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玉林師範學院:探索“紅色分子+”模式,培養科研匠心人才
2024-06-28 14:35:00
beplay2網頁登錄廣西分站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玉林師範學院化學與食品科學學院緊扣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打造“紅色分子+”線上線下人才培養模式,圍繞學科教學、創新創業、社會實踐、服務地方等,突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價值導向,推動科研協同匠心育人,教育和引導青年學生融入“大時代”,適應“大趨勢”,構建“大格局”,深入推進“大思政課”建設,著力培養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一、主要做法
  “紅色分子”來源於化學分子,彰顯出專業特色和工作特色。紅色寓意堅定不移跟黨走,在立德樹人中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勇於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推動科研匠心育人,助力學生成長發展。
(一)實施“紅色分子+學術啟迪”引領工程
  積極通過官方網站、官方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台,開展“廣西青年科技獎”“廣西青少年科技創新自治區主席獎”“教師科研能手”“學生科研標兵”“beplay中心錢包體育錢包先鋒”“化食之星”等科研育人示範個人、示範團隊先進典型宣傳,弘揚科學精神,營造良好學術氛圍,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引領作用。邀請教師科研標兵、學術專家、優秀校友等開展學術報告20餘場,學生科研經驗交流會10餘場,“化育思政”“化育大講堂”等思想政治教育品牌項目活動20餘場,通過學術啟迪激發學生對科學研究的興趣,教育和引導學生培養追求真理、開拓創新、敢於探索的科研精神。
  緊密結合“導師製”,由導師為學生開展學術幫扶與指導,鼓勵本科學生進入教師科研團隊參與實踐研究,為本科生提供參與教師科研項目的實踐機會;充分凝練專業特色,著力發揮自治區重點實驗室的資源優勢、人才優勢等條件優勢,實施科研創新培育計劃、青年服務計劃等2個計劃,為學生的學術啟迪和科學研究保駕護航,三年來累計幫扶達1500人次。
(二)強化“紅色分子+學科教學”協同行動
  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深入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在專業課程設計中注入課程思政的內容,吸收行業最新知識元素,教育和引導學生關注產業發展和時代需求,強化實踐性和應用性教育教學;緊密結合地方產業需求開展科研和科技攻關,搭建高水平產教融合科研平台,大力促進科研成果轉化應用,建設了廣西先進材料製造產業學院、廣西高校桂東南特色資源高效利用重點實驗室、廣西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等省廳級平台。
  堅持校企協同育人、協同創新思想,形成了集“專業見習—專業實習—學生就業—科技研發”於一體的新型多功能實踐基地,與校外20餘個單位建立教育實踐基地合作。如與廣西銀億新材料有限公司開展定向人才培養,培養滿足產業需求的具有較強創新創業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推動協同育人建設,形成教學科研互動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努力提升本科生的綜合素質與科研創新能力。
(三)堅持“紅色分子+創新創業”發展計劃
  堅持“133”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U-G-S模式的教師培養協同育人機製,積極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構建了以“行業素質+實踐能力+創業能力”為主線的多元化創新創業實踐教學體係;以創新創業教育基礎類課程為基礎,探索“紅色分子+創新創業”發展行動,引導學生學習了解國家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的時代背景和深刻內涵,提升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的責任感和擔當力。
  以“挑戰杯”、“互聯網+”等學科競賽為抓手,以實踐實訓項目、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教師科研項目為基礎,充分利用和發揮好“第二課堂”的積極作用,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將教師科研資源轉化為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努力實現科研成果轉化,三年來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累計1000餘人次。
(四)落實“紅色分子+服務地方”提升戰略
  在教育強國建設的使命號召下,強化實踐創新育人,厚植學生的家國情懷,充分發揮高校專業優勢、科研優勢、人才優勢,教育和引導學生深入基層,服務人民,把科技興農的種子播撒在鄉野沃土,開啟地方養殖業、種植業等助農新模式;成立韭菜產品多元化開發團隊、果蔬保鮮團隊等多個科研團隊,深入玉林市北流市、陸川縣等地開展科技幫扶工作,用科技撐起助農“增收”傘,為地方產業可持續發展、鄉村振興提供了智力支持。
  以縱、橫向項目為主體,強化深化校地、校企協同育人機製建設,麵向地方戰略和發展需求,實現科研項目攻關與育人的融通對接,培養學生解決專業行業領域急需解決的難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科研項目育人載體作用,提升學生學術視野。共建玉林市香料產業研究院、玉林市預製菜研發中心、廣西先進裝備製造城新材料育成中心等一批服務地方項目。承擔服務地方橫向項目24項,承擔國培計劃2項,開展玉林市beplay體育手機教師繼續教育工作,麵向農村輸送優秀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
二、工作成效
(一)科學研究“結碩果”
  五年來,學生國家級獲獎64人次,省級1014人次。學生發表論文32篇,其中SCI 、中文核心20篇,授權專利16項。獲“中國電信獎學金·飛Young獎”2人,廣西青少年科技創新自治區主席獎1人、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3人,廣西大學生年度人物1人,廣西“自強之星”學生勵誌典型人物1人,1個團隊榮獲“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全國科創團體(我校唯一獲獎團隊)。考取碩士研究生182人,學生被中南大學、陝西師範大學等高校錄取,錄取人數在學校名列前茅,學院連續4年評獲學校拔尖人才培養先進單位一等獎。
(二)學科教學“開新篇”
  獲得區級教學成果獎2項,應用化學、材料化學等2個專業入選自治區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門課程入選自治區一流本科課程,1個項目入選自治區“新工科、新農科、新文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新增先進材料製造自治區示範性現代產業學院、廣西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等2個省級平台;材料與化工碩士學位授權點建設申報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已通過自治區教育廳審核,並以全區碩士點排名第一報送至教育部複核;1人評獲為廣西教學名師,1人評獲八桂青年學者,2人入選廣西高等學校千名中青年骨幹教師培訓計劃,為實現科研協同育人提供了可靠保障。
(三)創新創業“展英才”
  五年來,在“挑戰杯”、“創客中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國賽實現重大突破,斬獲6個國家級獎項。在“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華職業創新創業大賽、廣西巾幗創業創新大賽等獲區級獎項156項。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獲得國家級立項47項,自治區級立項86項。大學生創新創業與就業發展中心評獲2022年度廣西高校“活力社團”,榮登2024年廣西高校活力社團T100榜、入選共青團中央的2023-2024年度全國活力社團風采展示。
(四)服務地方“起新程”
  韭菜產品多元化開發團隊、果蔬保鮮團隊等多個科研團隊深入北流市、陸川縣等地開展科技興農活動,助力鄉村振興。其中,果蔬保鮮團隊在各地政府的幫助下助力果農脫貧增收,在北流市帶動果農增收50餘萬元,累計受益人數356人;在百色市帶動果農增收86萬元,累計受益人數498人;在欽州市帶動果農增收50萬元,累計受益253人;在高州市帶動種植戶增收42萬元,累計收益人數279人;在玉林市帶動種植戶增收74萬元,累計收益人數439人;在貴港市帶動蔬菜種植戶增收34萬元,累計受益人數233人。截至目前,團隊共幫助農戶保鮮荔枝、龍眼、西紅柿等10597畝,累計受益人數達2058人,已幫農戶增收341萬元,幫扶成效非常明顯,農戶為團隊送上了感謝信。
三、傳播效果
(一)“兩個工作”“雙向促進”
  以黨建為引領,鑄牢黨建與思政融合的協同育人觀念,實現黨建工作與思政工作“雙向促進”。黨建工作與思政工作實現思想同源、目標同向、實踐同構。教工黨支部評獲自治區“樣板支部”,教師黨員在科學研究、學科教學、創新創業、服務地方中發揮了先鋒模範作用,並將思政工作貫穿於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在各類實踐中,又進一步豐富思政育人實踐。
(二)創新思想“落地生根”
  通過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易班等新媒體平台,將“廣西青年科技獎”“教師科研能手”“學生科研標兵”“beplay中心錢包體育錢包先鋒”“化食之星”等科研育人示範個人、示範團隊先進典型案例通過生動的音視頻方式展示出來,以榜樣示範做好學術啟迪,起到讓廣大青年學生入腦、入心的作用。也進一步鼓勵師生進行創新性的思考和研究,形成“比、學、敢、幫、超”的良好學風,以及重視科學研究、崇尚求真務實的濃厚學術氛圍。
(二)兩個課堂“深度融合”
  推動“紅色分子+”線上線下一體化育人模式建設,實現第一課堂、第二課堂等“兩個”課堂“緊密融合”。以學生為中心,科學素養與人文精神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科研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社會實踐與創新創業大賽相結合,著力打通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全麵落實“實踐育人”的理念,育人實效明顯。
  (來源:玉林師範學院 文:韋莉幸)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