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申論考試入門:申論命題趨勢分析
http://gongwuyuan.eol.cn 來源: 作者:來源:光明日報出版社 2007-09-06 大 中 小
(一)命題模式有所改變
“對策有效性分析”模式正取代傳統的“三部曲”式的命題模式,2000年~2002年的申論試題是嚴格遵守“三部曲”模式的,即包括“分析概括”、“方案策劃”、“論證表述”三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用150字左右概括給定資料所反映的主要內容或問題;第二部分是假定某一角色,對資料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第三部分是根據資料的內容自擬題目,進行論述或論證。但2003年和2004年題目由3道減為2道,傳統的“三段論”模式在形式上有所改變。2005年和2006年申論考試的命題模式有了新的動向,即不再嚴格遵循“分析概括”、“方案策劃”、“論證表述”的“三部曲”命題模式,增加了“不確定選項”的內容。試題要求應試者根據給出的選項內容做出對錯選擇,並對錯誤選項做出合理的解釋。如2005年的《申論》第一部分要求:給定資料中提到扶貧資金被擠占挪用的問題。下麵列出了解決這一問題的A~E五項措施,其中不正確的是哪幾項?請寫出這幾項的序號,並分別說明為什麼不正確。說明的字數不超過200字。2006年的《申論》第一部分要求:在線結束後,網友發表了帖子,有的與D部長觀點不一致,請在答題卡的相應位置上,對與D部長觀點不一致的帖子,具體說明為什麼不一致。這實際上就是“對策有效性分析”模式。
(二)命題資料緊跟社會熱點
《2007年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考錄公共科目考試大綱》規定“申論資料通常涉及某一個或某幾個特定的社會問題或社會現象”。從2000年開始考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的問題,到2001年的“PPA風波”問題、2002年網絡安全問題、2003年安全生產與重大責任事故問題、2004年汽車工業及交通擁堵問題和2005年農村、農民問題,這些問題都是當年的熱點,而且這種將考點集中在社會熱點上,並選取合適的切入點命題已成為命題人固定的命題趨勢。這種趨勢在2006年、2007年的考試中體現得更加明顯。當然,考生也應該注意到,申論命題的熱點不一定是當年的“最熱點”。也就是說申論的命題可能考“次熱點”;不一定考近期熱點,可能考往期熱點。這一點務必要給予注意。
(三)對考生歸納概括能力要求提高
分析近三年的申論試題,可以看出,命題者在設計題目時對考生歸納概括能力的要求明顯提高。例如,2005年的試題要求考生對資料的部分內容進行歸納,這種題目的難度在於考生能否挖掘出這兩種思路的實質以及所體現的精神是什麼,每個思路又包含哪些具體的措施並且對此進行簡述,由於資料的內容龐雜,導致許多考生並沒有找出具體的思路或者概括的思路不明確。2006年的試題D部長談話的內容有七八千字,而題目要求用500字將其歸納出來,這是具備高度的概括能力才能完成的工作。2007年“給定資料1、2”共有3500餘字,包括土地被征用的原因,引發的後果,國家出台的保護法律法規和專家的分析和建議等諸多內容,難度也很大。
(四)更重視對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考查
2007年 公務員考試申論第2題、第4題兩個小題,都是要求運用資料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辦法。而且考查的不是就某個宏觀問題提出對策,也不是對既有對策的有效性分析,而是對某個非常具體的微觀問題提出對策。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對公務員的最基本的要求之一,近年考試都明顯地體現出這一點。
(五)題目和內容都有所限定
2000年~2002年的申論寫作大多要求考生自擬題目,自立角度進行論證。但近兩年的申論要求,卻都給出了明確的範圍和限製,包括題目和體裁,甚至內容都有了一定的限製,這就要求考生既要緊密結合給定資料的內容,又要能挖掘出資料所隱藏的實質問題,做到一矢中的,以防跑題。如2005年申論第三部分要以“評解決我國農村農民問題的兩種思路”為題,寫一篇800~1000字的文章。2006年的申論第三部分要求考生就我國政府如何提高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2007年申論第五題要求考生以“命脈”為題,寫一篇關於土地問題的文章。這種類型的試題題目已經給出,申論的範圍也有所限定,這就需要考生加深對資料的理解,圍繞主題展開,要求觀點鮮明,措施得力,條理清晰,邏輯性強,不可以隨意發揮。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