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新模式——哈爾濱劍橋學院打造產教融合特色
2023年2月21日,《中國教育報》第4版“教育視窗”刊發《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新模式——哈爾濱劍橋學院打造產教融合特色》
哈爾濱劍橋學院是國家全日製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坐落於美麗的冰城哈爾濱。學校建有國家級創新基地、外籍院士科研團隊、碩士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全國應用型人才培養工程產教融合示範基地、工信部校企協同就業創業創新示範實踐基地、黑龍江省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等高水平人才培養基地和科研平台。在校友會2022中國大學排名榜單中,學校位列中國民辦大學排行榜(Ⅱ類)第9名。
學校構建了“H”型學科專業架構(教育學、工學優先發展,數字化、智能化緊密融合),組建了智能製造、汽車產業、基礎教育、現代服務4個專業集群,搭建了數字經濟、創意設計、現代服務和教育產業4 個產業學院群。在2022中國民辦大學一流專業(應用型)排名中,獲評10個六星級專業、9個五星級專業,五星級和六星級專業數量位於黑龍江省應用型高校前列。其中,會計學學士學位課程通過澳洲會計師公會CPA認證,學校成為東北地區唯一一所通過該認證的民辦高校。學校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打造產教融合特色,具體做法如下。
主動對接產業需求 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哈爾濱劍橋學院主動對接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需求,緊跟黑龍江省“ 六個龍江”“ 八個振興” 和“4567”現代產業體係對高等教育的新要求。堅定“四雙”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即“具有良好思想品德與職業道德,掌握基本理論、靈活運用基本知識,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強,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業能力”。學校確立了“堅持立德樹人,堅持應用型人才培養,堅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堅持產教一體化育人”的人才培養思路,構建了“四大工程多元育人、四大平台協同育人、IEM 教育一體化育人”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哈爾濱劍橋學院實施的IEM (Integrative Education Model) 教育是以校企合作為路徑、產教融合為標準形成的一體化育人模式。為了讓師生和家長理解,學校把IEM 教育服務應用型人才培養用一個形象的房屋結構來表示(圖1)。四大育人工程和四大教育平台是應用型人才培養“基礎”,產教融合是應用型人才培養“支柱”,“六真”銜接和“六共”融合是應用型人才培養“通道”,“四雙”定位是應用型人才培養“出口”,目的是托起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屋頂”。
圖1 “四雙”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示意圖
學校實施IEM 教育貫穿於人才培養全過程,聘請產業行業專家進入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將產業行業專家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工作組,參與人才培養方案製定全過程。在2021 版人才培養方案修訂過程中,共對1060 家企業進行了人才需求調研,53 名產業行業專家參與人才培養方案修訂調研與論證。企業工程師與學校教師組建混編型“卓越工程師”教學團隊,企業教師入駐教授工作室實施“五橫一縱”“雙導師”培養,“校企協同育人的設計學類專業‘五橫一縱’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實踐”獲評2022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校企合作雙百計劃”典型案例。
學校出台《“雙師雙能型”教師認定標準及評選辦法》《校企合作互派師資管理辦法》,引導教師赴企業提升實踐能力。通過設立“大師工作坊”“工程師工作室”等吸引企業專家進校授課,學校為省級非遺黑陶技藝傳承人李春設立“李氏黑陶大師工作坊”,與教師共同推進非遺傳承與創新發展工作, 近三年, 校企師資互派187人, 認定“ 雙師雙能型” 教師121人。出台《科技成果轉化暫行辦法》促進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近三年共獲得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41項,新增校企橫向課題23 項,科技成果轉化金額達到2600 多萬元,解決企業“卡脖子”問題30 多個。
建設新型產教融合中心 打造應用型人才培養基地
麵對智能製造、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業態帶來的產業變革,哈爾濱劍橋學院加速推進專業轉型,開展新工科專業建設。2021年新建IEM 產教融合中心,聘任趙姝穎院士作為中心首席專家,校領導班子全程組織建設論證,提出了“產業前沿引領、真實崗位銜接、通識課程覆蓋、創新思維培養、學科專業融合、企業教師主體、六真六共實施”的建設理念。
IEM 產教融合中心下設智能製造創新實訓中心、人工智能及大數據創新實訓中心和新能源汽車創新實訓中心三個分中心(圖2),總麵積3520 平方米。其中,智能製造創新實訓中心建有東北高校規模較大的五軸數控機床作為加工單元的智能製造生產線,功能較全的理實一體化智能製造數字孿生平台實驗室;中心共有9 台五軸數控機床,五軸加工中心數量目前位於黑龍江省內高校前列。人工智能及大數據創新實訓中心建有人工智能機械狗、人工智能物流群控、人工智能虛擬仿真、人工智能語音等多類型人工智能實景教學環境。新能源汽車創新實訓中心建有校企聯合開發的新能源汽車全鏈條實驗設備。同時,中心也建設了首個元宇宙實驗室,學校與北京藍色光標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全國高校首個元宇宙產業學院。
圖2 新型IEM產教融合中心實景圖
IEM 產教融合中心采取產教深度融合的產業學院模式,設有華中數控機器人、博眾精工智能製造、華為雲大數據、甲骨文人工智能、思必馳智能語音等產業學院。中心擁有一支校企導師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其中有學校教師25 人、企業教師28人。開設新工科“金工實習”課程,將傳統的學生手工做“錘子”改革為學生利用智能產線生產“曲麵渦輪”,此外中心還開設“工業機器人技術”“3D 打印技術”等新工科類專業課22門,“智能製造導論”“人工智能導論”等新工科類通識課8門。
完善教學質量保障體係 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
以保障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哈爾濱劍橋學院發布了《新時代教育質量宣言》,激發全校教職工質量意識,努力形成自覺、自省、自律、自查、自糾的特色質量文化。製定了《主要教學環節質量標準》,明確了人才培養方案修訂、課程教學大綱編製、開課試講、備課、課堂教學、實驗、實習、考試等教學環節的質量標準,為加強教學質量監控提供了製度保障。
學校出台《教學質量保障體係工作條例》,明確了保障工作組織機構和工作職責。成立教學質量保障工作領導小組作為學校教學質量保障的決策機構,相關職能部門和各教學單位作為實施教學質量保障的工作機構,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中心作為實施教學質量保障的常設機構。建立信息反饋與持續改進工作機製,通過教學質量簡報、專題會議、問題告知單等形式反饋給相關部門,並督促部門進行調查分析和整改落實;督導評價的結果納入績效考核、評優評先、職稱晉升等,有效保障了教學質量。
學校的培養模式改革和質量革命極大促進了人才培養質量提升,近三年,學生獲得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及學科競賽國家獎項55 項、省部級獎項853項,其中,學校在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黑龍江省民辦高校僅有的省賽金獎,在2016—2020 年度全國普通大學生學科競賽排行榜中居黑龍江省民辦高校首位,2021 年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數量位居黑龍江省民辦本科高校首位。學校畢業生用人單位滿意度平均為92%,畢業生平均薪酬為5310 元。
“誌不求易者成, 事不避難者進”。學校人才培養質量和服務社會能力逐年提升,是哈爾濱劍橋學院秉承“誌藏天地、學貫中西”的校訓,堅定應用型辦學定位,實施“質量立校、人才強校、文化活校、特色興校”發展方略,持續加強重點投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成果。當前,哈爾濱劍橋學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黑龍江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以產教融合作為高質量發展的突破口,為龍江全麵振興全方位振興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服務,為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踔厲前行。(張福利 王誌臣)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