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築夢邊疆,科技點亮鄉村——廣西農職大學子赴東興市踐行鄉村振興夢
在東興市這片充滿活力與希望的邊疆熱土上,一群懷揣夢想的青年學子正以實際行動響應國家鄉村振興的號召,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踐,服務農業農村建設與發展。他們是“築夢邊疆促團結,科技興農助振興”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鄉村振興促進團的成員。2024年7月27日至8月2日,實踐團一行32人赴東興市大旺村、江那村及東興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等地,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麵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青春力量獻沃土,科技賦能新希望
在東興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廣袤天地間,實踐團在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黨委副書記陳信存的親自帶領下,與東興市農業農村水利局副局長黃章富深入交流,了解廣西農業農村發展現狀,在產業園內共同揭牌建立了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旨在通過基地建設促進校企合作,拓寬實踐育人渠道,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實踐團成員滿懷熱忱,實地走訪了東興市慶豐設施漁業產業示範區、廣西中苗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種苗繁育基地、仙棚公司小棚對蝦養殖基地,深入了解水產養殖技術和產業發展情況,用渴望求知的眼神捕捉著每一個科技興農的閃光點,決心將所學知識轉化為推動農業產業發展的動能。

實踐團與東興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共建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

實踐團赴東興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學習調研

實踐團在中苗公司種苗繁育基地學習
實踐團中來自老撾的留學生歐朗和葉禾感慨地談道:“我們學習到現代農業技術的先進與創新,這都將對我未來的學習和研究產生深遠影響”“我期待著能將這裏的產業技術帶回老撾,促進兩國農業合作與技術交流,為我們的農業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實踐團中的老撾留學生在仙棚公司小棚對蝦養殖基地參觀學習
田間地頭訪民情,振興之路共探尋
走進大旺村,實踐團與東興市馬路鎮副鎮長陳泓東、大旺村黨支部書記李德彬等村幹部圍坐一堂,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暨校地合作座談會,共話鄉村振興。在熱烈的座談中,實踐團成員們被大旺村“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及“清廉+產業”的創新模式深深吸引,共同探索鄉村發展的致富路徑。學校黨委副書記陳信存談道:“實踐團要深入了解國情、區情,掌握廣西現代農業和優勢特色產業的發展現狀與挑戰,同時,學校將依托在人才培養、科研創新等方麵的優勢,共同探索校地融合發展的新路徑,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為鄉村振興貢獻更大力量。”

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暨校地合作座談會

實踐團在大旺村金花茶產業園學習金花茶凍幹技術
實踐團不僅傾聽,更在行動中積極響應。在一周的緊密行程中,他們深入走訪了大旺村和江那村,對金花茶、咖啡等特色產業進行了細致地調研。在大旺村,他們為金花茶設計了富有創意的文創產品,深入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與自然之美,通過傳統與創新的巧妙融合,為推動金花茶產業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在江那村黨支部書記盧康健的帶領下,實踐團成員們走進咖啡種植基地,學習種植技術,並幫助拍攝宣傳視頻,用他們的創意和智慧點亮鄉村品牌,讓傳統產業煥發出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實踐團與江那村黨支部書記盧康健交流學習咖啡種植技術


實踐團為大旺村金花茶設計的文創作品——金花茶形象冰箱貼、logo鑰匙扣、扇子
科技興農顯身手,誌願服務暖人心
在田間地頭,實踐團化身為農業科技的傳播者。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動物科技學院黨委副書記馬瑞寧親自上陣,為村民帶來稻漁綜合養殖技術培訓,“一對一”的理論學習與田間地頭的“麵對麵”教學,讓科技知識觸手可及。而電商直播技術的引入,更是為鄉村產業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學校電子商務教師劉金花耐心指導,為大旺村、江那村村幹部和村民開展電商直播技術培訓,“手把手”教學實操。實踐團直播組成員化身為“主播導師”,直播帶貨金花茶產品,讓山貨走出大山,飛向全國。村民李大姐的笑容裏滿是喜悅:“現在我們的產品也能上網賣了,這多虧了你們的幫助啊!”


學校動物科技學院黨委副書記馬瑞寧老師為村幹部、村民開展稻魚綜合養殖技術培訓,指導村民水產養殖技術


學校劉金花老師為江那村村幹部、村民開展電商直播技術培訓

實踐團成員幫助村民直播帶貨,推廣大旺金花茶

實踐團為大旺村村民開展電商直播基礎知識講解活動
誌願服務同樣溫暖人心。實踐團不僅為當地小學捐贈文體用品,還為村民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理論宣講、移風易俗知識問答、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補繳政策宣傳、被征地農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知識政策宣傳等,與村民結對聯誼開展互動活動,用實際行動踐行社會責任,為鄉村振興政策的順利實施加強群眾基礎。

實踐團為當地小學捐贈文體用品

實踐團為村民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知識競賽活動

實踐團成員向大旺村村民普及國家惠民政策
紅色基因代代傳,邊疆情誼永相連
在探尋中越國門的實踐活動中,實踐團成員的心靈得到深刻的洗禮。他們駐足中越人民友誼公園,在東興市漁業技術推廣站陳家明的深情講解下,大家聆聽了中越兩國人民共同抗擊外敵的英勇故事,感受那段烽火連天的歲月。成員們向中越人民革命烈士紀念碑獻花致敬,共同緬懷為和平與友誼獻出寶貴生命的革命先烈。

實踐團向中越人民革命烈士紀念碑獻花致敬
在東興鎮公園社區,在社區黨支部書記揭毓義的帶領下,走進國門大講堂,他們聆聽鍾竹筠烈士的英勇事跡,在僑批館學習深入學習了老一輩華僑深沉的愛國情懷與無私奉獻。在江那村1364(1)號界碑前,聆聽老英雄何偉源守護家鄉安全,維護邊境穩定的英勇事跡,實踐團深刻感悟到愛國情懷的偉大力量,紛紛表示要傳承這份紅色精神,將其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貢獻力量。

江那村黨支部書記盧康健為實踐團介紹1364(1)號界碑

實踐團成員認真聆聽老英雄何偉源講述戰鬥故事

東興鎮公園社區黨支部書記揭毓義為實踐團介紹僑批館

在東興鎮公園社區黨支部書記揭毓義的帶領下,開展國門教育活動
青春誓言響雲霄,鄉村振興展宏圖
活動雖已落下帷幕,但實踐團的青春誓言仍在回響。大旺村、江那村的村幹部們對實踐團的工作讚不絕口:“你們不僅帶來了實用的農業技術,務實的基層服務,更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青年的責任和擔當。”實踐團團長滿懷信心地說:“這次經曆讓我們更加堅定了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的決心。未來,我們將繼續前行,學習先進、磨礪心誌,夯實本領,用青春和智慧書寫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此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不僅為東興市的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更在村民心中種下了希望的種子。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東興這片邊疆的熱土將會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繪就出一幅幅鄉村振興的壯麗畫卷。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鄉村振興促進團的青年們將繼續用汗水澆灌希望,用科技點亮農業未來,引領廣大青年努力在推動邊疆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上展現更大作為。

實踐團在江那村G219國道紀念廣場開展調研並合影
(文:付玉春 鄒錦青 圖:馬文怡 莫雪梅)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