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範文賞析:科技生命化是科技發展的必由之路
http://gongwuyuan.eol.cn來源:中公教育 作者: 2017-12-07 大中小
20世紀以來,科學技術以無比驚人的速度發展,給人類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許多問題。自然環境受到汙染,生物安全岌岌可危,機器或可取代人類……科技改變了我們的處境,也遮蔽了人類的個性,剝奪了人之為人的自由和幸福,變成與人對立的異化力量。而要改變這一現狀,就必須走科技生命化之路。
科技生命化是人的發展的內在要求。1969年,互聯網的雛形在美國出現。之後,互聯網與通訊相結合,逐漸走入千家萬戶。而這種結合的產物——智能手機,正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如今,無論是在馬路上、地鐵裏,還是在學校、公司、餐廳,處處可見“低頭族”。原本麵對麵的信息交流被網絡所取代,原本應當為人類服務的智能手機卻變成人類的主人,很多人甚至“電子成癮”,形成了“手機依賴症”。我們的思想被網絡所束縛,行為習慣被手機所改變,我們被碎片化的信息所籠罩,卻忽略了真正的理性思考,人類正在被技術所奴役。這種貌似宿命的技術現實似乎是人所無法控製的,但獲得拯救的機會也恰在於此,技術所帶來的問題最終還是通過技術得以解決,那就是通過科技的生命化,在最大限度發揮個人自主性的同時,使集體能力最大化,這也是人類發展的內在要求。
科技生命化是文化繁榮的必要手段。有人說:“人文是精彩的,科學是呆板的”。的確,一直以來,科學和人文似乎處在完全不相關的兩個領域,科學的深奧似乎永遠無法被大眾所了解,但科技的生命化正逐漸改變這一現狀。如今的科技被稱為“第三種文化”,科學家們甚至可以直接和大眾進行對話,而不必通過人文知識分子。人性化的科技把文化的內涵延伸了,並且拓寬了大眾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手段,正體現了文化的本質——那就是服務於人。文化的繁榮需要科學家們注入新鮮活力,也需要科技的生命化來推動。
科技生命化是社會進步的推動力量。以智能手機和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對於消除城鄉之間的社會鴻溝,促進社會公正意義重大。當前信息技術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填平了普通人和掌控信息的壟斷者之間的鴻溝,對於社會的弱勢群體來說,信息技術給他們的生活、交往,特別是給他們求職就業帶來了很多便利,有超過2.6億的農民工“流散”在全國各地,他們中相當一部分人不能享受像城市居民那樣的基本生活內容,是智能手機和互聯網讓他們獲得娛樂、消費、精神的寄托和心靈安慰。自媒體技術,更可以讓他們的自身權益獲得更多外界的關注、聲援和幫助。因此,我們需要將信息技術與傳統人際網絡、社會關係結合,幫助弱勢群體,融入城市,融入社會。突破社會結構的屏障,促進社會公正。
狄更斯說過: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對於科技的發展而言,走科技生命化之路正是大勢所趨。在這個時代,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有優勢,也比任何時候都更加注重科技的生命化。如果在這個意義上對科技進行新的挖掘和探索,科技也必將煥發出別樣的人性光彩。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