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順利進入太空。由黑龍江大學現代農業與生態環境學院“甜菜高品質品種改良團隊”培育的一對甜菜單胚細胞質雄性不育係(不育率100%)和保持係種子,搭載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進入太空,啟動空間搭載實驗。
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搭載甜菜種子,是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的統一組織下,由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征集,向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申請,參加了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組織的專家評審、遴選,根據專家評審意見經由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審核批準後實施的。
黑龍江大學現代農業與生態環境學院“甜菜高品質品種改良團隊”吳則東研究員長期從事甜菜育種研究工作,該團隊所在的課題組所育成的甜菜品種在上個世紀曾占領我國甜菜品種的半壁江山;該團隊育成的甜菜品種“甜研312”推廣麵積達到50萬畝,“甜研312”育種技術創新與推廣於2014年獲得中國農科院科技成果獎二等獎以及黑龍江省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國產甜菜品種的推廣種植增產增糖,使農民收益8000餘萬元,製糖企業收益1.38億元。“甜研係列品種”的推廣在一定程度上遏製了國外甜菜品種在黑龍江的擴增速度。
2006年9月,利用航天育種衛星“實踐八號”首次搭載了甜菜品係,培育出了甜菜單胚新品種“航甜單0919”。
甜菜是除甘蔗外的第二大食用糖原料。我國使用的甜菜品種95%以上都是從國外進口,國產甜菜品種的短板就是單胚細胞質雄性不育係和保持係的抗病性較差,產量偏低。通過航天誘變技術,對誘變後代進行人工選擇,從中篩選出抗性強、產量高且能夠遺傳的不育係和保持係。一旦找到理想的變異,如抗病或者高產等基因的變異,就可以快速的應用到育種實踐中。通過誘變的自交係進行雜交組合配製,選育出能夠與國外甜菜品種相競爭的國產甜菜品種,打破國外甜菜品種的壟斷局麵,保障我國甜菜糖業的健康發展以及食糖安全。
除了進行雜交組合配製外,還可以探究甜菜航天誘變的機理,從基因層麵解析空間環境對甜菜基因組的影響,結合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加快甜菜育種進程。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