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文明的相望——3D打印一帶一路”貴州啟動
8歲少年敘述東西方“和平女神” 貴州學生3D打印《習近平扶貧故事》引關注
![](http://www.569900.com/guizhou/gzgd/202208/W020220824491754377280.jpg)
8月23日,由貴州省教育宣傳中心聯合中科院廣州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和中興華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文明的相望——3D打印‘一帶一路’智創營主題活動”在2022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開幕期拉開帷幕。來自柬埔寨、讚比亞以及中國貴州、山西、重慶、浙江、北京、山東、福建等地的青少年積極參與,給大家獻上了他們心中“文明的相望”的時代新故事。
![](http://www.569900.com/guizhou/gzgd/202208/W020220824491754387248.png)
![](http://www.569900.com/guizhou/gzgd/202208/W020220824491754405376.png)
![](http://www.569900.com/guizhou/gzgd/202208/W020220825633418917150.png)
![](http://www.569900.com/guizhou/gzgd/202208/W020220824491754424145.png)
![](http://www.569900.com/guizhou/gzgd/202208/W020220824491754452515.png)
據了解,本次活動分為2個部分,在第一階段的“文明的相望”征文活動中,中國和東盟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青少年對各自國家相似或相近的人類文明成果進行敘述,共同講述根植在各國厚重曆史上的時代新故事。北京第一師範附屬小學的鄭博睿、北京景山學校的張琳婕、讚比亞盧薩卡美國國際學校的王詩雨和貴州銅仁學院的楊懷瑾分獲各組別的一等獎。記者注意到,福州北園小學8歲小學生鄭宸瑞是參加本次活動學生中年齡最小的,他以1篇《東西方文明中的“和平女神”》向大家分別介紹了古希臘神話中智慧與和平之神雅典娜以及中國莆田的“海峽女神”、“和平女神”媽祖,希望所有的小朋友都能遠離戰爭,生活在和平的陽光下。在第二階段的評比中,青少年朋友通過3D打印、短視頻等方式立體、生動地呈現中外文明,用科創元素共繪“美美與共”文明畫卷。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生命分會副會長李天達,四川省綜合實踐《在創新中成長》《在實踐中逐夢》係列教材主編吳慶元,貴州省教育宣傳中心副主任黃林分別給獲獎學生、優秀輔導員和優秀組織單位頒獎。
在接下來的“一帶一路少年講堂”活動中,來自貴陽九中的何佳言和王轉亮同學、貴州護理職業技術學院的王正豔同學、貴州農業職業學院的楊雯麗同學作為獲獎學生代表,擔任首批主講人,分別以《立巨人之肩,仰望璀璨星空》、《承三星文明,觀交融共通》、《印尼蠟染和中國布依紮染》和《吾之所愛,情之所鍾——龍裏》為題,向大家介紹包括愛因斯坦與周培源、中國三星堆與瑪雅文明等作品,內容涵蓋絲路巨匠、文化古城、文明瑰寶、文明遺址等。
![](http://www.569900.com/guizhou/gzgd/202208/W020220824491754476069.png)
聽到青少年學生用略顯稚嫩的聲音講述自己心中的“文明交流互鑒”,環球網總經理單成彪表示:“習近平主席倡導的‘一帶一路’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實現民心相通,特別是在各國青少年心中播撒友誼和交流的種子。本次活動各國青少年通過文章中一中一外相似、相近的人類文明,並以3D立體的方式製作呈現,闡述各國文化的交融共通,這是一種創新。我更願意把這次活動稱之為是一次踐行習近平主席‘國相近、民相親’思想的大交流,一場現代3D打印科技與各國古老文明的嶄新融合。希望這個活動能繼續辦下去,讓中國和東盟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學生,用科創元素打印多彩畫卷,用青春臂膀助力民心相通,用創新連接起曆史和今天。”
![](http://www.569900.com/guizhou/gzgd/202208/W020220824491754499972.png)
隨後,中科院廣州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原董事長、研究員李耀棠代表“文明的相望”活動組委會,向六盤水第八小學和貴陽第九中學的學生代表授旗——“‘一帶一路’ 少年使者”誌願者旗幟,鼓勵同學們多在假期進行文明交流。以張肖驛宣同學為領誦人的青少年學生在現場嘉賓共同見證下,一起宣讀“‘一帶一路’少年使者”誌願者宣言:“同繪多彩畫卷,助力民心相通,見證文明交融,共築智慧絲路”。李耀棠還透露,《文明的相望——3D打印一帶一路》叢書編委會正調研聯合全國1000所beplay體育手機共同3D打印“一帶一路少年使者”號郵輪的可行性。若條件允許,全國beplay體育手機生共同3D打印的“一帶一路少年使者”號郵輪將分期分批沿著“鄭和下西洋”的路線,把包括中科院廣州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的“智能製造”、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的宇宙線探測、中科院動物所的“生命的種子”、中科院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院的“微小細胞”、中科院深圳先進院等中科院諸多院所的前沿技術和科創內容,帶到東盟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成為中國學生假期進行研學交流的一個海上移動研學基地和“民心相通”的海上舞台,助力習近平主席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築。
![](http://www.569900.com/guizhou/gzgd/202208/W020220825635574175731.png)
活動現場,隨著《我和我的祖國》經典旋律響起,一盞由浙江紹興茅威巍老師指導青少年學生共同設計並3D打印而成的“文明之燈”被點亮。“文明之燈”以被譽為中國“天空之城”的貴州梵淨山“蘑菇石”為原型進行設計,燈的外側以3D浮雕呈現中國和東盟10國的人類文明元素,既體現“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舉辦地貴州的特色,又體現中國與東盟10國的山水相連、文化相通、血脈相親。來自貴州六盤水的李輝同學今年剛剛考上研究生,即將前往中國科學院大學學習。他放棄暑假遊玩的時間,用整整1個月製作出“文明之燈”的智能光控組件。李輝同學還希望研究生階段在導師的指導下,深入研究“有機太陽能電池”方向的專業知識,繼續豐富“文明之燈”的供電方式,為“文明之燈”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http://www.569900.com/guizhou/gzgd/202208/W020220825635574191330.png)
“文明之燈”點亮的同時,《習近平扶貧故事》在由畢業於貴州民族大學的梁廷國同學設計的人工智能裝置的輔助下,緩緩打開……同學們在“文明之燈”的光輝映照下,翻看、閱讀《習近平扶貧故事》,感受著人民領袖“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赤子情懷和中國人民與貧困抗爭的艱苦曆程與輝煌成就,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活動現場有4幅由同學們設計的《習近平扶貧故事》的3D打印浮雕,分別是《偉大征程上的偉大轉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地球褶皺裏的“中國奇跡”》和《“懸崖村”上架天梯》。據悉,這種由先進3D打印技術做支撐,由beplay體育手機生用科技力量立體呈現《習近平扶貧故事》中與東盟及“一帶一路”國家具有相似、相近性的扶貧故事的嚐試,得到了《習近平扶貧故事》出版方商務印書館的大力支持。商務印書館黨委書記、執行董事顧青在視頻致辭裏提到:“中國扶貧所取得的寶貴經驗,對於世界上其他仍在與貧困抗爭的國家與人民,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我們期待在‘文明之燈’的照耀下,東盟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更多的讀者,能夠讀到這本書並從中獲益,在探索適合自身的發展之路時得到啟發。”
專程前來參加活動的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生命分會副會長李天達看到同學們的精彩表現,深有感觸地說:“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參加活動的同學,不僅通過活動學習了被譽為新一次工業革命關鍵技術的3D打印,還能了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同的人類文明,進而對中華文明產生高度的自豪感和認同感。這既是廣大學生小讀者“文理兼修”的一種有益探索,又可以使廣大青少年在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樹“愛國情”、立“強國誌”、踐“報國行”,這也正是我們科普工作者的使命所在。”李天達還表示,計劃將《生命的種子》和《細胞總動員》2部科普作品開發成係列課程,在中科院廣州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科創實驗室的基礎上,結合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和中國國家動物博物館資源,為廣大青少年奉上科普大餐和科創研學的精彩內容。
據了解,主辦方將聯合貴州的10所beplay體育手機參與後續的“十國百校千燈”計劃和“一帶一路少年使者”等配套活動,與東盟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廣泛交流。通過舉辦貴州10所學校與東盟10國學校的《習近平扶貧故事》及其3D模型的贈送儀式,並由貴州的青少年學生協助各國的青少年學生用3D打印自製太陽能發電的1000盞智能“文明之燈”,在東盟10國的100所學校共建“文明角”,開展用包括3D打印在內的前沿技術立體呈現《習近平扶貧故事》的研學課程和活動,讓創新的思想和知識的力量跨山越海,讓中國科創元素更好地為各國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走向共同富裕貢獻“貴州力量”和“中國方案”,助力習近平主席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