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网页登录
beplay2网页登录
走進2021年省級“金師”獲得者:安順學院劉其晴
2021-11-30 12:00:00
安順學院

  劉其晴,男,福建三明人,教育學院教授,貴州師範大學兼職碩士生導師,國家二級心理谘詢師。從西南大學研究生畢業後,他放棄回沿海工作的機會,抱著服務西部特殊教育康複事業的信念進入安順學院工作。劉其晴教授忠誠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自覺肩負起一名人民教師的神聖使命,先後榮獲安順學院“優秀共產黨員”、“優秀教研室主任”、“優秀班主任”、“中青年學術骨幹”、“優秀實習指導教師”、“師德標兵”、“優秀教師”、以及貴州省“優秀教師”、“挑戰杯”大學生競賽“優秀指導教師”等榮譽稱號,2021年榮獲貴州省普通本科高校“金師”稱號。

  堅持德育為先  重視課程思政

  劉其晴教授堅守教育教學第一線,任教課程涵蓋教育學、康複醫學、心理治療等三個學科領域,擔任《特殊兒童康複學》、《特殊兒童病理學》、《人體解剖生理學》、《教育康複導論》、《特殊兒童心理治療》、《自閉症兒童心理與教育》、《腦癱兒童教育康複》、《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教育原理》、《班主任工作藝術》、《教育知識與能力(二)》等11門課程的授課任務,超額並高質量地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每學期學生的期末評教分數均為優秀。劉其晴教授深刻認識到“課程思政”的時代價值,認識到“課程思政”是一項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係統工程,堅持德育為先,積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德育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堅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時常告誡他的學生:“凡欲成事,先學做人”,“沒有愛心,沒有高尚品德,沒有為特殊兒童無私奉獻的信念,沒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就沒有資格從事教育康複事業”。他通過挖掘專業類課程的思政教育元素並融入課程實施過程,提升了課堂建設的質量。

  創新課程內容  銳意教學改革

  劉其晴教授教育理念先進,創新課程內容,銳意教學改革,重視培育學生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麵發展;教學方法靈活,因材施教,注重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創造條件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體性,重視學生實操能力的培養,獨具個性的教學風格深受學生喜愛。以其任教的《特殊兒童康複學》課程為例:在教學內容更新方麵,創新特殊學校康複能力需求導向的課程模塊,重視融通本課程與其他康複類課程的教學內容,更新拓展學科理念和知識結構,重視師範生專業發展相關能力的培養,如培養學生進行康複訓練的團隊合作能力、反思評估能力等等;在教學方法改革創新上,進行特殊學校需求導向的教學方法改革,探究“翻轉課堂”和康複能力導向的團隊合作學習模式。他積極探索實踐《腦癱兒童教育康複》課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取得較佳教學效果。

  除了課堂教學外,劉其晴教授平時也重視學生的其他學業指導,效果顯著。如他積極動員學生參加大學生“挑戰杯”課外科技作品競賽並提供全程嚴格精心的指導,2013年和2015年連續兩屆獨立指導學生參加大學生“挑戰杯”課外科技作品競賽,均獲全國三等獎,其本人連續兩次被評為貴州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優秀指導教師”。在指導本科生畢業論文方麵,劉其晴教授堅持嚴格要求與方法指導並重;指導的全過程均把學術道德規範教育置於首位,詳細舉例學術失範行為的具體表現,並常警醒學生學術失範的危害性;從畢業論文寫作的各環節均對學生悉心指導,注重因材施教,嚴把質量關,多次被評為安順學院優秀本科畢業論文指導教師。在指導本科生實習和社會實踐方麵,他以結果(實習質量)為導向,重視過程管理,效果較好,曾被學校評為“優秀實習指導教師”。

  秉持全納理念  關心特殊學生

  劉其晴教授曾先後兼職擔任安順學院2009級特殊教育專業和2018級教育康複學專業本科班的班主任,重視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覺把“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理念落實到學生管理和教育教學全過程。他愛生如子,把學生成長(特別是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和完善)當作自己的人生大事,默默為之奉獻。他以學生為本,平時注意多渠道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實際困難與需求,尊重學生人格,通過QQ交流、電話溝通、走訪學生寢室、與學生在學校食堂共進午餐以及其他麵對麵交流等等方式,主動關心愛護學生。秉持全納理念,認真傾聽學生特別是特殊需要學生(如殘疾學生、學習困難學生、生活困難學生、特殊家庭學生等等)的心聲,主動幫助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得到學生的信任與愛戴,取得了理想的育人成效。

  潛心科學研究  積極服務社會

  劉其晴教授在做好教學和學生管理工作的同時,凝心靜氣做學問,以獨著或第一作者發表論文近30篇,其中,在《外國教育研究》等核心期刊上發表教育研究論文16篇,3篇論文被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其中1篇獲貴州省第十一次哲學社會科學科研成果獎論文類三等獎。劉其晴教授主持完成了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現代學徒製質量管理機製比較研究》(DJA140250),該課題在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網站被列入“優秀成果”欄目進行專頁介紹;主持完成了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一般課題《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創新機製研究》(14GZYB62)和貴州省基礎教育科學研究、教育教學實驗省級重點課題《國際視野下貴州省殘疾學生職業教育模式研究》(2012A089);現主持的在研課題有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1項和省級教改項目1項。

  本著服務社會的理念,他積極主動為一線特殊教育教師、兒童福利機構的康複師和教師提供教學、康複和科研指導服務;借助其主持的科研課題和教改項目,他與省內多所特殊教育學校開展了交流與合作,為這些學校提供專業指導服務,助力培育特校骨幹教師,為推動發展殘疾學生職業教育事業,促進特殊兒童融入主流社會、提高生存質量而不懈努力。

  重視團隊建設  指導教師成長

  近年來,劉其晴教授在教學科研團隊建設和指導青年教師專業成長方麵也取得了許多成績。他在做好自身教學科研工作外,也重視教學科研團隊建設,特別是有效指導多名青年教師實現專業成長。指導課程包括《特殊兒童康複學》、《特殊兒童病理學》、《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等特殊教育、教育康複學專業的主幹課程。這些青年教師現均能獨立完成以上課程的教學工作,教學能力和其他業務能力得到較大提升,學生對這些教師的評教分數均為優良。近年來,在科研方麵,指導的青年教師中,有1人獲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青年課題立項並順利結題,1人申報的省教育廳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項目獲立項,1人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