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2023年校內二次遴選專業:中大整合科學專業簡介
2023-07-21 09:09:00
中山大學

一、專業簡介

  生命科學正處於與數學、物理、化學及信息科學深度交叉融合,共同發展,共同驅動的發展階段,整合科學作為新型跨學科專業,應運而生。中山大學是最先開設該專業的國內高校之一,目前國內僅有北京大學和哈爾濱工業大學開設該專業。

中山大學的整合科學專業於2023年設立,依托生命科學學院,聯合數學學院、物理學院、化學學院和計算機學院共建,學製為4年,學位為理學學士學位。專業辦學宗旨在於促進學科之間特別是生命科學與其它學科之間的深入交叉融合,實現數、理、化、生、信的整合;發揮中大校園文化的傳統優勢,營造寬鬆自由的學術氛圍,著力提升學生的學習力、思想力、行動力,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跨學科創新性科研人才。

  整合科學專業由中山大學相關學院從事生命科學跨學科研究的優秀教師參與課程設計與教學,其中包括多名院士、國家高層次人才等。此外,專業所涉及的學院有廣泛的校內外資源,可為本專業畢業生提供廣泛支持。畢業生就業前景廣闊,既可以到生命科學及相關學科院係或研究單位繼續深造,也可選擇生物化學、生物信息學、生物數學、合成生物學等領域工作。

坐落在康樂園的新生命科學樓群,整合科學專業學生將在此培養

二、專業特色

  整合科學專業的整體教學目標可概括為“廣學精研、知行並重”。即麵對國際上對整合科學人才日益增加的需求,注重在生物學、物理學、化學、數學、計算機等學科的專業知識學習的基礎上,強調學科之間的融會貫通及學生對相關交叉學科知識的理解和和前沿研究的認識,在整合科學方麵強化對學生自主創新能力和實踐科研能力的培養。

學校在大一新生軍訓期間,麵向全校高中學習理科(新高考省份須選考物理)的學生(招生時有明確規定不能轉專業者除外)進行二次遴選。一年級接受統一的數理化生基礎知識訓練,從二年級開始,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在導師的指導下選擇發展方向。整合科學的跨院係導師組為學生設計個性化的培養方案(包括科研訓練、技能提高課),充分滿足學生個性化的成長需要。

1

專業優勢

  整合科學專業由生命科學學院、數學學院、物理學院、化學學院、計算機學院共建,依托中山大學擁有鮮明優勢的基礎學科體係進行人才培養,包括:

  4個國家一流學科:生物學、生態學、數學、化學;

  5個國家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生物科學、數學、物理學、化學、計算機科學;

  5個國家強基計劃(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專業:生物科學、生態學、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化學;

  11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生態學、數學與應用數學、統計學、物理學、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化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計算科學。

設施齊全的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心

2

平台優勢

  整合科學專業依托中山大學全麵的教學和科研平台開展教學實踐活動,包括:

  4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1個國家二級博物館;

  1個華南最大的超算中心;

  2個全國重點實驗室;

  廣東黑石頂自然保護區生物學類野外實踐教育基地等近20多個實習基地。

3

人才培養特色

  全新打造的整合科學課程體係;

  體現交叉學科特征的多個進階課程模塊選擇;

  大班講授+小班研討的教學模式;

  “1對1”的導師製和“1對N”跨專業導師組指導;

  體現以興趣為中心的X課程選擇模式。

“會當淩絕頂”——豐富多彩的科學實踐類活動(黑石頂小班實習)

三、課程體係

  整合科學專業通過全新設計的課程,采用模塊化的培養方案設計模式,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實施大班講授+小班研討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打好數理化生等理論基礎的同時,注重不同學科的深度整合;在課程設計與教學中強調對科學深入而融會貫通的理解,引導學生具備主動性、批判性、全方位和跨學科的創新型思維,為數理化生及信息技術的交叉融合發展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服務國家及“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

多學科交叉的課程模塊設計

  整合科學的培養方案通過優化專業課程,整合教學資源,降低整體所修學分(總學分140),給學生留出更多的自主空間,選修感興趣的課程。

專業基礎課

  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與統計、大學生物及實驗、大學化學及實驗、大學物理及實驗、新生研討課

專業核心課

  整合生物化學、整合細胞生物學、整合遺傳學、綜合實驗課程I-III、整合科學實踐課I-II、科研訓練1-6

專業選修模塊

  生命科學模塊、物理學模塊、化學模塊、數學模塊、計算機科學模塊、交叉學科模塊、科學素質培養模塊、榮譽課程

四、學生發展

(一)跨學科學習

  整合科學專業特別設置了體現以興趣為中心的X課程選擇模式,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交叉學科的研修。學生可以自主選修不超過10個學分未列入本專業培養方案,由生命科學學院、物理學院、數學學院、化學學院、計算機學院、醫學院等理、工、醫科學院開設的專業課進行學習,獲得學分之後計為本專業的選修課。

組織本科生參加國內頂級學術會議

(二)科研訓練

  為了滿足同學們多樣性的學習需求,本專業建立類似國外研究生的“實驗室輪轉製度”(rotation)。大一上開設新生研討課,利用反轉課堂模式啟發學生們對科學的興趣,並指導學生了解中大理科的各實驗室和老師。從大一到大三,學生們最多可以選擇6個不同的實驗室進行個性化學習,體驗不同學科和專業的科研特色,尋找屬於自己的誌趣和研究方向。科研訓練的導師將對學生們進行1對1指導,並根據學生的科研興趣設計個性化培養方案。

新生研討課上學生和老師的交流和討論

(三)專業提升訓練

  整合科學專業充分尊重學生在課程修讀、研究方向選擇上的自主權,學生可各有所愛、各有所長、也可同向結伴而行。為了更好的促進朋輩相互激勵、支持多元發展,整合科學專業將特別設置專業提升訓練課程,以跨專業導師組的形式,組織學生們通過定期的讀書會、討論會、無導師學術午餐會、通過閱讀和討論,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五、寄語

黃軍就副院長(主持工作)(生命科學學院):

  我們的整合科學專業將引導學生具備主動性、批判性、全方位和跨學科的創新型思維,培養在生物學領域具有數理化及信息技術的拔尖創新人才,服務國家及“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

吳迪副院長(計算機學院):

  整合科學專業融合了數學、物理、化學、生命科學、計算機科學等基礎學科,歡迎廣大學子報考中大整合科學專業,共同探索跨學科知識的奧秘和美妙,感受學科交叉融合之美!

趙曉丹副院長(化學學院):

  麵向交叉、麵向未來的整合科學利用數理化的知識認知和理解生命的奧妙,為同學們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是培養國家優質人才新的根據地,是同學們大展宏圖的好地方。

楊躍東教授(計算機學院):

  培養科學計算新思維,建立科學研究新範式,探索生命科學奧秘。

馬傑教授(物理學院):

  突破學科間壁壘,搭建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和信息科學間的橋梁。

張家軍教授(數學學院):

  數學是生物學的下一個顯微鏡,而生物學是數學的下一個物理學。

夏煒教授(化學學院):

  整合科學:融會貫通,渾然天成。

賀雄雷教授(生命科學學院):

  整合科學——人工智能和自然生命現象的交織。

楊建華教授(生命科學學院):

  科學的交叉融合,跨越思維和學科的邊界,創造無限可能。

駱觀正教授(生命科學學院):

  麵對知識的海洋,一個人窮其一生也隻能堅守一片沙灘。但如果曾經在大海遨遊過,也許就能從一粒沙子中看到整個世界。

張銳教授(生命科學學院)

  整合科學是一門跨學科的領域,它融合了不同學科的知識和方法,旨在解決複雜問題和推動創新;願你在學習中培養綜合思維,掌握多學科的核心概念,以及在實踐中靈活運用它們。

  實習編輯:範文婷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
中山大學 2023-06-29 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