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實踐點亮創新火花——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本科生科研計劃”的育人探索
成立於2018年的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人工智能學院(以下簡稱“桂電人工智能學院”),截至目前僅有學生412人。然而,這個連首批本科生尚未畢業的學院,卻成功摘得係列國家級、省部級本科生學術競賽獎項。據統計,僅2021年,該學院就有81人(次)獲得48項競賽獎勵,其中,國家級12項、省部級19項、其它17項。
解碼桂電人工智能學院的育人育才之道,離不開該學院實施的“本科生科研計劃”——學院激發學生科研興趣,引導學生設立、申報科研項目,為其配備導師進行指導並給予一定資金支持,讓學生在科研中解決問題,在實踐中創新,不斷增強科研能力和學術素養。
科研育人致力培養創新人才
培養未來破解“卡脖子”技術難題的拔尖創新人才,是桂電人工智能學院建院的初衷,學院緊緊圍繞這一目標,積極探索構建新的教育模式,“本科生科研計劃”正是這一探索的生動實踐。
“本科生科研計劃,旨在調動學生參與科研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學術素養。”桂電人工智能學院首任院長丁數學說,“本科生科研計劃”采取項目化運作模式,通過設立項目基金和學生自主申報的方式確定立項並予以資金支持,鼓勵學生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項目。
1∶16的師生比,讓桂電人工智能學院的教師有充裕時間引導學生找到科學探究的原動力,從而發揮好科研隊伍德育中的第一責任人作用。在導師AhmadChaddad的言傳身教下,學生李佳莉立誌要做科研,她在大學二年級下學期就發表了一篇SCI論文。
“耕地精細化分類研究”“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檢測分類係統”“基於紋理特征的ASD早期篩查”“汽車自動駕駛目標識別模擬研究”“激光雷達發射與接收係統研究”……從這些課題可以看出,“本科生科研計劃”項目不僅關注科研能力培養,更期望通過指導教師的言傳身教、研究團隊的朋輩教育,引導本科生在科研實踐中主動關注社會熱點、民生問題。“汽車自動駕駛目標識別模擬研究”團隊在2021年DoubleQ第三屆服務機器人大賽中獲得一等獎,該課題研究的目的在於學習和研究自動駕駛的目標識別問題。談及獲獎,大學二年級學生鄭桂達表示,是“本科生科研計劃”將他帶入科研的大門,科研計劃不僅提高他的研究能力,更讓他在研究實踐中接受了國情、民情、社情教育,受益匪淺。
“我們要讓科研和育人互促共進、協同發展,跳好‘雙人舞’。”丁數學表示,科研訓練與思想引領並重的育人模式讓學院越來越多的本科生在仰望星空的同時,腳踏大地,在研究實踐中服務社會、塑造品格。
李佳莉同學發表的SCI論文
營造氛圍不斷激發實踐動能
作為業界資深專家,丁數學每年都會為新生開設院長第一課活動。他教育引導學生要盡快轉變角色,心存高遠、腳踏實地,探索新的學習方法,拓寬專業基礎,創新專業方向,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本著立德樹人和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桂電人工智能學院為本科生打造了模塊化、流程化、專業化的第二課堂人才培養體係,麵向低年級學生開設了院長第一課、院長午餐會、晨釀計劃、前沿科技講座、學生沙龍、編程強化訓練、層級實訓、工程嘉年華等係列活動,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企業家等舉辦高水平學術講座和報告,讓學生及時了解學科發展的前沿動態,實現學術啟蒙,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
對很多低年級學生來說,可能連很多專業名詞都不了解,但這種學術氛圍能讓他們陶醉並胸懷激蕩。在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學生對人工智能未知世界的求知欲方麵,桂電人工智能學院始終不遺餘力。
開闊視野的同時也要付諸實踐,導師根據自己的研究方向發布課題名稱、崗位數及崗位要求,學生結合自身興趣組建團隊申報,經過麵試、答辯、評審獲準立項後,在指導教師的帶領下進行課題研究。立項評審、中期檢查、結題驗收、成果交流和評獎評優,這一係列的規範化運行,讓本科生的科研興趣轉化成了研究行動。
從培養興趣到自主實踐、再到深入研究,人工智能學院構建形成了“培養興趣、激發動力、自主實踐、深入研究、能力形成”的人才培養鏈條。
學院還建立本科生科研訓練計劃基金,從教師主持的研究項目或學生自行設計的科研項目中遴選適合本科生獨立完成的項目,視研究課題情況提供1000元至1500元不等的資助。
“本科生科研訓練計劃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要讓我們認識到科研離自己並不遙遠。科研立項是本科教育教學的一個新平台,它鼓勵我們在本科階段敢於從事科研。”獲得立項資助的學生梁通文說。
隨著項目推進,桂電人工智能學院將“本科生科研計劃”納入本科生人才培養方案,設置學分,助力本科生創新創業,形成了教研一體、學研相濟的科教協同育人機製。
教研相成始終站在科技前沿
“本科生科研計劃”一經出台,一批教學名師、博士生導師和青年骨幹教師迅速加入到科研導師行列中。
“學院麵向全球招聘學術精英,獲聘教師大部分具有名校博士學位及研究工作經曆,在IT相關行業前沿領域,具有深厚的研究積累和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除聘請學院教師作為科研導師外,學院還聘請業界精英作為科研校外導師,以提升學生參與科研的積極性和實戰性。”丁數學表示。
博士後李玉潔副教授就親自指導了兩個本科生科研團隊。“以前的本科生科研是一種‘自然生長’的狀態,對老師和學生都沒有多少約束力。通過科研立項,不僅增強了指導教師的責任感,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其中,我指導的一個項目吸引了七八個學生科研團隊報名參與。”李玉潔說。學院在項目執行過程中,要求學生做到“以我為主”,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地進行調查研究、查閱文獻、分析論證、製定設計方案、計算或實驗、分析總結等方麵獨立工作能力的訓練,增長研究和實驗才幹。
桂電人工智能學院教學副院長張軍教授,把科研計劃和傳統的畢業設計進行了對比,他認為,畢業設計是老師出題,學生選擇,學生是被動的,老師為了完成任務,其實也是被動的,而“本科生科研計劃”的實施,使得老師和學生都變得很主動,從雙被動到雙主動,教師和學生都能很投入地從事項目研究。
自開展“本科生科研計劃”以來,在教學環節上,桂電人工智能學院的導師緊密圍繞本學科的前沿研究,結合自身科研優勢,將科研成果融入教材知識體係,以彌補統編教材的不足。同時,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專業知識在實踐中的作用,使學生獲得啟發,切實感受將專業知識應用到實際的過程,使其能在實踐訓練中學會之前不理解、不清楚的理論知識,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與科研能力。
“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培養科學思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科研與教學之間可以形成良好的互補和互相促進。通過參與科研計劃,學生可以學到教科書外的最新的前沿科技知識,這在日新月異新工科如人工智能領域尤其重要。”張軍教授說。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莫堯堯、胡小敏)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