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在這個充滿熱情的夏天,由校團委帶領的“長征新翼”青年誌願服務隊踏上了“青春長征”文化研學之旅。從貴陽市到遵義市再到綏陽縣,從紅色文化到詩詞文化、工業文化到農耕文化、自然生態文化到基層服務文化,他們用腳步丈量著一片片文化土地,在綏陽縣深入開展了一係列內涵豐富的文化研學活動,致力於通過深度挖掘綏陽多元的文化資源,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的活力和動力。
“紅色文化”研學篇
7月10日-13日,懷著崇敬與熱忱,實踐隊先後奔赴紅飄帶長征數字科技藝術館、遵義會議會址、遵義紅軍烈士陵園、綏陽烈士陵園陳列館,深入探尋著這片紅色土地的曆史脈絡。在紅飄帶長征數字科技藝術館,一幕幕撼人心魄的戰鬥場景生動地呈現了紅軍長征時的風雲激蕩,瞬間將實踐隊帶回到那段波瀾壯闊、艱苦卓絕的長征歲月,貴科學子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輩們堅定的理想信念和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
在遵義會議會址,實踐隊跟隨講解員的指引,認真聆聽每一個細節,他們在文物前駐足凝視,思緒穿越時空,詳實的史料和逼真的場景還原,使在場的貴科學子更加清晰地認識到了遵義會議在中國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也更加明白了堅定信念、實事求是、獨立自主、敢闖新路、民主團結等遵義會議精神的內涵。
在遵義紅軍烈士陵園和綏陽烈士陵園陳列館,實踐隊在莊嚴肅穆的紀念碑前進行悼念緬懷,他們整齊列隊,手捧潔白的菊花,緩緩走向紀念碑,默哀鞠躬,現場氣氛凝重而莊嚴,深深表達了對革命烈士的深切緬懷和崇高敬意。“紅色文化根植於華夏大地,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學子,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是我們應有的擔當”實踐隊馬勳章說道。
而後,實踐隊奔赴綏陽飛水村,與對越自衛反擊戰參戰老兵林世雄進行了座談交流,林老說到:“我們當年在戰場上,為了國家的尊嚴和人民的安寧奮勇向前,那是一段充滿血與火的歲月,希望青年學子能珍惜現在這美好的時光,努力學習,麵對困難不退縮,麵對挑戰勇擔當,時刻把國家的利益放在首位,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英勇革命先輩們英勇無畏的事跡和崇高的精神,使實踐隊從中汲取到了源源不斷的奮進力量。團隊成員在紅色文化研學中積極思考如何將紅色文化與鄉村發展巧妙結合,提出了一係列富有創意的想法,比如要在鄉村打造紅色文化主題民宿、開發紅色文化創意產品,以紅色精神為引領,為鄉村建設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等。
“詩詞文化”研學篇
7月14日,實踐隊走進了充滿詩意的綏陽詩詞文化陳列館。館內豐富的詩詞藏品和濃厚的文化氛圍讓學子們沉醉其中。他們仔細分析了綏陽縣詩文化陳列館對鄉村文化建設的顯著影響,深刻認識到詩詞文化對於提升鄉村文明程度、豐富村民精神生活的重要作用。“詩詞文化”研學結束後,實踐隊圍繞舉辦詩詞大賽、開展詩詞進校園進鄉村等活動,深入探討著“以詩文化為載體,激發村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提升鄉村的文化品位和文明素養”的實施路徑。
“工業文化”研學篇
在綏陽縣的一隅,靜臥著神秘而滄桑的409三線“軍工”遺址。7月15日,實踐隊走進這片遺址,在這片承載著特殊時期工業記憶的土地上,貴科學子認真聆聽著講解,了解著那段激情燃燒的工業發展曆史,斑駁的牆壁、陳舊的廠房,都在訴說著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麵對這些珍貴的工業遺產,大家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提出了諸如將遺址改造成工業文化主題公園、發展工業旅遊體驗項目等建議,旨在利用這些獨特的資源推動鄉村的文旅產業蓬勃發展,為鄉村經濟增長開辟新的路徑。
“農耕文化”研學篇
7月16日-19日,實踐隊走入綏陽黔北糧倉、鄭場鎮勞動教育基地、綏陽小關金銀花種植基地以及綏陽縣藤上寶金銀花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研學。在承載著歲月痕跡的黔北糧倉遺址,同學們認真聆聽著講解,親手觸摸著見證了勞動人民辛勤與智慧的工具,想象著曾經這裏熱火朝天的豐收場景,了解當地農業發展的悠久曆史和深厚底蘊,心中不由湧起對先輩們的敬仰之情。
在鄭場鎮勞動教育基地,實踐隊學子們挽起衣袖,拿起農具,親身參與農耕體驗。走入勞動教育展館,館內專業的農業指導員為學子講授農業的發展曆程。從傳統農業的耕作方式到現代農業的科技創新,從農產品的種植培育到市場營銷策略,豐富的教學內容讓學子們對農業有了更全麵、更深入的認識,更在實踐中增長了知識,拓寬了視野。
在金銀花種植基地和合作社,實踐隊學子們親手采摘金銀花,與農民深入交流,探討如何進一步優化產業模式,提高金銀花的附加值。經過多方調研,實踐隊積極與當地鄉政府進行了溝通,提出可以通過加強農業科技培訓、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發展農業觀光旅遊等一係列舉措,希望能以金銀花特色產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推動鄉村農業現代化進程。
“自然生態文化”研學篇
7月20日-22日,實踐隊學子滿懷好奇地走進綏陽寬闊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探訪神秘的雙河溶洞國家地質公園。在保護區內,豐富多樣的動植物資源讓同學們驚歎大自然的神奇,在專業導師引領下,實踐隊沿著蜿蜒的小徑深入保護區的腹地,學習關於生態平衡、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知識,深刻領悟大自然中每一個生命的重要性。
在雙河溶洞,奇特的地質景觀讓同學們對地質知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探索的過程中,貴科學子始終思考如何在嚴格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科學合理地發展生態旅遊與特色旅遊。交流討論的聲音此起彼伏,大家各抒己見,提出了打造生態科普教育基地、開發綠色生態旅遊線路等建議,以期通過生態旅遊為鄉村振興注入綠色動力。
“基層服務”研學篇
在本次研學之旅的最後,實踐隊選擇以“基層服務”研學來畫上圓滿的句號。他們走進鄭場鎮黨建示範點,與老黨員親切交流,認真聆聽老黨員講述黨的光輝曆程和奮鬥故事,深刻感受著共產黨人的堅定信念和無私奉獻精神,同學們深受教育和鼓舞,並為老黨員送上了誠摯的祝福和慰問品。
他們還奔赴茅埡鎮兒童之家進行支教,通過精心設計的課程和豐富多彩的活動,為鄉村孩子打開了知識的大門,希望通過自己的一點綿薄之力,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夢想追求,為鄉村的未來培育充滿希望的新生力量。
此外,赴梘壩鎮敬老院探望孤寡老人的暖心行動,也為老人們帶去了關愛和溫暖。他們與老人們親切交談,傾聽老人們的心聲,為他們講述校園裏的趣事和新鮮事,給老人們帶來了歡聲笑語。有的學子為老人修剪指甲、整理房間,有的則為老人表演節目,溫馨的氛圍彌漫在整個敬老院,有效促進了鄉村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在綏陽縣組織舉辦的首屆大學生音樂節中,貴陽信息科技學院學子賈秋林、劉文彬登上舞台,為綏陽帶去了精彩絕倫的表演,聚光燈下的他們,自信勇敢,璀璨耀眼,當日各平台線上線下累計20萬人次在線觀看,貴科學子以青春的活力和激情,為鄉村的文化生活增添了絢麗的色彩,極大地激發了鄉村的文化活力和創造力。
此次“青春長征”三下鄉文化研學活動,不僅使貴陽信息科技學院青年學子拓寬了視野,增長了見識,還在實踐中鍛煉了自己的能力,培養了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他們的研學成果也將為綏陽鄉村振興提供豐富的思路和切實可行的方案,相信在未來,這些成果會有力推動綏陽縣的鄉村發展,助力綏陽鄉村實現全麵振興目標。鄉村振興的征程因青年學子的積極參與而愈發精彩,越來越多的貴科學子正以青春之力,奏響鄉村發展的最強音!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