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學好“四史”,永葆初心、永擔使命》一文中強調,廣大黨員、幹部要重點學習黨史,同時學習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十四五期間是鞏固脫貧成果,接續鄉村振興的關鍵時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成為鄉村工作的工作重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中共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戰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曆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此文就以我們的實踐對如何將“四史”教育融入鄉村振興工作談幾點看法和思考。
一、“四史”教育融入鄉村振興工作的意義
把“四史”教育融入鄉村振興工作中,積極開展“四史”學習宣傳教育,引導鄉村百姓通過回顧我黨走過的不平凡的曆程,用身邊的變化,讓廣大百姓體會中國共產黨的偉大,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激發廣大百姓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穩步推進“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大振興,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素質和生活質量,提升新農村建設水平。作為省委組織部派駐農村的鄉村振興工作隊,我們自身必須要首先學“四史”入腦、知“四史”入心,才能把“四史”教育有機地融入到鄉村振興的實際工作中,把“四史”教育成果轉化為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的具體行動。讓“四史”教育在潛移默化中為鄉村振興助力,提高農民的基本素質和思想水平並轉化為工作動力和成效,賦能鄉村建設。
二、在農村開展“四史”教育中發現的問題
2020年全麵脫貧以來,全國農村脫貧攻堅成果得到鞏固拓展,監測幫扶機製不斷完善並強化落實,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農村人居環境不斷得到整治提升,鄉村治理水平不斷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但是,一些固有的、暫時無法解決的、工作中不能回避的矛盾和問題卻實實在在擺在我們麵前,成為我們在進行“四史”宣傳教育工作中必須首先麵對和考慮的因素。這些問題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點:
1、留守人口老齡化嚴重。以康保縣蘆家營鄉三麵井村為例,年輕勞動力都外出打工,常住人口大部分是年老體弱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人。戶籍人口502人,在村常住人口96人。其中50歲以下的隻有5人,50到60歲的16人,其餘為60歲以上的人員,平均年齡為66歲,年齡結構失衡。
2、常住人口文化程度低,接受能力差。以三麵井村為例,常住人口大部分人為建國前後出生,大專肄業1人,高中學曆2人,初中學曆5人,小學學曆6人,沒有上過學的占多數,文化素質低,思想保守陳舊,溝通理解和互動接受能力差。
3、管理和組織響應度差。由於曆史的積習、文化程度低和農村客觀因素所致,常住人口對各種活動的組織響應度差,紀律性和自覺性也較低。
4、空閑時間難以統一。由於農民一年四季作息有一定規律,家庭的具體情況又各不相同,導致開展統一的活動必須提前考慮各方麵因素,提前做好各種應急預案準備工作。
基於以上原因,在進行“四史”宣傳教育時,我們必須充分考慮這些因素,對症下藥、因地製宜、因人而異,主動與脫貧攻堅成果以及鄉村振興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三、對改進農村“四史”教育工作方式的思考與探索
在實際工作中,結合實際,我們摒棄了過去開會、演講、讀文章的傳統做法。用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總書記抓脫貧攻堅的大力度,新成效,激發廣大黨員群眾體會“兩個確立”的曆史必然,增強“兩個維護”的自覺,我們把“四史”教育融入到日常工作中,與鄉村振興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與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充分勾連起來,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靈活多樣地開展了“四史”教育 活動,讓村民從根本轉變觀念,努力做到潤物無聲。
1、“四史”教育“進村入戶上炕頭”。我們充分利用每月一次的入戶調查走訪,與群眾以拉家常的形式有目地進行“四史”教育。過去開展一次在村農戶走訪調查,用兩三天就可以了,現在走訪一圈最少得六七天,是過去的三倍時間。在入戶的過程中,我們針對不同家庭,在調查現狀的同時,一起回憶解放前的曆史、改革開放前的生活和現在農村的生活狀況,對比他們家幾十年來一點一滴的變化。與農民坐在炕頭上一起聊天話古今,有時候說到本村在過去幾十年前的舊事甚至糗事的時候,一起哈哈大笑前仰後合,在不知不覺間拉近了與群眾的關係,也巧妙地把話題引入到我們要傳達的目的上來。
2、“四史”教育“入心入腦入靈魂”。我們將“四史”教育與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結合起來,如把“四史”教育與節假日慰問結合起來。在“三八”婦女節,我們給在村的所有婦女送去了節日禮物,告訴她們這是黨的關懷。“七一”建黨100周年之際,我們組織在村能夠行動的村民去康保縣革命曆史博物館和烈士陵園聽取康保縣黨校教師講解康保縣的革命曆史。一路上讓老同誌講解本村的發展曆史。回來後給參加活動的村民發放了紀念品,給老黨員發放了慰問品。“八一”建軍節,我們請全村黨員幹部和複原退伍軍人一起座談,並給他們發放了慰問品。國慶節到來之際,我們組織全體村民開展了扭秧歌活動,集體觀看了《中國共產黨百年輝煌》宣傳視頻,活動後發放了大米。元旦期間,我們與村民一起參加勞動,清掃衛生,開展了“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我為群眾辦實事係列活動,逐戶慰問並給每戶送慰問品及掛曆。春節來臨之際,我們組織村民開展了“抗疫扛紅旗,歡喜過大年,助力迎冬奧,一起向未來”送春聯暖民心活動。給村民送去了春聯、燈籠,食用油等,彰顯了黨的關懷。元宵節,我們組織群眾開展了“扛紅旗、共團圓、學黨史、話冬奧”送元宵、話盛世、暖民心活動。活動中工作隊村幹部一起給村民送去元宵,以拉家常的形式一起談古論今、同說冬奧、共話鄉村振興、暢想未來生活。活動活躍了鄉村文化氛圍,同時不忘潛移默化地進行“四史”教育。通過一係列的活動,我們抓住節點,不忘進行“四史” 教育,在不知不覺間讓“四史”教育融入到村民的心靈深處。
3、將文化活動、鄉風文明與“四史”宣傳教育、家庭教育結合起來。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工作的一項重要工作,我們充分利用鄉村文化活動以及人才培養進行了“四史”的宣傳教育。為充分體現黨的關懷,工作隊積極與單位黨組織聯係,與社會愛心人士聯係,開展“愛心圓夢”捐資助學活動,自2016年以來,累計捐助該村學子25人次6萬多元。2021年順利考入中南大學的學子閆文吉一句“感謝你們伸出援手,讓我走穩上學路”道出了他們的心聲。2021年12月,我們開展了送教下鄉“五個一” 迎冬奧活動,共唱一首愛國歌、了解一組冬奧知識、開展一節足球課、贈送一批文體教具、學習用品的活動。2021年9月,我們開展了“愛我家鄉” 攝影活動,參賽者既有80歲以上的老人也有十幾歲的學生,一張張帶有泥土氣息的照片、一幅幅鄉村美景的畫麵,融入了村民對家鄉的讚美、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未來的期待,同時凝聚了民心民意、豐富了農村文化。
4、思考和心得。“四史”教育和鄉村振興可以看作是一個係統工程,但是又不能千篇一律,根據鄉村實際,工作方法就不會固定模式。這些看似沒有聯係的活動,充分結合鄉村振興,最終的目的在於激發村民愛家鄉、愛國家、熱愛中國共產黨的熱情,讓村民充分感受到社會主義新中國和改革開放給他們帶來的實惠和好處,感受黨的關懷,使“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入心、入腦、深入到靈魂深處。
在進行農村“四史”教育的過程中,切忌生搬硬套,更不能一味說教,還要注重因人施教。既要走進田間地頭,也要進門入戶上炕頭,和他們打成一片、連成一體,既要有精神的鼓勵,也要有物資的實惠,還必須有正確的引領。工作中,我們在進行“四史”教育時,一是充分利用紅色資源。以紅色基因凝聚奮進力量,鞏固脫貧成果,激活鄉村振興,定能讓希望的田野生機盎然,美麗中國、幸福中國可期可待。二是充分了解村民的實際。他們中既有經曆過解放前兵禍匪患外敵入侵的耄耋老人,又有人經過建國初期和改革開放前艱苦歲月的磨礪,還有伴隨改革開放一起長大的農民弟兄,有的人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一路走來,絕大部分人都切身感受了社會主義新中國一路從艱難歲月走向輝煌的今天。但是,因為文化程度較低,許多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三是要貼近生活走近農民。在辦實事的同時,賦“四史”教育於鄉村振興工作中。切實提升農民精神風貌,把“四史”宣傳教育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同解決和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就能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工作動力和成效。
學史,可通古今;懂史,能明大義;用史,方能振興、複興。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