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語境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它承載著數千年以來中華兒女的政治智慧、思想理念、道德法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為中國共產黨掌握並與時俱進地中國化,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存在很多契合點。習近平同誌指出:“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後,科學社會主義的主張受到中國人民熱烈歡迎,並最終紮根中國大地、開花結果,決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國傳承了幾千年的優秀曆史文化和廣大人民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念融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的契合點是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語境的前提。
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協同語境。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表達主要關涉四個維度的主體協同,即學校黨組織(黨委)、教師、學生和管理服務人員。其一,學校黨組織承擔著“育人育才的主體責任”,也承載著“活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曆史使命。有組織開展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戲曲進校園、誦讀中華經典等文化活動,引導民族民間優秀文化、非物質文化走近師生;組織編寫與辦學特色一致的校本教材、特色課程、考評標準,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性轉化為時代新語,創造性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語境;開設與辦學特色相關的國學、傳統文化公選課程,定期開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傳統經典講座。其二,思想政治教育“活”起來關鍵在教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內容表述方式卻較為晦澀,需要教師集體學術攻關,提高教師融會貫通能力;教師要有目的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設計為教學單元或作業任務,引導學生克服閱讀經典的話語障礙,增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其三,智能化時代師生互為主客體,“師說”與“生說”的主體地位沒有代際、發聲渠道不分主次、文本內容占有不分先後,但是“師說”對課堂方向發揮主導作用。就傳統文化學習而言,搜集傳統經典史料、構想文本結構、彙編學術話語的自主學習過程完全是“生說”,在此過程中提升優秀傳統文化素養。其四,依據學校各類服務崗位的育人職能,深挖與後勤員工崗位相匹配的“主題話語”,在充分滿足師生學習、生活、工作合理需求的同時落實服務主體協同思政教育的目標責任。
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語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為更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借鑒。相對於工業文明和現代文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誕生於農耕文明時代。因此,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語境,是要在把握當今時代特點和青少年成長所需的前提下古意新解、老話新說,即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現代解釋,開辟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語境,助力青少年認同傳統文化。例如從其精神實質層麵來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民本思想在新時代創造性轉化為“人民至上”理念;“位卑未敢忘憂國”,“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等彰顯的愛國理念,在教材裏表述為愛國主義。再如《大學》記載,“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使眾也。”此句雖沒有完全論及夫妻、父子、兄弟、君臣、朋友五個維度的道德倫理,但可知五倫的總框架,其核心表述在現代社會對應夫妻和睦、父慈子孝、兄弟友愛、君臣有義、朋友有信的語境。就其自我價值層麵來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內在精神向度以仁愛為旨歸,心憂天下,同時強調個人修養的“自省”“慎獨”等原則,這種價值取向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價值觀中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有相通之處。
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課堂教學語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助於思政課鑄牢青少年的民族文化理論之根和精神之魂,其對思政課教學話語的理論價值集中體現在教材話語、教學話語和實踐教學話語三個方麵。
其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政課教材話語。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思政課教材要充分吸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論精髓,融入教材的話語並非複古和模仿古人,而是批判繼承,革故鼎新,古為今用。思政課教師在提高自身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領悟力的基礎上,思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精華與教材話語之間的深刻關聯。首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孕育了豐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元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天下為公”的家國情懷、“兼愛非攻”的社會道德和“內聖外王”的個人品德,分別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家、社會、個人三方麵的道德修養相對應。思政課教師參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國家、社會、個人三方麵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補充說明,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說服力,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影響力。其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孕育了中華民族精神。“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創新理念、“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的愛國情懷與思政課教材話語包含的改革創新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是一致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材話語不僅是維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更是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效用和話語影響力的重要手段。最後,在其他學科教材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尤其藝術學、曆史學、文學等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關聯深刻,這種融入有利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時助力“課程思政”建設。
其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政課教學話語。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政課教學話語既要保留傳統味道,又要呈現通俗化。經典而通俗化的語言既能巧妙引起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好奇心,拉近學生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堂的距離,又能豐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課堂話語。首先,根據學生喜聞樂見的話語主題,結合新時代流行的碎片化語言,對其中符合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予以批判繼承,將碎片化語言化零為整,豐富的話語資源可以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引領他們逐步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以最簡易的語言闡釋其思想內涵和理論意義,使學生充分理解、消化和吸收。同時,以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核為主線,如“仁”“德”“禮”等,講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聯係,促進學生充分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話語,使學生在“話語理解—話語認同—自覺履行—正向反饋”的過程中感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其次,一改以往思政課教學以教師為話語主體、學生為話語客體的教風。“因材施教,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切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其情感認同、理論認同、價值認同和實踐自覺”。在學生自由發表關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見解後,思政課教師結合自己的體驗分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理論,加深學生體會並深厚家國情懷。
其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學話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久不衰,其最大價值在於實踐性。毛澤東曾經論述到:“農民問題不在現在的革命運動中得到相當的解決,農民不會擁護這個革命。”不根據時代發展和人民要求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式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學,青少年便不期望回歸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話語,應與校園文化和文化活動相依相隨。在校園內廣泛開展有關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動,如經典誦讀、古琴演奏、書法展覽、民俗文化簡介等,同時,思政課教師應努力組織學生積極參加校外實踐活動,去名勝古跡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如參觀山東曲阜孔廟,感受孔子的胸懷和心量,使學生更深領會“仁”和“禮”對自身修養、家風養成的重要性;去嶽飛墓瞻仰一代英雄嶽飛報效國家的壯烈事跡,學生觀實景與教師講故事相結合,深刻體會愛國主義精神的崇高等。校園文化和校外實踐共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春雨一般滋潤學生的心田,增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自覺認同。
(作者:廣西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龔智誠)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