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09米!哈工程“悟空”號創中國AUV潛深新紀錄
beplay2網頁登錄 訊4月1日7時,哈爾濱工程大學“全海深無人潛水器AUV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組順利完成第三階段深海海試試驗,返回青島母港。
在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組織的西太平洋深海科考航次中,“悟空”號全海深AUV在西太平洋公海區域進行了5000米級深潛和7000米級深潛,最大下潛深度達到7709米,創造了我國無人無纜潛水器AUV下潛深度的新紀錄(原最大潛深紀錄為5213米)。這也是繼俄羅斯“勇士-D”AUV後,AUV潛深的世界第二深度。

01、遭遇惡劣海況,贏了
第一次下潛在劈波斬浪中完成任務

3月6日是全海深AUV第一次下潛的時間,也是科考船“深海一號”入列以來首次搭載AUV執行科考任務。
西太平洋海麵上,6級大風削去波峰上的浪花,2.5米高的大浪席卷而來。這也是AUV第一次在接近5級海況下開展下潛任務,全體隊員都捏了一把汗。
項目副總師、潛水器本體負責人、哈工程船舶工程學院曹建副教授介紹:“正式下潛之前,我們預測過很多可能出現的場景,也做了相對充足的準備。航次領隊、首席科學家、隨船測試專家組、安全總監及船長等都給予了高度重視。”

AUV布放回收演練(準備布放)
為了保證實驗順利,船上派出最精銳的試驗部船員與試驗團隊一起,對AUV試驗各個階段擬定了切實可行的操作規程,並進行了全海深AUV係統布放回收演練,以及水聲定位基陣、通信聲呐陣收放演練。

AUV布放回收演練(準備回收)
通過演練磨合,團隊成員與船員分工明確、配合密切,熟練掌握全海深AUV布放回收操作流程,同時蛙人艇摸索並優化了AUV掛鉤操作,為全海深AUV海試順利進行奠定了的良好基礎。

第一次下潛AUV布放

AUV回收
在如此惡劣的海況下作業,充分的前期準備給了大家信心,他們按照規劃好的流程,精準操作。在現場人員通力合作下,AUV順利布放入水並最終下潛到海底,最大下潛深度5016米。

布放回收船端水聲通信吊陣
此次下潛對AUV水聲通信、水聲定位、拋載自救等關鍵子係統進行了測試,並成功進行了水底拍照、攝像及采水測試。
“第一次深潛過程中全海深AUV功能正常,我們完成預定作業目標,全體成員在劈波斬浪中出色完成任務,這極大地鼓舞了團隊的士氣。”曹建說。
02、向更深處衝擊,穩了
6656!第二次下潛破紀錄

AUV布放-第二潛次
隊員們將喜悅埋在心底,他們甚至沒有時間歡呼,因為僅隔一天全海深AUV將進行第二次下潛。
第一潛次完成後,項目組成員立即對全海深AUV進行了全麵檢查、保養及充電,確保全海深AUV的工作狀態能夠滿足下一潛次要求。
經過短暫調整,試驗團隊向新的深度發起衝擊,3月8日,AUV進行了第二次下潛。為進一步挑戰下潛深度,項目組決定在西太平洋公海區域6700米深水域進行試驗。
試驗當天,浪高足有2.0米—2.5米,但有了前一次經驗,隊員們更加從容。

AUV回收-第二潛次
AUV於8時45分(東九區時間,下同)入水,15時20分出水。“6656米,最大下潛深度6656米!”項目副總師、控製係統負責人李嶽明副教授興奮地喊了出來。麵前AUV監測屏幕的數據,意味著“悟空”AUV已突破了中國無人無纜潛水器AUV下潛深度紀錄。
本次下潛,AUV在水底連續工作3小時17分鍾,再次對水聲通信、水聲定位、拋載等係統進行了測試,並成功在水下6656米深處取回了水樣。試驗過程中,AUV全係統工作正常,達到了預期試驗目標。
03、最後下潛,拚了
7709米!向更深處挑戰

AUV在7705米海底拍攝到的沉積物圖片
根據航次計劃並結合海域內天氣情況,3月21日是AUV最後一次下潛機會,為此項目組決定向更深的海域挑戰,特意挑選7700米級深度海域作為本次下潛區域。
由於本次下潛將對全海深AUV“單信標與多源信息融合定位”精度指標進行考核驗收,為節約時間,項目組於前一天常規科考任務結束後當晚進行水底單信標的布放與標定工作,信標標定一直持續到21日淩晨3時40分。
幾乎沒有睡覺的時間,21日6時,團隊全體成員開始進行AUV下潛準備工作。8時43分,AUV布放入水,15時33分,AUV出水。這一次,AUV在海底定高航行3小時15分鍾,最大下潛深度7709米,采集有效水底圖片1543張、視頻2小時24分鍾。試驗過程中,對單信標定位精度進行了指標考核,精度超過了任務書中規定指標要求。
04、勇於挑戰,探索未知
向全球最深海底深淵進軍
從2月24日到4月1日,整整37天,團隊成員承受狂風巨浪、頂著炎炎烈日完成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全海深無人潛水器AUV關鍵技術研究”第三階段海試試驗。

從左到右:史銘老師、李嶽明老師、專家組長劉心成研究員、曹建老師、接宇欣博士、張文博博士
“悟空”AUV順利完成了5000米級和7000米級海試,並取回了原位水樣,為11000米級深潛試驗奠定堅實基礎。
現場專家組對全海深AUV現有性能指標進行了認證,肯定了取得的試驗成果,對試驗團隊迎難而上、不斷拚搏進取的精神給予鼓勵。
早在2017年,在國家科技部“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專項的支持下,哈爾濱工程大學獲準牽頭開展全海深無人無纜潛水器AUV關鍵技術研究。船舶工程學院李曄教授任該項目的負責人和首席科學家。
全海深AUV“悟空”有著年輕人喜歡的高顏值,別看它隻有2米長,1米寬,但有1.3噸的重量。經過潛心研發,2019年春季、秋季,“悟空”完成了兩次1500米級海試。2020年盡管在疫情之下,項目組也沒有停止向深海挑戰。

青島核酸檢測現場
今年1月,哈爾濱新冠肺炎疫情再次來襲,哈工程“全海深無人潛水器AUV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組接到通知,疫情期間從哈爾濱飛往青島需隔離14天。為了能順利登上“深海一號”船,參加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組織的西太平洋科考航次,他們必須提前出發。
這也意味著,這個春節要離開親人,在異地度過。但這些對於項目組的每一位成員來說都不是問題。“我們的行李一直在辦公室,早就習慣了任務來隨時走的科研工作和生活,節假日對於科研人員來說,算不了什麼,我們的家人也都十分理解,並全力支持。”水聲工程學院教師史銘說。

他們選擇了義無反顧,在空寂的機場,教師曹建、李嶽明、史銘和水聲工程學院張文博博士,機電工程學院接宇欣博士組成5人試驗團隊前往青島。

在全國人民慶祝春節的團圓時刻,他們默默工作在裝配車間,完成了AUV陸上組裝和係統測試,為順利登上”深海一號”科考船前往西太平洋做了重要的準備。
深海科學研究,是叩問地球成長,探索未知世界的奇妙旅程,同時對海底地質活動、深海生物基因、深海礦產開發都具有深遠意義。

“科學探索的道路總是充滿荊棘與挑戰,全海深AUV團隊將重新整裝,在海洋強國的道路上繼續奮勇拚搏。”李曄教授說,這也是團隊寫在大海上的錚錚誓言。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