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閭大夫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天地萬物皆有其不足,人生在世,也難免有過失。就算是聖賢,也會有百密一疏的時候。那麼,聖賢和庸人的區別在哪裏呢?其關鍵就在於對待過失的態度上:聞過則怒,是為庸人;聞過則喜,是為聖賢。
孔老夫子說:“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我們且不說改正錯誤,單說知錯,便已是不易。對於別人提出的批評,是惱羞成怒,還是虛心接受並對別人表示由衷的感激?
聞過則喜,可以成就一個人的事業。美國芝加哥大學校長羅勃初任校長之職時,流言從四麵八方席卷而來。這位年僅30歲的年輕人,出身低微,閱曆淺薄,頓時成為輿論的眾矢之的。麵對那些如山崩落石般打在他頭上的批評,他沒有灰心喪氣,更沒有惱羞成怒,而是認真收集那些批評他的語言,反省自己,並一心撲在芝加哥大學的管理工作上,終成該校曆史上最著名的校長之一。試問,假如羅勃麵對鋪天蓋地的批評退縮怯懦了,或是衝動惱怒了,那麼他又如何能名垂青史,成為芝加哥大學的驕傲呢?麵對批評,我們應有的不正是這樣一種謙遜的低姿態嗎?
聞過則喜,可以帶領一個集體走向勝利。縱觀曆史風雲,哪一次戰役的作戰計劃不是經過了一次次的修改、審議,再修改、再審議才最終製定的?如果作戰計劃的製定者沒有聞過則喜的胸懷,何來一次次戰役的勝利?如果他一意孤行,又會有多少士兵的生命白白葬送?又會有多少無謂的犧牲?麵對批評,我們要學會冷靜,冷靜地去思考,到底是不是我們的錯,有則改之,並做出改進,為多數人的利益去奮鬥。
聞過則喜,可以興盛一個王朝。“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唐太宗虛懷若穀,從諫如流,對於魏征直截了當的批評,他沒有以皇帝的威嚴震懾他,而是欣然接受。正是唐太宗這種聞過則喜的品質,才開創了貞觀之治的盛世局麵,才有了倉廩富足、百姓安居樂業的空前盛況。
聞過則喜是一種修養,是一種胸懷。中國作協主席鐵凝、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麵對“咬文嚼字”的糾錯所表現出的,不正是聞過則喜的胸懷嗎?聞吾過,心竊喜,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華文人所崇尚的道德修養。
聞過則喜,助你在人生路上走得更穩,行得更遠!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