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就是逛展打卡、到此一遊?怎麼可能!告別走馬觀花,真研學來到我們身邊啦!
6月30日,“大開‘研’界·走讀廣州”——廣州beplay體育手機生研學實踐教育高質量發展係列主題活動在廣東省博物館舉行,通過打造首個真研學示範課、推出100條經典研學路線等舉措,構建廣州研學實踐“五個一”新格局,為廣大師生和家長提供了更科學、規範的研學指引,引領全省研學實踐教育的探索和創新。
活動由廣州市教育局、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主辦,廣州市研學實踐協會、信息時報社承辦,廣東省博物館、廣州市廣播電視台、廣州市天河中學、廣州市紡織服裝職業學校、廣州市天河第一小學、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幼兒園、廣東省軍區第一幼兒園協辦。
體驗“真研學”
聽海螺說悄悄話,海上思路尋芳香
“孩子們,把鸚鵡螺的殼放在耳邊,你是不是聽到了一些悄悄話?”活動當天,記者跟隨天河第一小學的孩子們來到省博自然展廳,體驗《海洋軟體動物》研學課。展廳內懸掛著鯊魚、魔鬼魚等真實的海洋生物標本,讓孩子們仿佛置身於海洋世界中,他們一邊聽省博導師的講解,一邊在研學手冊上認真地記錄。在展廳旁的“課室”裏,學校老師讓孩子們先尋找小學課本裏貝類的內容,再讓孩子們探索貝類世界,最後更把一個個貝殼串成風鈴,傾聽大海的聲音……“沉浸式”的課堂氛圍、情景式的學習體驗,真正的研而有學。
這樣的研學課你也想上嗎?當天,幼兒園、小學、初中和高中等四個學段的學生分別上了四節不同的研學示範課,讓市民近距離感受真研學的魅力。
在大舞台區域,廣州市天河中學師生帶來了《廣州與海上絲綢之路——尋香之旅》研學示範課,身著漢服的學生們,先是體驗淨手、品香等傳統香禮;然後品味沉香、龍涎香等動植物香料,最後選擇自己喜歡的香料,揉搓後打磨DIY香牌。學校老師從香料的起源、貿易等知識引發學生思考廣州與海上絲綢之路的關係。天河中學副校長譚小霞介紹:“我們在做研學時不光是讓學生眼睛看或簡單的體驗,而更強調跨學科研究性學習和專業的課程設計,像尋香之旅,除了通過欣賞香具製作香牌之外,還會讓學生通過觀察、討論、分析彙報等方式,深入學習香文化,培養鄉土人文情懷。”
揭秘“真研學
課程設計是核心 專業師資作支撐
事實上,研學示範課隻是廣州研學的一個縮影。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廣州一直在推動“真研學”的落地:優課程、雙導師、重實踐、有評價是“真研學”的主要特征。
其中,課程是研學的核心。此前,廣州組織了兩批學校進行課程資源研發,設計出35門研學實踐係列教材。本次示範課上使用的研學手冊,就是以廣州研學實踐係列教材為藍本,加之廣州市教研院專業老師的指導優化,按“課前導入→實踐體驗→自主探究→成果展示→研學評價”的授課模式設計的課程。
師資是落實課程的關鍵。和逛景點聽導遊講解不同,“真研學”需要有專業的師資作為支撐,它以1名基地營地研學導師+1名學校名師組成的“雙導師”授課模式,讓基地和學校優勢互補,充分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真研學”鼓勵孩子們發揮創造性和想象力,把研學創意物化。除了導師教學的內容,孩子們還可以通過文圖、小視頻、調查報告、創意手作等方式呈現自己的研學收獲,優秀作品將在市區融媒新花城平台展示。
評價讓研學“有跡可循”。本次活動將借助廣州市研學實踐智能管理平台,由主辦方對青少年的研學實踐情況和成效進行客觀記錄和多元評價,核準並發放研學實踐證書。
多元“真研學”
百條經典路線 帶你讀懂廣州
活動現場,廣州市教育局開展了“大開‘研’界·走讀廣州”研學實踐教育係列主題活動,活動將結合‘灣區所向、港澳所需、廣州所能’,構建“五個一”研學實踐新格局:打造一批研學實踐精品示範課、發布一批研學精品線路、遴選一批研學實踐試點基地和學校、塑造一批研學實踐特色活動品牌、推薦一批研學實踐承辦機構,統籌協調各方資源,探索形成研學實踐廣州模式、廣州樣本。
值得一提的是,暑期將至,為讓學生感受“真研學”的魅力,主辦方發布了100條廣州市beplay體育手機生研學實踐經典路線,這些路線根據“紅色教育”“傳統教育”“勞動教育”“國情教育”、“自然生態”“國防教育”“財商教育”“智能製造”八大主題進行設計,引導青少年們在研學實踐教育中“讀懂廣州、熱愛廣州、奉獻廣州”,感受廣州的“老城市新活力”。
beplay2網頁登錄 林劍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