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紮實推進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要牢牢守住糧食安全的底線,這是基於對糧食基本屬性的正確認識和糧食戰略價值的準確評估作出的重大判斷,對於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國民經濟平穩運行、應對國際變局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糧食作物病蟲害年發生麵積高達30億畝次,經濟損失超過千億元。其中,植物細菌性病害對我國的糧食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每年給我國的農業生產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2024年7月16日上午,來自貴州大學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生態友好無公害殺菌劑和抗病毒劑創製與產業化”項目(2022YFD1700300)“滅菌先鋒”雙創學生團隊依托綠色農藥全國重點實驗室,在宋潤江教授、貴州省農業科學院羅會研究員、貴州省植保站談孝鳳研究員和校長宋寶安院士的指導下,由李建專、趙春妮等11名學生共同組成創新團隊開展三下鄉服務綠色防控活動。來到了貴州省六盤水市六枝特區木崗鎮嘎隴塘村開展實地調查和走訪。他們帶著對農業的熱愛與對科技創新的執著,深入田間地頭,以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宋潤江教授、貴州省農業科學院羅會研究員、貴州省植保站談孝鳳研究員和校長宋寶安院士和同學們步入田間仔細查看了水稻長勢和病蟲害情況,並且把發現的問題及時與在場的同學和農技人員進行溝通,具體指導如何防治病蟲害等。校長宋寶安院士說:“從田間水稻的長勢來看,還是比較好的,但還是要加強對水稻白葉枯病和水稻細菌性條斑病的綜合防治,我們需要做好田間監測、精準施藥、綠色防控、措施到位,確保今年水稻豐產豐收。”
團隊在此之前曆時四年,經千餘次實驗,針對以水稻白葉枯病、水稻細條病為代表的植物細菌性病害防控難、危害重等難題,圍繞廣譜、高效、綠色殺菌劑的創製及應用,聚焦農藥劑型的研究熱點,創製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殺菌劑——20%截短側耳素懸浮劑,該藥劑具有抗性低、用量少、防效高、成本低、對非靶標生物安全等特點。7月6日由浙江大學陳學新教授為組長彭友良教授、孫文獻教授、吳益東教授、侯有明教授、徐漢虹教授、薑道宏教授、馬瑞燕教授七名我國植保領域的知名專家為成員的專家組進行現場評價,專家組一致認為,創新藥劑對柑橘潰瘍病和水稻細菌病害防控成效顯著。
學生團隊曾多次來到嘎隴塘村指導當地農民對水稻細菌性病害的防控,在實地走訪中發現該地以水稻細條病為代表的植物細菌性病害是造成當地水稻減產的重要因素。在老師們的精心指導下,團隊成員對水稻田進行了全麵的病情統計。為了評估20%截短側耳素懸浮劑對水稻細條病的防治效果,團隊選擇了水稻細條病發生嚴重的水稻田進行試驗,並采用了田間調查與實驗室檢測相結合的科學方法,全麵評估了水稻細條病的發病情況。最終結果顯示,該懸浮劑藥效顯著,對細菌性病害的防治效果極佳,為製定更加精準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了堅實的科學依據,贏得了當地村民的一致好評,他們紛紛表示該懸浮劑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水稻的產量和質量。
此外,團隊成員還積極參與到施肥灌水的工作中,他們深知,隻有科學的田間管理,才能確保水稻的茁壯成長。盡管汗水浸濕了衣衫,團隊成員的臉上卻洋溢著滿足與自豪的笑容,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正在用實際行動踐行“以青春之力守護萬畝良田”的誓言。
此次活動,不僅讓“滅菌先鋒”團隊的成員們親身體驗到了農業生產的艱辛與不易,更讓他們深刻感受到了科技在鄉村振興中的巨大作用。他們紛紛表示,要將所學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努力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新質生產力,將科研論文真正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團隊成員說“惠農強農促發展一直是我們的初心,我們會牢記習總書記對我們的殷切囑托,在宋潤江教授和宋寶安院士的帶領下,繼續鑽研植物病害綠色防治新技術。以青春之力守護萬畝良田,以新質生產力助力鄉村振興!”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滅菌先鋒”團隊的足跡遍布田間地頭,與農民並肩作戰,這一股青春的力量正在六枝特區的廣袤土地上悄然綻放,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