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兩會期間看望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時說:“‘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7月14日,貴州開放大學(貴州職業技術學院)航空學院“黨心築夢·揚帆遠航”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赴清鎮市麥格苗族布依族鄉觀遊村,在開展學習實踐服務的同時,上了一堂體驗式的黨史學習教育“大思政課”。
把艱苦奮鬥的汗水灑在長征路上
觀遊村位於清鎮市與修文縣交界的貓跳河畔。1936年2月,中國工農紅軍二、六軍團,從修文縣經過貓跳河索橋進入清鎮,經觀遊村、和平、紅岩等8個寨子,向衛城鎮、王莊鄉、新店鎮進發,隨後強渡鴨池河,挺進黔西、大方、畢節,繼而往南逼近貴陽,作佯攻貴陽之勢。
誌願者們一路跟隨觀遊村黨支部副書記常理文,步行穿過觀遊村,經過了曾經紅軍和戰馬駐足歇息的“紅途丹楓”楓香樹,走到當年紅軍在貓跳河搭橋時用到的“砥柱石”,這條紅軍長征路還保留著較原始的樣貌,樹木和草叢鬱鬱蔥蔥,山路石塊鋒利、蜿蜒陡峭,在行走過程中真正感受到了紅軍當年經曆了怎樣的艱難險阻才完成了偉大的長征。一個多小時的路程,同學們頂著烈日,一路走到當年橫渡貓跳河的地方,這一步步“逆行”仿佛是一句句與紅軍的對話、一聲聲對曆史的叩問,直到看到駐立在河中央的“砥柱石”、聽到貓跳河奔流的河水聲,好像又看到了當年驚心動魄的渡河畫麵。
把軍民同心的故事說在長征路上
當年,為保障大部隊南渡貓跳河,紅軍一支120人的偵察部隊通過竹製的索橋來到觀遊村,宣傳黨的政策,發動當地百姓幫助搭建浮橋來幫助大部隊順利通過,過河的紅軍在觀遊村駐紮了三天,並與村民結下了深厚情誼,“五大娘造飯”、“石三娘擺渡”、“勇駿道”、“紅軍井”……這一個個紅色小故事說的是軍民魚水一家人的革命之情,也是這堂“大思政課”的一篇篇生動教材。
常書記每走到一處遺址,都說希望年輕人能認真聽故事、感受故事、講好故事,把這些紅色小故事帶給同學、帶給家人、帶向社會,讓更多人了解觀遊村的紅色曆史,也讓更多人通過學習曆史傳承民族精神,讓大家知道當年在觀遊村有5位女村民為支持紅軍長征一起為駐留的士兵做飯,知道有一位叫石三娘的村民讓紅軍搭乘自家小擺渡船幫助渡河,知道現在每年春節期間觀遊村的村民自願籌錢舉辦“迎軍節”,傳承長征精神、延續紅色文化。
把賡續奮鬥的決心刻在長征路上
“立誌而聖則聖矣,立誌而賢則賢矣”。走過了長征路,聽過了軍民故事,趁著這股體驗式“大思政課”的熱勁,帶隊老師組織誌願者們再次學習研討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精神。
在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告誡青年,要“增強做中國人的誌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青年人借助“三下鄉”,把先進的科技文化知識帶到農村,把黨史學習教育帶到村民心裏,為村民看世界打開了一道窗口,也為青年人增長才幹、錘煉意誌搭建了一個平台。研討會中,誌願者們結合本次“三下鄉”的經曆和重走觀遊長征路的體驗談心得、聊夢想,深刻感受到中國今天取得的成就是一代代中國人民賡續奮鬥而來的,身為新青年,更應該珍惜來之不易的生活,弘揚民族文化,立鴻鵠之誌、報家國之恩。
這堂“三下鄉”路上的“大思政課”,走在紅軍長征路上,上在紅色曆史遺址之間,對於年輕的誌願者學生們來說,雖然走的隻是長征路的“小片段”,卻是黨史學習教育過程中的“大感悟”;雖然聽的隻是中國共產黨成長曆史中的“小插曲”,卻是偉大建黨精神的“大觸動”。觸摸一草一木一石,那是曆史留給後人的奮鬥印記,是指引後人前行的動力,是對青年吹響的號角:出發吧!朝著強國目標,奮鬥不息!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