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邵逸夫的精神遺產不隻是“兼濟天下”
2014-01-08 16:40:00

  和靜鈞 (西南政法大學副教授)

  邵逸夫1月7日謝世,享年107歲。無論是《財富》雜誌還是福布斯的財富榜,邵先生從來都不是香港最富有的,但卻是香港名符其實的最大慈善家。散盡千金濟眾生,老先生大襄善舉,兼濟天下,被人們認為是邵先生留下的最大精神遺產。

  然而,所有這些美言讚歌,或許並不符合老先生的初衷。在慈善依舊屬於“稀缺品”的內地,人們或許故意放大了慈善家們的形象並把他們高懸於道德標杆處,而在香港,人們懷念老先生和向老先生致敬,更多是出於老先生在事業中所做出的傑出成就,他是個創造了香港“百年影視傳奇”的人,是香港無線廣播事業的創始人。

  不可否認,我們中的很多人心中總有一種“你富了就施舍點出來吧”的心理,把慈善中的捐贈行為當成了純粹的施舍行為,認為“富得流油”那部分本不是他應得的財產。這不對稱的觀念關係,導致不合時宜的“逼捐”,挫傷捐贈者的自主性。無論如何,財產多與少,隻要是合法創造,產權人均有自由的處分權,捐還是不捐,都不是他對社會作出貢獻的唯一尺度。縱覽邵先生行善史,邵先生並非是在任何項目上“有求必應”的散財者,每一筆捐贈都是經他自主決定並投入自己認定的項目中。善款能最大程度善用,這才符合社會公益,也才尊重了行善者的本意。

  再者,對善款本質的不同哲學思考,也妨礙了內地民眾與相關機構在“促捐宣傳”方麵的工作。邵先生有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話:“我的財富取之於民眾,應用回到民眾。”這一句話的哲學含意在於捐贈是種人的關係,正如事業的推進也是在解決人的關係問題,它們是相通的,是良性循環的,是平等的。對於邵老先生而言,他的捐贈讓受益者對他感恩戴德,肯定不是他的動機與本意。事實上,國外一些製度設計也是承認了二者的同通性即“人的關係”,如捐贈者可以減稅,因為製度已經把捐贈者自主的“轉移支付”視為一種與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一致的行為。

  所以,作為邵老先生慈善最大受益者的內地,切不可把邵先生的“兼濟天下”,單純地理解為抽打內地富人的精神鞭子。邵老先生的善來源於其財的來源之善,而在我們內地“連斷子絕孫的錢都要賺”的富人的捐贈,隻會給社會帶來更大的害。邵老先生內地的公益事業,80%以上投在了教育上,正如邵老先生所言,“國家振興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培養人才是民族根本利益的要求。”他曾多次表示,中國要強大,關鍵在於教育及培養人才。財產、捐、項目的三合一,這才是比口號式的“兼濟天下”更值得人們效仿的精神遺產。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
2014-01-08 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