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下午落幕的2019年度國考申論考試,副省級以上和市地級以下試題均聚焦“三農”及“脫貧攻堅”問題,其中,副省級以上試卷更加關注鄉村的精神文化建設,市地級以下試卷則將上級機關駐村幫扶脫貧幹部的工作與講述“中國故事”、明確人生追求結合起來,給定資料把“為國利民”作為至善的人生追求,樹立了一條明確的價值觀標準。這與近年來公務員考錄突出政治標準、注重基層導向不謀而合。通過試題內容設置和主題方向,不難看出命題機構有引領年輕公務員立足基層、服務“三農”、樹立“為國利民”人生追求的意圖,試題中的“為國利民”人生追求就是公務員應當堅持的價值觀標準,這一標準與黨和國家在公務員人才選拔培養上所強調的政治標準是完全吻合的;同時,立足“脫貧攻堅”事業和農村基層崗位,實現“為國利民”的人生追求,不僅使選拔年輕公務員的政治標準具體化,也使引導年輕公務員在基層曆練成長的導向更加清晰,試題所蘊含的政治內涵值得公務員報考者認真思考和把握。
一、試題具有改革開放和精準脫貧的宏觀背景
此次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錄用公務員申論考試,從試題的材料和問題來看,出題背景與2018年的宏觀政治形勢密切相關。首先,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中央部署了一係列紀念活動,11月份以來,紀念活動進入實質階段,“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在國家博物館舉行,《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電視片12月2日晚將在央視播出,這個時間點與命題的時間、筆試的時間剛好重合。試題中正是以改革開放40年為時代背景,提出鄉村環境、生態、人文建設升級與年輕幹部人生追求的命題,在改革開放的宏大舞台上施展人生抱負,促進農村建設提升,是兩套試題一個共有的指向。其次,2018年初舉行的十九屆三中全會,重點部署了黨和國家機關深化機構改革工作,不僅提出機構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的問題,而且研討了十九大的各項部署如何開局、精準脫貧如何發展、民生如何進一步改善的議題,鄉村建設與脫貧攻堅仍然是黨的長期政治任務。機構改革有力量下沉、充實基層幹部隊伍的方向,而充實基層幹部隊伍的一大目的正是強化農村脫貧攻堅力量,使人才更多往農村走、往基層流。2019年度國考申論試題呼應了這一大政方向,起到了把年輕公務員報考者興趣點、關注點和奮鬥方向吸引到基層和脫貧工作上來的作用。
二、試題具有鮮明的人生觀、價值觀導向
副省級試題涵蓋農村黨建、環境衛生、生態文明、文化品牌等全方位建設,並提出了盧作孚的鄉村建設實踐案例作為範式,啟發考生思考;市地級試題涉及農村的經濟扶貧、文藝創作問題,在舉出下派駐村幹部例子的同時,還列舉了“核潛艇之父”彭士祿、“德藝雙馨”老藝術家閻肅等眾多先進模範人物的事跡和精神,來說明“為國利民”是至善的人生追求,並著重提出了技術和金錢對創作構成“遮蔽”的問題,其價值觀詮釋與導向意圖十分明顯。通過這些材料和題目的設置,不僅要讓考生思考農村建設如何在精準脫貧方針下全方位發展的問題,更試圖讓考生深入地思考在物欲遮蔽精神追求的時代,如何堅持高尚的追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懷揣民眾疾苦和需要,保持人性溫度,在脫貧攻堅、科技研發、文藝創作等不同職業維度上進行為國利民的奮鬥與奉獻,實現至善的人生,從而與時代的要求合拍,與十九大“初心與使命”的主題合拍。
由此來看,這次國考申論的命題宏觀背景與微觀切入點兼具,對考生的時事政治知識積累是一個考驗,對考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是否端正,是否具有結合時事論證“正見”即正確價值觀的文字功力,更是一種考驗,為後來者備考申論提供了一種具有高度現實意義的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