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叔”李培根卸任華中科技大學校長了。在3月31日發表的離任演講中,根叔居然以“遺憾”為主題:用19個遺憾勾勒出對大學管理、大學精神等的深沉思考。這是一份少見的離職演講,比起他昔日在學生畢業典禮上的新穎致辭又多了許多思索。
根叔的19個遺憾,說明他早已立誌成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家,推動大學變革,讓“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成為現實。一個渴望成為教育家的大學校長,是令人尊重的;一個不表功隻道歉的校長,似乎是另類的,卻又富有人文主義,契合著大學的自省精神。
正如根叔所言,大學學生應當真正思索人的意義,未來國家的現代化首先是人的現代化。誠哉斯言!大學始終應當是民族精神的高度所在,而不應當是官僚氣息彌漫的所在;大學始終應當是大師輩出的殿堂,而不是不學無術者鑽空子的走廊;大學應是一個盛產真話、追尋真理的道場,大學應當充滿著理想。如若大學沒有理想,大學陷入世俗的泥淖,則社會良性精神之風標,又豈能高揚?
一所理想的大學需要出色的教育家,更需要讓教育家發揮作用的體製機製,需要教育家能夠鬥誌昂揚,讓大學“囊括大典,網羅眾家”,讓思想富有尊嚴,讓創新主導科研,讓教師們體麵生活、充分思考,讓學生們學到知識、享受知識、創造知識。也許麵對就業的壓力、出國的壓力、購房的壓力,許多學生讀書之際便不得不直麵現實,這也是應用型學科璀璨的緣由。但大學不僅需為社會培養應用型人才,也需培養那麼一些有誌於讓人類充滿慈悲和智慧的人才,因為每一個時代總需要有人仰望星空。大學不僅能讓工具理性存在,也應讓人文理性張揚;大學不僅要創造高就業率,也應造就高創新率;大學更需要出一些科學家、思想家、哲學家,出一些真正的大師。
教育家是艱難的。教育家常常需要對現行教育體製的窠臼動手術,搞改革。什麼樣的窠臼,什麼樣的舊體製總是會有既得利益者,總是會招來批評乃至反對的聲音。有批評、有反對不是什麼壞事,兼聽則明。但教育改革不僅僅要聽不同的聲音,更需要衝破那些不符合教育規律的陳規戒律。這無疑是艱難的,是根叔徒留19個遺憾的來源。一個成功的教育家,需要全社會樹立起支持教育改革的環境,需要教育管理部門的大力支持,需要社會各界的支持,需要社會對於教育改革的共識。有這樣一個共識並不容易,需要教育思想的大討論,需要上上下下對於教育家的關心與包容。這麼多的需要,隻是因為我們真的應當擁有更多教育家,更多奉獻於教育改革的有識之士。
根叔的遺憾已經留下,他將繼續求索;而下一個根叔,我們唯有祝福其不再有遺憾。希望更多教育家能夠屹立於我中華大地,耀我民族之未來!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