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2024致敬“感動廣州的優秀教師”宣傳活動在廣州國際媒體港11樓珠江之眼大廳舉行。10名植根基層、大公無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崇高使命的老師,榮獲2024年“感動廣州的優秀教師”殊榮。
今年的晚會活動在原有安排的基礎上,增加了院士點亮主題儀式,儀式感滿滿。晚會在歌曲《致敬老師》中拉開帷幕。鍾南山院士以視頻的方式為廣大人民教師送上節日問候和深情寄語。
新華社現場雲,廣州廣播電視台花城+、廣州廣播電視台視頻號、廣州日報新花城客戶端、廣州工會視頻號、文明廣州視頻號等新媒體平台同步直播。
深耕專業 成果豐碩
深耕教學,初心不輟。在廣州,有這麼一群老師,他們平心靜氣,專注於自己的教學領域,深耕專業,教研並舉,在教書育人的同時,還擁有極為豐富的教研成果。
從教34年來,廣州市財經商貿職業學校智慧財金係主任肖英姿熱愛自己的專業,在職教領域紮實耕耘,辛勤奉獻。2013年,她勇挑國家示範校建設的重擔,會計專業建設麵臨重重困難。作為專業建設負責人,她牽頭成立了會計工作室,與企業共同開展協同育人模式。10餘年來,她把無數的周末及寒暑假休息都用在了實踐工作中。十年磨一劍,她帶領團隊打造出《基於工作室的“三雙支撐、四階遞進”中職會計事務專業育人模式探索與實踐》國家級教學成果,破解了中職會計事務專業教學內容實時對接崗位工作內容難、職業素養培養對接崗位真實情境難、崗位實習專業對口難等難題,逐步形成產教融合背景下校校、校企、師生多方共贏的格局,為中職會計事務專業建設提供了可借鑒的範式。
廣州市第六中學地理學科科組長黃鳳金老師,躬耕教壇20餘年,重視戶外課堂,倡導知行結合,注重授業於原野之間,樹人於實踐之中。她開發“學在野外”高中地理實踐力課程群,融入國家課程、校本課程、社團課程、競賽課程、科創課程等高中地理課程體係中。她常帶學生在校內和校外進行地理考察活動,在考察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和人地協調觀等地理核心素養。在她指導下,學生的學科競賽成績和高考成績碩果累累。
廣州市西關外國語學校附屬流花小學教師梁淑穎在西關出生、求學,長大後也在荔灣實現了一直以來的教師夢。不覺間,她已成為“孩子王”23載。她不僅注重自己教學能力的提升,在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同時更關注學生的身心全麵發展,借助跨學科融合在孩子心中埋下養成好習慣的“種子”。曆年來,她的教學成績名列年級前列,獲得省市區級獎項數十項。
翻山越嶺 教育幫扶
教育強國建設不僅體現在發達地區學校的優質教育上,更體現在欠發達地區學校的提質提檔上。支教關乎教育公平和地域平衡發展,偏遠鄉村仍需要支教老師的加入。在廣州,有這麼一群人,他們不辭辛勞,跨越千山萬水,通過教育幫扶為鄉村學校培養教育人才,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
廣州市工貿技師學院黨委書記曾威帶領師生多次前往清遠市連南瑤族自治縣三排鎮油嶺村開展結對共建活動,共建“技能小院”,通過現場教學、贈送書籍、技能幫扶等多種方式,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為油嶺村的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在2023年全國第二屆職業技能大賽中,他帶領團隊斬獲7金2優勝,在2024年第47屆世界技能大賽預選賽中帶領製冷與空調、CAD機械設計等5個項目的選手奪得第47屆世賽入場券。
廣州市五中濱江學校副校長陳道宇紮根雪域高原,克服高原反應和諸多身體不適,在援藏工作中堅持“輸血”與“造血”並重,創新舉措推動廣州教育援藏取得階段性成效。進藏以來,他跟進“十四五”規劃內資金800萬元落地波密建設兩所村級幼兒園;對接廣州援助波密教育物資、資金達776萬元;對接17批共141位教育專家到波密送教,金額、人數均為全省之最。他創建“穗波同行教研大講堂”教育品牌,率先推進“集團包校”幫扶模式;組建林芝市第一批縣級特約教研員隊伍;組織波密縣首批“石榴籽一家親 穗波同行新時代”主題夏、冬令營活動,推動“利世紅苗獎學”落地波密,獎勵波密學子。
情灑特教 無私奉獻
特殊兒童好似折翼的天使,而特教老師要做的就是為這些折翼天使插上夢想的翅膀。特教老師不僅要教授學生知識,還要幫助他們適應普通人的生活。
2016年,廣州市番禺區培智學校教師索芳蓉麵對心智有些障礙的學生,她積極克服教學上的困難,用各種方法幫助學生建立學習常規,逐漸適應學校的學習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她關心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給予他們經濟上的幫助;她還關心生病的學生,發動同事親友一起參與眾籌,為他們籌集醫療費用。
廣州市黃埔區香雪山幼兒園園長周秀翠,從教32年,籌辦多個園所。她推行混齡教育模式,推動課程變革;她還重視繪本對兒童的重要作用,聯動廣佛地區6個園所開展“基於繪本生活化課程”,形成一套具有推廣價值的課程模式和資源體係,為廣東學前教育改革鍛造了“黃埔樣本”。她關愛隨班就讀的特殊兒童,讓“來自星星的孩子”偏離的人生軌跡回到正軌。作為黃埔區政協委員,她關注教育行業和社會民生熱點問題,參與提案,履行責任擔當。
紮根山區 教育開荒
廣州市增城區正果中學教師鄧國富一直紮根於正果山區教育,輾轉正果各beplay體育手機任教任職,默默耕耘,至今39年。作為班主任,他嚴愛相濟,曾孤身翻山越嶺勸回多名輟學孩子,並鼓勵他們考上高中、大學,走上更好的人生路;作為教師,他始終奮戰一線,潛心鑽研,任畢業班教學30年,成績優異;作為教導主任,他19年來致力於教學改革創新,打造獨具特色的共進課堂,培養40餘名骨幹教師,助推學校教學蓬勃發展;作為校長,他組織清拆校舍,發動捐資辦學,建成正果鎮第一所花園式學校——麻冚小學。
不忘初心 培育人才
在創新驅動發展的今天,人才已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核心力量。為了響應國家對人才培養的號召,廣州的一批傑出教育工作者正致力於完善人才培養體係,為國家的繁榮發展貢獻著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廣州開放大學鄉村振興學院院長李霖深知基層幹部和黨員骨幹在鄉村振興與基層治理中扮演的關鍵角色。她以十二年如一日的執著和熱情,致力於廣州農村基層幹部的教育事業。作為“羊城村官上大學”工程的領軍人物,李霖不僅精心策劃和組織了高質量的教學活動,還構建了一支專業且富有激情的教師團隊,並開發了一係列豐富的教學資源。她創新性地提出了“雙螺旋”培養模式,這一模式不僅提升了農村基層幹部的綜合素質,也為他們的持續教育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副院長徐禹,紮根職教事業21年默默耕耘。針對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脫節的問題,他積極投身“工學商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為落實改革,實現人才的差異化培養,他與學院團隊成員整合社會資源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教學改革探索。他推動與廣東省廣告集團等單位建立“灣區廣告產業學院”“廣東輕工順德珠寶產業學院”;推進國家職業教育廣告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並順利通過教育部、財政部驗收。他是所在院校首飾設計與工藝專業的創建人,實施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聯合眾多文化單位,引紅色資源、文創項目入課堂。他采用“校館企融合、工學商一體”的課堂實踐,並搭建人文融通、商業融入、科技融合多元課堂,提高學生設計能力,為廣東培養了大批優秀設計創新人才。
編輯 林劍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