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烹飪美食,享勞動幸福;發揮潛能,盡情展示才藝;智趣遊園打卡,快樂翻倍……今年的“六一”兒童節,讓廣州市黃埔區九龍一小的小記者印象特別深刻。他們通過參與采訪,將豐富多彩的活動和參與其中的喜悅分享給更多的小朋友。
盡情展現“十八般武藝”
當清晨的陽光照進每一間精心布置的教室,悅耳的音樂已經響起。各個班級的學生伴隨著音樂開始精彩紛呈的節目表演,隻見同學們盡情展現“十八般武藝”:歌唱、舞蹈、武術、器樂、小品、相聲、舞獅等等,讓人目不暇接,直呼精彩,掌聲不斷。
尤其是四(1)班、四(4)班的舞獅表演,奔放熱烈,形神兼備,靈活多樣,吸引著每一個同學們的眼睛,雖然天氣很悶熱,穿著厚厚的龍套,舉著重重的獅子頭,但表演者很開心。他們不僅在自己班上表演,還到其他班去助興。正如小記者在采訪本次活動總策劃、學校德育處江玉芳主任時她所讚揚的“這些同學不怕苦,不怕累,實現了自己的價值,在給別人快樂的同時也帶給自己快樂。”
美味佳肴,出自小廚師之手
到了中午,隻見各班像變戲法一樣,短短的時間內,美味佳肴便擺滿了桌子。這些美食可不是爸爸媽媽做的或在商店買的哦,全是由同學們親手做的。說到美食,當然是自己烹一道美食,其中的勞動樂趣那是特別不一樣。兒童節前一天,各班家長將孩子要做的美食名稱在班群接龍,盡量做到品種多樣,食品豐富。製作美食過程由孩子全程參與,孩子為主,家長隻能協助,不能代辦。兒童節當天把製作好的美食帶到學校與班級同學分享,並講述製作方法、過程等或者製作時有趣的事。班級根據美食的擺盤、創意、用心等標準評選出5名“超級小廚神”。
小記者在走訪中看到各班美食色香味俱全:涼拌、炒飯、榨果汁、米糊、各種糕點等等,讓人回味無窮。瞧,大家在融合、歡樂的氛圍中體驗到勞動的快樂,同時增強了自我服務能力。
不同的童年,相同的快樂
為了增加濃厚的節日氛圍和滿滿的歡樂,學校專門為各年級同學定製了一場“多彩遊園會”,融合了傳統遊戲、手工藝和有趣的運動項目,如吹乒乓球、盲人敲鑼、蒙眼貼鼻、好運彩彈、巧吹蠟燭、水中夾珠、比比誰的眼力好……
活動中,小記者找到機會采訪練熾明校長,好奇地問“練校長,您小時候是如何過兒童節的?”
練校長親切地答道:“我們小時候過“六一”兒童節已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生活隻是剛剛解決了溫飽,兒童節快到時,我們會把家裏麵最漂亮的衣服穿上,紅領巾要提前幾天洗幹淨。那個時代沒有這麼豐富的食物,有時兒童節學校會發一個煮好的雞蛋,有時會是一塊餅,通常就是幾顆水果糖。每人能夠領到水果糖是兒童節最開心的事。雖然水果糖隻在手指頭那麼大,但外麵是用五顏六色的透明糖紙包裝,所以我們把水果糖當作是最好的零食,透明糖紙是最好的玩具。糖紙一是可以用來裝飾一些東西,還可以把糖紙疊起來,折成各種形狀的東西。有時還會把糖紙剪下來,做成各種各樣的圖案貼在書上做裝飾,就好像現在同學們玩的貼紙一樣。”
小記者還問道“請問小時候您會有像我們今天這樣的遊園活動嗎?”
練校長告訴小記者:那時學校也會組織活動,類似今天的遊園活動,但內容沒今天這麼豐富。小時候我們也是像你們今天玩的“蒙眼貼鼻”那樣,用紅領巾蒙上眼睛,老師在小黑板上畫一個人臉,我們就輪流上前去畫上五官,有時候鼻子畫不準,就畫臉外麵去了,或者是畫到臉上麵去了。當然,還會自創許多玩法。總的來說,小時候的我們和你們一樣喜歡過兒童節,因為孩子的心智永遠是一樣的,開心的體驗跟你們的相似。
最後,小記者問道“這次我們舉行的遊園活動對學生有什麼作用呢?”練校長表示,今年的遊園活動是積極創設更多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亮點,以點帶麵,不僅可以豐富同學們的校園生活,活躍同學們身心。同時,推動素質教育全麵發展,體現一種用心向上、樂觀進取的精神,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飛揚,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在遊戲中獲得更多的精神滋養。
參與采訪的“蘭韻”小記者部分成員:
陳焰瀅 廖玨寧 陳嘉燁 陳建榮 胡文嶼
楊 誼 劉詩欣 焦鑫怡 陳建皓 陳建豐
編輯 beplay2網頁登錄 林劍 通訊員 楊紅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