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以來,中國政府把職業教育作為與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類型教育,不斷加大政策供給、創新製度設計,加快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係,構建多元辦學格局和現代治理體係。中國職業教育實現由參照普通教育辦學向相對獨立的教育類型轉變,進入提質培優、增值賦能新階段。
一、確立職業教育類型定位
2014年,國務院召開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現代職業教育體係建設規劃(2014—2020年)》,明確到2020年形成適應發展需求、產教深度融合、中職高職銜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體現終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係。教育部啟動實施《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和《職業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動計劃(2015—2018年)》,全麵激發職業學校辦學活力,提升辦學質量。
2019年,國務院出台《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整體搭建職業教育體製機製改革的“四梁八柱”集中釋放了一批含金量高的政策紅利。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進一步確立國家宏觀管理、省級統籌保障、學校自主實施的工作機製。31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4562所學校和有關單位承接任務,計劃投入3075億元。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係統梳理中國職業教育改革實踐經驗,從鞏固職業教育類型定位、推進不同層次職業教育縱向貫通、促進不同類型教育橫向融通三個方麵強化職業教育類型特色。
2022年5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以下簡稱新《職業教育法》)正式實施,明確“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是國民教育體係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途徑”標誌著現代職業教育體係建設進入新的法治化進程,也意味著職業教育“類型”地位在法理上得到保障。
十年來,中國職業教育不斷深化改革,探索建立“職教高考”製度,實施“文化素質+職業技能”分類考試招生;規範特色培養過程,從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學時安排、實踐教學、畢業要求等方麵對職業學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製訂提出具體要求,為專業人才培養和質量評價提供基本依據;建立實習管理製度,明確實習的內涵和邊界,重點對職業學校實習治理水平提出係列措施;將職業本科納入現有學士學位製度體係,在學士學位授權、學位授予標準等方麵強化職業教育育人特點。從頂層設計到製度標準,構建了一整套貫穿學生入口到出口、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製度體係。
二、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係
近年來,中國職業教育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落實職業學校教育和職業培訓並重,促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橫向融通,推進不同層次職業教育縱向貫通,加快建設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現代職業教育體係(圖1)。職業學校教育包括職業啟蒙教育、中等職業學校教育、高等職業學校教育等階段。職業培訓包括技能培訓、勞動預備製培訓、再就業培訓和企業職工培訓等類別,依據職業技能標準,培訓分為初級、中級、高級職業培訓和其他適應性培訓,企業、學校、社會機構等均可開展職業培訓。
基礎教育階段開展職業啟蒙教育。全國有超過4500所中、高職學校積極支持beplay體育手機開展勞動教育實踐和職業啟蒙教育,輻射beplay體育手機近11萬所,每年參與人次超過1500萬。
中等職業學校教育由普通中專、成人中專、職業高中、技工學校等實施,主要招收初中畢業生或具有同等學力的社會人員,以3年製為主。2021年,全國設置中等職業學校7294所(不含技工學校),招生488.99萬人,在校生1311.81萬人,分別占高中階段教育招生總數和在校生總數的35.08%、33.49%。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可以繼續接受高等專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
高等職業學校教育包括專科、本科及以上教育層次,主要招收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普通高中畢業生以及同等學力社會人員,專科為3年製、本科為4年製。2021年,全國設置高等職業學校1518所(含32所職業本科學校),招生556.72萬人,在校生1603.03萬人。職業本專科招生人數和在校生總數分別占全國本專科高校招生數和在校生總數的55.60%、45.85%。
2019年,中國啟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計劃”。截至2021年,共開展各類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5000餘萬人次。從2019年起,中國政府從失業保險基金結餘中拿出1000億元,設立專項賬戶,統籌用於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目前,全國1萬餘所職業學校每年開展各類培訓上億人次,在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服務的高職院校中,141所學校年培訓量超過5000人/日,86所學校年培訓量超過10000人/日。
三、加強職業教育內涵建設
中國職業教育逐步從以規模擴張為主的外延式發展向以質量提升、機製完善為主的內涵式發展轉變,在標準體係構建、師資隊伍建設、校企雙主體育人、數字信息化實踐等方麵取得了積極成效。
建設職業教育國家標準體係。建立專業、教學、課程、實習、實訓條件“五位一體”的國家標準體係。融合新技術、新業態、新職業要求,編製了中職、高職專科、職業本科教育一體化專業目錄;先後發布了230個中職專業和347個高職專業教學標準、51個職業學校專業實訓教學條件建設標準、136個專業(類)頂崗實習標準以及9個專業儀器設備裝備規範等;製定了497個職業(工種)技能鑒定標準,6萬餘項行業培訓標準和42大類企業培訓標準。
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建立“國家示範引領、省級統籌實施、市縣聯動保障、校本特色研究”的四級培訓體係。2012年以來,中央財政累計投入53億元,帶動省級財政投入43億元,超過110萬名職業學校教師參加國家級及省級培訓。2019年,教育部等四部門公布102家企業為全國職業教育教師企業實踐基地,已通過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發布兩批共計537項教師實踐項目,服務職業學校包含國家級教學創新團隊教師數量超過2萬人。2019年,啟動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工作,分兩批建設364個教學創新團隊,示範帶動建立省級創新團隊500餘個、校級創新團隊1600餘個,教師分工協作模塊化教學的模式逐步建立,團隊能力素質全麵加強。2012-2021年,職業學校專任教師規模從111萬人增至129萬人,增幅17%,“雙師型”教師占專業課教師比例超過50%。
構建校企雙主體育人機製。近十年來,中國政府各類政策均把校企合作作為重要內容,支持職業學校與企業開展訂單班、現代學徒製、產業學院、集團化辦學等多種合作。截至2021年,全國組建約1500個職教集團,吸引3萬多家企業參與,覆蓋近70%的職業學校。培育3000多家產教融合型企業、試點建設21個產教融合型城市,給予產教融合型企業金融、財政、土地等支持,享受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減免及其他稅費優惠。職業學校與企業共建實習實訓基地2.49萬個,年均增長8.6%。“十三五”期間,分三批在全國布局了558個現代學徒製試點,覆蓋職業學校501所,1000多個專業點,惠及10萬餘名學生;先後在22個省啟動企業新型學徒製試點工作,試點企業158家,培養新型學徒製企業職工近2萬人,其中轉崗職工超過3670人。
推進職業教育數字化。近年來,中國職業教育大力推進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在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數字教育資源開發、人員技術培訓和管理係統應用等方麵取得重要進展,數字生態建設取得積極成效。90%以上的職業學校建成了運行流暢、功能齊全的校園網;85%以上的職業學校按標準建成數字校園。建設了一批在線課程平台,建成了203個職業教育國家級專業教學資源庫,開發了涵蓋文理工農醫等12個學科門類的992門精品視頻公開課和2886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022年,中國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上線運行,彙聚了1200個專業資源庫、6600餘門在線精品課、2000餘門視頻公開課,用戶覆蓋全國各省份,並惠及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疫情期間通過數字技術支持教育複甦,實現了“停課不停學”。
四、打造多方協同治理體係
中國政府確立了“管辦評分離”教育治理原則,厘清政府、學校和社會三者的權責關係,優化職業教育生態,建立係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製度體係,形成了職能邊界清晰、多元主體充分發揮作用的新局麵。
加強政府統籌管理作用。深化政府職能轉變,教育“統管”轉變為教育“督導”。2012年,發布《教育督導條例》,明確教育督導的職能定位。2016年,發布《中等職業學校辦學能力評估暫行辦法》和《高等職業院校適應社會需求能力評估暫行辦法》,並分別於2016年、2018年、2020年開展了三輪職業學校評估。2017年,發布《對省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評價辦法》,將“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作為評估內容,並於2018年起,每年開展對省級人民政府教育職責評價工作。2020年,發布《關於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製機製改革的意見》,建立教育督導部門統一歸口管理、多方參與的教育評估監測機製。
強化行業自律和主動參與。積極發揮行業指導和企業重要辦學主體作用,推行產業規劃和人才需求發布製度,引導學校緊貼市場和就業形勢,動態調整專業目錄。2010年,啟動全國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以下簡稱行指委)建設,經過五次調整、換屆,現設置57個行指委,各行指委共編發60個行業人才需求預測與專業設置指導報告,44個行指委牽頭製訂了國家職業教育教學標準。近五年來,在行指委的指導下,校企合作開發課程8000多門、編寫教材6000多本,行業企業提供實訓設備設施總值超過1500億元、投入建設經費超過60億元,8萬多名企業人員到職業學校兼職,23萬多名職業學校教師到企業實踐。
提升辦學主體自治能力。持續擴大職業學校辦學自主權,積極推進以章程為引領的現代學校製度建設,激發辦學活力和自主性。2013年,探索“知識+技能”考試招生製度,完善高考考試招生、單獨考試招生、綜合評價招生、技能考試招生、中高職貫通招生、免試招生等考試招生方式,逐步形成省級政府為主統籌管理、學生自主選擇、學校多元錄取、社會有效監督的中國特色高等職業教育考試招生製度。實行高職專業設置備案製,高職院校可自主設置指導性專業目錄內所有專業。2015年起,在職業學校開展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進一步完善職業教育內部質量保證製度體係和運行機製,強化落實職業學校的第一質量主體責任。
構建社會監督體係。發揮利益相關方評價作用,引導職業教育良性發展。借助第三方評價,定期跟蹤評價人才培養質量,發揮監測評價、預測預警功能,提升教育發展動態監測能力;鼓勵各地充分依托大數據技術,探索構建區域教育綜合評價體係,進一步做好教學質量監測,注重質量分析和結果反饋,全方位精準診斷職業學校辦學中的優勢與問題。2012年起,每年發布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2016年起,每年發布中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報告內容體係逐年完善,職業學校質量意識顯著提高。
五、加大職業教育辦學投入
中國加大各級財政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力度,完善與辦學規模、培養成本、辦學質量相適應的財政投入製度,充分利用社會資本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和參與舉辦職業教育。
發揮公共財政的主導作用。全國各級財政部門把職業教育作為投入重點,堅持把教育經費向職業教育傾斜。“十三五”期間,中國職業教育經費累計投入2.4萬億元,年均增長7.8%,其中,財政性職業教育經費達1.84萬億元,年均增長8.6%,財政性職業教育經費在全部職業教育經費中占比逐年增長。職業教育生均撥款製度持續完善,中國各省份均已建立中職和高職生均撥款製度。“十三五”末期,全國中高職生均財政撥款水平達約1.6萬元,國家助學金政策資助中高職院校學生超過580萬名,財政資金投入接近119億元,重點幫扶了11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學生和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學生。
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和參與舉辦職業教育。推動國有企業、民營資本成為參與和舉辦職業教育的重要力量。全國國有企業舉辦職業教育機構共435個,其中中央企業197個、地方國有企業238個;民辦高職學校337所,在校生323萬人;民辦中職學校在校生249萬人。
中國積極探索實施職業教育股份製、混合所有製改革試點,如山東省在全國率先發布《關於推進職業院校混合所有製辦學的指導意見(試行)》,明確辦學形式、設立要求及辦學管理,全省開展混合所有製改革的職業學校達到47家,拉動社會資本投入超百億元。
實施示範性項目建設。2006年以來,中國政府累計投入資金超5000億元,先後實施國家示範性(骨幹)高職院校建設計劃、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建設計劃、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項目、實訓基地建設計劃、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職業教育辦學條件達標工程等重大項目,支持建設了199所國家示範(骨幹)高等職業學校,1000所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197所“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建設學校,3000多個實訓基地,大幅改善職業學校辦學條件,引領中國職業教育內涵式發展。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