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光明日報》“圓桌對話”欄目訪談華南理工大學黨委書記章熙春與雲南師範大學黨委書記蔣永文、浙江工商大學校長鬱建興、安徽農業大學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長薑家生等高校領導和就業工作負責人,介紹各自學校就業工作中的寶貴經驗,圍繞今年就業工作把脈問診、暢所欲言。詳細訪談內容於5月30日在《光明日報》刊出。
報紙版麵
“一號民生工程”培養出“香餑餑”
在接受訪談時,章熙春指出,專業能力優、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強、求職心態正、自我定位準的學生在就業市場上比較搶手。他表示,從華南理工大學2021屆畢業生調研數據看,用人單位最看重的畢業生職業能力包括:學習能力、專業知識、政治素養、職業道德、專業技能、通識性專業知識技能、自我管理能力、執行能力、溝通表達能力和創新能力。
章熙春表示,大學生的就業能力是個人、高校、家庭及社會等方麵相互作用的結果。其中,學生本人的智力水平、學習動機、學習方法無疑是獲得較強就業能力的內在因素,高校人才培養理念及舉措對學生就業能力的提升則起到關鍵作用。對此,華南理工大學的做法是,著力培養學習力、思想力、行動力“三力”卓越的創新、創造、創業“三創型”人才。學校把學生就業作為“一號民生工程”,完善全麵覆蓋與個性定製、線上與線下、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生涯發展係統,構建就業服務支撐平台,努力使學生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成為“香餑餑”。
在“澆水培土”中靜候花開
那麼,關於企業對大學畢業生的要求,又有哪些理念或做法有待改善?
章熙春表示,綜合來看,部分企業在選拔人才、尋覓未來員工方麵存在的不足,可以概括為“三個不”:一是對人才的需求標準不明。一些企業的人才選拔標準不夠明確、校園招聘計劃不夠精準,導致人才評價存在“脫實向虛”“唯學曆論”“唯名校論”等傾向,容易忽視畢業生的實際能力水平。二是企業培養人才的動力不足。大部分企業想找的是像U盤一樣“即插即用”的人才,而教育是一個慢變量、精細活,大部分應屆畢業生具有較強的創新力、較大的發展潛能,但不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與轉換,很難立即為企業帶來效益。三是傳統的企業宣傳方式吸引力不強。一些傳統企業特別是製造業企業,雖然渴求人才,但對自身優勢和特色的展現不足,難以得到有競爭力的年輕人青睞。
為此,章熙春建議企業製定科學的人才招聘標準,樹立長遠的人才培養理念,讓學習能力強、工作積極性高的新入職員工和企業一起成長,在“澆水培土”中靜候花開。
校企對接仍有堵點卡點待打通
每年招聘季,很多企業會主動走進校園召開宣講會,學校也組織企業進校園舉行招聘會、雙選會等。疫情下,線上宣講會、招聘會也始終在進行。這個過程中,學校和企業之間的對接是否存在堵點、卡點?
對於這個問題,章熙春結合管理工作實踐和相關調研結果談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近年來,學校和企業之間的對接愈發通暢,但是仍存在兩個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是信息不對稱,影響對接效果。對企業而言,學校將招聘信息轉發給學生,學生雖然收到了信息,但求職偏好已基本形成,這種偏好企業不易獲知,隻能通過簡曆投遞情況來判斷宣傳效果。對學生而言,接觸到的都是企業公開信息,往往不了解福利待遇、工作狀態、職業發展空間等非公開信息。
二是常態化溝通機製不健全,影響對接效率。大部分企業平時與學校缺乏溝通,隻有在秋招或春招時才有針對性地接觸學校,這種“候鳥式”對接比較淺表化,對學生就業選擇的影響有限。
就業工作“華南理工經驗”有這些
章熙春表示,為推動學生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華南理工大學堅持開展畢業生就業跟蹤、用人單位人才需求調研及對學校人才培養的評價,構建“招生—培養—就業”聯動機製,使人才培養更加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適合用人單位實際需求。
一是優化學科專業布局。學校抓住“雙一流”建設契機,在改造提升傳統學科專業的同時,大力發展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努力建設與國家產業發展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新興產業、支柱產業需求高度契合的專業。二是精準匹配供需兩端。學校在教育部支持下,牽頭成立裝備製造行業就業創業指導委員會,下設電子科學、機械設備、運載裝備等3個指導組,高效搭建供需平台,為穩崗促就業助力賦能。三是深化就業引導工作。學校設立就業重點目錄,開展訪企拓崗促就業行動,組織學生到大型國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西部與艱苦地區等學習調研,大力引導學生到基層、到西部、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
麵對用人單位的需求和期待,高校應該怎麼看、怎麼做?章熙春表示,華南理工大學首先將生涯教育前置化,在提升高年級學生就業能力的同時,加強低年級學生職業生涯啟蒙,盡早樹立職業規劃意識。其次,產教融合協同化,把產業需求融入人才培養關鍵環節,如專業設置、教材編寫、課程設計、授課講座等。同時,在校內建設一批專業技術人才繼續教育基地、實習實踐平台,請企業協助完善工科學生實習製度,選派資深專家擔當畢業論文導師。最後,就業服務信息化,加強網絡招聘等基礎設施建設,為畢業生和企業提供“零距離”的就業服務。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