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凱裏學院立足“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依托教授博士服務團和產業發展工作專班,組織博士教授深入基層開展科技下鄉、文化下鄉活動,助力鄉村振興,取得了良好成效。
傳承農耕文化,發展生態農業
10月中旬,黎平縣黃崗村田間地頭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凱裏學院生態稻漁綜合種養產業發展工作專班的教授、博士在稻田中和村民一起收割稻穀。
凱裏學院生態稻漁綜合種養產業發展工作專班積極積極響應黨和國家號召,投身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2019年以來,專班班長雷啟義博士帶領全體成員深入黎平,從江和榕江等縣考察後,首選了民族生態農耕文化保護較好的黎平縣黃崗村作為發展生態農耕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示範點。專班圍繞黃崗村的自然生態環境、民族傳統文化以及生態農耕文化與廣大村民進行了多次的交流和討論,最終確定了多種優質高產的香禾糯、傳統的魚和鴨作為綜合種養的示範品種。2021年,專班全程指導和參與綜合種養的品種選擇、耕作、播種、收割、保種與儲存及產品的加工、包裝和銷售等工作,並定時對村民進行了保護生態農耕文化宣傳教育與發展綠色生態產品的培訓。專班為該村建立了“稻魚鴨生態綠色產品”示範店和產品加工車間,同時積極幫助該村建立網絡銷售平台和規劃農耕文化景觀,積極探索文旅與農旅融合發展模式。黃崗香禾糯多樣性品種的集中展示和生態農耕文化景觀已成為遊客重要看點之一。今年稻魚鴨產品獲得了豐收,黃崗香禾糯品種多樣性農耕文化景觀展示、綠色生態稻魚鴨產品受到了遊客的歡迎,文旅與農旅的融合發展初步產生了效益,增加了村民們的收入。黃崗生態農耕文化產業已經初步形成了黃崗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柱產業。
今後,凱裏學院生態稻漁綜合種養產業發展工作專班將繼續努力工作,幫助黃崗和臨近民族鄉村加快發展生態農耕文化產業,順應產業發展規律,立足民族村寨特色資源,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優化產業布局,完善利益聯結機製,讓農民分享更多產業增值收益,更好地保護和傳承生態農耕文化,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藝術下鄉”讓美麗鄉村更靚
為了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不斷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的實際行動,推動黔東南鄉村振興,9月3日,美術與設計學院美術學、視覺傳達、環境設計、產品設計四個專業師生共計170人赴黔東南州榕江縣兩汪鄉岑熬村、空申村開展第二屆“鄉村振興——百村計劃”活動。
據悉,兩汪鄉是一個經濟落後,地理位置偏僻,產業資源尚未得到有力開發的鄉鎮。美術與設計學院了解到這一情況,主動作為,將2022屆學生畢業設計(創作)與兩汪鄉產業發展相結合,助力鄉鎮藝術衍生品層次的提升,本次畢業設計(創作)從學科研究定位出發,圍繞兩汪鄉農產品包裝升級,人居環境改善,民族服飾藝術開發應用等方麵展開。
美術學專業師生在兩汪鄉空申村對少數民族文化藝術、風俗、建築藝術、田野景觀等進行采風,同時圍繞鄉村振興進行構思,繪製七彩畫卷。
2022屆視覺傳達設計專業24名畢業生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進入兩汪鄉岑熬村進行畢業設計前期調研,深入挖掘岑熬村苗族傳統民俗文化元素,調研短裙苗鄉的特色產品,了解岑熬村的青白茶、蜂蜜等農特產品,嚐試從岑熬村農產品的品牌策劃、農產品包裝設計、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等角度,打造農產品品牌,進行相關文化品牌主題設計,助推鄉村振興,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環境設計48名畢業生在指導教師的帶領下來到岑熬村進行調研,對岑熬村苗族傳統住宅、民居進行測繪,收集相關數據,調研傳統營建技法。在調研中,學生依據村民的需求,為村民進行住宅改造、庭院規劃、民宿設計,同時根據村委會的需求,對尚未裝修的岑熬村村委會辦公地點及村莊附屬景觀進行設計。環境設計專業的同學們通過自己的專業能力,積極為岑熬村旅遊產業的發展、人居環境改善、美麗鄉村建設貢獻力量。
產品設計專業2022屆學生主要針對兩汪鄉空申村的民俗、民間工藝、特色食物及服飾藝術進行調研。空申村有“世界超短裙之鄉”的美稱,空申村的苗族傳統服飾工藝精湛、美觀獨特,2022屆畢業生圍繞民族服飾的開發、商業化應用與保護等展開研究。並對該村特色白茶、稻花魚、酸湯、竹編等農副產品,進行包裝設計,打造特色品牌,提升品牌溢出價值,助力鄉村農副產業升級。
“賣雞博士”讓五百畝辣椒的“起死回生”
2021年7月,劍河縣連續出現罕見的高溫高濕天氣,當地種植的辣椒出現了連片爛根的現象,麵臨絕收的危機!緊急關頭,在辣椒基地負責人--貴州黔味味公司總經理袁凱的聯係下,凱裏學院張柱亭博士、秦紹釗博士和楊澍雨碩士來到南明大壩,幫助企業和農戶順利找到病根,準確對症下藥,讓500畝辣椒“起死回生”,最大限度挽回了損失。
張柱亭一行根據現場的情況分析,發現病株帶有白色的菌絲體,再結合天氣的情況,初步判斷辣椒患的是白絹病。之後,張柱亭一行將采集到的樣本,帶回實驗室進行實驗檢測,最終確定了致使南明大壩辣椒爛根的“罪魁禍首”就是白絹病。
張柱亭一行在前期充分調查的基礎上,當機立斷決定把病株從土壤裏拔出來,然後在發生白絹病的土壤附近灌入生石灰。因為,生石灰既能夠殺掉病菌,同時還能改良土壤的酸堿度。經過三名科技特派員的精心診治,基地裏辣椒爛根的現象被成功遏製住,為農戶和企業止住了損失。
張柱亭,現任凱裏學院大健康學院副教授,主攻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2016年,他作為全省下派的500名科技副職和“三區”科技人才,奔赴劍河縣南明鎮脫貧攻堅第一線,任劍河縣南明鎮科技副鎮長,分管農業、電商、教育、旅遊等工作,主抓合作社建設和產業扶貧。掛職期間,張柱亭敢於突破常規思維,謀於借力網絡正向擴散,善於運用現代電子商務,不但使得劍河“小香雞”滯銷得以圓滿解決,被群眾親切的稱呼為“賣雞博士”。掛職結束後,張柱亭沒有停下扶貧工作的腳步,作為貴州省科技特派員、黔東南州科技特派員的他,又通過自己在學校的資源和人脈聚集學校大健康學院的專家學者,共同組建了五人科技特派員團隊,專為南明鎮提供農業技術上的幫助。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