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网页登录
beplay2网页登录
北京市2021年高考語文試卷評析
2021-06-07
北京基教研
關注掌上高考


  (基教研專家分題型解析)

  多文本閱讀

  2021年北京語文試卷多重文本閱讀考查,與整套試卷考查的指導思想保持一致,堅持“立德樹人”、“以考育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正麵引導教學的積極作用。

  本大題選取了一組關於“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技術”的材料。這一科技類話題,有引導學生關注關注科技創新動向的教育意義。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樹立文化自信,了解當代文化,理解複雜事理;這有助於學生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的培養。

  多重文本閱讀的選材形式,材料為兩則,5道小題,與2020年保持一致。總分繼續減少,減至17分。多文本閱讀與後麵的文學類閱讀之間的分值配比更加合理。該大題難度適宜,起步平易,有利於考生後麵的正常發揮。

  2021年的多重文本試題與往年相比,從試題考查題型看,仍然是客觀題加主觀題,5道小題中共有客觀題4道,主觀題1道。客觀選擇題考查的能力點基本穩定,主要考查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需要學生依據題目的要求或者根據一定的閱讀目的對文本中的信息進行篩選、整合、歸納、分析,這是學生進行語文閱讀的基本能力。因此,日常教學要從文本出發,加強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訓練,同時要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特別是對文本的信息的辨析、評價、感悟能力要有所加強,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的綜合能力。

  2021年多文本第2和第4題,都考查了“理解與推斷”,進一步突出語文核心素養中“思維發展與提升”,突出了對於學生邏輯思維水平和學科關鍵能力的要求。

  分值較高的第5題,“根據以上兩則材料,說明深度學習應運而生的原因,以及人工神經網絡在深度學習中的作用”這一題目,“說原因”“說作用”的考查角度,突出了任務的典型性,作答綜合性強,體現了現代文閱讀的考查規律,以及教、學、考一致的命題方向,有利於在閱讀教學中貫徹課改精神。

  點評專家: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 高級教師 夏宇

  文言文閱讀

  文言文閱讀,保持了閱讀文本與考查內容的穩定性、基礎性,同時在測試形式上也展現出一定的創新性。

  測試材料延續了考查的穩定性,突顯出語文學科的育人價值。第一個閱讀文本與2020年的測試材料有所區別,選取了北京卷近些年常考的議論性文本。其內容選自於東漢唯物主義哲學家王充所著《論衡》中的《非韓》篇,態度鮮明,層次清晰,論理充分。作者對於韓非子貶損儒生、廢棄禮義的主張提出批駁,強調了禮義對於教化百姓、治理國家的重要意義。這一測試材料延續了考查文體的穩定性,對於培育學生獨立思考、審慎推理、辨析質疑的理性精神也具有積極的意義。第二個閱讀文本選擇的是《論語·陽貨》中的重點章節,內容涉及孔子關於學習與道德修養內在關係的思考,也體現出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有助於引導考生思考學習的意義,提升自身修養,自覺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價值和文化內涵。

  考查內容於穩定中略有調整,體現出對語文基礎的重視。今年的文言文閱讀共6道試題,較去年減少1題。這6道試題的考查均指向必備知識與關鍵能力,第6題考查“賤”“防”“敦”等常用詞彙,第7題考查“而”“以”“者”“為”等4組虛詞,第8題考查對文本內容的理解,第9題考查對文章重要內容的理解、推斷,第10題考查文本論證思路的梳理概括。這些試題全麵覆蓋了文言詞彙、語句理解、文本內容概括、文化經典作品基本內容及主旨的整體把握等基本考查內容,且依然側重考查在具體語境中推斷與準確辨析文意的能力。

  測試形式於穩定中有所創新,凸顯應用性、綜合性。今年的文言文閱讀沒有設置圍繞文本內容的理解的主觀翻譯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作答的難度。第10題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話談談作者在文本第一段闡述的辯證性思想,考生需要在整體閱讀的基礎上,聚焦局部的論述內容,梳理論證邏輯,逐層作答。這樣的測試形式呼應了文體特征,突出對思維品質的考查,不但有助於提高區分度,而且對改善一線文言文教學重“言”輕“文”,容易拘泥於瑣碎語法知識的教學同樣具有積極導向作用。

  第12題要求考生在準確理解《論語》內容的基礎上,圍繞孔子關於學習與道德修養內在關係,從“六言六蔽”中“任選兩個”進行解釋,增強了考查的開放性,考生可以就自己理解感悟較為準確深刻的角度進行闡述。本題強調對經典文本內涵的解讀,滲透著對古人思想的領會與深入理解,要求考生能夠結合經典名著有自己的思考體驗,表達自己的對學習、對自我發展的理解,很好的體現了語文教學的人文內涵與實踐性導向。

  點評專家:北京教育學院石景山分院高級教師  孫慶明

  古詩閱讀、《紅樓夢》閱讀

  古詩閱讀的測試文本選用了蘇軾的《和陶歸園田居(其一)》。詩人敘寫貶謫生活,抒發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語言平易質樸,蘊含道理。蘇軾是豪放派代表詞人,高中教材中也多次出現蘇軾的詩歌作品,考生對蘇軾有一定的了解。詩後對本詩的寫作背景也作了注釋,為學生閱讀理解本詞提供幫助。古典詩詞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選用名家詩作為測試文本,既利於落實考查考生古詩詞閱讀鑒賞能力的要求,也有利於考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與傳承。

  同往年一樣,古詩的測試內容和測試形式保持了穩定。從內容理解和鑒賞評價兩個層麵考查對“詩歌內容和作者情感”的理解和體察,對“詩歌語言、表達技巧和意境”的分析。2道選擇題,1道立足於本詩內容的考查,1道題從情感主旨、表達技巧、語言風格多個角度與《歸園田居》進行比較。既是對考生是否讀懂“詩歌”的考查,也是考生對本詩進一步鑒賞評價的前提和基礎。簡答題要求考生通過關鍵語句的理解,闡釋蘊含的道理。考生要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依據命題角度進行分析,在分析闡釋的語言表達中展現自己的詩歌鑒賞能力和思維水平。

  詩歌命題既立足於本詩的考查,又適當拓展延伸,既有對基本理解能力的考查,又有關聯比較、綜合分析等能力的要求。在實現對考生閱讀思維能力的考查的同時,也體現了發展考生審美能力和審美品質的導向。

  詩文積累默寫試題的題目數量與賦分均保持穩定。4道小題考查的均是理解性默寫,避免簡單機械的記憶,在理解中調動積累。簡要而精當的引導語,關聯學生的語文學科認知,側重文化知識的理解和積累。知識積累是語文學習的基礎,也是語文素養提升的基礎。試題體現了文化傳承和理解的命題導向。

  從2020年開始,《紅樓夢》列為必考內容,和《論語》共同構成了整本書閱讀考查板塊。2021年的《紅樓夢》試題分值比2020年增加了1分。試題既要科學區分不同考生的閱讀能力,還要引導語文教學有效開展整本書閱讀活動。試題設計緊扣長篇小說閱讀的關鍵要素——情節。“元妃省親”是《紅樓夢》中的重要情節,“盛筵必散”對賈府的家族命運有“暗示性”。試題考查考生能否基於“整本書”的閱讀,把握關鍵情節和主要人物,理解文本內涵。試題的設置角度較巧妙,不僅體現整本書閱讀中“把握基本內容和主旨”的底線要求,也能夠通過深刻的闡釋、具體的語言表達來凸顯考生的個性體驗和認識,讓真正讀書的考生有獲得感。

  點評專家:北京教育學院豐台分院 特級教師 亓東軍

  文學類閱讀

  2021年北京市高考語文試卷文學類文本閱讀《心靈的呼吸 》,取材於牛漢的同名散文。文本主要敘寫了作者從小在父親的熏陶、影響與教誨下,對音樂的理解、感受和認識不斷深入的過程,文本具有較強的思想性、藝術性和啟發性,體現了鮮明的民族文化特征,有利於發揮語文學科“以文化人”的教育作用。

  文學類文本閱讀立足於新高考背景,立足於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並基於閱讀積累和文本認知情境,對文中重要詞語和句子的含義、常見的修辭手法和表達方式、作品主旨、風格特點等進行了考查。內容涵蓋較廣,形式保持穩定,整體難度適中。

  如17題,考查考生在語境中辨析詞語含義的能力,一般而言,對詞語基本義的理解屬於生活積累和學習積累範疇,而語境義側重在對平時積累之上的語境應變能力的考查,靈活性較強。如18題,涉及了重要細節、典型場景、修辭手法及作者感受等方麵的考查,有利於幫助考生正確理解和深入把握文本內涵和審美意趣。第19題,考查考生對文脈和結構的把握,符合文體特點和閱讀規律。第20題,引導考生思考題目的多重涵義,進而理解作品主旨。

  總之,2021年文學類文本閱讀,突出審美性、文化性和藝術性,作品清新自然,語言優美,有利於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有利於提升學生的審美境界,激發他們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

  點評專家:海澱區教師進修學校 特級教師 周曼雲

  表達與應用

  2021年高考語文北京卷第五大題“表達與應用”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思考現實生活,交出青春答卷”,體現了“三新一舊”的平穩過渡,也體現了對考生的關切,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從命題內容角度看,選材回應時代熱點,引導考生思考人生成長。如語言運用材料,選用網絡熱點、數字經濟語段作材料,微寫作第②題,為建黨百年設計核心環節等,就是對當下時代熱點的回應。試題命製比較平穩,不偏不怪,很穩健,如,如微寫作第①題,引導學生思辨式地看待名著中的文學人物,既看到遺憾,也看到啟迪,微寫作第③題以“醒來的瞬間”為題寫一段抒情文字或小詩,考查學生的文學寫作。

  大作文二選一,既照顧到學生的個性,命題要求也明確,一方麵暗扣時代熱點,如“論生逢其時”,就關聯習總書記在北大的講話精神,也引導學生學習成長,兩道作文題都有很強的思辨性,引導學生思考在百年未變之新局裏,如何將自己的人生融進祖國的發展之中,“生逢其時”“成熟的模樣”兩道題,都要求考生交出自己的答卷。

  第五部分“表達與應用”,還有一些地方可圈可點。語言運用選材不回避社會矛盾,這有利於培養學生正確、全麵、客觀地看待我們生活的能力;題目略有難度,既有詞語辨析,也有句子簡析,還考查了語句之間的關係,考查能力全麵,且不考術語,重點考運用能力,對中學的語文教學有正確的引導。微寫作第③題,去年引導學生為快遞小哥寫一首小詩,今年以“醒來的瞬間”為題寫小詩,更顯示出命題引導的決心,且要求中“小詩不超過150字”,寫作要求明確,為考生寫作鋪平了道路,也為閱卷掃清了障礙。

  好的作文題,既要出人意料,這樣能體現公平性,細想想,又要在情理之中,這樣能讓考生有話可說。這兩道題較好地體現了這一點。首先,兩道題回應了時代熱點,話題都指向青春成長,立德樹人,為國選材。考生一定會想得到,更對此有話可說,這就是要引導他們規劃人生。“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旗幟鮮明。其次,這兩道題“語文味”很濃:思辨性強,體現在寫議論文需要考生站在一個大視野、大格局中思考自己的青春成長,對比不同時代,也對比不同人生,再定義自己的青春;記敘文雖然意在講故事,寫人物,但思辨性自在其中。學科特點鮮明,這體現在議論文題目中一個“論”字,彰顯了文體性質,“生逢其時”又規範了討論內容,題目中規中矩,議論色彩鮮明;記敘文高度暗示了生活圖景,引導考生寫生活,想生活,感悟生活,“才”字更引導考生往提煉思想處著力,題目有一定的限製性和文學性。

  北京市朝陽區教研中心 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何鬱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推薦高校

    推薦學校

    • 西安交通大学

    • 西北工业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

    • 东南大学

    中職院校
    相關新聞
    SRC-764488203 2021-06-07
    SRC-856304556 2021-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