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晚,由六盤水師範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馬士彬主講的科技講壇之“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航天技術——遙感”在博學樓知行講堂(117室)開講。
馬士彬從“遙感的概念、遙感發展的曆史、我國遙感的發展、遙感的用途、遙感的機遇與挑戰”五個方麵展開講座,帶領在場師生一起了解遙感。
馬士彬舉例用WorldView衛星多光譜遙感器形成的學校景色圖像和用無人機拍攝的景色圖像為切入點開篇點題,引出遙感的概念,並簡要講述了遙感的工作原理及類型。他解釋,遙感從廣義上講,是指遙遠的感知,不接觸物體,通過某種手段在遙遠處獲取物體特征;從狹義上講,一般指運用傳感器或遙感器對物體的電磁波輻射、發射特性進行探測。其原理為不同的地物對不同波段的電磁波有不同的反射或反射特征。按搭載傳感器的遙感平台,遙感可分類為“地麵遙感、航空遙感、臨近空間遙感、航天遙感”四大類。
“遙感的發展曆史是什麼樣的?”馬士彬結合圖示向在場師生進行答疑解惑,遙感應用起源於1820年拍攝的第一張自然風景照片,人們開始隻是利用遙感技術拍攝各種照片,隨著戰爭的爆發,遙感被廣泛地用於軍事偵察,到2010年,遙感技術逐漸成熟,圖片的空間分辨率、色彩分辨率等不斷提高,運用領域也逐漸從軍用轉為民用。結合中國遙感的發展曆程,馬士彬強調,中國的遙感技術相對於其他國家仍存在差距,從遙感技術拍攝的圖片來講,圖像的色彩分辨程度、空間分辨程度、空間定位水平等方麵仍較為落後,但多年來,中國遙感技術迅速發展,不斷精進。
馬士彬就當前主流的衛星遙感數據和獲取衛星遙感數據的平台和方法進行分享。他指出,遙感曆經200年的發展,進入了以衛星遙感為主,航天、無人機為輔的大數據集合多途徑獲取的時代。他表示,遙感的應用範圍廣泛,服務於新工科、新農科、城鎮化、旅遊產業化和生態環境建設等領域。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旅遊產業化、生態環境監測與災害預警等都離不開遙感技術的應用。馬士彬還運用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句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以此突出要充分發揮遙感技術在生態環境監測等領域的重要作用。
馬士彬表示,掌握遙感技術對國家的發展至關重要,通過運用遙感技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國民經濟發展、改善民生,助力貴州乃至國家高質量發展。遙感是人們了解信息的、獲取信息的重要技術,他希望同學們可以多了解遙感方麵的知識,這對於同學們走向社會、走向未來會有幫助。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