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首場考試已結束。今年上海的作文以“預測”為題:預測,是指預先推測。生活充滿變數,有的人樂於接受對生活的預測,有的人則不以為然。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於800字。
怎樣寫好這樣一篇高考作文呢?
“這是一道比較寬廣的作文題。”對於上海高考語文卷作文題《預測》,複旦五浦彙實驗學校校長、複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黃玉峰認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有關這個話題有很多說法,它可以反映學生的文化積澱和辯證思維,如果是文化積澱比較厚的學生會感覺好寫一點。“關鍵要寫得小,寫出學生自己的事件和追求,要接地氣,不要空講變或不變的道理。”黃玉峰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題目雖大,但學生的切入點最好是自己的生活和經曆。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係副教授黃平認為,今年上海高考考題《預測》出得還是比較好。“和一些兄弟省份相比,上海還是選擇思辨型題目。”“這個題目好像是每個人一看就懂,但是想寫出深度並不容易。”黃平稱,現代社會和傳統社會的核心區別就在於理性,今天人們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對未來有所預判,“但作為現代人,我們也意識到理性是有邊界的。對於現代世界還是個人命運,無論怎樣努力,結果都可能在預測的模型之外。好的思辨題目是兩邊打開,一邊能體現理性邏輯之美,一邊展現仿佛可測的表麵下驚心動魄的美妙。”
同濟大學中文係主任張生認為,《預測》這個題還是比較好的,因為作為個體來說,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總是會對未來有所判斷。“很多判斷是基於現實中的條件,更多是自己主觀上的設想,然而現實畢竟和想象有距離。”“這個題目在我看來有幾種解題方法。”張生稱,第一種是學生最容易想到的,即麵對預測結果的態度。“關乎未來的預測有好有壞,當現實和預測一致人們會高興,不一致了人們會沮喪,在這種情況下該如何擺正自己的態度?即當生活欺騙了我們,我們要勇敢接受。這種思路考生比較好想到,但這種寫得多了倒不易出彩。”第二種是完全否定“預測”在生活中的作用。“我們不必要為明天而擔憂,紮紮實實做好今天的自己、今天的事情”;還有一種則是強調預測隻是遊戲,“最後我們還是要回歸生活和自己”。
複旦大學中文係教授王宏圖認為《預測》這個題目彈性比較強,對學生還是蠻實用的。“發揮餘地比較大,不偏不難。我覺得學生主要還是以議論文為主。如果是知識麵廣的學生,甚至可以從古代占卜說起。”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