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网页登录
beplay2网页登录
天省大講堂|莫道明寄語:勵誌、專注、察勢,成就豐盈人生
2021-12-01 17:05:00
廣東實驗中學附屬中學天河學校
   高一,是高中生活的起步,處於求學的關鍵階段和成長的分水嶺,不少學生對高中生活以及今後的人生規劃都感到些許困惑。近日,天省創辦人莫道明教授,與全體高一學子分享了自己高中時期的學習經曆和心路曆程,鼓勵同學們堅定目標,砥礪前行。

  ◆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國家高端智庫)創辦人、教授;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理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特邀研究員。

  ◆高級經濟師,政治經濟學研究員,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社會現代化轉型。出版專著4冊,發表論文多篇,為中央及地方政策建議達30多篇。

  ◆專著《重讀》由國學泰鬥饒宗頤題寫書名,並獲得饒老的肯定。著名學者鄭永年作序推薦,被譽為“通過其獨特的注釋和解讀把古典中國文明和當代現實結合起來,關乎曆史、現實和未來”的思想研究工程。

  (高一年級林玥同學采訪莫道明教授)

  Q1:作為入校才幾個月的高一學生,對高中生活還多多少少有點不適應,請問莫教授是怎樣度過高中時期的?

  A:每次走進校園,看到朝氣蓬勃的同學們就特別開心,好像自己又回到了青蔥歲月。實際上我今年已經58歲了,我的高中生活,也和你們隔著整整一個時代。但慶幸的是,這些年我一直勤勉地工作、學習,沒有跟時代脫軌。

  我們那個時代,基礎教育是九年製:小學五年、初中兩年、高中兩年。初中之前都是半工半讀,因為要“學工”,一大半時間被用去勞動了。所以,在高中之前我可以說並沒有真正“讀過書”。

  1979年的時候,我在鎮中學讀高一,後來鎮中學的高中部因為教學質量差被取消了,我不得不遠去離家14公裏的隔壁鎮繼續求學。

  那個時候,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不久,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大江南北生機盎然。我和同學們正處於“指點江山、激昂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的年齡,胸有理想,眼中有光,茶餘飯後談論的是社會的發展、國家的未來和個人的命運。我們認為國家必有大發展,也必將帶給我們光明的前途。年少的我們開始立誌為國、為己努力讀書,雖然起點很低,但所幸為時未晚。

  那時候高校招生人數少,考大學是非常難的,我給自己設定的目標就是華南理工大學。為了實現夢想,我拚上了,每天堅持早上5點起床,晚上23:30睡覺。節假日一般都在學校度過,春節也僅僅在家呆了兩天,把所有能用的時間全部拿來學習了。那一段時間我的學習成績突飛猛進,跳躍式提升。我後來總結了幾條經驗:

  第一,要勵誌。要給自己定一個目標,然後努力實現這個目標,欠缺什麼,立即想辦法補上。當時我的英語是最弱的。因為初中就讀的鎮中學沒有英語老師,高一入學的時候,我連26個英語字母都認不全。當時全班大約三分之一的同學都和我差不多情況。我們的高中英語老師因才施教,專門給我們編了一套教案,讓我們在短短2個月內學完初中英語課程。時間緊,任務重,基礎差,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我們硬是咬著牙挺過來了,兩個月後,就可以跟其他同學一起正常上課了。

  第二,要專注。人生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目標,高中階段要根據自己的愛好及學生專長思考自己的專業方向,然後傾盡全力。我當時一門心思要學理工科,所以我的物理、化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在這個基礎上,再補上自己的短板,基本就打通了高考的路。比較起來,現在的你們發展路徑更多,成長速度更快,但不利之處就是誘惑太多,讓你們很難保持專注。抵擋娛樂性誘惑這一點,一定要注意。

  第三,要察勢。現在很多年輕人崇尚西方的個人主義,比較關注自我感受,對社會發展和國家命運比較淡漠。我們那一代人是把國家命運與個人命運緊緊關聯在一起的,沒有國家的發展、時代的進步,就沒有今天的我。我也想告訴今天的你們:一定要對社會發展趨勢有所了解,比如現在材料科學、人工智能、新能源及低碳經濟、生命科學、新經濟等學科備受關注,可以預見國家將會投入更多的支持。如果我們選擇專業能結合未來大趨勢,是不是就更容易成才,更容易取得成就?

  (莫道明教授熱情地與大家分享自身經曆)

  Q2:考上華南理工大學後,您因緣際會選擇了並不太喜歡的化工機械專業,是怎麼堅持下來的?聽說本科畢業後,您放棄了保研的機會,選擇了跨專業報考工商管理研究生,當時又是怎麼考慮的?

  A:我1982年高分考入華南理工大學。那時候信息閉塞,不像你們現在可以在互聯網上查到所有的專業信息。我第一誌願填報的是建築學,但因為沒有考美術科,建築專業是不會錄取的,所以等於是一個廢誌願;因為化學成績好,我第二誌願填報了化工機械專業;第三誌願是服從分配。結果就被化工機械專業錄取了。

  那個時候,從海豐到廣州隻有一條兩車道的公路。報到那天,我早上8:00坐上車,晚上20:00才到學校。我一路上都很興奮,憧憬著接下來的大學生活。結果到校第一天,就被“教訓”了。一位學生處的領導,是我老鄉,他說:你考那麼高分數,為什麼填報了學校最冷門的專業?選擇無線電專業(當時華工最熱門的專業)都完全沒問題啊!我猶如被兜頭澆了一盆冷水,滿腔的喜悅化為烏有,心中不禁有些沮喪。

  入讀之後,我發現自己真的不太喜歡這個專業。也有過短暫的迷惘,但我很快清醒地認識到,既然已經無法改變,對自己最負責的做法就是先學好這個專業。並且我也相信,學好基礎課,真正掌握了其內在邏輯,以後一定會有用得著的地方。

  後來本科四年,我的專業課成績基本上都在90分以上,總成績在全係名列前茅。畢業前,學校給了我免試保研的機會,但我拒絕了。我當時剛剛接觸到工商管理學,直覺這個專業在未來中國肯定有發展前景,所以決定跨專業報考。

  當時距離研究生考試隻有三個月的時間,我又發揮了高中時候的學習精神,除了睡覺和吃飯,其餘時間都在學習。因為基礎課學得紮實,所以我在數學、英語、政治上花的時間比較少,把大量的時間集中用來學習專業課。那年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專業招7名研究生,有142人報考,我以第3名的成績輕鬆被錄取了。

  雖然畢業後沒有從事過相關技術工作,但我工作中重要的能力素質,都是跟本科專業密切相關的。比如我創辦企業、建造樓房的時候,乙方的工程師都糊弄不了我,因為基本原理我都懂。

  我想告訴同學們,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你把它放大了,它就會阻礙你。當不如意事情到來之時,把它放在一邊,先努力把眼前的事情做好,過後回頭再看它,已經不值一提了。

  (現場座無虛席)

  Q3:據我所知,您1997年創辦了昊源集團,2004年創辦了廣東實驗中學附屬天河學校,現在又創辦了天人山水大地藝術園,幾件事情好像並沒有什麼聯係。中國有句俗話叫“幹一行、愛一行”,還有一句叫“愛一行、幹一行”,請問您是怎麼理解的?

  A:我比較主張先愛上這一行,再去幹。我做過的幾件事情,貌似互相之間沒有關係,但本質上是有聯係的。比如“天人山水”的企業理念,就跟我們學校一樣,也是“美.愛.責任”。我做企業最基本的底線是:能取得一定效益,同時又能對社會有所貢獻。任何給社會帶來負麵影響的事情,無論這種影響發生在當下還是未來,我都不會做。

  我出生在教育世家,對教育有一種特殊的感情。辦學校是我多年的夢想,我投入了滿腔熱情,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建校的時候,我每天都來工地盯守,挑選一磚一瓦、一草一木;和團隊一起翻閱典籍,在四書五經中尋找樓名、標語和口號;在建築細節上精雕細琢,比如堅持用粗糙的磨砂質地做建築外牆並勾明縫,形成柔和的漫射光保護視力,諸如此類的細節,建校過程中有很多很多。雖然辛苦,但因為熱愛,我樂在其中。

  至於創辦天人山水大地藝術園,大概是源於骨子裏傳統知識分子的理想:我希望建立一個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理想化社區。大家到日本去,覺得大和民族的文化很美;到歐洲去,覺得歐式風情也很美,那麼我們中國特色的東西不美麼?有著悠久曆史文化的文明古國,有著太多獨一無二的東方之美需要發掘。我希望能用大地藝術呈現中國傳統文化之美,帶來一份屬於中國人自己的美。天人山水大地藝術園,既是追尋和傳承曆史,又意在探索理想社區,未來還會籌建初中和幼兒園、開展研學。開設的課程包括自然與生命、人工智能與自然科學、運動與生命、美學和文化曆史五個板塊的內容。這種理想,我想作為中華兒女,應該都懂。

  我認為,現在社會已經給我們創造了很多條件,完全沒有必要為了達到什麼目的而扭曲自己的意誌。做一件事情,首先一定是熱愛。帶著一種使命、一種愛好去做事,事半功倍,自己的那種成就感也是無以複加的。所以,同學們,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價值追求,然後努力去做就行了。祝你們擁有一個豐盈的人生!

  講座結束後,高一年級的同學給莫道明教授寫了一封《感謝信》,字裏行間彰顯著青少年的誌氣與朝氣,同時表達了對莫教授的感謝,對學校的熱愛之情與感恩之心。

  同學們的赤誠讓莫教授動容,猶如一股暖流溫暖了寒冬,又如閃耀的星星照亮了夜空。莫教授在回信中,期許同學們:自信地閃耀屬於自己的光芒,使地球家園、使中華文化生生不息,使我們的國家欣欣向榮,讓我們的校園歡聲笑語,生機勃勃。

  勵誌、專注、察勢,成就豐盈人生。在學生發展指導中心的指導下,天省學子通過各種學習、實踐,發掘自身潛能,看見自我肯定自我,明確奮鬥目標,勇敢追逐夢想。

  beplay2网页登录 林劍 通訊員 閆雲卿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