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作風建設年︱黑龍江工程學院落實引才用才新舉措 激發 人才強校新動能
黑龍江工程學院堅持“地方性、應用型、國際化”辦學定位,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主動承接落實省委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及《新時代龍江人才振興60條》具體要求,以“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為契機,深入推進人才強校戰略,積極製定人才隊伍“引進、培育、用好、激勵”工作新舉措,著力構建人才工作政策體係,營造了尊重人才、關心人才、支持人才發展的良好氛圍,以人才振興引領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
強化頂層設計,凝聚人才有高度。堅持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麵領導,立足學校發展方向,確立“用好現有人才、培養青年人才、引進優秀人才、吸引頂尖人才”的工作思路,製發《黑龍江工程學院落實<新時代龍江人才振興60條>舉措台賬》,對標6大類工作任務,提出50項具體舉措,充分激發各類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實施“工程學者”“科研尖兵”人才支持計劃,加大對青年人才的培養力度,選拔和支持一批研發水平高、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優秀青年科技人才。實行“青年基金”“博士補貼”項目資助,依托優勢學科,聚焦重點研究領域,對建設目標明確、競爭力強、示範性好、學術水平高的科研創新團隊重點培育,打造科研“特種部隊”。
深化製度改革,激勵人才有力度。“剛柔並濟”引才用才、借智借力,製發《高層次人才引進暫行辦法》《高層次人才柔性引進暫行辦法》,吸引海內外優秀人才來校工作,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柔性引進長江學者1人、青年長江學者1人,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柔性引進專家1人,藝術與設計學院柔性引進講座教授1人,提高了師資隊伍整體水平。實施“雙掛雙聘”行動,製定《聘任名譽教授、客座教授、兼職教授管理辦法》《聘請企業兼職教師管理辦法》,暢通行業企業高層次技術人才從教渠道,聘請1位“龍江工程”特聘教授,大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和科研服務能力。充分激發職稱評審的導向作用,出台《專業技術職務評審辦法(試行)》及相關配套文件,破除“五唯”評價,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激發專職教師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搭建優秀人才“綠色通道”,促進職稱評價和人才培養使用深度結合。深化科研管理體製機製改革,做好“放管服”,修訂現行《科研經費管理辦法》與經費調劑的審批事項和流程,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的經費使用自主權,營造有利於人才靜心研學、潛心育人、科教雙促的良好氛圍。
優化人才環境,關愛人才有溫度。打造青年人才培育發展沃土,製發《教職工在職攻讀研究生管理暫行辦法》,大力優化教職工在職深造條件。出台《人才配偶校內安置暫行辦法》,妥善安置引進人才及校內優秀人才配偶就業,穩定人才隊伍,為人才服務的精準性、標準化和規範化水平進一步提升。落實領導聯係服務專家製度,開展經常性的談心談話活動,幫助解決實際問題。製定《教師訪學進修管理暫行辦法》,支持和鼓勵教師訪學、進修、研學。實施高素質師資隊伍建設計劃,近年來有36名教師在職取得了博士學位,新引進41名博士,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教師比例達到25.81%,29名中青年教師到海內外高水平大學或科研機構做訪問學者,60餘名教師被選派到相關行業企業掛職鍛煉,教師專業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綜合素質能力進一步提高。
科學化聚才引智,培養人才有效度。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施教學名師引航計劃、學科帶頭人培育計劃,培養和引進領軍人才、高層次人才和中青年學術骨幹,打造科技創新團隊和教學團隊建設,科學對接國家戰略需要,全麵促進學校高質量發展。近年來,在各方麵人才的共同努力下,學校各方麵事業發展取得了豐碩成果。學校獲批新增碩士學位授權單位,資源與環境、交通運輸、藝術3個碩士學位專業已開始招收研究生,辦學層次再度躍升;獲批黑龍江省和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高校,進入國防科技工業創新體係;獲批動力、光學、計算機等3個國防特色學科,建設交通運輸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2個省級重點建設學科等優勢學科;龍建學院入選黑龍江省首批30家省級現代產業學院;打造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國家工程實踐教育中心4個、國家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省重點實驗室3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共建省級協同創新中心1個、省高校重點實驗室3個、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研發中心2個,創辦國家科技企業孵化器和國家眾創空間,推動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科教融合協同發展、軍民融合協同創新,跨界聯合培養應用型、複合型、創新型人才,科技創新與社會服務能力持續提升。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