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鐵肩負教育 丹心譜華章---記鄉村教師“堅守者”胡定霞
2022-07-26 16:04:00
貴州省人社廳宣傳中心
  作者 黃明健
  為什麼要選擇寫胡定霞老師辦學往事?
  因為胡定霞老師的故事感動了我、教育了我,洗濯了我的心靈,觸動了我對社會和人生價值的哲學思考。
  天地熙熙攘攘,人潮來來往往。為什麼我要透視她和她先生近二十年矢誌不渝辦學的壯舉,並決意以紀實文字形式向一切良知未泯的人群推介他們?
  因為,我是她先生的故友,我以親身的經曆作證並以天道地道的普遍規律印證,胡定霞先生秦明這個後生,從三十年前辛勤火熱的軍營生活開始,持守的一係列性格特質----謙遜、篤定;堅守、緘默;厚重、隱忍;善良、體諒......,預示的愛情、事業、人生,必將給我們帶來不盡的驚歎和欣喜。
  為什麼我要自我催促、以自由撰稿的形式推介這樁未見得會引起多少人興趣、缺乏市井幽默、在凡俗的城市生活、無常的人生來去起落中可能並不叫座的文字?
  因為,我作為知情者、見證者、受教者,有責任、有人間正道的擔待、更有這份對世事判斷的透徹。我篤定,這個故事,會給我們共處的社會發出現實的良知拷問,大聲堂嗒地敘說生命的高貴所在,人生的價值所向,德行的圭臬所指。
  讓一切的無奈、無聊、空虛、貪婪、虛偽、自利、狹隘、精致及振振有詞、閃爍其詞、言不由衷、首鼠兩端無處遁形、自慚形穢去吧;讓一切的城市病現代病,顧影自憐、自怨自艾見鬼去吧;讓一切的徘徊踟躕、觀望冷眼、冷嘲熱諷隨風飄散、蕩然無存了寂了吧......
  故事由此開篇。
美麗故鄉 鍾靈毓秀
  胡定霞,原名胡樹琴,女,苗族,生肖牛,1973年8月1日,出生於原銅仁地區鬆桃縣盤信鎮樓台村。樓台距縣城有幾十裏地,是個山高、坡陡、路窄、霧濃、林密,山泉汩汩流淌的山寨。胡定霞兄妹七個,排行老四,五女兩男。父親胡安邦,初通供電技術,在鎮裏的電管站工作。打小,胡定霞姐妹兄弟基本在母親的打理下生活起居。父親節假日回家,一是給大家帶去鎮裏稀奇的用品和吃食,人人均享,二是查考一下大家的學習學績,除卻特調皮的五弟會時不時被父親敲打敲打外,其他姊妹感覺到的,均是父親深沉的父愛和寬厚慈祥的麵孔。寡居的奶奶接納了曾經的從秀山過來的國民黨潰散老兵,爺爺待人謙和,初通文墨,在恬退隱忍、夫婦和順、長幼有序的其樂融融中,一家人幸福和諧的生活象山腳下的小溪一樣歡暢跳躍、奔流不息。
  胡定霞打小愛勞動。自憶事起,她就帶著弟弟妹妹們上山放牛、打豬草、砍柴。1979年,胡定霞開始在樓台村小學發蒙念書。胡定霞是個有心的孩子。上學後,她將自己放牛、打豬草的地方改在了村小附近,這樣,她就可以邊勞動,邊透過窗戶傳出的老師和學長們的朗朗書聲,獲取遠遠超越自己學習階段的信息。胡定霞依靠旁聽獲得了遠超過同齡人的認知。胡定霞幼小的心智裏揣著崇德尚賢的種子。知青大伯滕久經知識淵博、熱心助人,好學上進的胡定霞成為他家的常客和編外的學生。利用茶餘飯後的時間,胡定霞得到滕久經細致指點拔擢,開小灶,五年的小學課程,她通過跳級,三年就完成。品學兼優的胡定霞被老師和同學們推選為學習委員、班長。
  當年,農村的女孩兒念書並不時髦。胡家的適齡孩子們為了上學,甚至需要幾姊妹拈鬮,拈著的上學,沒拈上的,就幫著家裏幹活。等父親從鄉鄰們惋惜的眼神中醒悟過來,決計克服一切困難讓定霞到盤信鎮上念初中時,胡定霞已在家閑居兩年。鎮上中學的消息帶到了村裏,學費三十一元,可以慢慢湊,人得趕緊去報到。胡定霞心裏象揣著個小兔子,跌跌撞撞跑去鎮裏,老師問:“你什麼民族呀?...”胡定霞緊張,一慌神,隨口而出“漢苗族......”這個典故伴隨了胡定霞一生,成為她青春轉型和人生啟航的標誌性記憶。
  胡定霞父親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正確決定。在盤信民族中學,胡定霞遇上了一生中重要的思想啟蒙老師龍軍秀。師範畢業分配到鎮民中工作的龍老師,青春蓬勃、視野開闊、思想活躍。在龍老師的指點下,胡定霞成績扶搖直上,成為全年級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優秀學生代表。大姐二姐五妹為定霞不斷傳來的好消息高興,時不時借故去往學校看望她,給她零花錢、為她買全家姊妹中最好的衣服,讓她鼓足信心搞好學習。龍老師告訴學生胡定霞:“不能局限眼前這些成績,要設法走出去,看外麵的世界,會更精彩......”初中畢業的時間轉瞬就到了,農村的女孩按照傳統已進入談婚論嫁的階段。“讓姑娘讀書是賠本買賣”的濫調又開始在家人和親人友鄰間嘀咕。胡定霞甚至感覺到家裏開始有了成年人為年輕人婚嫁小聲攛掇的聲息。龍老師果斷地站了出來,給學校陳述情況,給家裏做工作,這孩子品性好,天資好,讀書不能停!......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胡定霞最終得到了開明的父親的支持。祥和寧靜的山鄉浸潤了胡定霞心智,善良厚重的民風濡染了胡定霞人生書冊的開篇,清苦清寒淡泊的家風淬煉了胡定霞吃苦耐勞的品性。至今,走過萬水千山的胡定霞仍憶著父親樸實無華的教導:“孩子,出門後再難也不能欺人,要誠實;做事多行善讓人,做事要耐得煩、靠奮進......”
  1990年8月,胡定霞作為鬆桃縣盤信鎮樓台村建國以來第一個本科大學生,被貴州民族學院錄取的通知書到達。整個山村沸騰了!老人們向胡定霞投來愛惜讚許的目光,同齡人們向胡定霞投去豔羨欣賞的眼眸,人們均以結識、交往定霞為榮,都以作定霞的閨蜜友好為幸事,孩子們以胡定霞為明星榜樣,想方設法去往胡定霞的家四周玩耍轉悠,隻為看看四下熱鬧景象,朝賀胡定霞鯉魚躍龍門,為胡家家門和村寨的大喜事表達衷心的祝福。
牛刀小試 金子閃光
  1990年至1994年,是胡定霞入讀貴州民族學院的時期。胡定霞承襲其一貫的表現,因為勤勞樸實和勇於擔當的個性,先後擔任班長和中文係學生會主席,多次被評為“優秀學生”、“優秀學生幹部”、“優秀共青團員”。榮譽使胡定霞對自己的要求更加嚴格,使她更明白鮮花和掌聲隻是代表對過去路徑成績的肯定。未來不定,來日方長,未來不可躺在功勞簿上,仍需滿腔熱忱、毫不懈怠地服務環境和貢獻社會。
  從事學生輔助管理工作期間,一個團委的活動改變了胡定霞的一生:這一天,胡定霞按照慣常的習慣,會同同學將會議室窗簾、桌布、椅子套等物件進行拆換,擬等清洗晾幹後再重新安裝鋪設;在晾曬中的桌椅套,胡定霞認真檢查,將內中破損的部分用針線密密地縫合修補;一切停當,會議室簇然如新.......這一切,被學院原藝術係黨總支書記、學院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邰昌培老師看在眼裏、記在了心上。邰昌培老師是時年民族學院年高德勳、教育教學經驗極為豐富的領軍性思想政治工作人物。從1950年從事黨的青年工作以來,有幸參加過世界青年大會,受到過毛主席、周總理的親切接見。邰昌培老師對黨的事業滿腔熱忱、理想信念堅定,退休後仍心係民族教育事業。他長年在學生宿舍區與師生同吃同住;經常到教室,到宿舍,到學生家中,給學生做思想工作,與青年學生交心做朋友,發現和舉薦人才,為他們排憂解難。邰老師以無私付出和執著,深受廣大師生員工愛戴,曾多次被評為校級、省級、全國“優秀共產黨員”、“關心下一代先進工作者”、“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邰昌培老師共產黨員的情操風範,在校園內外有口皆碑。
  邰老師數十年教育教學經驗的直覺告訴他,自己眼前的這個笑靨盈盈、青春靚麗又颯爽英姿的胡定霞,就是一棵好苗子,就是一顆經曆風雨曆練能長成參天大樹,給世界和人間帶來濃蔭和清涼的好種子。從此,邰老師將胡定霞納入自己重點培養跟蹤的學生範疇。他要對這棵希望的幼苗倍加嗬護,讓它茁壯成長,讓它到大千世界裏去展示它的風姿虯勁。
  1994年,胡定霞從貴州民族學院畢業,在學院和老師們的關懷下,她參加共青團貴州省委的扶貧支教團,隻身前往當年貴州最貧困落後的麻山、瑤山地區從事鄉級行政助理工作。當年的這些個地區,雖有風景秀麗之名,卻交通閉塞、山高坡陡,土地石漠化,一切深藏大山深處,交通靠走、通訊靠吼,條件極為艱苦。麻瑤連片的紫雲、惠水、羅甸、荔波等縣區,時年鄉鎮行政、事業幹部長期流失缺編,年輕人不願去,去了也難於穩定和保留。在“十三五”以前的貴州,但凡在這些區域工作,外來人員能呆下,能逐步適應當地艱苦的生活環境,與群眾打成一片,進而推動地方變化發展,就是最大的工作成績,就是對群眾最深的感情。胡定霞在瑤山深切感受了中國貧困之疼。瑤山的工作經曆讓她明白,教育之路、民族進步地方發展之路,社會進步之路,並無捷徑可走,必須全力發展教育,一步一個腳印,穩紮穩打,步步為營。
  1995年,完成扶貧階段任務的胡定霞帶著對基層社會深切的體會,從瑤山返回了省城貴陽。先後入職貴州民族學院和貴州廣播電視大學,從事教學輔助管理並擔任廣播電視大學多個全日製專業班次班主任。2000年,胡定霞成為恩師邰昌培領銜的省級課題“少數民族地區農村教育趨向”課題組核心成員。課題組把研究的重點區域對準了省城貴陽東北的南明、花溪、黔南惠水、龍裏等多個縣區少數民族聚居、行政區劃犬牙交錯的地帶。當年的這些區域,正迎來新機場通航後航空樞紐初成、區域發展和公共設施滯後,城市配套體係極不對稱的時期。隨著課題組的調查走訪逐步深入,農村教育現狀再一次深深地震撼了胡定霞。農村孩子求學的艱難、渴望知識的熱忱遠遠超出了她以前的所有認知。在每天看到飛機起起落落的地方,在省城航空港所在區域約50平方公裏的區域,在花溪、龍裏、南明等區縣交界地,包括秦棋、貓洞、馬寨、黃泥哨、大地、下壩、黃泥鋪等村寨在內數萬村民的孩子,竟沒有一所位置合適的中學供其讀書學習。孩子們為了堅持上學,就近往返也需要走1到2個小時的山路。最遠的龍裏縣水長鄉梅家莊一個往返需要4個小時。早上,東邊晨曦初露孩子們就得出門,下午,星光滿天才能返家,沿途,都是荊芥叢生的山間小道,稍不留神,就有摔下山崖深穀的危險。學齡前的孩子,要麼赤著腳在居民房前屋後野跑玩耍,要麼,跟著父母到地裏刨土幹活,要麼,就牽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衣角發呆.....
  有杕之杜,其葉湑湑。胡定霞認定自己要做一棵樹,做一棵給世界帶來清涼和濃蔭的大樹。在這一帶辦一所民辦學校的想法,從起初的萌生到一遍又一遍強烈地撞擊她的心扉、她的理念,這個從童年起始到青春韶華孕育的夢想逐漸清晰起來。她感覺到民族地區教育狀況調研帶給自己最大的收獲,就是堅定了全力辦學的意念。夢想被接下來的一件事情徹底點燃啦!聽人們說,貴州有個出版戰線的退休老同誌聶玉明在這片區域的山坡上租地栽種果樹,果園建起後,因地製宜在就近的騸牛坡搭板房建了一所學校---勞作科技實驗中學。學校建在一片高山台地上,幾十顆歪歪扭扭的樹樁子接通了學校的電源,一條羊腸小道串起四周十多個村民小組和民族村寨,學校用水靠師生下山肩挑背扛,糧油蔬菜等生活物資得從五六裏外的村寨交通點掮運。盡管如此艱難,學校的開辦仍給時年邊遠的幾縣交界地帶孩子們帶來了福音,不啻驚雷咋響、石破天驚。這座位於龍裏縣穀腳鎮閣關村大山深處的學校開學第一年,竟招到了來自附近村寨的四十來個初中混成班學生。所謂混成班,是在農村特定區域存在的一種辦學形式,因為不能組建建製完整的班級,在一個班裏有大大小小不同年齡階段和學齡層次的學生,教學采取分類教學、輪作和以大代小形式進行。這個消息極大地撼動了胡定霞。胡定霞懷著激動、忐忑、無限景仰的心情走進了這所學校。
  夢想者們總是容易惺惺相惜。
  胡定霞沒多久竟成為了這所學校的一名教師......
夢圓林海 篳路藍縷
  2002年9月,胡定霞正式辭去了公職。
  她從勞作科技實驗學校“下了山”,走進了村寨。此前,教育局獲悉了胡定霞等一班人在這片地域裏的所作所為,建議胡定霞去區裏其他地域辦學。說,這裏是一個死角,不好整,有錢也未見得辦得成,何況目前你們八字還沒有一撇。陳祖義局長甚至拒絕同意在興辦民辦學校的報告上簽字......
  有杕之杜,其葉菁菁。熬不過胡定霞和邰昌培老師等一幹教育界人士的“軟磨硬纏”,在邰昌培書記“胡定霞是能夠把人和事業帶向光明的人,希望大家一定要支持她”的義正辭嚴下,分管區長終於同意了她的辦學請求,並答應在多方麵給予支持。
  胡定霞想在秦棋附近辦一所集托幼、小學和初中教育整體完備的學校的想願,最終變成了大家共同的心聲。胡定霞得到了秦棋、貓洞、馬寨、黃泥哨等附近村寨村民委員會和學生家長的青睞。時任貓洞村村委會姚樹琴書記給村委們挨個做工作,籌劃學校選址,優化村寨道路,協調相鄰關係等,想用最優惠的辦法把胡定霞老師和她的學校留下來。在時任小碧鄉鄉長梁本貴、人大主席湯錫文、村委會領導吳龍雲、張澤學等的一致支持下,胡定霞位於苗墳坡的林海中學終於開始了籌設。學校獲得了貓洞村委會旁邊一片閑置的原用於倉儲和晾曬的荒坡土地使用權,土地以低廉的價格租借學校使用,地上建築由學校依規劃自行建設管理。
  用地問題解決了!胡定霞夫婦辦學的大幕由此拉開,夢想終於啟航。百廢待興中,困難俯拾皆是。基礎建設部分,由村民和當地施工隊承擔,初步預算30萬以上。錢從哪裏來呢?胡定霞想到了自己的學生,貴州民族學院、廣播電視大學畢業生裏,吳騰文、龍一、胡世芝等學生先後到沿海地區謀職發展,小有所成,胡定霞設法和他們取得了聯係,電話那頭,得知老師正辦學缺錢,馬上爽快地答應下來。三萬、兩萬、五萬,這些帶著學生深情厚意和信任寄托的款項,短短幾天就彙集到了貴州,彙集到了貴陽龍洞堡那一爿叫苗墳坡的彈丸之地。
  胡定霞多年勤儉工作生活的所有積蓄,學校征集了;先生秦明剛從部隊轉業拿到的三萬元不到的轉業費,學校征集了;秦明黔北老家祖居的抵押貸款兩萬,學校征集了;女兒嬌嬌的牛奶費,省下了;秦明老家自己名下的牛,賣掉了,甚至豬也提前賣了,哼哼唧唧在窩裏的豬仔,也都成為了家人支持他們解燃眉之急的希望......
  2003年秋季終於來到。林海中學迎來了自己的首季招生。
  依托胡定霞積攢的人脈,林海中學第一學期招收到從各地慕名而來的大大小小學生共56個。胡老師和先生秦明看到學生們,發自內心地欣悅。這個初中,最大的孩子竟有二十三四歲,最小的,也有十三四歲,胡定霞夫婦發錢給孩子們理發,讓他們清理個人衛生,教給孩子們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和養成。
  林海中學學生的來源主要由四個部分構成:一是因為貧窮而輟學再複學的孩子;二是外地流入機場區域的打工一族的孩子;三是當地人家因為距離公辦學校距離太遠不願外出,選擇就近入學的孩子;四是受到胡定霞美名感召自願調劑到林海中學進行心理輔導的部分公辦學校的孩子。學校的經費來源以學生學雜費收入為主體。當年的收費標準,起初每學期120元-140元不等。胡定霞堅持讓孩子們都有書讀,不過多增加家庭負擔為辦學原則。處於現代與傳統、文明與落後交織的農村社會,各種情況駁駁雜雜、林林總總。欠費、賒費、緩交、逃費、人情免費時時發生。每年,胡定霞和林海中學將要損耗三分之一左右的應得收入。為了保證學校的正常教學運轉,胡定霞和先生費盡了心力。首先是通過各種渠道招聘師範類院校的畢業生入駐林海,發揮專業人才優勢。其次,通過共青團、人社、教育等渠道爭取“三支一扶”、“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就業見習渠道高校畢業學生參加林海中學教學。最後,胡定霞還通過辦學活動的口碑相傳,動員家人、學生家長、學生、親戚朋友加入到林海中學的師資隊伍建設當中來。
  2008年春節,貴州遭遇了百年難遇的雪淩災害。貴陽龍洞堡天寒地凍、滴水成冰,交通完全阻隔。林海中學也遇到了事業發展的寒冬。當年,由於多種因素疊加,全校包括胡定霞在內僅有三名教師在職。天災無情人有義。三個老師想盡各種辦法相互補台、相互理解、默默支撐。春節後的學期,全校從幼兒教育到混成小學班次,初一至初三,各個班級,沒有落下一節課、沒有讓孩子們放過一次羊,沒有荒疏孩子們的每一份期待。
  “鐵肩負教育,笑臉對兒童”。跟著胡定霞一起從事民辦教育9年有餘的清鎮市穿心小學教導主任王家剛回憶說:“胡校長是一位非常有魄力、有膽識、有眼界的校長,在她的領導下工作,你會覺得非常開心,你會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認真備課、認真上好每一堂課,認真做好作業批改和課後輔導,將備、教、輔、批、評等教學常規工作認真落到實處,做到一絲不苟;同時勇於承擔教學以外的其他工作任務,任勞任怨、無怨無悔、甘之若飴;我們下午放學後站在講台上,晚自習時站在講台上,周末站在講台上,認真輔導學生,隻要學生們有需要,我們就會不計報酬地付出,這一切都源於對學生的愛,對林海中學不舍不棄的責任!在林海中學7年,我們始終關愛這裏的每一個孩子,常與孩子溝通,關注他們的思想動態,關注每一個孩子的成績、生活、情感等方麵的變化,課上“嚴肅認真”,課下和孩子們打成一片,做他們的“良師益友”!......”這是穿心小學教務主任王家剛在得知有關機構采訪林海中學辦學經曆後,專門辟出時間,一字一句地介紹自己和同事們在那裏工作情形的話語。
  事業留人、感情留人、適當的待遇留人,是現代社會人事管理和人才工作的剛性原則。林海中學有事業、有溫情,欠缺的卻是待遇。林海中學老師的待遇僅相當於其他學校的三分之一左右,但老師們從不給學校、也不給胡定霞校長談待遇,他們來到這個學校,胸中有一團火,有一團燃燒自己照亮環境,照亮他們眼目所及的鄉親們的希望、孩子們夢想的火,他們心裏也有一杆稱,這杆秤稱量得出世間上的一切萬千世相、芸芸眾生,孰輕孰重,孰得孰失,他們清明在躬、高下立判。
  林海中學學生最多的時期,小學初中有近400人,學齡前兒童有近200人。由於所處地域特殊,混成班現象經常發生,胡定霞堅持有教無類、一視同仁,這給從事教學的老師提供了舞台,也對如何提升教學質量提出了要求。理論與現實的悖論是,因為學校地處城鄉結合部,能夠提供的條件有限,教職員工穩定性堪憂;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基礎薄弱,尖子生少,學校技能型人才培養方向逐步顯現;經費自負盈虧,學校收費長期維持在較低水平,且減免緩占比高,能夠整合的財力捉襟見肘。
  學校開辦初期,為了確保給老師們發出數額不高的工資,胡定霞丈夫秦明從2002年始,堅持每天在工作的公交公司接兩個班上,每天從清晨六點過幹到夜間十一點,周而複始近5年。多上一個班,可以解決兩個老師的基本工資收入,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挽留老師們。這是胡定霞丈夫秦明樸素的心願,也是學校初期生存運轉的基本邏輯。林海中學的存在和發展,依托的是夢想、責任、良知、道義。胡定霞說“隻要能讓學生就近入學、接受教育,隻要能為家長們、留守孩子們解決實實在在的歸屬問題,再困難,我們也要想辦法堅持下去......”
飛雪迎春 山花爛漫
  胡定霞辦學的故事和她夫妻倆為信念堅守的美名不脛而走。苦寒淬煉,梅花香遠。馥鬱吸引了與他們想法相似的另一群人。
  2009年,中國民主同盟貴州省分支機構的領導和盟員們聞訊走進了林海中學。時任省民盟秘書長範祖燕代表民盟對林海中學進行考察了解,範秘書長被林海中學、胡定霞夫婦的教育創業精神折服。這一年,由省人大原副主任、省民盟原主委顧久先生親自擔任介紹人,胡定霞成為了民主同盟南明支部的一名盟員。顧久、何力等省領導,支部其他盟員向胡定霞和林海中學提供了毫無保留的信息支持和多方扶持。顧久欣然同意擔任學校的名譽校長,並經常到學校給學生們作德育報告。民盟的支部活動有幸經常在林海中學舉行,更多的社會賢達和友人知道了林海、走進了林海。林海中學迎來了事業發展的新階段。
  胡定霞因地製宜,引進陶行知生活教育體係,對學校的教育思想和辦學路徑進行全麵優化提升。走“農教科教”路徑,把“讓學生在學習中掌握一門技術”定位為學校的辦學發展方向,“基礎教育”與“生活教育”並軌。胡定霞按照生活教育體係思路,還把健全人格和獨立生活能力、創造力的培養作為學校的要務,在教學特色和品牌創建上開展了大膽的創新嚐試。健全了學校的手工室,配置了各種手工材料,手把手教孩子們製作各類絹花、繡十字繡、民族刺繡、製作繡花配飾;學習插花藝術、縫紉;創建學校種植基地和養殖基地,先後開展香豬、七彩山雞、竹鼠、新西蘭肉兔等養殖試驗及管理實踐;還組織學生進行各季蔬菜、藥材等從種子到播種、田間管理、收獲、銷售等一條龍的試驗教學活動。林海中學在區、鄉級政府和有關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開發了從幼兒到beplay體育手機生活教育的完備體係。林海中學幼兒部,每個月會組織孩子們開展發豆芽、孵小雞等形式活潑的係列活動;小學和中學部的孩子,則會教授手工、做飯、包餃子、做湯圓、整理內務、個人生活習慣培樹等等......梅花香自苦寒來。胡定霞在特定區域的教育創業、辦學活動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支持,先後多次被花溪區、南明區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評定為優秀民辦學校,並被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批準為貴州的“陶行知實驗學校”。
  2013年,貴陽龍洞堡片區因為城市建設擴圍,全麵進入拆遷時代。林海中學位列其中。按照拆遷辦的測量和政策比對信息反饋,胡定霞夫婦和林海中學可以獲賠1000餘萬元。這個錢,當年可以在貴陽城區中心地段購買十套以上漂漂亮亮的住房,也可以做其他打算,一家人過上輕輕鬆鬆、無憂無慮的清閑日子。對於突然到來的好事,村裏相處多年的鄉親和好心人們紛紛解勸胡定霞夫婦,學校不用辦啦,先拿著錢再慢慢看吧。胡定霞和先生猶豫了。奮鬥的歲月,匆匆忙忙,以苦為樂,那麼艱辛卻一直心懷朝陽,沒有來得及仔細掂量過,到底心中憧憬的是什麼?想願的是什麼?此生為什麼而活著?......
  幾天以後,心懷不定的胡定霞信步來到離學校不遠的一座山丘上,學生的母親們還在勞作。道不盡的尊崇和感恩裏,嘮嗑言輕意遠,孩子母親們滿心的不舍和對師者的深深愛戴、景仰溢於言表。胡定霞竟不住滿眼淚流。胡定霞沒有想到,自己和夥伴們在這片土地上的耕耘、給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帶去的變化,早已深深地植入這裏的一山一水一木,學校和她的家庭、家人,已經是這裏尊貴的主人和須臾不能或缺的重要存在......胡定霞豁然開朗。她和先生下定了決心,不要拆遷補償款,希望政府權衡綜合情況,為他們重新規劃建設一所能解決當地孩子讀書的學校。在時任貴州省委書記栗戰書等領導同誌的親切關懷下,林海中學的重建受到了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得到了妥善的劃地安置,林海中學又獲得了重生!
  胡定霞,從勞作科技實驗學校走向林海中學,從老校區到新校區,從起初的誌願服務性質的教學到逐步地有工資、有規範穩定的教學秩序,到吸納王家剛、王永健夫婦等心懷夢想的老師群體加盟,人換了一茬又一茬,接力棒交了一棒又一棒。胡定霞及其夫婦但問付出,不計收獲。在林海中學工作過的所有自願者、教師、員工但問付出,不計收獲。沒有人奢望林海中學能給予大家什麼,給與多少,為大家創造什麼成長的條件和可能,所有的人卻都異口同聲把自己在林海的經曆,在林海的所思所悟所感,在林海的付出和擔待,作為人生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作為青春歲月最值得回味的榮譽。他們異口同聲地說:因為這樣的經曆,因為對孩子們的愛,因為孩子們的愛和感恩,他們快樂!......
  鄒啟江老師是被胡定霞夫婦用一輛白色的麵包車接到學校的應屆師範學院畢業生。2016年的學校駐地小碧鄉馬寨村,偏居一隅,道路千回百轉,建設改造工程此起彼伏,辦學仍處於城鄉規劃調整以後的恢複期。學校招生、辦學、後勤保障均麵臨不少的新問題和困難。但是,鄒啟江說,既然選擇來,就不是來坐享其成的,辦法總是會比困難多的。如今,加入胡定霞團隊的他已和這裏的山水斯民融為一體。當地政府還為單身漢的鄒老師安排了保障性住房。初心不改,歲月如歌。現已是林海中學副校長的他,因為辦了教育當了“校長”,黔西南老家的弟男子侄們也紛紛尋聲來到貴陽,在這裏完成小學、初中的教育,並通過這裏走向高中或衛校、護校等職業技術學校。鄒啟江校長自豪地說:“要讓荒山成林,讓貧瘠的土地長滿五穀,總是需要一些植物先腐爛並屯積在那裏......”。
蒙以養正 春華秋實
  胡定霞堅守林海中學20年,航空港日益繁忙,萬家燈火,城市的繁榮喧鬧僅在咫尺之間。然而,這些卻不是她的想願。她平日一絲不苟做管理,周末就看書充電,含飴弄孫,和先生和校工們一起栽花種菜,深情感受這片土地的脈動、歆享城市和時代賦予自己的每一分進步收獲。
  如煙往事襲上心頭。2004年,因長期勞累,胡定霞急性闌尾炎發作。學生、家長和老師們抬著她走山路,趕馬車,輾轉把她送到貴州省人民醫院急診。3000元住院費交不上,丈夫押下工作證、身份證、士官證仍尷尬無效,聞訊趕來的高校的同事們慷慨解囊,終於為她的一家解了燃眉之急。住院時,十多名學生代表相約從貓洞村步行12公裏到244路公交車終點站,再乘車前往市區,隻為到醫院看一眼生病的校長。出院後,學生家長們噓寒問暖,殺老母雞給校長改善生活,把最好的營養品送到她的床頭......時隔多年,胡定霞仍記憶猶新,那些寶貴的、平常的、溫暖的點點滴滴,鼓舞著她的行程,催促她提示她一輩子紮根這片熱土。
  林海中學先後走出去了5000多名畢業生,學校是孩子們共同的家園。雙休、節假日都是孩子們拜望胡定霞校長和她一家人的時機。徐梅、任江琴為胡校長買來合體的衣服,硬要老師馬上換上,讓她們看看老師“青春”的樣子。王丹、楊琴、姚潤芝等從工作的醫院、學校崗位預約前往,就是想陪老師一家好好聊聊家常,就是想為胡定霞女兒、幼兒園長秦曼琴楠可愛的大胖小子送去美好祝福,就是想和他們一起熱熱鬧鬧吃頓飯,再見見她們共同的“秦叔”,再學學“秦叔”的低調,聽聽“秦叔”的誇獎和對工作的忠告。學生姚秋燕、覃世銀家庭很困難,學校免除了他們的學費,並幫助他們搭接與油榨街派出所郭警官等愛心人士的幫扶關係,孩子們終於順利渡過了最為困厄的青少年時期。學生唐新年、王興斌、李偉偉等家庭收到了政府撥付的拆遷征地款,他們的家長主動找到胡定霞一家說,學校如果有困難,我們手上有錢,隻要老師開個口,講一聲就行。好些當年困難家庭的孩子因為免除學費得以完成初中教育,如今已成家立業的他們,又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了學校,交到了熟悉的校長那裏。胡定霞知道每家的底細,就用當年給學生家長們講話的語氣給年輕的家長們開玩笑說,你家“富二代”的學費,這次可是要全額交啦哈......
後記
  林海中學的辦學實踐還在不斷延續。在鄉村振興和高質量發展的壯闊時代背景下,我們的耳畔不由得再一次回響起陶行知先生“鄉村教育是立國的根本大計。辦得好,能叫農民上天堂;辦得不好,會叫農民下地獄”的時代叩問。
  無論世事如何變遷,在民族偉大複興的新征程中:“培養好一個農民孩子、改變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都將是顛撲不破的道理。農村教育,既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更是推動鄉村振興和解決城鄉二元社會結構矛盾的根本。每一個社會工作者、教育管理者、從業者,當有這樣的自覺、緊迫與遠見。
  胡定霞說:“在新的發展階段,我們準備把學校辦成集幼教、青少年教育、失地農民培訓、養老贍養等的綜合基地,盡量填補這裏農村的空白,讓農民和他們的子弟過上富足幸福有尊嚴的生活......”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