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綠遺融合賦能鄉村振興打造有機文旅特色澄江
廣東財經大學“文旅興業”實踐團
一村一品,一鎮一業。黨的十八大以來,韶關市始興縣澄江鎮依托本地資源稟賦優勢,不斷繪就“產業興旺、生態宜居、休閑旅遊”的有機農業小鎮藍圖,步伐鏗鏘地向鄉村振興邁進。地處粵贛兩省交界,澄江有“紅”有“綠”還有“遺”——“紅”是深厚的紅色文化,“綠”是豐富的生態資源,“遺”是三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是,基礎設施不完善、勞動力流失等問題製約著澄江進一步開發和建設。
圖為廣東財經大學“文旅興業”實踐團與澄江鎮政府工作人員、各村宣傳幹事合影
廣財學子積極響應團省委號召,助力“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與澄江鎮以“線上+線下”方式結對共建,創造性提出“紅綠遺”融合發展新模式,推動縣域高質量發展。2023年7月17日至21日,廣東財經大學“文旅興業”實踐團(紅綠星河隊)前往澄江開展線下實踐。實踐開始前,澄江鎮政府組織召開廣東青年大學生“百千萬工程”突擊隊行動座談會,與團隊共同研究製定《黨建引領促振興·“紅綠遺”農文旅融合發展譜新篇實踐方案》,為團隊的實踐引路護航。依照實踐方案,團隊深入澄江七村一社(方洞村、澄江村、善亨村、鐵寨村、潭坑村、暖田村、四村村、澄江社區),探究當地現存問題與發展思路,為打造有機澄江、文旅澄江注入廣財學子的青春力量。
圖為廣東青年大學生“百千萬工程”突擊隊行動座談會現場
以紅色鑄魂,擦亮文旅發展底色
作為東江縱隊的革命活動地之一,澄江擁有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東江縱隊粵北指揮部、粵贛湘區人民解放軍總隊第五支隊曾在此駐紮,五巴其反擊戰曾在此打響,無數革命戰士曾在此揮灑汗血......團隊在參觀紅色舊址後,深刻領悟東江縱隊“英勇無畏、血戰到底”的偉大精神,感受到黨紅色精神的強大感召力,堅定了弘揚先烈文化的決心,提出牢抓紅色旅遊升溫的發展契機,持續推進紅色文化建設的發展建議,設計紅色研學路線,在保護的同時進一步開發運用本地紅色資源,講好澄江故事,賡續紅色血脈,提高澄江文化知名度與影響力,擦亮文旅發展底色。
圖為廣東財經大學“文旅興業”實踐團參觀東江縱隊粵北革命活動史實展
以綠色振興,打造有機發展引擎
靈秀之鎮,山水澄江。澄江獨具山水資源稟賦,既有“小武當山”之稱的南石岩,又有始興古十二景之一的“躍溪春漲”,還有水溫超過80度的暖水溫泉。同時,這裏是培育有機農產品的優良沃土,鐵寨村的百香果“台農一號”,糖分可達18.8度,遠超行業3-4度的甜度標準;方洞村種植的蛋白草,蛋白含量高達36%;善亨村培育有機橘子,保有量達1000多,積極打造大灣區“菜籃子”“果盤子”。團隊深入探訪綠色產業基地,了解產業發展困境,提出聚合土地資源、地域特色、產業集群,打造澄江獨特產業品牌的設想,利用生態稟賦優勢,以推進“一村一品”為抓手,進一步建設優質水稻產業園、千畝級特色水果產業園、高標準有機蔬菜供應基地。
圖為百香果培育基地負責人帶領廣東財經大學“文旅興業”實踐團參觀基地工廠
以非遺添彩,傳揚文化舞活產業
澄江非遺文化淳厚,以“抹鍋灰”代表祝福的澄江婚嫁文化、保留了九道傳統工序的黃酒釀造技藝和融集武術、舞蹈、雜技於一體的澄江青草獅均為澄江風俗傳承的代表。
圖為廣東財經大學“文旅興業”實踐團與黃酒廠負責人合影
團隊沉浸式體驗澄江非遺,與非遺傳承人深入交流,走訪黃酒產業,在酒香中領略到澄江非遺的醇厚與悠長,拍攝宣傳視頻,為非遺產品拓寬宣傳與銷售渠道獻策,並建議將非遺產品作為文旅亮點與產業特色進行推廣,融入旅遊路線,在完善非遺保護與發展機製、傳揚非遺文化的同時,帶動非遺產業發展,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和推進全域旅遊,打造澄江特色文化品牌。
圖為澄江村村委書記鄧明球為隊員介紹黃酒的製作工藝
“紅綠遺”融合,建設大美澄江
澄江既有豐富的紅色資源、非遺資源,也有獨特的綠色資源優勢,將三者結合起來,在充分挖掘傳承紅色文化資源的同時,以綠色生態優勢為地基,以非遺文化為支柱,向上蓋房,向下挖路,堅持“紅色旅遊+非遺傳揚+綠色產業”,通過特色文化吸引遊客與投資者,帶動地區經濟發展,打造澄江“紅綠遺”農文旅融合發展品牌,建設大美澄江。
圖為指導老師法學院黨委書記陳靜與隊員在澄江文化樓合影
團隊沉浸式體驗澄江非遺,與非遺傳承人深入交流,走訪黃酒產業,在酒香中領略到澄江非遺的醇厚與悠長,拍攝宣傳視頻,為非遺產品拓寬宣傳與銷售渠道獻策,並建議將非遺產品作為文旅亮點與產業特色進行推廣,融入旅遊路線,在完善非遺保護與發展機製、傳揚非遺文化的同時,帶動非遺產業發展,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和推進全域旅遊,打造澄江特色文化品牌。
圖為澄江鎮小學生在“紅綠遺融合進校園”宣講會上談對鄉村振興的理解
圖為隊員與澄江鎮beplay体育手机生在紅色故事宣講會上互動交流
“到邊疆去,到農村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廣東財經大學“文旅興業”實踐團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投身鄉村振興事業,努力交出一份實際可行的答卷。挖掘紅色資源、激活綠色產業、傳承非遺文化,創造性提出“紅綠遺”融合發展新模式,共譜文旅促發展的未來宏圖,積極為鄉村振興貢獻廣財力量、青春力量。
圖為廣東財經大學“文旅興業”實踐團與澄江鎮beplay体育手机生會後合影
實習編輯:範文婷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