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2020年高考全國II卷理綜評析
2020-07-09
作者: 有道精品課高中理綜教研組
關注掌上高考


溫馨提示:模擬誌願填報用掌上高考,信息豐富準確,一鍵生成“衝-穩-保”誌願。點擊此處,開始精準填報吧!

物理:重基礎更重實際,變化已悄然發生

  2020年高考落下帷幕,有些考生走出考場後發出慨歎:“怎麼物理會考察這個知識點呢?”仿佛和之前備考的重點有所出入。實際上,隨著新高考的臨近,物理命題的特點已經在發生變化。如果能提前認識變化規律,越有希望贏得高考這場戰役。

  2020年全國二卷高考理綜物理試題,難度分布基本合理,顯著特點體現在:試卷結構、試題題型、以及每道小題分數的設置,連續幾年保持穩定,難度係數應該在0.6左右。

  試卷整體考察物理基本規律、基本研究方法,更側重對過程的理解。能力要求(應用數學解決物理問題、圖像等)整體呈現穩中有升的趨勢。繼續與新課程內容相銜接,重視實驗,重視探究。不刻意回避已考過的知識點和題型,根據考察目的,全新設計新情景,彰顯素質教育的鮮明導向。

  ①知識覆蓋麵大,基礎知識很重要。重視考察基礎,采用學生的熟悉素材、背景和語言,使學生運用熟悉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比如第14題考查物理學史,第19題考查遠距離輸電相關知識。這些題目都是側重對基礎物理概念及物理規律的理解,促進考生物理思維的形成。選修3-3部分,涉及分子間作用力的相關知識;選修3-4部分,則考察了單擺實驗。這些都對考生知識掌握全麵性提出了要求,體現了物理學科實驗特性,關注實驗探究與應用。

  ②重點考察主幹知識,高頻考點保持穩定。第24題考查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運動,考查方式較為常規,第25題考查關聯物體運動問題,涉及牛頓運動定律、直線運動的考察,需要考生快速準確形成思路,明確兩個物體運動的狀態,對考生的綜合能力要求較高。(注:第25題網上流出和之前市麵上模擬題目一致,後續結果考生可以觀望,但本題不失為一道很好的題目)

  ③理論聯係實際是不變的主題。可以發現物理命題中,第16題以摩托車越野為背景,第17題CT掃描機背景的引入,第33題潛水鍾設備的背景引入,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與實際相結合的魅力,同時這也銜接了新高考背景下物理學習的目標。考生能否從生活實際案例中提取物理模型,發現物理規律,這是解題的核心關鍵。

  ④穩中求創新,銜接新高考。知識點固定,但考察方式可以靈活。如第18題,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圓周運動,很多考生看到求解時間會關注圓心角或者弦長的求解,但是本題如果通過弦切角的判斷,則能快速得到答案,這是對考生是否能夠深刻理解物理現象背後規律的綜合考察,也是新高考未來的考察方向。

  ⑤估算能力要注意。第18題是關於核聚變反應的考察,需要求解標準煤的質量。因為隻需要大致結果,所以對於數據的估算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全國卷近年來關於這方麵的考察頻率呈現上升趨勢,需要引起之後高考考生的注意。

  整體而言,2020年全國二卷高考理綜物理考點穩定,考察方式已悄然開始轉變,重基礎重建模,整體難度中等。作為銜接新舊高考的命題,保障了整體的平穩過渡。同時也提醒廣大高中教師及2021屆高考考生,在學習備考中要更加注重基礎,注重物理思維的培養以及物理規律的挖掘,側重物理思維的整體提升。

作者:喬凱,有道精品課高中物理教師,北京大學碩士畢業,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

化學:雙基考查穩中有變,傳統為底適度出新

  2020年高考全國II卷的化學部分,在命題風格上延續了往年風格,知識點基本覆蓋主幹內容,融合部分較高創新性的新情境類試題。試題整體難度不大,仍以穩為命題主線。在命題的發力點上,繼續關注社會熱點問題以及化學與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的密切聯係,旨在引導學生關心社會、關心生活、關心科技發展中的化學問題,考查學以致用的科學素養。本卷試題多以實際生活、社會熱點為背景,創設真實情境,將多模塊的基礎知識和化學基本概念、方法、原理、思想等有機融合,著重考查學生理論聯係實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考點與測試能力分布(2020全國II卷化學)

題型

題號

2020年考點

教材模塊

考查形式

測試能力

必考部分(選擇)

7

化學常識(古詩文)

《必修一》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

定性分析題

接受、吸收、整合化學信息的能力

8

離子檢驗

《必修一》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

正誤辨析題

接受、吸收、整合化學信息的能力

9

平衡移動原理應用

《選修四》化學反應原理

正誤辨析題

接受、吸收、整合化學信息的能力

10

有機同分異構體、原子共麵、有機物性質

《必修二》有機化學基礎

正誤辨析題

接受、吸收、整合化學信息的能力

11

反應曆程分析

《選修四》化學反應原理

正誤辨析題

接受、吸收、整合化學信息的能力

12

電化學電解池

《選修四》電化學

定性分析題、正誤辨析題

接受、吸收、整合化學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

13

元素周期表元素描述推斷、物質性質推斷

《必修二》元素周期表、周期律

定性分析題、正誤辨析題

接受、吸收、整合化學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

必考部分(簡答)

26

熱點話題——消毒劑

《必修一》元素及其化合物、實驗基礎、《選修四》電化學

定性、定量分析題

接受、吸收、整合化學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

27

有機實驗——苯甲酸的製備

《必修一》元素及其化合物、實驗基礎

化學實驗題

接受、吸收、整合化學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

28

反應熱、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及其相關計算

《選修四》化學反應原理、電化學

定性、定量分析題

接受、吸收、整合化學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

選考部分

35

電子排布、電負性、配位數、雜化類型、立體構型、化學鍵類型、晶胞計算等

《選修三》物質結構與性質、《選修四》化學反應原理

定性、定量分析題

接受、吸收、整合化學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

36

有機化合物的命名、官能團的名稱、官能團的性質、有機反應類型、同分異構體

《選修五》有機化學基礎

定性、定量分析比較類型

接受、吸收、整合化學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

二、試卷特點解讀

  1、在教材基礎上凸顯主幹

  高考試卷具有選拔屬性,其對考生的區分度體現在難中易三檔試題的分配上,而基礎題仍然是整張試卷的命題底色。對基礎性知識的考查,能夠準確反映出學生對化學基本現象、基本事實、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等的理解深度是否足夠、把握程度是否到位。在整張試卷中,能夠擔負起鑒別考生基本主幹知識、學科能力素養的使命任務。

  教材是教學之源,也是命題的重要素材來源。例如,第7題的STSE類型化學基本概念題,雖然題幹敘述引自經典史籍中的化學成就,立意新穎、起點較高,但幾乎所有選項都能回溯至教材原文;第8題,透過實驗現象考查物質性質,而涉及的考點內容基本源於《必修一》的課本實驗,教材回歸性凸顯。此外,本卷在命題上也十分重視對基本概念的考查,例如第10題的有機同分異構體、原子共麵、有機物性質,選考第35題第(1)(2)(3)問中的電子排布、電負性、雜化類型等,這些概念均為模塊教學內的重點知識,在教材中都能找到其原型。

  此外,大部分試題均在基礎性之上體現了其綜合性。命題方式逐漸從對單一知識點的考查,過渡為融合多模塊考點的綜合主幹知識考查。例如,第13題從陌生物質的分子結構式切入,綜合考查了學生分子結構、共價鍵、金屬元素性質、元素周期律、電子式書寫等多個考點。此類“窺一斑而知全豹”的試題特點,亦是今後高考革新所逐漸顯露的命題趨勢。

  2、在傳統基礎上適度出新

  一些經典題型仍在本卷中得到了延續,如第7題的傳統文化辨析、第8題的物質實驗鑒別、第10題的有機化學基礎、第12題的新型電池。這些試題所涉及的知識點均為考生平時複習中常見的,也是曆年高考常見題型,是備考複習中的重點訓練對象。在經典題型得以保留之外,經典知識也仍是試卷中的主角。例如,第28題的焓變計算、化學平衡常數計算;第35題的晶胞密度計算、中心原子雜化方式;第36題的有機物命名、反應類型、同分異構體數目等,都是曆年高考化學題中的“熟麵孔”。此類試題的設置,對於調節試卷整體難度、穩定考生心態奠定了基礎。

  而將近年的全國2卷進行比對,也可看出,命題者也有意識地選取了一些新角度、新視點對試題進行常考常新的“裝點”。例如,選擇題第8題摒棄了18、19年的阿伏伽德羅常數考查,代之以離子檢驗和物質鑒別;選擇第9題,未像往年一樣並列考查多個實驗,而是以二氧化碳過量排放造成的環境問題為載體,將選修四中常見的平衡問題拆開來考,既考查了勒夏特列平衡移動原理、又聯係了生產生活實際;再如第11題,以圖片形式交代化學反應轉化曆程,文字不再是考生關注的焦點,強調一切信息從讀圖中獲取,立意新穎。再如第26題,也未出現傳統常規的化學工藝流程題,而是以新冠病毒這一社會熱點為背景,出了一道氯元素相關的微縮版化學實驗題,要求考生綜合利用物質性質基礎知識對現實問題進行解答。這種在傳統基礎上的適度出新體現了高考試卷關注社會熱點,重視將化學與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相聯結的命題特點,也為準高三生的複習備考指明了方向。

三、複習備考指南

  一輪複習對於高三考生來說,無疑是重中之重,既可喚起所學記憶、完善知識體係,又可構建學科思想、提升學科素養。可以說,起到承前啟後作用的一輪複習,與最終的高考成績息息相關。從本卷的題目設置亦可看出,無論何時,基礎和主幹知識都是高考試卷中不變的主旋律。唯有回歸教材、將基礎考點夯實到位、將對原理性知識的理解真切落實,才能在考試中以不變應萬變。筆者建議2021屆考生:

  1、夯實基礎知識,重視化學主幹知識複習

  2、提高教材利用率,關注容易忽略的細節知識點

  3、構建知識體係,多進行小專題、小版塊的能力訓練

  4、重視化學反應原理知識向實際問題的遷移,關注生活、積極思考,在理論與實際間建立聯結

作者:趙瑛瑛,有道精品課高中化學教師,十二年一線教學經驗,獨創省時高效課程體係。

生物:知己知彼,打有準備之仗

  現在不少省份都已經實行高考改革,2020年的理綜考試將成為過去式的高考,很多家長和同學想關心以下幾個問題:今年高考的難度、命題趨勢跟之前有什麼的變化,以後高考的命題趨勢是什麼,現有和以前的考試對於新高考的題目命製有什麼指導意義,新高考的學生如何應戰2021高考等。在此,我就今年的高考生物全國Ⅱ卷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議,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試卷整體分析

  1、分值分布

  跟以往全國Ⅱ考試一樣,細胞、代謝、遺傳和調節專題仍然是今年高考的考查重點,考查的主體和方向沒有發生太大變化。

題號

考查內容

分值

選擇題1

細胞結構與功能

6

選擇題2

人體生命活動調節

6

選擇題3

課本經典實驗

6

選擇題4

遺傳板塊

6

選擇題5

細胞代謝板塊

6

選擇題6

生態係統板塊

6

填空題29

遺傳變異板塊

10

填空題30

細胞結構與功能、細胞代謝

9

填空題31

人體生命活動調節

9

填空題32

遺傳板塊

11

選修1

酶的應用

15

選修3

生態工程

  2、試卷難度和區分度

  試題加大了文字描述和邏輯推理等內容,全國Ⅱ卷整體難度略有上升。區分度,相比於去年也有所提高。中等題占比增大,比如第29題以翻譯為背景,增加了對變異內容的關聯;比如第30題除了要知道細胞器功能,還需要與細胞代謝內容關聯,這些內容都側重考查了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二、命題特點

  1、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與時事熱點聯係

  理論聯係實際是高考生物的熱點。比如第1題,試卷通過以新冠病毒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學生對病毒的繁殖方式、免疫調節與其它生物生活和結構特點的比較等生物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鍛煉學生的理性思維,重點強調對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培養。比如第31題第(1)和(3)問,考查運動後一個常見的實際生活場景,來考查人體細胞代謝、血糖調節和水鹽調節的內容。這就要求學生在平時生物學習過程中要注意理論聯係實際,做好生物知識的生產生活應用。

  2、重基礎強雙基

  打牢生物基礎是學好生物的第一步,並且雙基也是全國Ⅱ卷的考查重點。今年高考中第2題,考查自身免疫病免疫病的常見例子,高考第31題的第(2)問考查血糖調節中胰高血糖素的功能。這就要求學生在平時學習中,除了要挑戰難度較大的題目之外,還需要把基礎知識抓牢,做到基礎和難度雙手齊下。

  3、以教材為依據,加大拓展和延伸

  高考出題專家以教材為基礎,在生物基礎知識上,進一步對題目進行延伸和拓展,實現題目從基礎到中等或者更難的方向變化,側重考查學生知識應用和綜合的能力。今年高考中第29題,雖然是在考查教材中的轉錄和翻譯的內容,卻是以邏輯推理和文字表達的形式呈現;第30題,考查的內容是書本中分離細胞器的方法和各個細胞器的功能,但重點考查了文字表述方麵的能力和與細胞代謝等內容的綜合能力。

三.複習建議

  1、重視雙基,紮實基礎

  穩紮基礎知識,依據不同知識的特點,配以適宜的記憶方法,清楚記憶基礎知識,夯牢生物基礎。

  2、建立知識框架和知識網絡結構

  高考生物是各個板塊的綜合,一道題中考查的知識點是多個的。在生物學習中,要學會搭建知識框架,並不斷完善所建立的知識框架,使知識樹更加豐滿和細化,將分散的生物知識經過歸納整理成為係統。

  3、觀察和比較生物和生活中的現象,主動運用生物知識

  生物中的不少知識都是來自於現實生活中。生物學的原理、規律都是在觀察實驗的基礎上得來的。能將書本上的生物知識引用到生活實際中,並服務於實際運用,通過運用生物學知識對生活情景進行解釋,闡述思考過程。理論聯係實際是高考的熱點,要學會將生物知識應用於生活場景。

  4、掌握規律和解題技巧,並靈活應用

  生物科目都是有規律可循。生物學習中,要不斷總結不同題目的解題方法和技巧,並能運用生物學專業術語,總結出適配版答題模板和文字,能靈活運用,做到舉一反三。

作者:萬猛,有道精品課高中生物教師,十二年高考生物教學經驗。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推薦高校

    推薦學校

      中職院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