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021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當年的畢業生學士學位授予儀式未能如期舉辦。為了彌補這份遺憾,兌現“一定為畢業生們舉辦一次學位授予儀式!”“待到學位授予儀式時,我們再相約新華園!”的承諾,廣州新華學院於2023年4月29日至30日為2020屆、2021屆中山大學新華學院(2021年轉設更名為廣州新華學院)畢業生補辦學士學位授予儀式!校友們從五湖四海趕來,相逢於夢的起點,共赴這場青春之約。各位學子親屬也一同前來,歡聚一堂,見證這一重要時刻。
我校董事長劉榮海來到學位授予儀式現場說到:“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廣州新華學院的初心使命,對學生負責、對家長負責、對社會責任是我們所一貫堅持的。新冠病毒感染正式實施“乙類乙管”後,學校就緊鑼密鼓地為2020屆、2021屆校友補辦溫暖而隆重的學位授予儀式,正是廣州新華學院以學生為中心、讓家長更滿意的具體體現。”從做出承諾到兌現承諾,除了責任還有濃濃的情誼,更是母校與莘莘學子之間的情感表達。一朝新華人,一世新華情,歡迎你們常回家看看,見證母校與自己的共同成長!
在現場,劉榮海董事長代表董事會向出席這次儀式的所有主禮教授們、院係的教授學者們以及現場的所有教職員工們、工作人員表達了由衷的感謝,尤其是站了2天6場為4000多名畢業生頒授學位的王庭槐校長真是特別的辛苦。他還對到學校參加補辦儀式和在網上觀看直播的所有新華學子及家長們送上了最誠摯的祝福和最衷心的感謝:“正是有你們的努力付出和信任支持,廣州新華學院才能有更高質量的發展,也才能培育出更加優秀的讓社會更加滿意的服務於粵港澳大灣區的複合、應用型人才!”
學位授予儀式上,我校董事會董事、校長助理劉婉莉(霖霖)受劉榮海董事長委托,代表學校董事會向全體畢業生表示熱烈的祝賀。她在講話中回顧了我校辦學十八年來取得的豐碩成果,指出未來我校將繼續本著對學生家長和社會公眾高度負責的態度,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借此相聚之際,劉婉莉(霖霖)勉勵步入社會的新華學子們自強不息,不負韶華;奮鬥不止,無問西東;頑強生長,馥鬱傳香。“請記住,母校,是你們永恒的港灣”,她祝願同學們在未來的追夢路上,坦途無垠,繁花似錦。
廣州新華學院董事會董事、校長助理劉婉莉(霖霖)受劉榮海董事長委托致辭這一場莊重的儀式,見證了學校與學子的雙向奔赴;
這一場盛大的典禮,見證了老師與學生深厚的情誼;
這一場隆重的歡聚,見證了同學們青春朝氣的模樣。
新華的孩子們,歡迎回家!
一別前程似錦 重逢依舊如故
4月29日至30日,廣州新華學院(以下簡稱“我校”)東莞校區體育館格外溫馨熱鬧。中山大學新華學院2020屆、2021屆學士學位授予儀式在這裏隆重舉行,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同步開通了視頻、圖片現場直播,邀請未能到場參加的畢業生、畢業生家長們在“雲端”相聚,共同見證這場莊嚴而美好的青春盛典。兩天儀式下來,觀看人次近18萬。
主席台上的主禮教授們
在雲端,學校領導、院係負責人紛紛對新華校友送上畢業祝福,紛紛為學生家長以及關心支持學校發展的社會人士送上美好祝願,也紛紛借此平台和機會,盛情邀請更多的學子、家長和社會人士繼續關心支持廣州新華學院的辦學育人事業,在觀看直播後向身邊的親友廣泛宣介廣州新華學院(院校代碼:13902),吸引更多的人報考心儀的專業,成為更加優秀的令社會更加滿意的複合應用型人才。
學位授予 撥穗禮成在熱烈的掌聲和注目中,主禮教授手執象征著大學最高學術權力,代表知識的崇高和聖潔的學術權杖徐徐入場,全體人員肅立恭迎。
學術權杖入場
同學們懷著緊張又激動的心情,邁著沉穩而堅定的步伐緩緩走向主席台,以鞠躬之禮向母校的諄諄教導表達最崇高的敬意。
王庭槐校長把殷切囑托與真摯祝願化作手中的證書,傳遞至每一位同學手中,並合影留念。
廣州新華學院校長王庭槐為畢業生授予學士學位證書並合影
授予儀式上,各學院係的領導深情寄語畢業生,向每一位同學送上了最美好的祝願。
此前匆匆一別,我們終是以學位授予儀式的禮成作為大學四年的“句號”,向曾經的寒窗苦讀、寒來暑往不懈付出交上了滿意的答卷。
乘上時光列車 共憶校園時光時光悠悠,草木如舊。闊別校園多日,同學們又回到了熟悉的“新華家園”。
典禮上的暖場視頻,將校園生活的點滴過往喚醒,把已走向社會的同學們拉回了美好的大學時光。
校園裏隨處可見對校友返校的歡迎和祝福。“時光列車”回顧了同學們四年的大學生活,喚起校友們的大學青春回憶;溫馨的展板、擺件、橫幅,表達了學校對“歸家”校友的翹首以待。
時光列車展板
師生們展板前的合影
在現場,師生代表帶來了樂器演奏、歌曲演唱、深情朗誦等精心籌備的演出節目,借此表達重逢的喜悅與誠摯的祝願,現場氛圍熱烈高漲又溫情滿滿。
新華學子以文藝節目表達對畢業生的美好祝願
學校董事會持續加大投入,在授予儀式當天貼心地為校友和家長發放免費餐票、停車劵和瓶裝飲用水。一餐一飯一水,一舉一措一行,傳遞著學校對新華學子的愛與責任。大家再次走進熟悉的學生食堂,盡情品嚐記憶中的“新華”味道,共憶美好大學時光。
新華學子以文藝節目表達對畢業生的美好祝願學校董事會持續加大投入,在授予儀式當天貼心地為校友和家長發放免費餐票、停車劵和瓶裝飲用水。一餐一飯一水,一舉一措一行,傳遞著學校對新華學子的愛與責任。大家再次走進熟悉的學生食堂,盡情品嚐記憶中的“新華”味道,共憶美好大學時光。
青春不散場 一起向未來
此刻的重聚,續寫了遲來之約。
那句沒來得及說出口的“再見”
變為今日久別重逢的喜悅。
種種不舍與牽掛,都定格成了一個個值得一生回味的瞬間。
會計學院2021屆畢業生劉柏宏:很感恩今天有機會重新步入新華園,披上學士服,為我的大學生活畫上圓滿的句號。進入社會,我依然記得並奉行著當初老師對我的諄諄教誨:先學做人,再學做事。作為師兄,我想以自己的切身經驗寄語學弟學妹們,要提前做好人生規劃,扣好人生中第一顆扣子,不負青春,不負韶華。
藝術設計與傳媒學院2021屆畢業生鄧婉慧:非常開心能回到母校。這一次是真正地告別了,但告別的隻是這一次學士學位授予儀式。祝福我們都能前程似錦,來日方長!同時我也想對大學的輔導員以及藝傳院的全體老師說一聲謝謝,感謝你們對我生活、學習上的支持和幫助。也感謝母校的培養,她記錄了我的青春,承載了我太多美好的回憶。
健康學院2020屆畢業生劉榮曾:當我再回憶一番大學歲月,那些記憶好似淺淺的,已經虛張不出任何聲勢。而當我下班路上遇到一群學生模樣,有說有笑的年輕人,瞥見那一張張稚嫩的臉龐,我突然就記得了那時的種種。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生活園吃不膩的關東煮,籃球場旁的加油呐喊,走了四年的校道,同窗了四年的友情,以及那見過無數次卻早已模糊了的背影……時光教人清醒,成長仍需打磨,終於趕上了這場遲到了兩年的畢業典禮,在這裏祝願所有新華學子,在未來所有艱難險阻麵前,勇往直前,無須粉飾,用自己認為漂亮的姿態生活。
資源與城鄉規劃學院2020屆畢業生石開:哈嘍我的新華,好久不見!終於可以回來拍畢業照啦。畢業三年的我,依舊在熱愛的行業上發光發熱。我加入了中地集團,以所學的專業知識,努力為我國自然資源高質量發展貢獻微薄之力。在去年,我很榮幸能作為中間人和見證者的角色,為母校與公司搭起了溝通的橋梁,促進合作基地的成立,非常開心畢業後也能回饋母校!
信息與智能工程學院丘麗瓊老師:我隻是在夕陽中站了一會兒,你們就畢業了。願你們保持那一份熱愛,奔赴下一場山海,望下一次見麵,可以鮮活又閃亮;願你們未來前程似錦,冬去春來,前無近憂,後無遠慮!
經濟與貿易學院林禕晗老師:春回大地,學子歸校。轉眼畢業兩三個春秋,疫情可以阻礙當時的見麵,但是阻礙不了現在再次相聚。親愛的20、21屆畢業生們,不管你現在在哪兒,請記住母校永遠歡迎你的歸來,歡迎回家!
中國語言文學係陳飛翔老師:“少年振衣,可作千裏風幡。少年瞬目,亦是萬古清流”。堅持當穩重,不驕不躁,不疾不徐;等待當沉靜,輕裘緩帶,安之若素;行路當堅定,堅忍質直,徐徐而行。我們在朝聖路上並肩而行,踏著如歌的行板,走向各自的夢想。
護理學院林琪心老師:以愛為名,守護生命。身著白衣,心有錦緞。請永遠興致盎然地與世界交手,一直都在開滿鮮花的路上吧!
會計學院學生家長區女士:很開心學校舉辦此次學位授予儀式,完成了孩子的一個心願,也圓了我們家長參與孩子成長過程的願望。如今孩子已經離開校園走上工作崗位,我想借今天這個機會對孩子說:“現在你回到‘娘家’了,要找回以前學生時代的積極性,把求學階段學到的知識融入你的工作中,爭取更上一個台階。”
經濟與貿易學院家長黃女士:能參加學校為孩子補辦的學位授予儀式,我們都感到很高興。通過這次儀式,我得以見證孩子大學四年辛苦努力的成果。希望他能趁這次重返母校的機會,再次明確自己的目標,爭取在社會上作出自己的貢獻,成為社會的頂梁柱。同時,感謝學校的精心、周到、貼心的安排,讓我們家長和孩子都體會到了滿滿的儀式感。我們不後悔選擇了新華,讓孩子在這裏成長。未來,我們也將為身邊的親朋好友推介新華,讓我們共同祝願廣州新華學院越辦越好!
時光匆匆,歲月悠悠
我們相聚卻又匆匆別離
願我們帶著此刻溫柔雋永的瞬間
懷著赤誠與驕傲
向著理想奔赴不停
為下一次的重逢積蓄力量
校友們,歡迎常回家看看!
文/劉贇 何宛楨
采訪/伍兆恒 李國浩
圖/馮展豪 劉晨浩 李文建 林彼德 冼沛詩 彭文靜 許銳漫
實習編輯/梁豔姬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