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聯合教研推進縣域教育發展——南寧三中與賓陽縣開智中學聯合開展主題教研活動
2024年5月16日上午,南寧三中青山校區語文組與賓陽縣開智中學語文組聯合教研活動通過網絡直播、網絡互動方式順利舉行。本次教研活動主題為“基於高階思維的高中語文教學策略研究”,主要環節包括主題闡釋、青年教師亮課、評課發言等。南寧三中唐永頊和陳佳兩位青年教師分別執教《項脊軒誌》和《答司馬諫議書》,展示了培養學生高階思維、提高學生思維品質的教學實踐過程。參與教研活動的老師對兩位青年教師的教學設計給予了高度評價,並提出了值得一線教師思考的問題。本次教研活動為賦能縣域教育,突破教學難點,培養高階思維提供了有益的啟示和借鑒。


一、活動紀實
南寧三中高二語文備課組長覃玉佼老師對教研活動主題進行了闡釋。教育家布盧姆將思維過程分為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創造六個層次,體現了從淺表學習走向深層學習的過程。覃玉佼老師借助布盧姆深刻的教育理論,明確高階思維是指發生在較高認知水平層次上的心智活動或認知能力,主要指創新能力、問題求解能力、決策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並進一步闡明了本次主題教研的意義。

在亮課環節,唐永頊老師執教《項脊軒誌》。他設計了“言”“文”兼顧、由“言”悟“文”之深情再由“文”解“言”之妙用的教學思路。他引導學生見微知著,通過探究項脊軒在文本的表述變化,以及歸有光對人事常情的獨特感觸,讓學生從“一望而知”的文本細節中對思維的盲點發起挑戰。學生在直覺感性到思維理性的轉變過程中強化了語言文字的感知能力,也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對歸有光這位古代知識分子強大精神人格的深度解讀。

陳佳老師執教《答司馬諫議書》,她圍繞單元主題“傾聽理性的聲音”,引導學生從論辯雙方的角度探究各自觀點的合理性,在“傾聽”中進行“理性思考”。陳老師巧借書信類文本的互文性特征,貫徹群文閱讀的理念,將司馬光的《與王介甫書》和王安石的《答司馬諫議書》進行比較閱讀,教會學生在論辯中如何迅速、準確地“瞄準”辯敵的靶子。教學過程中,陳老師通過“學會捕捉、提煉對方觀點”“掌握針鋒相對、完美回擊的方法”“感受政治家的人格魅力”三個環節帶領學生感受這篇駁論文的魅力,領略政治家、改革家們的責任與擔當、勇氣與魄力、無私與無畏。

在評課環節,南寧三中楊琪老師評價兩位老師的教學過程都貫穿了“培養高階思維”的教研主題。唐永頊老師帶領學生從平淡的文字入手,細挖深思慢品,使學生看到立體飽滿的作者形象,提升了學生分析、評價和鑒賞的高階思維能力。陳佳老師緊抓“駁論文”的論證邏輯,逐層分析,啟發學生以理性審慎的眼光閱讀,體悟出王安石“重拳出擊、重點回敬、綿裏藏針”的駁論特點。她以“群文閱讀”的方式切入課堂,引導學生從“答”來回顧司馬光的書信內容,同樣培養了學生的高階思維。

南寧三中黃龍清老師認為,兩位老師的教學設計立足於課標和單元要求,做到“文”“言”合一,避免了文言文教學中存在的“文”“言”割裂的問題。唐永頊老師帶領學生字斟句酌,從文章平淡細微之處體味深意,很好地落實了“語言的建構與運用”的語文核心素養要求。陳佳老師《答司馬諫議書》一課,緊扣其“駁論文”的文體特征組織教學,層層深入,邏輯性強。兩位老師授課中都有課內外篇目的聯讀,這既是對“群文閱讀”教學的有益嚐試,也為如何進行整本書閱讀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

廣西特級教師張小華老師在對兩位教師的授課進行點評後,拋出了三個值得一線教師思考的問題:一是教師如何在有限時間內保質保量完成教學任務。二是如何對學生的閱讀方法給予必要的指導和訓練。三是如何培養學生在沒有助讀資料的情況下,擁有僅僅基於文本本身的信息進行閱讀和鑒賞的能力。最後,張老師分享了她在課堂教學中指導學生圍繞文本進行跳讀、速讀、泛讀、精讀、品讀的一些具體案例。這些針對教學實際問題和來自教學實踐的思考,給聽課教師帶來了有益的啟發。

開智中學玉振明老師認為,兩位老師教學容量非常大,課程設計環環相扣,由表及裏,發人深省;師生研讀文本非常細致,如人品茗,醇厚綿長,讓聽課的師生有很強的代入感;老師上課注重細節,關愛學生,以新穎的問題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討論的熱情,有利於學生情感領悟更深、更透,有利於學生發揮潛能。

開智中學韋韡老師感慨地說,陳老師給大家呈現了一堂精彩的以文言文教學為載體的高階思維培養課。這堂課扣合單元學習任務,以“互文推測觀點”的設計,激發了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課堂上學生呈現的課前預習成果,反映出學生課前下了真功夫,教師的指導落實到位;課堂學習環節,重點落在學生比較、分析的審辨性思維培養上,通過讓學生辨析文本的觀點與材料之間的邏輯關係,讓學生學會了論證的方法。在高一年級的文言文教學中,應該采取這樣的教學思路,多探究從低階思維培養轉向高階思維培養的策略,教師早培養,學生早受益。
南寧三中語文教研組長藍玉老師認為唐永頊、陳佳兩位青年教師在教學中給老師們作出了很好的示範,具體表現在:
1.基於問題的學習,實現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兩位老師都以任務驅動的方式,讓學生展開多元、深度思考,激發學習動機,為“深度學習”提供精神動力,教師以問題為切入口突破教學重、難點問題,課堂教學成效顯著。
2.基於探究的學習,促進淺層學習向深度學習進發。兩位老師的課堂呈現了“自主、探究、合作”的特征,培養問題意識和質疑精神,促進了學生知識和能力的深度構建,促進了高階思維的深度發展。
最後,藍玉老師就培養高階思維提出了有助於教師專業發展的教學建議,她希望老師們嚐試基於項目的學習,推動知識本位向素養本位發展。實施步驟:①提出項目。設計指向本質概念、具有可遷移性的驅動性問題。②規劃方案。確定學習內容和進度,自主選擇學法和技巧。③實施解決。理清思路、探究規律,提升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批判性和獨創性。④展示評價。緊扣研究目標,進行思維碰撞。項目學習對培養核心素養具有顯著作用,為高階思維的培養確定最終落腳點。

二、人物訪談
覃豔老師,您作為縣域中學的老師,加入南寧市藍玉名班主任工作室,同時積極參與南寧三中與開智中學的主題聯合教研,有什麼收獲?
覃豔老師:
回想學習的過程,我從心底裏感謝南寧市名班主任工作室這個平台,讓我認識並走近這麼多充滿熱情和智慧的老師。他們對教育的勤勉敬業和不知疲倦的探索讓我心生敬佩。大家共享智慧、交流所長的真誠讓我倍感溫暖和愉悅。通過學習和交流,我的思想觀念得到洗禮,理論水平有所提高。我既積澱了知識,也增長了工作技能。在賓陽縣2023年高中班級管理與教學藝術主題研訓活動中,我上了縣級示範課。一次次的研訓驅動我不斷學習、探索教育教學的新理念和新方法。
在南寧三中與賓陽縣開智中學語文組開展的聯合教研活動中,作為一名鄉鎮教師,我經曆著,學習著,收獲著。三中老師睿智的語言、獨到的教材解讀、“大雪無痕”的教學藝術無不深深震撼著我。每一次學習都給了我新的啟發,為我的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我也更積極深入地探索和研究語文教學的要義。
科研是鄉鎮教師的短板,在與南寧三中的聯合教研中,我完成了市級A類課題的研究任務,在《中學教學參考》上發表了論文《“讀寫共構”——高中語文寫作思維訓練方法探究》,在教育科研方麵邁出了可喜的一步。與智者同行,與高人為伍,讓我得以見識到人生的高處,領悟智慧的光芒!

三、結束語
教學路漫漫,研途皆風景。本次聯合教研活動體現了南寧三中語文組和賓陽開智中學語文組在“三新”背景下進行的積極探索,即努力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提高學生思維品質,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這也是當下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和挑戰。采他山之石以攻玉,納百家之長以厚己,相信此次教研活動會深化兩校的教學合作,共促教育發展。

(通訊員:盧戈)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