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上午,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中國人民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吳曉求教授做客學校“廣商大講堂”總第12講(人文社會科學講堂第8講),深度解析中國建設金融強國之路。我校執行董事長郭小聰、學校領導、各二級學院師生代表和媒體朋友們參加講座。
吳曉求教授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以嚴謹的邏輯、翔實的數據和生動的語言,係統講解了金融強國的深刻內涵及其宏大意義,全麵解析了建設金融強國的“兩大支柱”和“三條路徑”,並從“五大方麵”提出改革中國資本市場的具體舉措。
吳曉求教授指出,建設金融強國是我國金融改革開放的總方向,是一個艱難而偉大的目標。它的偉大在於其極端重要,其艱難在於實現金融強國是一個要翻雪山、過草地的漫長過程。他表示,科技和金融,就像是驅動著我國邁向現代化的兩個輪子,二者缺一不可。科學技術轉變為新的生產力,離不開金融的孵化和推動的作用。“隻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堅定不移地走改革開放之路,推動科技創新,保持經濟可持續增長,不斷完善法治,提升軟實力,我國將有可能成為第三個金融強國。”
吳曉求教授以美國安然事件後出台的《薩班斯法案》為例,強調了學習借鑒他國資本市場法治建設經驗的重要性。他提出,要設計一條既與現代市場經濟原則相匹配,又符合中國國情、有中國特色的金融強國道路,必須要充分調研建設的路徑、問題和困難,開展科學的研究,充分學習、借鑒、吸收他國完善法治、改革製度的成功經驗和理論,廣泛地吸收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才能少走彎路、少交學費。
他指出,推動我國金融強國建設的兩大支柱,一是人民幣的自由化、國際化;二是要建立透明的、強大的、有成長性的資本市場。“人民幣應以成為完全可自由交易的國際性貨幣為發展目標,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意義甚至比加入WTO的意義還要更加重大和深遠”。人民幣的興起將有效地完善國際貨幣體係結構,推動形成多元國際貨幣體係。人民幣自由化、國際化也會強烈地推動國家軟實力的提升,推動國家法治建設。另一方麵,資本市場是推動金融強國建設的重要起點。“沒有透明的、強大的、有成長性的資本市場,人民幣的自由化、國際化就沒有一個閉環體製”。吳曉求教授認為,我們要從戰略角度認識資本市場,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的樞紐作用,為個人提供存量財富管理機製、為高科技企業提供資本補充機製、為人民幣自由化和國際化提供回流機製、為中國金融體係開放提供載體,讓中國市場成為全球投資者必須關注的市場,進而成為全球的、新的國際金融中心。
吳曉求教授強調,建設金融強國要走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道路。
市場化是實現金融強國的重要途徑,隻有市場機製才能滿足現代社會對金融的多樣化需求。市場化要求金融體係要提供多樣化的資產配置類型,推動中國金融業態的多樣化和金融功能的多元化。
法治、契約精神和透明度是金融強國應具備的基本條件。金融本質上是一種信用,金融交易基於契約和透明度。高度的社會契約精神來自完善的法治。完善的法治不是條文,法治的核心是法的靈魂、法的理念。在我國,尊重法治、發展市場經濟最重要的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
金融強國的金融一定是國際化的。國際化的起點是必須完成人民幣自由化,讓人民幣成為可自由交易的國際性貨幣,在國際貿易市場中發揮重要作用。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無疑充滿風險和挑戰,但是我們應該要保持信心,實事求是看待問題,堅持在開放中成長,在競爭中成長。
談及改革中國資本市場的具體舉措,吳曉求教授提出,正確認知資本市場是關鍵。“資本市場不是融資市場,融資市場上的資產沒有成長性,無法形成閉環機製,也無法成為金融強國的載體。資本市場不隻是要提供融資便利,同時也要追求回報。現代金融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收益和風險必須匹配,否則市場就會陷入混亂。”資本市場是金融強國的載體。如何改革中國資本市場,吳曉求教授提出了五個觀點。
第一,以嚴刑峻法為前提推動注冊製改革,嚴格執行處罰規則,正確把控IPO的邊界。從實際的措施、製度、規則、政策和工具等方麵推動一係列改革,形成強大的威懾效應,切實把保護投資者利益、資產的成長性放在首位。
第二,完善減持規則,豐富減持約束條件,分階段地實施減持,創造一個公平的交易機製。對於大股東、控股股東減持,低於淨資產的不能減持、低於發行價不能減持,這是必要條件,但必須加一個充分條件:創造與融資相匹配的利潤,並達到相應的分紅,才可以進入減持程序。
第三,做好信息披露,壓實中介機構負責披露虛假信息的連帶責任。信息披露是維持公平的重要機製。從發行、交易、退市到減持都要如實、及時、完整披露所有的重大信息,設置好、健全好公平的資本市場製度。“投資有風險,風險請自擔”的前提是信息披露必須是真實的,當信息披露不真實的時候,投資者不能自己承擔投資的損失。
第四,提高退市效率,建立完善賠償製度,通過嚴刑峻法嚴厲處罰違規違法者。中小投資者保護基金應承擔司法救助牽頭者責任,幫助中小投資者進行合理的賠償和有效的法律救濟。“不要讓中小投資者承擔嚴刑峻法事後的損失。”
第五,完善好製度、製定好標準,吸引更多新增資金進入,強化市場預期。
此外,吳曉求教授結合豐富的治校辦學經曆分享經驗。他提出,辦大學是一個有利於國家民族長遠發展的公益事業。學校應該要跟上科技進步的步伐,把科學創新的成果都最大限度、最快速地體現在教學之中;放眼世界,提升語言交流能力,最廣泛、最充分地吸收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了解中國國情,培養肩負起社會的道義和責任,善於傾聽、有包容精神、能講道理的人。他祝願廣州商學院越辦越好,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在穩定規模、改善結構中走出一條財經類大學的特色辦學新路,並鼓勵廣商學子追求善良、道義、包容和智慧的人生品格。
講座現場,吳曉求教授與師生親切互動,圍繞實現“強大貨幣”的三個基本點、我國資本市場與發達國家的主要差距、目前的求職就業環境、經濟發展與政策調整的關係等方麵展開深入交流,以具有高度、深度、前沿性的觀點,極大地拓寬了我校師生的知識視野。在“我國風險投資對推動技術創新的有效性”這一問題的探討中,吳曉求教授認為,客觀上看,對於推動中國科技進步和創新,推動高科技企業的發展,提升中國經濟的科技實力,改變中國上市公司的結構等方麵都起到了明顯的積極作用。他強調,創新者要有恒心,一定是心裏沒有雜念的,真正偉大的創新、偉大的作品都來自內心世界的追求,不是外部世界的引誘。
現代信息產業學院軟工火鏈專業的郭澤鋒同學認為,“吳曉求教授科研成果豐碩,對金融市場研究有獨特的見解,在講座中,深入淺出的分享,讓自己收獲頗多”。他認為,各行各業的專家學者通過“廣商大講堂”走入校園,為廣商師生提供了很多增長閱曆和見識的寶貴機會。此次也是自己第一次爭取到“在主會場參加‘廣商大講堂’”的機會,能夠親身感受現場氛圍,親眼見到大咖人物,相當值得!法學院法學專業的張琰同學說道,吳曉求教授將身邊小事融入了宏觀的金融領域去分析,讓我們深刻感受到金融這一話題關乎實際、關乎生活。她表示,吳教授“關於人民幣逐漸走向國際化、法律在完善市場改革和監督體係有著重要地位”這些觀點讓自己印象深刻,也拓展了自己作為一名法學生學習的努力方向。
會上,國家級人才稱號獲得者、我校名譽校長李曉教授為吳曉求教授頒發“廣商大講堂”特聘講師聘書和蒞臨演講紀念證書。
吳曉求教授主講
我校聘吳曉求教授為“廣商大講堂”特聘講師
我校名譽校長李曉教授為吳曉求教授頒發蒞臨演講紀念證書
吳曉求教授與現場學生互動
與會領導嘉賓合影留念
講座現場
吳曉求教授寄語
通訊員: 陳澤筠 黃玉亭 攝影:陳一奇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