-09
作者:
關注掌上高考


溫馨提示:模擬誌願填報用掌上高考,信息豐富準確,一鍵生成“衝-穩-保”誌願。點擊此處,開始精準填報吧!

點擊下載:2021年新高考Ⅰ卷語文真題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麵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十八世紀德國學者萊辛的《拉奧孔》是近代詩畫理論文獻中第一部重要著作。從前人們相信詩畫同質,直到菜辛才提出豐富的例證,用動人的雄辯,說明詩畫並不同質。

  據傳說,希臘人為了奪回海倫,舉兵圍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最後他們佯逃,留著一匹腹內埋伏精兵的大木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見木馬,把它移到城內。典祭官拉奧孔當時極力勸阻,說留下木馬是希臘人的詭計。他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於希臘人的天神。當拉奧孔典祭時,河裏就爬出兩條大蛇,把拉奧孔和他的兩個兒子一齊絞死了。

  這是羅馬詩人維吉爾《伊尼特》第二卷裏最有名的一段。十六世紀在羅馬發現的拉奧孔雕像似以這段史詩為藍本。萊辛拿這段詩和雕像互較,發現幾個重要的異點。因為要解釋這些異點,他才提出詩畫異質說。

  據史詩,拉奧孔在被捆時放聲號叫;在雕像中他的麵孔隻表現一種輕微的歎息,具有希臘藝術所特有的恬靜與肅穆。為什麼雕像的作者不表現詩人所描寫的號啕呢?希臘人在詩中並不怕表現苦痛,而在造型藝術中卻永遠避免痛感所產生的麵孔筋肉攣曲的醜狀。在表現痛感之中,他們仍求形象的完美。

  雕塑《拉奧孔》

  其次,據史詩,那兩條長蛇繞腰三圈,繞頸兩圈,而在雕像中它們僅繞著兩腿。因為作者要從全身筋肉上表現出拉奧孔的苦痛,如果依史詩,筋肉方麵所表現的苦痛就看不見了。同理,雕像的作者讓拉奧孔父子赤裸著身體,雖然在史詩中拉奧孔穿著典祭官的衣服。

  萊辛推原這不同的理由,作這樣一個結論:“圖畫和詩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號完全不同,圖畫用存於空間的形色,詩用存於時間的聲音。……全體或部分在空間中相並立的事物叫作‘物體’,物體和它們的看得見的屬性是圖畫的特殊題材。全體或部分在時間上相承續的事物叫作‘動作’,動作是詩的特殊題材。”

  換句話說,畫隻宜於描寫靜物,詩隻宜於敘述動作。靜物各部分在空間中同時並存,這種靜物不宜於詩,因為詩的媒介是在時間上相承續的語言。比如說一張桌子,畫家隻需用寥寥數筆,使人一眼看到就明白它是桌子。如果用語言來描寫,你須從某一點說起,說它有多長多寬等等,說了一大篇,讀者還不一定馬上就明白它是桌子。

  詩隻宜敘述動作,因為動作在時間上先後相承續,而詩所用的語言聲音也是如此。這種動作不宜於畫,因為一幅畫僅能表現時間上的某一點,而動作卻是一條綿延的直線。比如說,“我彎下腰,拾一塊石頭打狗,狗見著就跑了”,用語言來敘述這事,多麼容易,但是如果把這簡單的故事畫出來,畫十幅、二十幅,也不一定使觀者一目了然。

  但是談到這裏,我們不免有疑問:畫絕對不能敘述動作,而詩絕對不能描寫靜物麼?菜辛也談到這個問題,他說:“圖畫也可以模仿動作,但是隻能間接地用物體模仿動作。……詩也能描繪物體,但是也隻能間接地用動作描繪物體。”

  換句話說,圖畫敘述動作時,必化動為靜,以一靜麵表現動作的全過程;詩描寫靜物時,亦必化靜為動,以時間上的承續暗示空間中的綿延。

  (摘編自朱光潛《詩論》)

  材料二:

  《拉奧孔》所講繪畫或造型藝術和詩歌或文字藝術在功能上的區別,已成老生常談了。它的主要論點——繪畫宜於表現“物體”或形態,而詩歌宜於表現“動作”或情事,中國古人也浮泛地講過。晉代陸機分劃“丹青”和“雅頌”的界限,說:“宣物莫大於言,存形莫善於畫。”這裏的“物”是“事”的同義字。邵雍有兩首詩說得詳細些:“史筆善記事,畫筆善狀物。狀物與記事,二者各得一”;“畫筆善狀物,長於運丹青。丹青入巧思,萬物無遁形。詩筆善狀物,長於運丹誠。丹誠入秀句,萬物無遺情”。

  但是,萊辛的議論透徹深細得多,他不僅把“事”“情”和“物”“形”分開,還進一步把兩者各和時間與空間結合;作為空間藝術的繪畫、雕塑隻能表現最小限度的時間,所畫出、塑出的不可能超過一刹那內的物態和景象,繪畫更是這一刹那內景物的一麵觀。我聯想起唐代的傳說:“客有以《按樂圖》示王維,維曰:‘此《霓裳》第三疊第一拍也。”客未然,引工按曲,乃信。”宋代沈括《夢溪筆談》批駁了這個無稽之談:“此好奇者為之。凡畫奏樂,止能畫一聲。”“止能畫一聲”五字也幫助我們了解一首唐詩。徐凝《觀釣台畫困》:“一水寂寥青靄合,兩崖崔萃白雲殘。畫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聲出樹難。”畫家挖空心思,終畫不出“三聲”連續的猿啼,因為他“止能畫一聲”。徐凝很可以寫“欲作悲鳴出樹難”,那不過說圖畫隻能繪形而不能“繪聲”。他寫“三聲”,寓意精微,就是菜辛所謂繪畫隻表達空間裏的平列,不表達時間上的後繼,所以畫家畫“一水”加“兩崖”的排列易,畫“一”而“兩”、“兩”而“三”的連續“三聲”難。

  (摘編自錢鍾書《讀‹拉奧孔›》)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萊辛是曆史上質疑“詩畫同質”觀念的第一人,他的《拉奧孔》在近代詩畫理論中產生了廣泛影響。

  B.雕塑《拉奧孔》既呈現了拉奧孔被纏絞的表情,又不讓這表情表現為醜態,體現了希臘藝術恬靜與肅穆的一麵。

  C.雕塑《拉奧孔》與史詩記載的不同主要體現在三處:一是拉奧孔的表情,二是大蛇纏身的部位,三是人物穿衣與否。

  D.萊辛的《拉奧孔》認為,由於詩和畫擁有不同的媒介和符號,所以形成了各擅勝場的題材範圍。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由於詩歌是時間的藝術,在描述一件事情時,即使是高明的繪畫也不如詩歌來得生動和明白。

  B.繪畫隻能是對所畫對象某一瞬間的定格,因此後人根據畫作是推想不出所畫對象動作的過程的。

  C.“紅杏枝頭春意鬧”“春風又綠江南岸”“兩山排闊送青來”等詩句,化靜為動,以動作來描繪景致。

  D.沈括質疑了唐代傳說,從這個例子可判斷,後人關於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說法其實沒有道理。

  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最能支持萊辛“詩畫異質”觀點的一項是(3分)

  A.詩以空靈,才為妙詩,可以入畫之詩尚是眼中金屑也。

  B.文者無形之畫,畫者有形之文,二者異跡而同趣。

  C.詩和畫的圓滿結合,就是情和景的圓滿結合,也就是所謂的“藝術意境”。

  D.圖畫可以畫愛神向一個人張弓瞄準,而詩歌則能寫一個人怎樣被愛神之箭射中。

  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論證思路。(4分)

  5.康詩有“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一句,顧愷之說畫“手揮五弦易,目送歸鴻難”。請結合材料,談談你對此的理解。(6分)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麵的文字,完成6~9題。

  石門陣卞之琳

  “諸葛孔明擺下了八陣圖,叫陸遜那小子,得意洋洋,跨馬而來的,隻見左一塊石頭,右一塊石頭,石頭,石頭,石頭,直弄得頭都昏了。他一看來勢不炒,就勒轉了馬頭,橫衝直撞,焦頭爛額,逃回了原路。——這《三國》裏的故事,你們還記得嗎?”

  說到了這裏,幹咳了一聲,木匠王生枝抬起了眼睛,打量了一番列在他麵前的許多麵孔。

  男人的麵孔,女人的麵孔,小孩子的麵孔。帶胡子的有,麻的有,長雀斑的有,帶酒窩的有,一共十來張,在中秋前兩天的月光裏,有明有暗,可是全一眼不眨,隻是點點頭,意思要王木匠盡管講下去得了。

  王木匠手巧。譬如,現在鄰近各村常用的由煤油箱改造的水桶子,確是王木匠的發明。他的手藝不止見長於他的本行。

  “對,我正要給你們擺一個和八陣圖差不多的石門陣。不過幾句話,一點新聞,石門陣擺退鬼子兵。”

  老王撿去才落到頸脖子上的一片枯棗樹葉子,隨即幹咳了一聲。

  “來了。”大家一起想。

  果然——

  “來了!來了,一群鬼子兵!”

  王木匠轉過頭來望望山坡下轉進村子裏來的白路,仿佛日本兵當真從那邊來了,把聽眾給嚇了一跳。

  “他們先在遠處山頭上向鎮上望,用望遠鏡,看得清清楚楚的。

  “那條小街上有人嗎?沒有。

  “那個院子裏有人嗎?沒有。

  “那堆小樹叢背後有人嗎?沒有。

  “八路軍走光了。好,那個頭兒,吩咐先下去五十個膽子最大的‘皇軍’。

  “‘開步走!’他們下來了,那五十個鬼子,騎了馬。”

  “這條鎮不是就完了嗎?”宋長發很擔心地插上了一句。

  王木匠沒有理他,幹咳了一聲,接下去:

  “騎了馬,得意洋洋!瞧,第一個麻子,腰板挺得多直啊。瞧,第二個是八字胡子,

  第三個是小耳朵。小耳朵回過頭來,看後麵跟來的都很威風,就把頭昂得高些。

  “小耳朵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閨閣房裏。

  “八字胡子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鐵櫃裏。

  “麻子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豬圈裏。”

  “真不是好東西!”誰的聲音?李矮子?因為隔壁李矮子院裏的驢忽然叫起來了,仿佛怕給日本兵抓去呢。

  “說話間,不知不覺,已經走進了村子。

  “麻子忽然在一家門口勒住了馬。八字胡子、小耳朵和後邊四十七個人都勒住了馬。滿街上鴉雀無聲。

  “麻子盯住了一家的屋門,不作聲。

  “小耳朵也盯住了那家的門,不作聲。”

  “他們看見了什麼呀?奇怪。”小梅子插上來一句,仿佛代表了全場聽眾。“他們看見了什麼呀?奇怪——後邊那四十七個‘皇軍’也這樣問哪,可是沒有出聲。他們不作一聲在那邊發愣,那五十個‘皇軍’。

  “他們看見了什麼呢?奇怪。

  “他們什麼也沒有看見,隻看見門裏堵滿了石頭——石頭門。

  “他們索性向前跑,沿街向左向右轉了兩個彎。

  “一路上——

  “向左看:石頭門。

  “向右看:石頭門。

  “石頭門。石頭門。石頭門。”

  “幹脆說吧,別那麼別扭的!”宋長發老婆著急了,也仿佛代表了全場聽眾。“他們的臉都白了。聽,四麵山頭上一片喊殺的聲音!打槍的聲音!八路吧?看,山頭上那麼多人呢,糟了!糟了!”

  “好了!好了!”誰的聲音?仿佛大家的聲音。

  “他們勒轉了馬頭,死命踢著馬肚皮,向左,向右,轉了兩個彎。他們就橫衝直撞,連奔帶躥地逃命了。

  “逃出了鎮口,心裏跳得像馬蹄一樣急呢。

  “麻子還在想:我這一身肥肉不至於喂他們的麥田吧。

  “八字胡子還在想:我搶來的鈔票不至於被他們撿回去吧。

  “小耳朵還在想:我懷裏的相片不至於被他們拿去上報吧。”

  “老王,你活像鑽進了他們的心裏了。”李矮子說,意思是兩重的,表示不相信,也表示驚歎他叫人不能不相信。

  “胡老三,”王生枝說,把眼睛對準了一個銜著旱煙管的男子,“昨天你也在南教場聽過政治指導員的報告的,你說我可曾說謊。那條鎮叫洪子店,在太行山那邊。”

  “大致還不錯,”胡老三說了,“部隊在鎮東十五裏地方,和敵人打了一晝夜。農民救國會集了五百會員,三個鍾頭內把全鎮上能搬的都搬走了,五百會員就拿起了槍,躲在圍山上等了。不過,老王,門是用磚頭堵的。”

  “那有什麼關係,石頭門說起來好聽一點。隻要不是木頭門就行了。木頭門燒得開。上次蘇家峪不是給門板都燒光了。洪子店也燒去了許多。可是我老王一年來明白了一個道理:守住了大門,不用關二門。對,把我們的門板燒掉呢,我們就夜不閉戶。”

  “那你就少了生意了,人家以後還要你做門板嗎?”

  大家笑了,同情王生枝。

  王生枝在月光裏走回家去的時候,倒認真地想起當真到了處處夜不閉戶的時代。他常常想做一張極精致的衣櫥,已經設計了多年,總可以有做成的一天了。不過他知道大家還得先擺多少次真正的石門陣,不是用口,“也得用手。”王木匠看看自己結實的突起了老繭的掌心,說不出由於哪一種情感,不由得感歎了一下:“我這雙手嗬!”

  延安,1938年秋

  (有刪改)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用煤油箱改造水桶子,既說明王木匠手巧,也為後文故事情節發展埋下伏筆。

  B.王木匠講故事不乏新意識,他的靈感除了來自“八陣圖”,還來自“一點新聞”。

  C.石門陣故事取材於政治指導員的報告,“麻子”“小耳朵”等鬼子均確有其人。

  D.王木匠因追求手藝完美而無法做出理想中的衣櫥,他對著自己的手發出了感歎。

  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以王木匠重提諸葛亮八陣圖故事開頭,再寫村民們的表情神態,這樣,石門陣故事還未正式展開,

  王木匠擅長講故事的形象就已經確立起來了。

  B.小說描寫村民們的麵孔,用“帶胡子的有,麻的有……”,而不用“有的帶胡子,有的麻……”,突出了不同麵孔最顯著的特點。

  C.小說調動了許多“聲音”來配合王木匠的講述,如小梅子等人的插話、王木匠的幹咳聲,乃至與故事毫不相幹的驢叫聲,讀來令人如臨其境。

  D.小說講了一個王木匠講故事的故事,這種故事套故事的結構頗具匠心,不僅使小說敘事變得更為複雜,同時也使小說的主題更加多元。

  8.王木匠講石門陣時,多處使用反複手法,這種講述方法有什麼效果?(4分)

  9.小說中多次出現的“門”,在不同層麵有不同含義,請結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麵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於東宮顯德殿,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於天下利乎封德彝對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兩漢以來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給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然。朕為天子,所以養百姓也,豈可勞百姓以養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為縣公,惟有功者數人不降。上與群臣論止盜。或請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搖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餘,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年之後,海內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上聞景州錄事參軍張玄素名,召見,問以政道。對曰:“隋主好自專庶務,不任群臣,群臣恐懼,唯知票受奉行而已,莫之敢違。以一人之智決天下之務,借使得失相半,乖謬已多,下諛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誠能謹擇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敗,以施刑賞,何憂不治!”上善其言,擢為侍禦史。上患吏多受賕,密使左右試賂之。有司門令史受絹一匹,上欲殺之,民部尚書裝矩諫曰:“為吏受賂,罪誠當死。但陛下使人遺之而受,乃陷人於法也,恐非所謂‘道之以德,齊之以禮。”上悅,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當官力爭,不為麵從,儻每事皆然,何憂不治?”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任於隋而忠於唐,非其性之有變也,君惡聞其過則忠化為佞,君樂聞直言則化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動則景隨矣。

  (節選自《通鑒紀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於天下利乎/

  B.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於天下利乎/

  C.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於天下/利乎/

  D.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於天下/利乎/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甲子,甲為天幹首位,子為地支首位,幹支相配以紀年月日,文中是紀日。

  B.宗室,是古代社會中對與君主同一宗族血親的稱謂,曆代皇族例稱為宗室。

  C.海內,即國內,古人認為我國疆土四麵環繞著大海,故稱國境之內為海內。

  D.庶務,指國家的各種政務,後來專指朝堂之上跟軍國大事相關的各種急務。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唐太宗讚同封德彝的意見,認為天子應該養育百姓,不應辛勞百姓以養活自己宗族,於是將有功者之外的宗室郡王全都降格為縣公。

  B.在討論製止偷盜一事時,有人提出用重法治理,唐太宗認為應減輕賦稅,選用清官,使百姓衣食無憂,嚴刑峻法反而不能達到目的。

  C.唐太宗向張玄素詢問政事,張說隋亡在於君王專權,以致下訣上蔽,若君王能分任賢能之臣,考核成敗,賞罰分明,一定能夠大治。

  D.裴矩是隋朝的舊臣,進入唐朝後,忠於國事,不做麵從之臣,敢於進言,對唐太宗的不當行為諫諍,受到唐太宗的認可和當眾表揚。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上患吏多受賕,密使左右試賂之。

  (2)君惡聞其過則忠化為佞,君樂聞直言則化為忠。

  14.文末《資治通鑒》的作者司馬光評價說“君者表也,臣者景也”,這句話說的是什麼道理?他這樣說的目的是什麼?(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麵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

  寄江州白司馬①楊巨源

  江州司馬平安否?惠遠東林住得無②?

  滋浦曾聞似衣帶,廬峰見說勝香爐。

  題詩歲晏離鴻斷,望闕天遙病鶴孤。

  莫謾拘牽雨花社③,青雲依舊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馬:即白居易。②惠遠:東晉高僧,居廬山東林寺。③莫謾: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講經的集會。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根據內容分析,這首詩的寫作時間應該與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較接近。

  B.第三句使用“一衣帶水”的典故,表現出朋友之間“天涯若比鄰”之意。

  C.第六句中的“病鶴”指的是白居易,他懷戀長安,時常遙望京城的宮闕。

  D.詩人最後開解朋友,目前雖然身處貶謫之中,但未來的前途依然很遠大。

  16.前人論此詩,認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勸告的意思,對這一觀點應怎樣理解?請簡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莊子·逍遙遊》中說,到郊野去的人,隻帶一日之糧當天回來,肚子還飽飽的;到百裏之外去的人,則需要“”;而去往千裏之外的人,就必須“”。

  (2)在《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鄒忌見到了徐公,先是仔細觀察,感覺自己沒有徐公美,然後

  “,”,最終認定自己確實不如徐公美。

  (3)項羽破秦入關,三分關中之地,以秦降將章邯為雍王、司馬欣為塞王、董翳為翟王,合稱“三秦”。從此“三秦”作為一個地理名詞,頻繁在古詩詞中出現,如“,”。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1分)

  閱讀下麵的文字,完成18~20題。

  歡快的鑼鼓敲起來,歡騰的雄獅舞起來。“鬧元宵、學‘四史’”文明實踐示範活動昨日在市文化藝術中心隆重舉行,活動分為“四史”猜謎頌紅色文化、非遺展示傳民俗文化、戲曲聯唱揚傳統文化三個篇章。民俗與黨史彼此交融,傳統與現代。

  元宵線上活動直播間裏,一場關於黨史知識和傳統民俗知識的直播宣講“圈粉”無數,轄區黨員、青年誌願者以及現場觀眾地進入直播間,感受節日的歡快氣氛。宣講員平易的話語、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講內容十分接地氣,導致收看直播的群眾既聽得進又記得牢。

  傳統文化展現傳統節日,傳統節日傳承傳統文化。剪紙燈謎,描繪城鄉風物;秧歌花鼓,傳播時代精神。火樹銀花踏歌行,古風新韻頌文明。一席的文明盛宴,讓市民近距離感受到傳統文化的深厚魅力和傳統節日的濃厚氛圍。

  1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3分)

  A.交相輝映喧鬧無比絡繹不絕原汁原味B.相互映襯熱鬧非凡連綿不斷原汁原味

  C.相互映襯喧鬧無比連綿不斷汁醇味正D.交相輝映熱鬧非凡絡繹不絕汁醇味正

  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宣講員話語平易,口吻幽默,宣講內容也十分接地氣,這導致收看直播的群眾既聽得進又記得牢。

  B.宣講員話語平易,口吻幽默,宣講內容也十分接地氣,導致收看直播的群眾既聽得進又記得牢。

  C.宣講員平易的話語、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講內容十分接地氣,這使得收看直播的群眾既聽得進又記得牢。

  D.宣講員平易的話語、幽默的口吻以及十分接地氣的宣講內容,使得收看直播的群眾既聽得進又記得牢。

  2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其構成和表達效果。(5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麵的文字,完成21~22題。

  近日一組拍自南極科考站附近的照片引發關注,照片裏的雪竟然不是白色的,而變成紅色和綠色混雜的“西瓜雪”。有研究人員分析,()。雪衣藻十分耐寒,廣泛分布在北極、南極及其島嶼等極端冰雪環境中。①,它們處於冬眠靜止狀態,但是一旦陽光足夠溫暖,藻類就開始了春季複蘇。雪衣藻②,成熟後會產生類胡蘿卜素而變為紅色,這使它們呈現出從綠色到紅色的“西瓜色”。

  研究人員表示,近年南極溫度升高為藻類的生長提供了便利條件,雖然雪衣藻本身沒有危害,但是會降低雪反射的陽光量,從而③,而融雪速度的加快可能使得極地冰雪消融失控,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21.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雪變色是微型藻類雪衣藻大量繁殖的結果B.雪變色是因為雪衣藻這種微型藻類的大量繁殖

  C.微型藻類雪衣藻大量繁殖引起了雪變色D.雪衣藻這種微型藻類大量繁殖引起了雪變色

  2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8個字。(6分)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麵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1917年4月,毛澤東在《新青年》發表《體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論及“體育之效”時指出:人的身體會天天變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聰可以聰。生而強者如果濫用其強,即使是至強者,最終也許會轉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鍛煉,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會變而為強。因此,“生而強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誘我以至於強,未可知也”。

  以上論述具有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推薦高校

    推薦學校

      中職院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