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清校長講話
學校校長劉文清出席會議並致辭。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趙春江,廣東經濟學會會長、華南農業大學文科資深教授羅必良等專家應邀作專題報告,該中心主任瞿誌印報告學校互聯網+鄉村人才培養實踐探索成果。副校長宋波宣讀了優秀論文評比活動獲獎名單並頒獎,向該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頒發了聘書。
瞿誌印主任主持會議
劉文清代表學校對應邀出席會議的專家表示歡迎和感謝,對研討會順利舉行表示祝賀。劉文清指出,近年來,學校堅持“一體兩翼三化”發展戰略,奮力推進中國特色一流開放大學和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取得優異成績。一是形成開放教育強特色、職業教育高水平“雙擎牽引”發展新格局。學校立項為廣東省“強特色”高校建設單位和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單位,開放教育、職業教育駛入發展“快車道”。二是形成以學科引領、專業群輻射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圍繞服務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形成了以老年學省級重點學科、智慧健康養老服務省級高水平高職教育專業群為雙核心,以廣東老年大學、養老服務與管理職業院校專業教學資源庫為平台,以博士工作站、粵港澳大灣區老年教育研究基地、粵港澳大灣區智慧健康養老研究中心、廣東數字化老年科普教育基地等為延伸的老年學學科生態。三是打造終身教育領域文化育人新陣地。充分發揮體係辦學優勢,立項了一批省級重點研究平台,依托辦學體係和老年教育、社區教育、鄉村振興教育等終身學習平台,形成覆蓋全省、助力學習型社會建設的樞紐。
劉文清指出,學校主動將事業發展融入鄉村振興、數字經濟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部署,不斷提升服務發展能力。一是聚焦人才培養。開設了大數據與會計、農村電子商務、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等新興專業,與阿裏雲計算有限公司共建數字商業產業學院,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提升數字經濟人才培養質量。二是深化科學研究。與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共建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重點培養數字經濟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相關專業研究生,立項了農業產業與數字經濟研究中心、廣東數字化老年科普教育基地等省級科研平台,通過內培外引建立了相應的科研團隊。三是拓展社會服務。依托辦學體係,省地共建鄉村振興學院,采用“學院+分院+教學點(基地)”辦學模式,把辦學體係延伸到鎮村,把大學辦到老百姓家門口,把教育服務送到田間地頭,聚焦鄉村振興發展難題和數字經濟發展趨勢,開展產業數字化轉型、數字經濟發展等實用技術技能培訓。
宋波副校長頒發學術委員會聘書
劉文清表示,學校將進一步支持農業農村和數字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工作,支持研究中心形成更多更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助力學校中國特色一流開放大學和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希望各位領導、專家一如既往地關注和支持學校,積極為學校改革發展建言獻策。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朱鐵輝,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信息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林偉君,深圳市現代農業裝備研究院院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孟祥寶,廣州海睿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江曉發出席會議並分別作專題報告,學校各有關職能部門、二級學院和市縣(區)開大負責人,全省開放大學體係相關專業教師共100餘人參會。
研討會現場
專家學者熱議農業產業與數字經濟
在當天研討會上,來自農業產業與數字經濟領域的知名院士、專家、學者和企業高管代表齊聚一堂,圍繞農業生產智能化、經營網絡化、管理數據化、服務在線化等熱點問題進行交流,為推動數字經濟與農業產業深度融合,促進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做大做強農業產業,助力鄉村振興出謀劃策。
數字技術+農業農村=美好未來
“智慧農業是未來我國農業發展方向。”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趙春江指出,當前,農業已進入數字化時代,這是農業的第三次綠色革命。智慧農業融合現代農業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智能裝備等生產力技術,呈現高質量、高效率、高效能和方便快捷與人性化等特征,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趙春江指出,我國現處於鄉村治理現代化快速發展階段,但仍存在基礎設施薄弱,獲取信息難、成本高,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技術應用水平低,數字技術有效供給不足,政策與機製不夠健全等問題。建議聚焦“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要求,大力實施智慧農業與數字農村建設工程,依托數據與技術標準,推進數字農業工程、數字富民工程、數字鄉村工程建設,打造農業農村大數據平台,助力實現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
數字賦能小農戶融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
廣東經濟學會會長、華南農業大學文科資深教授羅必良指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一個關鍵的著眼點是如何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對於解決這一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羅必良表示,互聯網使用對於小農戶機械化生產、擴大土地規模、農業生產投資均產生顯著促進作用,對大規模農戶、中老年農戶融入現代農業的更為顯著。要充分發揮“互聯網+農業”在促進農業產生要素性配置方麵的作用,同時縮小群體間和地區間的數字鴻溝。
以“互聯網+”模式創新鄉村人才培養
農業產業與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學校原副校長瞿誌印說,廣東開放大學在“互聯網+”鄉村人才培養方麵具有“互聯網+教育”、三級體係辦學、實施鄉村終身教育、優質教學資源等獨特優勢,近年來在加強頂層設計、成立專門機構、拓展基層教學網點等14個方麵作出了不懈努力,也推動鄉村人才培養取得了明顯成效。瞿誌印還就廣東開大進一步推進“互聯網+”鄉村人才培養提出了進一步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加強戰略管理、加強學科專業建設等13條意見建議。
數字化賦能農業社會化服務
中國農科院農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朱鐵輝表示,從數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加快數字化轉型,是促進智能化、智慧化發展的基礎,是發展數字農業的應有之意。沒有數字技術,就沒有產業數字化。發展數字農業的著力點應首先實現農業產業的數字化,然後才是利用數字技術實現農業的智能化、智慧化。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信息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林偉君表示,數字農業是構建數字地球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也是我國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以數字化賦能農業發展,要從數字思維、數字生產、數字銷售、數字管理等方麵做好頂層設計與長遠規劃,逐步推進,不斷提升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
深圳市現代農業裝備研究院院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孟祥寶介紹了其在長期實踐中總結和倡導的關於數字農業的“數+雲+端”應用模式,並以廣東荔枝農業產業園為例,表示未來智慧果園的經營要在品種優質化、水肥智能化、防控綠色化、生產機械化、品種數字化等“五化”上下功夫。
廣州海睿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江曉發表示,縣域特色產業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數字化已成為必選項,要立足各區域特色,搶抓發展機遇,積極探索數字賦能區域品牌路徑,著力打造數字經濟新引擎,加快推進農業農村數字化轉型,助力全麵推進鄉村振興。
beplay2網頁登錄 林劍 通訊員 諶亮軍 匡芹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