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天真一起”兒童在共創中藝術生長,美育在共創中自然發生——廣州美術學院舉行兒童美育主題係列活動
4月20日,由廣州美術學院美術教育學院與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共同主辦,美術教育學院家庭與兒童美育教研中心、金蛙美育(廈門)文化有限公司承辦的“與天真一起——藝術家與兒童的融創與互生”展覽開幕式,以及“粵港澳第二屆家庭與兒童美育學術論壇”在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校區舉行。
廣州美術學院副院長蔡擁華,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專職副主席葉正華,廣州美術學院美術教育學院黨總支書記何周宇、院長吳慧平、黨總支專職副書記賴榮幸、副院長王朝虹,廣州美術學院黨政辦公室副主任、黨委統戰部副部長羅春光,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副館長洪榮滿,金蛙美育(廈門)文化有限公司總經理金娟,廣東美術館越秀大美藝術培訓中心校長史方方,廣東省楊之光藝術教育基金會理事長楊紅,華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李邦耀,廣州美術學院原美術教育研究所所長陳衛和,廣州美術學院特聘外籍專家何建成,廣州水墨村美術館館長郭青,中央美術學院國際學院特聘教授李綱,廣州市教育研究院北部分院美術教研員何定怡,以及參展藝術家、兒童及家長代表,全國各地美育領域專家學者參加了展覽開幕式。
開幕式現場
蔡擁華在致辭中表示,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美育事業的發展。作為華南地區唯一獨立建製的高等美術學府,近年來,廣美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美術高地作用,主動承擔了廣東省教育廳主辦的係列學校美育活動,持續為廣東省全麵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貢獻廣美力量。本次由美術教育學院和美術館共同舉辦的兒童美育主題展覽、學術論壇,就是廣美落實學校美育,帶動社會美育、家庭與兒童美育協同發展,積極探索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學校美育體係的具體實踐。本次展覽從人文視角表現當代美育的新觀念和新麵貌,以“兒童美育”為主題,創新性采用藝術家與兒童“融創”方式創作與展示,呈現了學校美育、家庭美育、鄉村美育、特殊教育,以及校外美育、城市流動人口子女、社區美育等社會美育的成果,代表了廣美美術教育學院在深入探索兒童美育新路徑上的新視野。希望各方以此為起點,彼此支持、攜手合作、凝心聚力,共同為推動中國美育事業高質量發展而共同努力。
展覽現場
金娟表示,本次兒童美育主題的展覽及論壇是其公司與廣美美術教育學院攜手舉辦的第二屆美育活動,很榮幸與廣州美術學院一道致力於推動中國兒童美育事業的發展。本次展覽創新性地以“藝術家與兒童共同創作”,用“藝術創作來帶動美育實踐”,彙聚了近千名孩子與一百多位藝術家同攀藝術高峰,彼此啟迪,相互成就,創作和展現了諸多精彩動人的藝術作品。
王朝虹代表參展藝術家介紹了作品創作心得,她表示當藝術家們用更加開放的眼光審視兒童藝術,用多樣的媒介去實踐,會發現當代兒童美育的諸多可能性。藝術家對共同參與創作的兒童幾乎有著共同的印象:他們既天真又浪漫,對藝術有著自由、開放的理解,大腦中時刻迸發著無拘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對可能性的嚐試毫無畏懼,而且願意通過努力讓一件藝術作品從無到有變為現實。這些正是藝術和美育該有的魅力與力量。
參展兒童代表趙文浩說道,本次與藝術家和老師共創藝術作品是一次有趣、新鮮、難忘的經曆,第一次將自己內心的想法、創意以藝術形式呈現出來,這種藝術創作的喜悅無以言表,且對藝術的神奇魅力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展覽現場
本次展覽共有來自全國各地138位藝術家與837位兒童共同創作的42件(組)藝術作品,以開放的主題還原藝術家與兒童雙向奔赴的過程,以多樣化的當代藝術形態展現著“兒童參與式藝術”的獨特魅力,以“與兒童同作”和“為兒童而教”兩種不同的兒童參與式藝術形式構成展覽框架,展示了藝術創作與美育實踐彼此印證的結果,引導大眾將目光看向兒童,望向當下,一同發現兒童、藝術以及兒童藝術的多元麵貌。展覽自當天起正式麵向公眾開放,展期至5月5日。
在《宇宙流》作品麵前,觀者能體驗到一種全新的視覺感受,而這種感受是由藝術家李邦耀與26名兒童一起創造的。他們搜集了約300件廢棄的兒童玩具,通過共同的改造,300件“圓點”玩具呈現出螺旋形狀的閃爍星空,猶如繁星璀璨的銀河係。在與藝術家共同創作的過程中,孩子們經曆完整的美育過程,曾經的經曆與藝術得以碰撞出熟悉與陌生交織的視覺心理效果。這樣的視覺藝術創造不僅給觀展的孩子帶來純粹的快樂,也會感染到觀展的成年人。
作品:《宇宙流》
藝術家:李邦耀
兒童藝術家:李林泉(7歲)、張丁夫(10歲4個月)、冉清歌(7歲9個月)等26位
何定怡團隊與121名特殊學校的兒童共同創作了作品《指尖的溫暖》。他們留不住光影,但他們嚐試捕捉世間的輪廓;他們抓不住七彩,但他們願意表達內心的斑斕;他們摸不到全貌,但指間的折痕詮釋了他們對一個個形的構想;指尖的觸摸是他們的靈感,是他們與這個世界溝通的橋梁。他們懷揣著一份純真的熱忱,向世界展示那些低視或失明孩子的創造力。原來——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牆,隻有彼此之間的心流與溫暖。
作品:《指尖的溫暖》 藝術家:何定怡、李琳、餘嘉琪、伍小君、沈玉文、楊兆興、吳宇新、麥春媚、王寶儀、蔡弘雷、陳池林、郭豐、王紅儉、湯淼、吳偉鵬、鄭洪未 兒童藝術家:戴子洋(8歲6個月)、董希(9歲6個月)、曾翰文(8歲2個月)等121位
科技的發展推動著教育的創新,鄧碧文團隊與23位兒童一起創作的《AI的問題之河》試圖對人工智能的迅猛發展作出回應。孩子們在藝術中融入AI思維,用AI作助手進行思維的暢想,對成長中那些非同尋常的想法、問題、未解之謎以及帶有哲思的“大”問題以“問題之河”的方式呈現,猶如“問題之書”一般,給我們帶來的是對於現實、未來、生命、溯源等宏觀命題的思考。
作品:《AI的問題之河》
藝術家:鄧碧文、李潤芳、黃勇、王培生、譚淦泉、何子振、劉婕茜、張明祿、劉子佳、劉陽、許小琪、李雪梅、劉歡慧
兒童藝術家:歐俊璟(10歲6個月)、張凱洋(12歲5個月)、張心怡(9歲5個月)等23位
同時,展覽特設戶外展區,8件(組)作品引導觀者在自然中感受兒童與藝術家一起創造的精神世界。“點蟲蟲 、蟲蟲飛”是嶺南家喻戶曉的兒歌。在廣美湖邊,鴨鵝、水麵,草叢、樹林、昆蟲,激發了11位兒童天真的想象力。王朝虹團隊引導孩子們通過浮法玻璃這個日常毫不起眼的材料,帶著孩子們一起來趕一場玻璃藝術的蛻變之旅。通過草圖、模具、窯燒實驗、溫度、切玻璃、泥稿等等環節,孩子們在藝術家的協助下像藝術家一樣工作,孩子們的變化如“蟲蟲飛”一樣,完成了一種蛻變,一種升華。
作品:《點蟲蟲 蟲蟲飛》
藝術家:王朝虹、梁穎賢、吳國忠、周敏敏、李欣婷、蘇詠琦、陳明華
兒童藝術家:梁尹(13歲3個月)、卓柏宇(7歲11個月)、何思瑩(9歲8個月)等11位
展覽的主策展人黃露表示,兒童擁有一個人的全部權利,理應作為藝術生活的權利主體和行動主體。然而,在傳統的藝術與美育語境中,能引發人們平視兒童的“參與式藝術”形式,還是一種新鮮事物。由藝術家與兒童共同創作的兒童參與式藝術,不僅重構了成人與兒童在藝術生活中的關係,體現出《兒童權利公約》的基本精神,同時也呼應了兒童權益運動、新童年社會學、當代兒童美育和參與式藝術共同宣揚的平權理念。本次展覽正是基於“藝術創作與兒童美育深度融合”的理念策劃,相信這些藝術創作與美育實踐結合的藝術作品,能讓更多人平視兒童、正視兒童藝術。讓孩子們看到一個個有趣的靈魂,也讓陪伴孩子觀展的家長領略到展覽背後的意義。
展覽開幕式後,與此“配套”的“第二屆粵港澳家庭與兒童美育學術論壇”在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校區舉行。論壇以“在場·立場”為主題,以“兒童美育的時代召喚與未來延展”為主軸,在學校美育、社會美育、家庭美育等三大美育係統之間建立聯結,探討兒童美育的多樣性和當代性。
論壇邀請15位參加“與天真一起:藝術家與兒童的融創與互生”展覽的藝術家,從兒童參與式藝術實踐的視角,圍繞“藝術創作與兒童美育的融合”“美育普及化與兒童在場的省思”“手工藝、當代藝術與兒童的對話” 等議題展開,試圖回到美育發生的現場,用可探索、可實踐和可思考的方式凝聚兒童美育共識,探討“藝術—美育”共同實踐的前沿研究問題、發展方向與實施路徑。
論壇現場
信息來源:廣州美術學院美術教育學院
beplay2網頁登錄郭健明 實習編輯:司徒雅茵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