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實踐教學為抓手 推進產教深度融合 建設一流創新實踐型傳媒學院——海口經濟學院產教融合發展之路
2016年7月,海口經濟學院與湖南中廣天擇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在原傳媒學院的基礎上聯合創辦中廣天擇傳媒學院。作為學校首家校企合作舉辦的二級學院,五年多來,中廣天擇傳媒始終秉承“獨立思考,崇尚實踐”的辦學理念,堅持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科學構建模塊化課程體係,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師資隊伍優化、實踐教學強化等方麵持續探索創新,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
一、以實踐教學為抓手,構建“專業導向、能力本位”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致力智媒時代優質傳媒人才培養
(一)連通行業資源,實現行業資源的教學轉化,項目嵌入、項目伴隨強實踐。
學院積極探索“課程教學項目化、實踐項目設計化、實踐訓練實戰化”的實踐教學新路徑,逐步建立起“基礎實踐(教室)—高階實踐(實驗室)—綜合實踐(工作室/孵化平台)—行業/項目實戰(行業/企業)”的遞進式傳媒實踐教學新體係,為培養“厚基礎,強實踐,高素質”的現代應用型傳媒精幹人才創設了條件。
在長沙:學院與長沙廣播電視台、中廣天擇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推出了行業實踐項目——“融媒體優才計劃”,選派學生進行為時3個月的頂崗實踐(習),現已開班4屆,參與學生超200人。其中,學員劉誌豪,成為第一位留在長沙廣電融媒體事業部的“優才”學員,現已成為行業精英人才,目前加盟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學員李峰偉,日前正式入職中國青年網。
在北京:學院與國家體育總局手曲棒壘球運動管理中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每學期派出10名學生前往訓練基地,進行為期三個月的跟拍、剪輯、新媒體運營實訓,優秀者可直接入職。
在海南:學院創設服務海南自貿港建設的“卓越計劃”實踐項目,該項目旨在通過整合打通海南廣電、南海網、海口融媒體中心等行業資源,實現校地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在鍛煉提升學生專業技能與綜合素養的同時,也為海南自貿港建設提供智力支持與人才支撐。2022年4月20日至22日,學院與海南國際傳播中心聯動,選派“學生記者團”全程參與博鼇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報道,該團也是全國高校中進駐博鼇實地采訪報道的唯一學生記者團。

2022年4月21日,海口經濟學院中廣天擇傳媒學院學生記者團在博鼇論壇2022年年會上采訪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原總裁兼理事會主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原執行理事會主席章新勝(左一)
(二)打通課堂與行業之間“最後一公裏”,讓每位學生都能在校園獲得行業實戰實訓機會。
學院以傳媒頭部企業為牽引,共同打造專業工作室、產學研孵化平台。目前,設立了藝術創作中心、視覺中心、宣發中心等3個產學研孵化平台以及達芬奇調色工作室、聲音集市工作室、新新聞工作室等10餘個專業工作室,內容涵蓋廣播電視及新媒體節目策劃製作、新聞采編、攝影攝像、廣告創意、後期剪輯等媒體生產基礎環節。專業工作室與產學研孵化平台采用“學生主導,教師指導”工作模式,現已成為學院開展課外實踐教學的核心平台,其主要崗位與任務均由學生擔綱實施,不僅促進了專業實踐教學的綜合、深層開展,在取得良好實踐教學效果的同時,其市場價值已逐步凸顯。
另外,學院還創建了全國高校首家全媒體直播間——“融媒體戶外直播間”,實現了“把生產一線搬進校園,讓行業實戰走進課堂”的平台建設目標。2021年11月,學院聯合海口音樂廣播,邀請中央電視台《中國新聞》首任主播徐俐老師親自參與了校園電台直播,從節目策劃到晚高峰特別節目直播,150名傳媒學子全程參與。

2021年11月26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主持人徐俐走進海口經濟學院中廣天擇傳媒學院“時光沙漏”融媒體戶外直播間進行現場教學
二、做足“專業”文章,優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一)重視人才培養,以“大咖講堂”“傳媒精英訓練營”為推手,拓展學生專業視野。
學院延續了五年的品牌實踐教學經典案例“大咖講堂”,將一線頂尖專家、頭部衛視或者新媒體業界大咖請進課堂授課。五年來,先後邀請到87位行業精英來院授課。如“芒果台聲”丁文山,在學校錄音間用實戰狀態教授學生配音的專業技巧,近距離傳遞聲音的力量;《新周刊》創始人孫冕,牽頭組織以開拓行業視野為導向的“未來傳媒精英訓練營”,並邀請演員喻恩泰、媒體人陳豔濤、雷磊等一道,以新媒體運營實戰為訓練內容,實施了為期一周的訓練計劃。該項目現已開辦3期,參與學生近300人。
(二)傾力打造課程“雙導師”,實戰團隊、高端師資、大師精英進課堂。
學院深度嫁接行業資源,延請活躍在行業最前沿的行業精英、專家,通過直接參與教學計劃/內容製定、集中授課、指導學生實踐創作等方式,傾力打造課程“雙導師”。近五年來,學院先後延請到著名朗誦家胡樂民、中國首位華人攝影“哈蘇大師”謝墨、中廣天擇總製片人顏屹峰、長沙廣電集團首席新聞主播李丹、《中國報道》總編輯張紅禎等近百位行業專家,與學院專任教師一起組建“雙導師”,從理論、實踐等方麵給予學生聯合指導,育人效果顯著。
(三)持續加持,多重保障護航“專業”屬性,助推人才培養質量上升新高度。
目前,校企共同建成了近100人的行業一線實踐導師庫,分別覆蓋新媒體、導演、攝影攝像、主播、編劇、特效製作等崗位。同時,學院還整合企業資源,建立了專業教學/實踐案例庫。以導師庫、案例庫為代表的校企教學資源互融互通,將有力助推課程教學與專業建設,從而作用於高質量應用型人才的培育。
三、德育智育雙管齊下,育人育才成果斐然
(一)注重德育實效,提升育人品質
學院始終將基層黨團建設、青年學生思想引領貫穿於思政工作和“三全育人”全環節。2021年,學院2017級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學生牟曉涵榮獲“全國優秀共青團員”稱號(海南省僅4名青年獲獎);2021年,學院獲評“海南省大中專學生誌願者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團隊”;2017級播音與主持藝術1班團支部獲得“海南省五四紅旗團支部”稱號;學院連續五年beplay中心钱包体育钱包、英語四六級通過率位列全校第一;2021年,學院2017級廣電編專業學生王譽涵同時獲得劍橋大學、墨爾本大學碩士研究生錄取通知書,後選擇進入墨爾本大學就讀。
(二)以賽促學,成效顯著
學院以專業工作室為基礎,將專業賽事的指導、培訓等納入專業素質拓展範疇。2018-2021年,學生在傳媒各個領域的國內外大賽中屢創佳績,專業賽事獲獎達437項,其中:國際級16項,國家級123項,省部級298項。特別是,在2019年“全國第十二屆高校攝影教育成果展暨亞洲高校攝影藝術展”中,斬獲11項大獎,位列全國高校第二;學生郭雅靜在“2019第十一屆海峽兩岸電視主持新人大賽”中榮獲全國銀獎;學生陳平陽在“2020絲路國家青少年國際攝影競賽”中榮獲C組(18-23歲)金獎等。
(三)發揮專業優勢,促進對口就業
遵照教育部專業建設相關要求,學院有效完成了行業資源的教學化轉變,學生的專業能力與綜合素養得到較大幅度提升,實現了較高質量的專業對口就業。比如:李思琪,現為聯合國紐約總部DPI 新聞部顧問,主要作品有“聯合國會客廳”;閆格,現為中央電視台農業農村頻道《鄉村大舞台》欄目主持人畢銘鑫老師的隨行記者兼導演組副導演;胡安瀾,現為湖南廣播電視台電視劇頻道編導;郭雅靜,現為海南衛視、三沙衛視《天氣預報》主持人等。

海口經濟學院中廣天擇傳媒學院畢業生李思琪任職聯合國紐約總部DPI新聞部顧問,圖為聯合國總部會場
校企合作探索中進取的五年,隻是一個學院發展史上一個小小的刻度,未來,中廣天擇傳媒學院將繼續高舉實踐大旗,為創辦國內一流的創新實踐型傳媒學院而不懈奮鬥。(撰稿:佘紅雲 石 林)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